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从西线打响的战略意义
发布时间:2020-10-28 11:12 作者:张鑫 来源: 点击数:3859
平津战役从西线打响的战略意义
(平津战役纪念馆 陈列保管部 张鑫)
摘要: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各有各的特点,平津战役文章从西线做起在张家口打响平津战役第一枪,抓住了傅系、拖住蒋系,掩护了东北野战军主力入关,完成了对华北国民党傅作义集团的分割包围,尔后经过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解放了华北全境,古都北平和平解放。
关键字:平津战役第一枪 抓住傅系 拖住蒋系 各个歼灭
平津战役,是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领导指挥下,由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百余万人,于1948年11 月29 日至1949 年1 月31 日,在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长达500 公里的战线上,对华北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进行的规模巨大的战略性决战。其中作战方针的关键,是在东北野战军入关之前如何将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地区就地歼灭。华北军区司令员、平津战役总前委委员聂荣臻曾说过平津战役“文章是从西线做起的”。
一、撤、守不定,傅作义摆出一字长蛇阵
辽沈战役之后,华北傅作义集团已成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是撤是守飘忽不定。1948年11月4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高级军事会议,研究华北作战对策。会上制定了“暂守平津,确保海口,以观时变。”的作战方针。傅作义从南京返回北平后,收缩兵力先后放弃承德、保定、山海关等地,西起唐山东到柴沟堡摆了一个一字长蛇阵。蒋系部队控制北平以东,傅系部队控制北平以西。以方便傅系部队西撤绥远和蒋系部队南撤江南。傅作义这种既要守又要撤的矛盾心态,已为外界所看破,法新社电讯说:“坚守乎西撤乎:傅作义正在打算盘”。
二、打响平津战役第一枪,抓住傅系、拖住蒋系
中央军委根据傅作义集团固守平津的同时,又有南撤西退的迹象,制定了“抑留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地区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决定提前发起平津战役。“抑留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地区就地歼灭”的首要问题是抑留、抓住敌人。经过周密的考虑,中央军委决定,首先从西线发起攻击,攻其必救,引敌西援,为我东北主力入关争取时间,先完成分割包围,在各个歼敌。中央军委首先命令华北军区第3兵团撤围归绥,华北军区第1兵团停攻太原;随后以华北军区第3兵团包围张家口,吸引傅部西援,华北军区第2兵团由易县北上,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由蓟县西进,切断平绥线,以抓住傅系,拖住蒋系;同时命令东北野战军主力取捷径迅速隐蔽入关,隔断平津、津塘间的联系,完成对傅作义集团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尔后逐个加以歼灭。
平绥线是傅作义西退绥远的生命线,张家口为平绥路上的战略要冲。包围张家口,切断平绥路就能抓住傅系,拖住蒋系。毛主席在1948年11月27日发给东北先遣兵团和华北第2、第3兵团的电报中指出:敌人在张家口、宣化、怀来地区有8个步兵师、3个骑兵旅,包围这些敌人后,位于北平附近的第16军、第35军等有极大可能增援上去,只要你们在12月份内能抓住扭打上述步骑16个师旅于平张线上,并歼灭其一部,打得该敌不能动弹不能西逃也不能东窜,那就是极大的战略上胜利。以后又指示华北第3兵团:“你们任务是务必包围几部敌人,以便调动东面敌人西援,故不重在歼灭,而重在包围。你们包围几部敌人之后,紧紧筑工围好,不使跑掉,至要。”
华北第3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副政治委员李天焕率第1、第2、第6纵队,于11月29日向张家口地区发起攻击,打响了平津战役第一枪。至12月1日,先后占领左卫、柴沟堡、万全、沙岭子,对张家口之敌形成包围态势。张家口守敌第11兵团司令官孙兰峰,向傅作义紧急求援。傅作义判断东北野战军尚未入关,华北部队对张家口的包围不过是一次局部性行动,即令驻丰台的第35军2个师和驻怀来的104军1个师,紧急驰援张家口。同时,将驻昌平的第104军2个师调至怀来,驻涿县的第16军移至昌平、南口,以确保平张线畅通。
中央军委鉴于敌已西援,立即命令华北的第2兵团、东北先遣兵团,分别向涿鹿、怀来疾进,切断平张线。东北先遣兵团在行进途中于12月5日攻克密云。傅作义唯恐北平受到攻击,急令第35军返回北平,同时令第104军、第16军向西接应。同时收缩兵力,加强北平防务。
第35军是傅作义的嫡系主力,抓住该军就能抓住整个傅系部队,同时也就拖住了平津地区的蒋系部队。因此,不让敌35军返回北平就成了关系战役全局的一步。此时在平张线上只有华北军区4纵12旅和冀热察军区少量地方部队,华北军区第2兵团主力赶到这里尚需2天时间。1 9 4 8 年12 月7 日,华北军区第4纵队12 旅在冀热察军区部队的配合下,在新保安地区英勇阻击国民党第35 军东返。1948 年12 月8 日拂晓,华北军区第2 兵团主力急速赶到新保安地区。在解放军顽强阻击下,国民党第35 军东返无望,被围于新保安城。1948 年12 月10 日至12 日,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将康庄、怀来突围的国民党第16 军与第104 军大部歼灭于西拨子、横岭、白洋城地区,粉碎了傅作义接应第35 军东返计划。
至此,傅作义集团西退之路已被堵死,中央军委在嘉奖平张线各作战部队的电文中指出:“平张路作战的胜利,不仅抓住了傅系主力,并且将津塘地区蒋系主力大部西调,这个形势对于大局极为有利。”
三、解放新保安、张家口,促进北平和平解放
自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0日,我军将傅作义集团分割包围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五个孤立的据点上,实现了将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地区的目的。出于各种考虑,傅作义于1948年12月15日派他的亲信、《平明日报》社社长崔载之出城谈判。傅方提出,要解放军停止一切攻击行动,两军后撤,通过谈判达到平、津、张、塘一线和平解决问题。平津前线司令部参谋长刘亚楼,阐明了解放军对和平解决平、津问题的基本原则:以国民党军放下武器、解除武装为前提,绝不允许保存反动武装力量,更不同意建立华北联合政府。双方这次谈判实际上是一次试探性的正式接触,由于双方条件距离很大,这次接触未获任何结果。
1948年12月22日、24日,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分别解放了新保安和张家口,消灭了国民党第35军和第11兵团部、第105军等傅作义嫡系部队,完全切断了傅作义西退绥远的退路。12月25日,中共中央权威人士宣布蒋介石等43人为头等战争罪犯,其中也包括傅作义。傅作义在这种军事和政治的双重打击下,受到极大震动,情绪极其低落,但仍存在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傅作义于1月6日派出华北“剿总”少将民事处处长周北峰为代表,由燕京大学教授、中国民主同盟华北地区负责人张东荪陪同到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驻地附近进行第二次谈判。这次谈判共谈两次,所谈内容经过整理,形成了一个《谈判纪要》,并写明1月14日为傅方答复的最后期限。周北峰在《谈判纪要》上签了字。周北峰回城后向傅作义详细汇报了谈判情况,但傅作义还在犹豫观望,想讨价还价。
从第一次双方接触性、试探性的谈判,到新保安、张家口解放后,双方在第二次谈判中形成《谈判纪要》,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新保安、张家口解放之后,北平的和平解放,只要打掉傅作义手中天津这张牌就可以了。1949年1月15日,经过29小时激烈战斗天津解放,傅作义完全没有了讨价划价的筹码。 1月21日,双方正式签订《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和平解放,历史64天的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四、结语
平津战役的胜利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定都北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平津战役的历史进程中,聂荣臻元帅领导的华北军区部队坚决执行中央的军委的战略意图,文章从西线做起,打响平津战役第一枪。首先达到了抓住傅系、拖住蒋系的目的,掩护了东北野战军入关作战,实现了平津战役第一阶段“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切断傅作义集团西退南撤的道路;其次,在平津战役第二阶段各个歼灭的作战中,解放了新保安、张家口,逐步陷北平国民党守军于孤立,为促使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张鑫,男,平津战役纪念馆陈列保管部,馆员,天津市红桥区平津道8号,18602259060,573462507@qq.com
上一篇:关于加快陈毅故里红色旅游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聂荣臻对北平和平解放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