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

研究成果

首页 > 聂帅研究会> 研究成果> 聂荣臻与新中国成立学术研讨会论文(2019年)

聂荣臻与抗美援朝

发布时间:2020-10-20 17:26   作者:刘珂   来源:   点击数:1428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仁川实施登陆作战。9月30日,周恩来总理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0月初,联合国军大举越过了三八线。10月8日,毛泽东正式发布了《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指出:“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域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1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时任代总参谋长的聂荣臻,贯彻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积极参与组织、保障志愿军的入朝作战,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落实组建东北边防军的任务

1950年7月7日、10日、13日,聂荣臻出席周恩来主持的中央军委讨论保卫国防问题的会议。会议形成了《中央军委,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确定组织东北边防军:以第15兵团部改组为第13兵团部率所部向东北指定地点开进。13日,毛泽东批准了这个决定。聂荣臻随即负责组织落实工作。8月5日,聂荣臻电令第13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本月内完成一切准备,待命出动作战。”但由于准备工作艰巨复杂,过于急迫,难以按时完成。于是,他在帮助中南军区为第13兵团调配干部、补充兵员和武器弹药、落实铁路运输计划等工作的同时,于8月18日再次电令邓华:“‘请加紧督促,务于9月30日以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第13兵团按时完成了集结待机的任务。东北边防军(除第13兵团4个军,配属3个炮兵师、1个高炮团、1个工兵团,共25万人)的迅速组建和做好入朝参战准备,为志愿军取得第一次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7月22日,聂荣臻同周恩来一起向毛泽东书面报告:(一)调往东北的三个高射炮兵团已全部到达指定地点;第13兵团的三个军正在开动中,8月上旬可全部到达指定地点。(二)因粟裕、萧劲光、肖华一时不能到任,建议东北边防军暂归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指挥。李聚奎到东北后即兼任军区后勤部长。所带的后勤机构和到东北军区后勤部。这样,部队指挥可免于脱节,供应也比较容易,23日毛泽东批准了这个报告。2

8月1日,东北军区向总参谋部请求,可否派部分高炮部队到鸭绿江大桥朝鲜一侧布防,以保护这座大桥。聂荣臻认为,鸭绿江大桥是中朝两国之间唯一的重要通道,一旦被切断,后果不堪设想。8月2日,他向毛泽东、周恩来报告:关于东北军区请示的问题,“经研究后,感到还是派出为好……因为鸭绿江的桥梁对我来说是必须保护的”。8月4日,毛泽东批准了这个报告。此后,经征得朝鲜方面同意,东北军区部队对鸭绿江大桥采取了严密的保护措施。中朝之间的这条通道一直没有被切断,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二、全身心地投入志愿军的编组和轮战工作

聂荣臻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全身心地投入抗美援朝战争准备工作中。在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聂荣臻担负起组织志愿军出国作战的任务。从志愿军编组、训练、集结、运送武器装备、后勤供应到军工生产、伤病员安置、兵员补充等等,他都亲自过问,并与总后勤部和其他有关部门一起组织实施。

10月27日,聂荣臻向毛泽东主席报告,为增强志愿军兵力,拟组织第9兵团入朝,干粮、棉衣等军需品正紧急补充,铁路运输计划也已经与滕代远商妥。毛泽东当天就批准了这个报告。11月7日,第9兵团由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宋时轮率领进入朝鲜,担负东线作战的任务。这对志愿军取得第二次战役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11月26日,第二次战役发起后的第二天,聂荣臻向毛泽东主席报告:根据彭德怀等前线将领的意见,建议“从未参战的关内国防军和公安部队中,用动员志愿军赴朝参战自动报名方式,抽调一批有作战经验的老战士前往朝鲜补充志愿军部队。这样,不但可以使志愿军得到有效的补充,而且可以在部队中作一次有力的抗美援朝的政治动员,以提高部队战斗意志。”毛泽东主席第二天就予以批准。经过1个多月的动员,12万名兵员被补入部队。其中有4万多人是打过仗的老兵。这些兵员,分别编成32个补训团零8个独立营,于1951年3月补充到前线各部队。

1951年2月7日,中央军委鉴于朝鲜战争已经出现了长期化的态势,决定从国内抽调部队,轮番到朝鲜战争作战。为了贯彻这决定和支援志愿军进行第四次战役,聂荣臻加紧组织第3、第19兵团入朝参战。2月15日,以杨得志为司令员、李志民为政治委员的第19兵团进入朝鲜。3月,以陈赓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志愿军第3兵团入朝参战。这两个兵团及12万兵员的入朝参战,有力地加强了志愿军的作战力量。

第五次战役后,6月13日,聂荣臻向毛泽东报告,为了恢复经过第五次战役后的第3、第19兵团的战斗力,建议将这两个兵团各整编为两个军,各腾出一个军的架子回国接收补充的部队。 6月14日,毛泽东指示:“照办。望加速进行,争取6月底调配完毕。”接着,聂荣臻又组织了以杨成武为司令员、张南生为政治委员的第20兵团的入朝参战工作。这些生力军的到达,增强了志愿军的战斗力。

1952年9月,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聂荣臻开始组织志愿军大规模轮换入朝参战的工作。9月10日,聂荣臻给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杨得志和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甘泗琪写信,发出《关于入朝部队轮换问题的指示》。指示中说:“为使国内部队获得对美帝国主义军队作战的锻炼,同时又照顾到出国作战较久的部队能得到必要的休整,决定选调国内部队以军为单位进行轮换。” 从1952年秋开始,部队大批轮换入朝作战。

1952年12月5日,聂荣臻又向毛泽东、彭德怀建议:“为使国内各机关干部取得朝鲜战场的实战锻炼,拟组织机关干部实行分批轮换”。 由总参谋部及各大军区司令部机关干部去朝鲜分别换回志愿军司令部及各兵团司令部机关的人员,时间约到1953年夏换完。政治工作及后勤工作干部也分批轮换,由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分别拟出计划后实施。毛泽东12月6日指示:同意这个计划。

实施部队和机关干部轮换到朝鲜战场,使部队干部、战士和机关干部得到了实战锻炼,积累了与现代化敌人作战的经验,同时也使作战部队得到休整,提高了志愿军的战斗力。这有利于部队的实战锻炼和促进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志愿军先后入朝参战的部队多达290万人,除陆军外,还有空军、炮兵、高射炮兵、装甲兵、工兵、铁道兵、通信兵、后勤兵等。他们在战争中经受的考验和积累的经验,对后来的军队建设和国防作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参与组织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

后勤保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抗美援朝的整个后勤工作是由政务院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自抓的,他提出了出国作战要自力更生、立足于国内供应的方针。1951年1月,周恩来和聂荣臻出席了在东北军区召开的志愿军第一届后勤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主要研究运输问题,运输已经成为直接影响战斗力的大问题。聂荣臻在会上首先肯定了后勤人员的工作,他说:“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与我们后勤人员,与东北党政军民的支援分不开的。”他同时也指出了后勤方面存在的问题,“虽然东北准备了很多物资,但运输工具既少又不好,又有飞机轰炸,运不上去,仗虽然打胜了,但打得很苦”,“‘小米加步枪,仓库在后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要在朝鲜打败美帝,不仅是小米加步枪,还要加很多东西……后勤将随部队的进步而加重负担。计划性组织性要加强,没有计划、没有组织是不行的。”

3月21日,聂荣臻召开特种兵例会。他对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等兵种的领导人说:彭德怀司令员前不久回京时提出,对付高度现代化的美帝国主义军队,我们也要进行联合兵种作战。这样,后勤供应问题更复杂,各部要在月底前完成联合兵种作战及其后勤保障计划。此后,对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聂荣臻多次召集各有关部门开会,研究解决后勤保障问题。

据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记载:彭德怀有次来电报,电文只有6个字:饥无食,寒无衣。父亲看了,心情沉重。那段时间,他和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铁道兵司令员吕正操打交道最多。为了把东西送上去,他们想了很多办法。

为了解决志愿军的吃饭问题,国内组织动员东北、华北的城市制作炒面。到后来,武汉、南京、长沙等地的机关和市民也加入了制作炒面的行列。周恩来视察时还动手和大家一起炒制,很快集中了数千吨炒面运往前线。但是食用时间一长,部队普遍反映,炒面伴雪吃下去,容易引起腹胀腹泻,加之副食供应不上,很多人患夜盲症,仍然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

不断有各种消息传到后方,一般都是先汇总到总参这里,父亲再去抓落实。他们提出了很多的措施:增派汽车团,申请购买汽车,突击培训司机,增派工程兵修路,筹调抢修铁路的人力和器材,抽调大批医护人员入朝,装备组训高射炮部队尽快出国参战,责成总后勤部改进服装装具,改善熟食供应……

父亲后来回忆道:“第5次战役结束以后,战线逐步趋向稳定。由于国内组织工作的加强、广大后勤战线同志的努力,后勤的运输供应有了改善,吃饭问题随着有了好转。到后来志愿军能吃上饼干、鸡蛋粉、油炸花生米等,有时还有一些罐头……生活越来越好,战士们就很高兴了。”

志愿军后勤工作另一个大问题是武器弹药的供应。从1951年春天起,这方面的困难越来越严重。聂荣臻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办法,并组织实施。他还结合朝鲜战争与国内需要,提出了1952年国内弹药生产的三条原则:(一)凡制式武器的弹药,可扩大生产,以满足各方需要,到1953、1954年再视情况缩减生产。(二)虽是制式武器的弹药,但不易长期保存的,在满足朝鲜战场需要后可酌量减产。(三)凡非制式武器的弹药,只满足朝鲜战场需要,尽量减少生产和库存。这份报告,先后获得周恩来、毛泽东批准。聂荣臻在回忆录里说:朝鲜战争“往往一次战役就要消耗很多物资,1953年夏季攻势中,一次20多分钟的火力急袭,就用了弹药1900多吨。”

尽管美军凭着绝对的海空军优势和火力优势,但始终未能切断志愿军的钢铁运输线、瘫痪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为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中央军委作出了《关于做好志愿军后方勤务工作的决定》,并成立了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逐步好转。

综上所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聂荣臻作为代总参谋长,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出色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能,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聂荣臻回忆录》第587页。

2、《聂荣臻年谱》第528页。

其他参考书目:《聂荣臻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12月第一版)、《聂荣臻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7月第一版)。

上一篇:夺取华北战场主动权的重要一战
下一篇: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系帅心

首页 |生平及著述 |聂帅研究会 |聂帅陈列馆 |传、文学传 |评论研究 |照片选登 |缅怀纪念 |影视作品 |走进江津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鼎山大道386号|联系电话:47562678 47560944|邮编:402260| 邮箱:jjnsg@163.com
主办单位:重庆聂荣臻研究会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承办单位:聂荣臻元帅陈列馆|ICP备案:渝ICP备12004964号-4

渝公网安备 50011602500158号

知道创宇云防御
总访问量: 100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