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

缅怀纪念

首页 > 缅怀纪念> 聂帅故事

聂荣臻军队现代化建设思想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7-08-09 10:08   作者:张亚斌   来源:   点击数:0

新中国成立以后,聂荣臻长期担任军队领导工作,他高度关注军队现代化建设,以战略家的雄才大略,从我军实际出发,健全统帅部机关和军兵种建设,实行精简整编,创办各类军事院校,以科技强军为指导思想,着力改善部队武器装备,坚持军事训练与思想建军相结合,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既坚持从我军实际出发,又着眼于跨越式发展

我军诞生于艰苦岁月,伴随着革命战争一路走来。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这就决定了我军的现代化建设起点低,基础弱,我军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能急于求成。在我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聂荣臻十分注意从军队建设实际出发。他认为我军现有的编制体制和武器装备的状况是我军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最大、最直接的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编制体制和发展先进的武器装备是现代战争的必然要求,也是衡量军队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军编制体制不够合理,员额数量大,兵种单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军除了少量的海空军和特种兵外,绝大部分是步兵。这种状况不仅与和平时期国家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而且与现代战争多兵种协同作战不相适应。针对这种不合理的状况,1950年初,主持原总参谋部工作的聂荣臻就军事机关建设等问题给毛泽东写报告,建议继续加强海军、空军司令部建设,筹建炮兵、装甲兵、工兵司令部;原总参谋部应增设通信、军训、军校部;总后勤部应设立军需、军械、财务、运输、卫生部;筹建总干部管理部。这个报告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批准,并陆续组织实施。与机关各部门建设的同时,我军相继增加了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防空兵、通讯兵等新的军兵种。初步改变了我军以陆军为主的单一兵种的状况,开始了由单一兵种向诸军兵种合成的现代化军队的历史性转变。科学、合理、高效编制体制的建立,进一步适应了现代战争的需要。

军队现代化不仅要实现合成,更重要在于精兵,提高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使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新中国成立后,我军总员额已达到550余万。随着战事减少,我军的数量规模与现代化军队建设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别。根据毛泽东和中央指示,军委和各在军区协商,确定今后保留400万人,复员150余万人,并加强建设海军和空军,使陆海空军有适当比例,精简整编是实现我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为此,在全军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复员工作。为了搞好复员工作,组建了复员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主任,聂荣臻任副主任。聂荣臻就复员工作进行动员:他指出:“缩减一部分人员,对减少开支,恢复与发展生产是很重要的。同时也只有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才能谈到加强国防军的建设。”1952年1月,聂荣臻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抽调40万解放军集体转业的建议。在聂荣臻主持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全军精简整编工作顺利落实,军队编制总员额得到压缩,初步实现了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聂荣臻在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既坚持从实际出发,又着眼外部环境的变化,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超级大国争霸,导致国际局势急剧恶化,帝国主义不仅对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而且对我国进行核讹诈,严重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我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要求我军现代化建设不能亦步亦趋地跟在别国的后边,要尽快缩短差距,迎头赶上,发展尖端技术,打破帝国主义的核讹诈。这种外部客观环境就要求我军现代化建设在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同时,必须实行跨越式发展。即在我军的现代化程度还很低的情况下,实施发展现代化尖端武器装备的战略,实行常规武器与尖端武器并举,以发展尖端武器为重点,用尖端武器发展带动常规武器发展,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中央军委在发展常规武器的同时,开始把研制尖端武器列入议事议程,把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尖端武器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从1955年到1967年13年中,聂荣臻先后担任领导我国原子能事业的三人小组成员,国务院航空工业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科学小组组长,国防科技委员会主任,导弹核试验靶场建设总负责人,军委副主席等要职,他坚决贯彻常规武器于尖端武器发展同时并举的战略方针,为实现我军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视察了我国主要兵工厂,提出了《关于建立我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在军委常委会上提出将国防工业部常规武器部分分成航空、电子、兵器、舰船四个工业部。1958年,我国开始制订发展人造地球卫星的计划,中国航天技术和航天工业开始起步。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和大批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分别成功地爆炸了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24日,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实践证明,我军常规武器与尖端武器并举的发展战略不仅推进了现代化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实现了我军跨越式发展,而且极大地改善了我国的安全环境,促进了国际战略格局地调整。

二、既坚持独立自主,又善于借鉴外国经验

世界各国军队实现现代化的经验表明,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军队如何实现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后摆在我军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像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拥有几百万军队的大国,如果完全依赖别国的援助来实现国防军队现代化,把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依赖于别人,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不可能的,也是绝对不可取的。我军现代化建设必须建立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军都必须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军武器装备已具备一定规模,但品种繁杂,陈旧落后,如枪炮就有110种,82种口径,产自20多个国家。时任代理总参谋长聂荣臻根据我军武器装备实际状况,他多次强调要坚持依靠本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改善武器装备,提高现代化水平。他常说:中国这么大,武器装备一定要立足于自己研究生产,靠外国是靠不住的,我们不能受制于人。今后应该定个方针,凡是国内有的,不能向国外买;买国外的,一定要注意买专利。他批评有些人总想搞进口,是思想上的懒汉。他认为,只要坚持自力更生,大力协同,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一定能搞出来的。从1953年开始,我军陆续新建和扩建了79个规模较大的军工厂,成功地仿制出各种常规武器,包括枪支、大口径火炮、中型坦克、喷气式飞机、中小型舰艇等等,武器装备从仿制和试制逐步进入了自行生产。到1955年底,我军利用进口和国产的武器装备更新和新装备了陆、海、空三军师级单位。至此,我军基本实现了武器装备的制式化,全军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比新中国成立时大大提高了一步。1959年又自行研制了“59”式中型坦克和超音速喷气战斗机和轰炸机,实现了各种常规武器装备由进口到仿制的重大转变。

坚持独立自主不是笼统排外,不是自我封闭,关起门来,拒绝与别人交往和学习。而是要努力向外军学习,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积极借鉴外军经验,要善于把外军特别是发达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先进成果与我军现代化建设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加以消化、吸收和创新。聂荣臻坚决反对科学技术上的盲目自大、闭关自守。他认为在强调自力更生的前提下,要努力争取外国援助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以促进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1963年5月,他在工业交通企业技术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为了更快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一条重要的办法是引进国外技术和我们自己研究、中间实验、设计工作相结合。这两个方面都要搞,要结合。光是自己从头摸起,那就会慢得多;光靠买外国技术,自己没有一个班子来消化、掌握并进一步提出发展,那就摆脱不了依赖局面。所以,两方面要结合,要抓两手。”在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聂荣臻自觉地把学习引进外军的先进的军事技术和建军经验与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外军的技术与经验为我所用,发挥我军特有的优势,在借鉴中实现跨越式发展。他在担任国防科技委员会主任和导弹核试验靶场建设总负责人期间,积极争取苏联苏联技术方面的援助,先后与苏联达成了关于苏联政府帮助中国政府研制原子、火箭武器的《国防新技术协定》,主持第一枚仿制的伊尔-2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获得成功;提出集中力量抓地地导弹,首先抓中程的、准备中远程的、探索洲际的。正是在聂荣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与争取外援相结合的原则,我军的武器装备建设才少走弯路,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武器装备现代化发展之路。

三、既坚持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又注重人的素质提高

武器装备具有高科技含量是实现军队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取得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任何时候都必须高度重视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但是,军队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它不仅局限于武器装备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两者相得益彰,不可偏废。而在武器装备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重视人的素质培养、提高部队战斗力更具有针对性。人是军事活动的主体,是战斗力中最重要、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人的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指挥水平、作战水平,决定着掌握运用武器装备的性能的发挥,最终决定战争的胜负。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我军军事工业落后,武器科技含量较低的状况,聂荣臻对我军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与心血,使我军武器装备的状况在较短的时间内有很大的改善。随着部队武器装备的陆续装备部队,聂荣臻又提出必须掌握最新的装备和随之而来的最新技术,以提高部队军事训练的效果。他提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资源的保障,要不断提高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大批能够研究和掌握现代科技武器装备的人才。聂荣臻强调:“为了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还抓了两项重要工作,一是组建培训各类专业人才的军事院校,二是在全军进行文化教育,提高全体指战员的文化水平。这是两项意义深远的工作。”

聂荣臻认为军事院校在培养各类指挥与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高度重视军事院校建设。在他的关心和领导下,从1951年1月至1953年3月,我军先后建立了军事学院、总高级步兵学校、军事工程学院、后勤学院、政治学院等高级指挥院校。不久又相继成立了 空军、海军、炮兵、装甲兵、防化兵、工程兵、通讯、测绘、军械、军医等各级各类军兵种指挥和专业技术院校。到1957年,全军共创办165所院校,形成了军兵种齐全的比较正规的院校教育体系,基本上解决了部队指挥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在抓好院校正规教育的同时,聂荣臻对部队官兵的文化教育工作也极为重视,要求人民解放军今后要努力提高文化水平。我军是在革命战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官兵普遍缺乏文化知识,不迅速提高我军广大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就难以适应武器装备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就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当时的军队主要成分是农民,干部战士大多是文盲,这是建设现代化军队的障碍,必须展开群众性的扫盲工作。他提出在三年之内改变部队中的文盲和半文盲状况,让全体战士达到高小文化程度,干部要达到初中文化程度。从1950年起,军队各大单位都办起了文化补习学校和学习班,有的还办了速成小学和中学,并招收知识青年当文化教员。部队战士经过三年的文化学习,普遍达到了高小以上的文化程度,为掌握现代化技术装备和开展军事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官兵素质的提高,使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实现了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适应了现代战争发展的需要。

四、既坚持军事训练,又注重思想政治工作

军事训练是实现武器装备与人最佳结合的关键,加强军事训练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基本前提。在革命战争时期主要是通过战争实践促进武器装备与人结合。在相对和平时期,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主要途径就是依靠平时的军事训练,通过军事训练提高技术战术水平。聂荣臻高度重视军队平时的军事训练。新中国建立不久,聂荣臻大力配合叶剑英的关于和平时期军事训练方法的工作,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制定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着眼于部队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提出全军训练的重点在干部,部队训练的重点在军士,特种兵训练的重点在技术,要求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训练部队,积极倡导军事院校正规训练,提出院校教育训练要坚持“四个结合”,即红、专、健结合,技术训练与战术相结合,训练和科研相结合,院校训练与部队训练相结合。他还探讨在现代条件下的战争特点和规律,总结部队训练的经验,参与组织辽东半岛方面军抗登陆战役等军事演习,开展群众性练兵活动。经过1964年全军大练兵、大比武活动,部队官兵的军事素质明显提高。

聂荣臻认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战斗力的生成依赖于通过军事训练提高技术战术水平,同时,也离不开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强有利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部队的作战士气,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聂荣臻挑选军队干部人才,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他说:“政委人选必须审慎,宁缺勿滥,要以有高度的政治觉悟的、最勇敢、最有能力的和有长期斗争经验的同志充当”。提拔干部必须从政治上出发,关心干部也要从政治上出发,聂荣臻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提高军事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保证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打牢军队人才建设的思想基础,促进了我军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聂荣臻元帅一生的光辉思想
下一篇:南 昌 起 义 中 的 聂 荣 臻

首页 |生平及著述 |聂帅研究会 |聂帅陈列馆 |传、文学传 |评论研究 |照片选登 |缅怀纪念 |影视作品 |走进江津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鼎山大道386号|联系电话:47562678 47560944|邮编:402260| 邮箱:jjnsg@163.com
主办单位:重庆聂荣臻研究会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承办单位:聂荣臻元帅陈列馆|ICP备案:渝ICP备12004964号-4

渝公网安备 50011602500158号

知道创宇云防御
总访问量: 895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