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与张家口的两次解放
发布时间:2020-10-20 17:33 作者:吴耀明 来源: 点击数:1402
塞外名城张家口是原察哈尔省(1952年撤销并入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军事重镇和著名内陆商埠,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在抗日战争中张家口曾因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英勇抗战而名声大噪,抗日战争末期到解放战争中更是经历了1945年8月和1948年12月的两次解放,而这两次解放都与聂荣臻同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聂荣臻与张家口的第一次解放
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1945年8月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9日,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这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转入了全面大反攻阶段。八路军各总部命令各军区均向本区所辖范围之敌展开全面反攻,并向其发出通牒,限期投降,如遇反抗则坚决予以歼灭。当此之时,急着夺取抗战胜利果实的蒋介石急令国民党第12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率部从绥远东进,企图占领张家口。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正在延安的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对晋察冀解放区的反攻十分关注,10日,他致电晋察冀其他领导人,要求全区部队立即向北平、天津、保定、石门、大同、张家口、唐山、秦皇岛、承德等城市前进,准备接受日伪军投降。晋察冀分局代书记兼军区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程子华根据聂荣臻的指示,一面派出察蒙骑兵支队北上接应南下的苏蒙联军,一面派出3个多团向张家口进攻。8月11日,冀察军区司令员郭天民按照晋察冀军区的命令,急令第12军分区司令员詹大南和政委段苏权率部逼近张家口。15日,又令已集结于龙关三岔口、赤城雕鹗一带的第12军分区部队担任主攻,第13军分区熊奎、杨士杰部队平和作战,迅速攻占张家口。8月16日,首先到达张家口近郊双榆树的部队即向两名与八路军联络投降事宜的日军骑兵递交了朱德总司令的命令。8月18日,我军派出两名代表到日本蒙疆驻屯司令部,向期参谋长中川留雄宣读了朱德总司令的命令,中川表示接受投降。次日,当我军再次催促时,中川却按其上司冈村宁茨的命令答复说:“只能向蒋介石的‘合法政府’投降,不准向八路军投降。”为此,我军决定以武力解放张家口。8月20日清晨6时,段苏权指挥部队分两路向张家口市区发起攻击,经过激烈战斗,我军全部占领了张家口和万全城,歼灭继续顽抗的日伪军2000多人,缴获步枪1万多支,轻重机枪20多挺、大炮50余门,弹药库10余座,物资库50余座,骡马上万匹。
张家口的光复,使得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八年之久的塞外明珠终于回到人民手中,这也是抗战以来,八路军从日军手中夺取的第一个大城市。从8月14日至11月3日,经过近三个月的浴血奋战,八路军相继收复了张家口境内各个县城,使整个察哈尔都成为解放区。这使得陕甘宁、晋察冀、晋绥根据地以及以后开辟的东北解放区进一步连成一片,各根据地大批干部经过张家口输送东北,为进一步开辟扩大解放区、争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张家口的光复,在历史上被称为“首次解放”。
1945年8月25日,聂荣臻听到了张家口解放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以聂荣臻、萧克、程子华、刘澜涛的名义给解放张家口参战部队全体指战员发去了嘉奖电,“你们以无比的刚毅英勇与坚决勇猛的进攻精神,消灭了张家口拒降的敌人,并于23日晨完全解放了张家口城,为表彰你们这种光荣的战功,军区特决定:以张家口之名授予你们——我解放张家口所有的参战部队,并提款50万元犒赏你们,望我全体指战员再接再励,继续坚决消灭拒降的敌人,并加强卫戍,维护城市社会秩序。”(原载《晋察冀日报》1945年8月26日)
后来聂荣臻回忆指出:“张家口这座城市,完全是我们自己解放的。也是解放战争前夕我们夺取的第一座较大的城市。当时我还在延安,得知苏蒙联军一路,由蒙古直插张北,觉得这是个互相配合的好机会,于是我与萧克、刘澜涛同志立即电告留在晋察冀主持工作的程子华、耿飚同志,要他们抓住有利时机,派部队向张家口、张北方向进攻。他们接到电报,及时命令平北军分区司令员詹大南同志、政委段苏权同志率领平北军分区部队,在冀察军区其他部队配合下,进攻张家口。经过三四天的战斗,我军即解放了这座城市。”[1]
二、聂荣臻与张家口的治理和建设
首次解放张家口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张家口的治理与建设极为重视,并从延安派来了大批干部到张家口工作。中共晋察冀中央局、晋察冀边区政府和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以及边区其它党政群机关于1945年9月上、中旬先后迁入张家口市。在张家口市第一次解放时期,即从1945年8月23日至1946年10月10日的一年多时间里,张家口被定为晋察冀解放区首府、直辖市,成为晋察冀边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在此期间,张家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治理下,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因此享有“第二延安”“东方模范城”等美誉。张家口首次解放时期的治理与建设,为中国共产党由农村转入城市、探索管理和建设大城市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
解放张家口后,党领导人民进行了接管、改造和建设张家口的工作,其中有(一)迅速接管各项工作、建立人民民主的新社会秩序,发动群众严惩汉奸卖国贼;(二)开展人民民主运动、成立民选政府,改造旧张家口;(三)废除苛捐杂税,扶助工商业发展,繁荣了人民经济;(四)减租反霸、休养生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五)吸引大量文化文艺工作者来张家口,创办报刊、排演新剧,繁荣了革命文化。在一年多时间里,张家口在党的领导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工、商、贸易、交通等事业出现了繁荣局面,确立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成为中外瞩目的和平、民主、繁荣的模范城市。聂荣臻指出,“我们在张家口,进行了很多的工作:工人工作,居民工作,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进行了工作,这是应该的。而且当时我们也指出了,要使张家口城市巩固,必须依靠乡村,不应放松乡村的工作。”[2]这说明聂荣臻在领导张家口第一次解放期间治理建设过程中对党的政策的认识和贯彻的有全面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先后对张家口及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聂荣臻从解放战争全局出发,认为国民党要进攻张家口是早晚的事,解放军不能背死守张家口这个包袱。9月16日向中央军委提出建议:在敌东西夹击张家口的情况下,我拟在敌人进攻时只进行掩护战斗,不作坚守。18日中央复电同意了这一部署,“以歼灭敌有生力量为主,不以保守个别地方为主……同时张家口应秘密进行疏散,准备于必要时放弃之,这种准备和积极布置歼敌计划并不矛盾。”[3]聂荣臻根据中央指示立即制定了保卫张家口的作战计划,并于9月20日发布了《关于保卫张家口战役部署的命令》,聂荣臻既有原则又灵活执行毛泽东“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不以保守或攻取城市为主,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思想,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后,10月11日下达了主动撤离张家口的命令,撤出张家口前聂荣臻以对张家口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对战局的准确预见,指示对张家口及附近的建筑设施如下花园发电厂、张家口机场等都不要破坏。他说,这是为了张家口人民群众的安全,二是我们撤出张家口只是暂时的,要不了多久,张家口必将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
三、聂荣臻与张家口的第二次解放
1946年10月11日国民党军攻占张家口后,达到它向解放区全面进攻的顶点。蒋介石为表面的胜利冲昏头脑,在占领张家口后当天下午即悍然下令召开由国民党一党包办的“中华民国国民大会”即“伪国大”,这暴露出国民党当局破坏政协决议、实施一党统治的面目,遭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强烈反对,使其在全国人民中间更加孤立。国民党宣传扬言“共军已总崩溃”“可在三个月至五个月内,完成以军事解决问题”,对此晋察冀军区司令部10月14日发布《保卫张家口战役公报》指出,“我们从敌寇手中解放的张家口,一定还要从蒋家进犯军手中重新解放出来!”12月,毛泽东同志会见张家口电灯工人时指出,“张家口虽然暂时放弃了,可是只要我们团结得好,不管是美帝国主义,不管是国民党反动派,我们一定能够胜利,张家口也还是人民自己的。”
为了把整个华北地区建设成支援全国各站场的战略基地,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于1948年5月9日决定把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合并成华北解放区,设立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华北军区,华北局由刘少奇兼任第一书记,薄一波任第二书记,聂荣臻任第三书记;华北军区由聂荣臻担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治委员,徐向前、滕代远、萧克担任副司令员,赵尔陆担任参谋长,罗瑞卿担任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下辖两个野战兵团和六个二级军区。这次编制调整中聂荣臻特别强调要编一个炮兵旅,加强炮兵技术力量。整编不久,聂荣臻根据中央军委统一部署,指挥华北军区的部队进行了冀热察战役、保北战役、晋中战役,先后歼灭了10多万人,迫使傅作义集团主力来回奔波于华北、冀东地区,陷入被动,也让阎锡山的太原陷入我军四面包围之中。在战斗中,华北军区的部队不断发展,主力部队发展到三个兵团,二级军区有冀中、北岳、冀鲁豫、太行、晋、中、太岳、冀南等七个。此时,华北军区野战军和地方军总兵力已达40多万,完全有能力攻取大中城市,组织重大战役。然而,聂荣臻始终把华北看作全国解放战争的一个局部,一切服从全局斗争需要,服从党中央统一部署。在东北解放的过程中,聂荣臻领导的华北军区一直处于全力支持配合的位置,起着牵制傅作义不让其出关援助的作用。
解放战争进行到1948年11月,特别是济南战役和辽沈战役之后,全国军事形势发生重大变化,11月14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文中指出,“中国的军事形势现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即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现在也已经占有优势。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4]这时解放军不但能够攻克强固设防的大中城市,而且能够一次性包围和歼灭十万乃至几十万的国民党精锐兵团。在华北,傅作义部六十万余人部署在西起柴沟堡、张家口东至滦县、唐山的狭长地带,以北平、天津、张家口、唐山、塘沽为重点,兵力分散,其联络随时有可能被切断。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我军取得节节胜利,为了抓住战略决战有利时机,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发起平津战役,为防止傅作义部西逃或南窜,文章从西线做起,因此华北的同志也把平津战役称之为平津张战役。聂荣臻按毛泽东和中央部署行动,从包围张家口入手,诱使傅作义派35军西援,被华北第二兵团包围在新保安,并对其“围而不打”,对平、津、塘“隔而不围”。
聂荣臻还按照中央军委部署,在平南、津南、保定、石门、德州等地迅速构筑数道阻击阵地,以防止敌人从陆上逃跑。这样就撒下了天罗地网,使华北的敌人插翅难逃。聂荣臻同志作为华北军区的负责人,对毛泽东同志和中央这些战略部署和具体指示,领会迅速、执行坚决,实践证明,华北我军没有辜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希望。
在完成对全线各点敌人分隔之后,根据既定部署,在西线先由华北第二兵团对敌35军开刀,12月22日,新保安战役以我军胜利结束,全歼傅作义“王牌军”35军1.9万余人,军长郭景云被击毙。23日,张家口守军率部出张家口大境门,妄图往绥远逃跑,被我华北第三兵团、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堵击围歼,12月24日,张家口迎来第二次解放。张家口第二次解放后,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给二兵团、三兵团发来贺电:“庆祝你们于数日内歼灭新保安、张家口两处敌人并收复张家口的伟大胜利。” 12月2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人民解放军收复张家口的消息,并发表了题为“庆祝张家口光复”的社论,社论指出“这是人民解放战争继东北战役、淮海战役之后的又一个伟大胜利……人民已经成为而且永远成为张家口的主人。”傅作义听到张家口被解放,104军、105军被歼的消息后失声痛哭。这是傅作义几十年戎马生涯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此后几天傅作义不吃不喝、闭门谢客,一个人在屋子里后悔不已。这样,北平便成了“陆上孤岛”,为我军和平解放北平、取得平津战役乃至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解放张家口战役战果如下:“(1)歼敌正规军十一兵团司令部,105军军部及所属之210师、251师、259师、310师,104军之258师及骑5旅、骑11旅。歼敌非正规军察哈尔省保安司令部及所属保安第四、五团。共歼敌54000人(内俘虏5万人)。(2)俘敌将级军官13名,内有105军中将军长袁庆荣,少将副军长杨维垣及210师、251师、259师、258师的师长等。(3)缴获:各种炮410门;重机枪235挺;轻机枪1278挺;冲锋枪754支,步马枪1.3万余支;汽车95辆;战马2435匹;以及其他枪支弹药物资等。”[5]
1948年12月中旬,中央军委通知聂荣臻立即赶往平津战役指挥部工作,第二次解放张家口的过程中,聂荣臻在平津战役指挥部不断询问战役进展。聂荣臻同志回忆道,“想当初,我军撤出张家口之时,蒋介石是何等得意忘形,不可一世。那时候,我就曾经说过,我们撤出张家口,换取了自由和主动,用不了多长时间,还是要回来的。仅仅事隔两年,我们就回来了,张家口终于又回到人民之手。历史一再证明,只有人民群众才真正是无敌的力量。”[6] 1948年12月24日,张家口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力量在抗日战争期间夺取的第一座城市再一次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同时也奏响了平津战役胜利的序曲。
总之,张家口的两次解放都凝结了包括聂荣臻在内党和人民军队领导人的大量心血,体现了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深厚的爱民情怀和高超的战略眼光,我们可以从中学到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党的宗旨、群众意识、大局观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70年后激励我们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华民族复兴伟大进程中继续奋进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594.
[2]聂荣臻.聂荣臻军事文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259.
[3]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487-488.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61.
[5]李新, 陈铁健.中国新民主革命通史(第12卷)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543.
[6]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703.
作者单位: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所
研究方向:历史学。
联系方式:15131850773,wymecnu@163.com
上一篇:聂荣臻与黄埔军校
下一篇:夺取华北战场主动权的重要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