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聂荣臻在整编国民党起义部队中作出的重大贡献
发布时间:2020-10-20 17:43 作者:王宗仁 丁述志 来源: 点击数:1504
内容摘要:聂荣臻(1899-1992)四川江津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赴苏联学习。1925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育官。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34年率部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政委,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37年起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创建了我党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军事家、政家,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本文主要论述解放战争后期,聂荣臻在改造旧军队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并形成其卓越的思想。今天,它对于我们做统战工作仍具有借鉴作用。在纪念聂荣臻诞辰120周年之际,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总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聂荣臻 整编起义部队 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经历了长期的革命战争,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其诞生性质和成长过程以及从南昌起义到解放战争结束的很长的历史时期都与旧军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就是从旧军队中改编而来的。1949年之前,中国社会矛盾与阶级矛盾尖锐、复杂,国民党军队是旧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国民党军队内部有着很重的阶级压迫,士兵普遍深受中国传统封建思想、反共思想的毒害。在解放战争中,不少深受反共思想熏陶的国民党部队官兵在起义之后,经过严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迅速实现了同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决裂。毅然调转枪口,参与到推翻国民党三座大山的革命阵营当中,成为人民解放军的指战员、战斗员。事实证明,国民党政府垮台于残酷的阶级压迫;而当时中国共产党在争取起义官兵方面的成功经验,充分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革命思想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忠实地执行了党中央、毛主席的政治、军事、思想路线,聂荣臻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对于改造旧军队、壮大人民军队的力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建立新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后期,在争取、改造、团结旧军人过程中,聂荣臻的言传身教,起到了很好的表帅作用。聂荣臻尊重他们,接近他们,团结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改造起义部队要“从戒烟入手,要叫他们思想通”,“转变他们的立场和世界观”的指示。动员旧军人站在人民的一边,从旧中国封建压迫与资本的压榨中脱离出来,真正地从思想上解放出来。聂荣臻经常同旧官兵们探讨中国革命之命运,向他们讲述了我们是同一民族,同一种语言,同一个血统。当前形势下,人民军队与国民党起义部队之间是民族内部矛盾。相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处理好人民军队与旧军队之间关系,能够保障旧官兵的安全和利益,实行官兵一致,维护官兵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官兵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官兵团结和制造分裂的一切行为。官兵团结是人民解放军保护各民族利益共同发展的前提,是祖国统一的基础。因此,既要认真改造和整顿旧军队,又要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坚决反对破坏官兵团结、制造队伍分裂的各种活动。
中国共产党人对旧军队的改造,主要进行政治整训。人民军队来自于人民,时刻以人民利益为重,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是人民政权,它建立的军队是人民军队,它指挥的战争是人民战争,它建立的政府是人民政府。聂荣臻通过思想整顿、政治整训,收到很好效果。今天,我们认真研究分析、总结这一段历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整编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 建设新型的人民军队
1948年,全国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军在7月至11月的五个月时间里,丧失了100万人,总兵力由1946年发动内战时期的430万人降为290万人;解放军则由120万人增加至300万人,解放军从质量到数量都占据优势地位。
华北解放军自1948年秋季攻势以后,华北国民党军已完全处于被动防守状态。傅作义指挥的12个军、52个师,已被限制在栾县、唐山、天津、北平、张家口、柴沟堡等北宁、平绥铁路沿线及附近地区。经过艰苦的努力工作,1949年1月22日至31日,傅作义的两个兵团部、8个军部、25个师共25万人全部开出北平城,接受改编,北平宣告和平解放。整个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人。聂荣臻在改造整编国民党起义部队中尽心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聂荣臻有在苏联学习的经验,又有策动张发奎部第25师参加南昌起义的经验,以及收编各色武装投入抗日斗争的经验。大批参加起义的将士后来成为人民军队的战斗骨干。
1924年12月,聂荣臻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期间,了解和学习了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将沙俄军队改造整编的的经验,从而深刻认识到,人民军队的建立、发展,与改造旧军队是分不开的,应该把改造旧军队作为建立、发展人民军队的重要工作。“使广大士兵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一边,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十月革命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所以他在整编和改造国民党北平起义部队中,聂荣臻主要采取如下步骤:
第一步,“换干部”。向每个连队选派一至二名政工干部,最大限度地铲除起义部队官兵的封建残余思想,在保持其原建制、保留起义军官原职权的基础上,采取授予“中立”的番号和“扩编提职”。 稳定了部队思想情绪,按照解放军的标准进行彻底改造。
第二步,“换思想”。对于起义官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之后,必须做到队和、人和、心和,愿意留下的,经上级组织批准参加解放军,军官重新任职,而对于那些不愿意留下的,发给路条、路费回家,解放军对起义官兵一视同仁。
第三步,“换制度”。经过改造和整编后的部队,废除国民党军队时期的党代表、政治部、党部三重领导制度。一律实行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坚持在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统率全军
二、教育旧军队官兵与人民紧紧地站在一边 是人民军队的力量所在
改造和整顿起义部队,使其一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为人民服务的新型军队,是聂荣臻坚持建立新型军队,摒弃前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战略方针。他要求官兵们团结起来,将革命进行到底。当时,傅作义所部投诚和接受和平改编的50 多万人来自敌对营垒的官兵,阶级成分非常复杂,什么样的人都有。国民党军队内部等级森严,兵随将转。一切事情都由上层将领谋划、决策,绝大多数下层官兵以及部分中层军官基本上是盲目服从、被动接受。虽然绝大多数士兵都是被抓来的壮丁,贫苦农民居多,但他们长期麻木于逆来顺受的奴隶地位。军官的成分最为复杂。国民党军官相当一部分是富家子弟,其中一些军官,或者其家人是为富不仁横行乡里的土豪劣绅,或者本人是剥削欺压士兵的“小军阀”。这部分人,虽然在战场上掉转了枪口或放下了武器,但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纪律约束,是要经过一段思想反复斗争的过程。
在国民党军起义部队里,几乎每支部队都有国民党中央直接控制的政工系统,并安插了带有特务性质的政训人员,甚至还有潜伏的国民党中统、军统特务,和一些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党团及帮会。
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后,国民党当局为了消除影响,其宣传机构常常以共产党“要兵不要官”、“要枪不要部队”、“吞并异己”[] 等等谣言蛊惑人心。要想顺利完成改编谈何容易。虽然经过一段时间改造过程,仍有一部分旧官兵的思想认识还处于模糊、停滞状态,有些士兵辨别是非的能力差,还不懂得当兵是为了什么,还不能从思想上解放自己,还保留着固有的旧制度和不良作风,因此,必须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加以改造。其整顿和整编的原则主要有:
明确方向,转变观念,站稳立场。由于国民党军长期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对人民军队的认识有着局限性,聂荣臻派政工干部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用温和的态度从正面进行疏导。一是学习社会发展史、进行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教育,宣传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区别:1.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政党;2.共产党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国民党是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3.目标(宗旨)不一样。共产党主张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国民党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共产党维护广大人民利益,国民党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通过改造逐渐肃清了旧军队封建残余的旧思想、旧作风、旧习惯。让他们从封建压迫与阶级压迫中解放出来。懂得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革命的队伍,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明确了为谁当兵,为谁扛枪,为谁打仗。懂得了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为剥削阶级和法西斯而死就比鸿毛还轻。只有跟着共产党走,跟着毛主席走,才有光明的前途。二是对旧军人进行阶级教育,划清阶级界限,提高阶级觉悟。在革命队伍中对共产党员进行正常的政治教育,在起义官兵中不但生疏,而且最初很不理解。一次讨论会上,军官们一个个大眼瞪小眼:讨论?什么叫“讨论”?只听说过“讨饭”、“讨口”、“讨赏”,没听说过“讨论”呀! 经过很长一段的时间磨合,才有了一定的认识。控诉大会主要以上政治课、报告会、讨论会和忆苦思甜相结合方式,大多数士兵出身贫苦,一部分抓壮丁来的,每次忆苦思甜大会结束后,都分别安排演出《三代人》、《革命家庭》、《白毛女》等革命话剧,特别是看到喜儿被黄世仁侮辱时,有的士兵拿起枪直奔舞台上的黄世仁冲去。这说明他们通过学习教育,思想与政治觉悟大大提高了。有一天,在第5团全体人员的第一次忆苦思甜大会上,主席台上就坐的,除5团政委外,全是各连民主选举的“革命军人委员会”主任,有校官、尉官,有士兵,还有女生大队的两位家属学员。每个连队只配备一名指导员,一名文化干事。
站在主席台前接受批判斗争的是“特务嫌疑分子”,多数是军阀作风严重的团以上带兵主官。控诉大会上,广大士兵们捶胸顿足呼天抢地的哭嚎,咬牙切齿咆哮如雷的愤恨,他们怒不可遏不顾一切地扑向主席台复仇!像一座座猛然爆发的火山,喷出一道道直上九霄的烈焰。
台下的士兵由闷头抹泪,到掩面而泣,待抽抽嗒嗒的哭泣声连成一片时,有人便忍不住失声痛哭。在2000多人大会上,什么样的哭声都有,甚至还有倒在地上打滚哭的。
此时,会场上出现了转换思想的欲望,当台上台下的人哭得天昏地暗的时候,会场上喊起了口号:
“反对剥削,反对压迫!”
“彻底摧毁黑暗的封建军阀统治!”
“向万恶的旧社会、旧军队讨还血债!”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坚决跟着共产党革命到底!”
口号一喊,泪水就干了,悲与愤的转化在一瞬间完成。
有人冲向主席台,非要亲手痛打受批判斗争的起义军官“揍他!”“打死他们!”叫声,喊声,随即而起,几近疯狂。起义士兵们对国民党军队内部的阶级压迫无不恨入骨髓。
不少起义士兵说起国民党军队,便咬牙切齿地痛斥:“国民党把当兵的不当作人!”就连曾任四川省达梁师管区司令官的周开勋先生也毫不隐讳地承认:国民党军队“没有把新兵看成是人!”
通过阶级教育使大多数士兵认识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关系。通过报告会和忆苦思甜阶级教育,士兵们回忆了旧社会被压迫、被剥削的痛苦生活,懂得珍惜生命,懂得阶级感情,找到了阶级压迫的根源所在。士兵们深深体会到阶级兄弟不能在战场上自相残杀,如果一旦北平开战,有谁能保证自己不死,有谁能保证自己不受伤。一名士兵说,我一次比一次收获大,每一次都是难忘的报告会。从而使大多数士兵既有阶级立场、阶级路线,又有力量智慧。从政治和思想上与旧社会、旧军队划清界限,提高了阶级觉悟,成为新型人民军队的一员。三是官兵所望,民心所向,是党胜利的力量之源。国民党军队内部存在着阶级压迫十分严重,在人身权利上,旧军队内部还存在着体罚、肉刑制度,军官对士兵,上级对下级,有随意打骂的权利,甚至可以草菅人命。士兵挨打、人身依附甚至虐杀士兵,在旧军队里随处可见。
然而,在肃清国民党军起义部队中旧思想和制度的政治运动中,虽然不能说每个人都能改造成为新型人民军队的一员,但大部分都转变了思想,提高了认识,阶级觉悟进一步提高。
基于起义部队大规模开展以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军队为核心内容的新式政治整训运动,已基本实现了起义官兵的灵魂觉醒,决定在改编部队中发展党组织。其一把发展党员做为中心工作,确立党指挥枪的原则,加强革命军队的军事纪律,明确革命军队的政治任务。其二在选拔各级指挥员时,主要是从思想根源、阶级根源、政治根源进行审查。“兵权之所在,则随之以兴;兵权之所去,则随之以亡”。军队领导权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
三、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
1.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在“前进道路上,人民军队必须牢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这一条当作人民军队永远不能变的军魂、永远不能丢的命根子,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它对于加强党对人民军队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灵魂和政治命脉所在,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的最高政治要求和绝对标准,形成特有的组织优势,为整编起义部队指明了正确方向。二是坚持用革命道理教育起义部队,启发官兵懂得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道理,才能使起义部队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才能成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三是在起义部队里把支部建在连上,在国民党军队里是闻所未闻的,这一科学制度体系,确保了人民军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有利于保证政令军令畅通和军队的高度集中统一,有利于凝聚和激发全体军人的意志和力量,有利于保证军事行动的快捷高效,有利于军队有效履行光荣使命。
2.紧紧握住枪杆子,牢牢掌握主动权。聂荣臻认为,鉴于起义官兵虽然站在了人民一边,但是,对手握武器的人开展改造工作,表面上以和平的方式进行,实际上还充满凶险和变数,随时可能流血牺牲,对此必须切实以武力为后盾,紧紧握住枪杆子,牢牢掌握改造的主动权。
聂荣臻对于那些已经进行改造,但仍然本性不改的头目,始终保持清醒头脑,高度警惕。他对政治工作人员说:“不要以为你委他个司令,他就听你的话,没有这回事。”少数本质不好的军官往往很难改造过来,至少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明显的改造,有的还要经过长期改造和适应过程。
3.实行官兵一致 军民一致。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为进一步提高起义官兵思想认识,肃清军队内部的封建主义和反革命势力,聂荣臻按照中央军委和中共平津前线总委员会决议,确立人民军队的新型官兵关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官兵一致的原则是,官兵之间、上下级之间政治上平等,只有职务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军官关心和爱护士兵,士兵尊重和服从军官,团结互助,同甘共苦,实行有领导的民主,建立自觉的纪律,共同为军队建设和完成各项任务承担责任,贡献力量。第二,军民一致的原则是,人民军队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遵守群众纪律,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维护群众利益,时刻不脱离群众,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第三,瓦解敌军的原则是,配合军事打击,对敌军开展政治攻势,实行宽优俘虏政策,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从政治上、组织上分化敌军,动摇敌人军心,争取敌军官兵反战、怠战、停止抵抗,使之投诚起义,脱离反动营垒,削弱敌军战斗力。
4.坚持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我党制定政治工作三大原则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是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军队的一个根本标志,也是人民军队团结自己、战胜敌人的政治基础。它的基本点就在于,严格要求全军从尊重士兵、尊重人民和尊重已经放下武器的敌军官兵的人格,从这一根本态度出发,制定适合当时当地情况的各项具体政策和方法。
政治工作三大原则,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实际,在长期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完善的,已成为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早在建军初期就已初步形成。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明确提出,废除旧军队的管理制度和带兵方法,确立人民军队新型的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和正确处理敌军俘虏的政策,从而奠定了政治工作三大原则的思想理论基础。聂荣臻向政治工作人员反复强调,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一,官兵一致的原则,这就是在军队中肃清封建主义,废除打骂制度,建立自觉纪律,实行同甘共苦的生活,人民军队团结一致。第二,军民一致的原则,这就是秋毫无犯的民众纪律,宣传、组织和武装民众,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打击危害军民的汉奸卖国贼,践行军民团结一致,到处得到了人民的欢迎。第三,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其一是从政治上动摇敌人军心,削弱敌军战斗力,破坏敌军的策略和手段,争取敌军官兵放下武器、投诚、起义,脱离反动营垒。其二是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还依靠起义部队瓦解敌军有生力量。
1949年1月31日,傅作义接受和平协定,北平国民党守军开出城外接受改编。2月19日,解放军平津前线指挥部发布命令,开始对原北平守军进行改编,至3月底改编结束。
原国民党军华北“剿总”、第四兵团、第九兵团和八个军部全部结束,其所有工作人员与直属队分别编入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与各兵团部及各军部,其所属二十二个师则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独立师,各特种部队与解放军的特种部队合编。实际上改造起义、投诚部队就是一场政治战役,其政治任务就是要完成下级服从上级,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国家利益的蜕变。
聂荣臻在整编工作中,坚持把起义部队改造成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原则,为了建立新中国和军队建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为新中国国庆阅兵积累了宝贵经验,参加开国大典的17名受阅飞行员,就有12人是国民党空军起义或投诚过来的。聂荣臻为整编和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东宁市要塞博物馆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研究员 理事
联系电话:13810871955;0453—3685885(办公室)
E-mail:wzr448000@163.com
上一篇:聂荣臻同志在张家口
下一篇:聂荣臻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特殊贡献和卓越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