aaaa

缅怀纪念

首页 > 缅怀纪念> 聂帅故事

品读“浓缩”的核工业史走进中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成就展

发布时间:2017-08-09 10:08   作者:   来源:转自科技日报   点击数:0

70岁的杨家翔老人坐着轮椅,从北京北边的中关村家中,赶到了西南郊的中国核工业科技馆,在一张博士学位证书前端详许久。

“它比实际尺寸要小。”老人双手在空中划过,比划出实际尺寸。这是她的父亲杨承宗先生的学位证书,上面有居里夫人的签字。

一旁的杨先生学生林灿生则热心地向记者介绍展柜里实验配件的来历:“这是杨先生研制我国第一台质谱计时的部件试制品,老师生前委托我保存了十几年,现在可算找到永久保存的地方了。”

六十年一甲子,1月15日,浓缩我国核工业六十年波澜壮阔历程的中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成就展开幕。

走进中国核工业科技馆,迎面见到的是一道主题墙,墙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领导人、科学家等在核工业发展历程中的“名人核言”:“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10年工夫完全可能。”“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白色立体字主题、橘红色的主题墙体、阴刻的“名人核言”交相辉映,展览从凸显核工业作为国之基石的凝重、火热、震撼的气氛中开始。

1954年秋,一块产自广西的铀矿石被带进中南海向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汇报,时任地质部常务副部长刘杰手持盖革计数器进行探测表演,放射性物质使仪器发出响声——证明我国地下埋藏有铀矿。这块为中央领导反复讨论、提供决策的矿石被誉为中国核工业的“开业之石”。

如今,那块灰黄相间的矿石复制品也被放进了展柜。

核工业创建之初赵仁恺先生科研记录的笔记本,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攻关时期的手摇计算机,重约3吨的从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运来的1967年制造的加工核部件的车床;创业时期的原子弹航弹模型,氢弹航弹模型及中国某型号核潜艇模型;科技创新时期的我国三代自主核电品牌“华龙一号”模型,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子科学平台和串列加速器国家实验室为依托的核物理基础科研平台模型,中国实验快堆模型等反映新时期我国核工业创新成果,它们也在2000多平方米的展厅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展览注重精神表达与成就展示。”一名布展负责人说,展览大量呈现了核工业创建之初的珍贵照片和史料,除了钱三强、何泽慧夫妇,邓稼先、彭桓武、王淦昌、赵忠尧、杨承宗、于敏、彭士禄等科学家的珍贵照片外,还有如1963年在原子能院召开的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合影老照片,59位声名显赫的核科学大家汇聚一堂,他们大多都成为了核工业各个领域的学术泰斗。

展览现场,记者见到了多种模型。

“我们希望通过声光电和互动区域吸引众多观众观摩。”该负责人说,1∶1的核燃料元件实物让观众感受了国产化实力;铀转化基地模型、乏燃料后处理模型、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玻璃固化工艺模型等让观众感受核燃料循环产业发展的更新换代,“华龙一号”模型、中国实验快堆模型、托卡马克聚变实验堆模型等则可以让观众身临其境了解“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的中国核电技术路线;近距离操作核物理基础科研平台、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等模型,能使观众更加深入透彻地了解我国核工业基础科研能力和成果。

上一篇:洛川定方略
下一篇:于敏:核弹征程舞忠魂

首页 |生平及著述 |聂帅研究会 |聂帅陈列馆 |传、文学传 |评论研究 |照片选登 |缅怀纪念 |影视作品 |走进江津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鼎山大道386号|联系电话:47562678 47560944|邮编:402260| 邮箱:jjnsg@163.com
主办单位:重庆聂荣臻研究会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承办单位:聂荣臻元帅陈列馆|ICP备案:渝ICP备12004964号-4

渝公网安备 50011602500158号

知道创宇云防御
总访问量: 908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