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华北战场主动权的重要一战
——聂荣臻指挥正太战役取得重大胜利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0-10-20 17:28 作者:刘庭华 来源: 点击数:1377
正太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1947年4~5月间,以聂荣臻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晋察冀军区部队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外围和正定至太原铁路沿线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作战。正太战役的重大胜利,对人民解放军夺取华北战场的主动权起了关键性作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
1947年春,国民党军集中兵力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在其他战场转为战略守势。国民党军北平(今北京)行辕为确保华北战略要地,维护交通线,保持与东北的联系,将所属9个正规军(第16、53、92、3、94、35军、暂编第3军及第33、19军)收缩在北平、天津、保定地区及平绥、北宁、平汉铁路沿线,以第94、第16军各一部共7个团的兵力向冀中解放区大清河以北地区实施局部进攻。在石家庄及正太铁路(正定-太原)东段只有第3军2个师、第43军1个师和保安团队守备。
关于华北战场的作战方针,中央军委在分析华北地区的敌我力量,并根据前段作战经验,曾对晋察冀军区作了多次指示。1947年1月5日中央军委致聂荣臻、刘澜涛电指出:“今后作战应采取大踏步进退,不拘于一城一地之得失,完全主动作战,先打弱敌,后打强敌,调动敌人各个击破”的方针,要求各级指挥员树立起打歼灭战的决心。1月25日、2月21日先后致电聂荣臻、肖克、罗瑞卿:“不轻敌亦不怕敌”, 并提出打歼灭战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以小部兵力钳制敌之其他部分,集中优势兵力打一个敌人;决不可同时打两个敌人,也不可将很多兵力使用于钳制方面。(二)以一部打正面,以主力打迂回;决不可以主力打正面,以一部打迂回”。
对于作战方向的选择,中央军委于3月12日、16日先后电示聂荣臻、肖克:“应以有利于集中我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为基准,独立作战。不论在何地作战,只要能歼灭敌人,就是对于他区的配合。”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遵照中央军委关于大踏步进退,完全主动作战方针等指示精神,针对正太铁路东、西两段,分属国民党军北平行辕和太原“绥靖”公署管辖,指挥不统一的弱点,决心集中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罗瑞卿、杨成武,参谋长耿飚,政治部主任潘自力)所属第2(司令员陈正湘,政委李志民。下辖第4、5、6旅)、第3(司令员郑维山,政委胡耀邦。下辖第7、8、9旅)、第4(司令员曾思玉,政委王昭。下辖第10、11、12旅)三个纵队,在冀中、冀晋等军区配合下发起正太战役,首先歼灭石家庄外围国民党军,尔后沿正太铁路向西发展进攻,求歼太原出援的国民党军。同时经冀中军区部队牵制向大清河北进的国民党军。
(二)
正太战役分两期进行。在我军发起进攻之前,聂荣臻组织团以上指挥员和参谋人员赴预定战场进行实地侦察。4月3日、4日,我军预先向集结地域开进,第2、第3纵队开赴石家庄以北,第4纵队开赴石家庄以南。
第一阶段(4月9日-13日)。4月9日凌晨石家庄外围进攻作战开始。晋察冀军区以第2、第3纵队攻击安丰、正定地区国民党冠军,以第4纵队主力攻击方村、栾城、北固城等地国民党冠军。战至12日,攻克正定、栾城两县城及石家庄外围据点90余处,歼灭国民党军第3军一个团及地方团队一部,共1万余人。国民党第3军被迫退守石家庄市区待援。胜利完成第一阶段作战计划。毛泽东随后称赞:“第一期作战胜利歼敌万余,攻克数城甚慰,全军将士应予传令奖励。”
在此期间,北平、保定、天津之间的国民党军第94、第16军等部向冀中解放区大清河以北地区进攻,并占领芳镇:保定的第53军向南增援,到达方顺桥,望都地区。
第二阶段(4月14日-5月4日)。聂荣臻不为国民党军的行动所迷惑,仍然决心按原定战役计划进行。聂荣臻说:这是敌人“围魏救赵”的把戏,我们不要理它。遂命令孙毅、林铁指挥冀中军区部队与进攻大清河以北之敌周旋,以地方部队监视保定南援之敌。聂荣臻指挥晋察冀军区野战军主力第2、3、4纵队仍按原定作战计划,由正定地区沿正太铁路向西发展进攻,开始第二期作战。
至4月17日,晋察冀军区主力攻克获鹿、井陉两县城和井陉煤矿矿区,打开了西进山西的通道。22日-25日,第4纵队集结于井陉地区为预备队;第2纵队从北面进逼阳泉;第3纵队攻克娘子关,进至阳泉以东以南地区,与第2纵队构成了会攻阳泉之势。22日,中央军委在给聂荣臻等晋察冀首长的电示中指出:“你们现已取得主动权,如敌南援,你们不去理它,仍然集中全力完成正太战役,使敌完全陷入被动,这是很正确的方针。正太战役完成后,就完全不被敌之动作所迷惑,选择敌之薄弱部分运动歼击之,选择何部那时再定。这即是先打弱的,后打强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打各的)政策,亦即完全主动作战政策。”
我军沿正太线西进,对山西阎锡山部造成了严重威胁。此时,阎锡山的太原“绥靖”公署为确保阳泉,急令其第33军第71师、暂编第46师等部共5个团由太原、忻县乘火车东援,25日进入阳泉、赛鱼地区,使该地区的国民党军增至1.1万余人。聂荣臻遂命令改以第3纵队从正面牵制阳泉守军; 以第2纵队一部向寿阳西北地区迂回,至28日攻占盂县、宗艾镇等地; 第4纵队进至芹泉地区,截断了阳泉、寿阳之间的交通线; 冀晋军区独立第1旅攻占了定襄县城,牵制太原国民党军。进入阳泉地区的国民党军两个师惧怕被歼,于29日回撤,进入测石驿(今测石)地区时,遭我第4纵队阻击,被迫就地转入防御。
5月1日,聂荣臻指挥晋察冀军区主力向阳泉国民党守军紧缩包围圈,并随即发起攻击。第2纵队一部攻占寿阳西南的马首、上湖火车站,切断了寿阳与太原的联系;地方部队攻占了太原东北郊段王镇。此时的阎锡山误判晋察冀军区部队将要进攻太原,遂命令阳泉守军以及被阻于测石驿地区的第33军迅速向寿阳集中,准备回援太原。2日,国民党暂编第10总队等部由阳泉撤至测石驿地区与第33军会合时,晋察冀军区部队当即发起全线攻击。
5月3日,当阳泉外围的国民党军大部被歼后,只乘下驻守狮脑山由阎锡山收编的日军保安第5大队500多人负隅顽抗。当我第3纵队第8旅攻占阳泉发电厂,并切断水源后,狮脑山的日军动摇了,逐派代表下山送来一封信,信上说:敝国战败以后,兵无斗志,因回不了国,暂在阎部混碗饭吃,只要能保证妻子儿女的安全,可以和贵军谈判。杨成武遂派作战勇敢,机警智慧的第23团营长马兆民,前往狮脑山与日军大队长藤田信雄谈判,回答他们:只要日军放下武器投降,不仅保证他们妻子儿女的生命安全,也保证所有俘虏的生命安全和个人财产不受损害。驻狮脑山的日军500多人遂向我投降,缴获其迫击炮15门、炮弹数百发、轻重机枪数十挺及大批步枪等装备。
战至5月4日,赛鱼、测石驿之敌在我猛攻下突围,大部被歼灭,歼其1万余人,其残部逃往榆次。阳泉宣告解放。在此期间,冀中军区部队于定县以北地区歼灭由保定南下增援的国民党军第94军等部1000余人。
正太战役历时近一个月,共歼国民党军3.5万余人,解放县城7座和井陉、阳泉、黄丹沟三个矿区,控制了获鹿至榆次之间铁路180余公里,把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切断了山西与河北两省国民党军的联系,完全孤立了战略要点石家庄。
(三)
聂荣臻指挥正太战役取得的重大胜利,是晋察冀军区夺取华北战场主动权的关键一战,它对扭转华北战局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宝库。
首先,正太战役的胜利,是晋察冀军区夺取华北战场主动权的关键一战,它把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切断了山西与河北两省国民党军的联系,完全孤立了战略要点石家庄。应该说,它是晋察冀军区部队在华北战场由被动到主动的转折点。
此前的1946年9月-10月晋察冀军区所进行的从大同集宁之战的失利,到撤离张家口,晋察冀军区由于对战争准备不足,在平绥、平汉线的作战,未能发展成为战役胜利,对傅作义部经张北迂回张家口的主要进攻方向判断错误。为了改变此前的被动局面,在进行正太战役之前,聂荣臻领导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察冀军区于1947年3月底、4月初,在冀中安国县召开了中央局扩大会议和有纵队领导以上领导同志参加的高级干部会议,认真学习党国央2月1日《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的指示和关于作战方针的指示,检查、部署了以军事斗争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并作出了《关于执行中央二·一指示的决定》,总结了前段作战胜利的不足,“直接原因则是执行运动战方针不够,时常处于被动,没有很好的调动敌人。”号召全区认真“贯彻毛主席运动战歼灭战的正确方针”,“力争主动,大量歼敌”,彻底改变战局。正是安国会议在作战思想上,牢固树立了用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打运动战的思想,武装并统一各级指挥员;还明确提出下一步集中兵力打正太路,把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解放区连成一片,同时扫清石家庄外围的敌人,把石家庄孤立起来。
实践证明,作战思想的转变带来了正太战役的重大胜利,晋察冀军区部队由此前的被动变为主动,并不断开创华北战争的新局面。尔后,晋察冀军区部队连续取得青沧战役、清风店战役和石家庄战役的重大胜利,使晋察冀军区从战略上扭转了被动局面,把战争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次,正太战役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我军主力不为敌人所钳制、调动,而是按既定作战计划坚定地指向石家庄外围以及正太铁路国民党军之薄弱部分,置保定南援之敌于无用之地,从而自始至终掌握了战役的主动权。聂荣臻在布置正太战役时曾坚定地指出:为了集中兵力打正太路之敌,并同时扫清石家庄外围的国民党军,要求晋察冀军区主力全部开上去,即是敌人占了城南庄,我方也不要管它。晋察冀中央局和军区领导人一致认为,正太战役这一战打好了,晋察冀部队就可以调动敌人,夺取主动。后来,毛泽东把正太战役的成功作战经验“先打弱的,后打强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作战方针,列入十大军事原则。无疑,聂荣臻指挥正太战役取得的重大胜利,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宝库。
(作者:刘庭华,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席军史专家、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主要专家。电话:1352 010 5115。)
上一篇:聂荣臻与张家口的两次解放
下一篇:聂荣臻与抗美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