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

评论研究

首页 > 评论研究> 聂荣臻科技军事思想研究

一、聂荣臻的军事生涯

发布时间:2017-09-03 16:24   作者:   来源:   点击数:0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生于现重庆江津区吴滩镇石院子。幼年时期家境衰落,生活十分艰辛,曾断续地就读过当地的私塾、小学。1917年考入江津县立中学。在这里,他接受了现代启蒙思想,面对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他决心一些先进志士一道走教育救国的新道路。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聂荣臻积极参加了当地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同年底考取赴法国勤工俭学资格,并展转千里到达了法国。在法国,他同周恩来等一道,一边学习,一边打工,一边组织并参加革命活动。1922年转到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习。同年8月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为其重要的骨干分子。1923年春聂荣臻转入中国共产党。在这期间,聂荣臻还担任过旅欧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委员、训练部副主任。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他担任国民党驻巴黎通讯处处长。1924年,聂荣臻根据组织的安排,又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1925年2月,聂荣臻转入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从而开始了他漫长的军事生活。在军校,他学习了有关军事理论,对苏联红军的政治建设、军事建设等思想与实践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他后来的军事实践和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无疑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同年9月,聂荣臻奉命回国,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开始参与创建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等。1926年7月,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随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北伐军攻占武昌后,聂荣臻任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聂荣臻被派往上海,协助周恩来处理上海工人纠察队的善后事宜,并开展新的斗争。5月,湖北省委军委并入中共中央军事部后,聂荣臻参与军事部的领导工作。

1927年7月中旬,聂荣臻被周恩来指定为前敌军委书记,赴九江准备组织武装起义。8月1日,聂荣臻在马回岭地区成功地将张发奎部第25师两个多团组织到南昌参加起义。起义后,聂荣臻担任起义军第11军党代表,与军长叶挺率部南下。潮汕失败后,聂荣臻与叶挺、杨石魂护送重病中的周恩来转赴香港。同年12月,聂荣臻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在起义军受挫的紧急关头,聂荣臻与叶挺果断决定撤退,从而保存了部分革命武装力量。1928年初,聂荣臻担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领导和组织地方军事斗争。1930年初,聂荣臻出任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长,对中共顺直地区地下党的组织发展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同年5月后,聂荣臻又调到中央特科和中央军委工作。他先后在香港、天津、上海等地坚持艰险的秘密斗争。1931年1月,聂荣臻升任中央军委参谋长。

1931年底,聂荣臻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原总政治部副主任。同时被增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3月,担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4月,作为红军东路军政治委员,聂荣臻参与指挥了漳州战役,取得重大胜利。在部队驻漳州期间,聂荣臻坚决执行毛泽东制订的城市政策和军队纪律,有力地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1932年底起,聂荣臻率部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他均亲临前线指挥,有效地打击了国民党军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特别是在突破国民党军第三道封锁线时,聂荣臻坚决执行军委关于控制九峰山的命令,保障了中央军委纵队等后续部队左翼的安全。在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时,聂荣臻又率部顽强抗击优势国民党军的轮番进攻,掩护中央纵队与部分红军渡过湘江。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聂荣臻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和军事主张。过金沙江后,聂荣臻任中央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与司令员刘伯承一起,率部顺利通过了大凉山彝族同胞聚居区。强渡大渡河后,聂荣臻率部策应西岸红军飞夺泸定桥。与四方面军会师后,聂荣臻坚决执行毛泽东的正确路线,抵制张国焘的南下主张。随后率部翻雪山,过草地,攻占腊子口,为中央主力红军北上打开了前进的道路。到达陕北后,聂荣臻又率部参加直罗镇战役和东征、西征战役。1936年11月,聂荣臻参与指挥了山城堡战役,取得了该战役的胜利。同年12月,聂荣臻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聂荣臻担任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与林彪一起指挥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该战斗共歼灭侵华日军精锐坂垣师团1000多人,取得了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的第一个大胜仗,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大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1937年11月,聂荣臻出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之后,他率领3000人的武装,在晋察冀边区创建了华北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不久,日军调集2万余人,向边区发动八路围攻,聂荣臻采取“广泛的游击战和集中主力歼敌一部”的方针,打击和消耗敌人,迫其主力回到铁路沿线。1938年2月至7月,为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聂荣臻指挥晋察冀军区部队对平汉、平绥、正太铁路进行了三次破袭战,振奋了敌后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一时期,聂荣臻还派出部队相继开辟冀东、平西、平北等抗日根据地,使晋察冀边区迅速扩大。到1938年底,晋察冀边区发展到72个县,近10万人的武装部队。与此同时,聂荣臻还在根据地政权的民主政治建设、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也作出了突出的成就,被中共中央誉为“模范抗日根据地和统一战线的模范区”。1939年5月,聂荣臻写了《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一书,系统总结了晋察冀军民抗日斗争的经验。该书由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分别作序,在重庆、延安等地公开发行,有效地宣传了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的光辉业绩,并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939年夏初起,聂荣臻指挥所部接连取得大龙华、雁宿崖、黄土岭等歼灭战的胜利。尤其是在指挥黄土岭的伏击围歼战中,击毙了日军骄横一世的“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开创了中国抗战史上击毙日军中将级别指挥官的先例。1940年8月起,聂荣臻奉八路军总部命令,率部参加了举世瞩目的百团大战。在这次大战中,聂荣臻先后组织指挥39个团和大批地方武装,对正太、津浦、平汉、北宁、沧石、沧保等铁路、公路线进行破击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在攻占井陉煤矿的战斗中,聂荣臻以革命人道主义的博大胸怀,把从战火中救出的两个日本女孩妥善地送交给了日军,并就此写信给日军官兵,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史中的佳话。1942年,面对日军疯狂的“封锁”、“扫荡”、“蚕食”和“清剿”,聂荣臻提出“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斗争方针,主动将自己的主力部队分散活动,配合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同时组建多支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占区袭击和夺取日伪军力量薄弱的据点,扩大游击区,逐步扭转了根据地日益缩小的困难局面。1943年秋,聂荣臻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8月起,聂荣臻部署晋察冀军区部队对日反攻作战,先后光复了察哈尔、热河省全部,河北省大部,山西、绥远、辽宁省的部分地区,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聂荣臻继续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根据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聂荣臻陆续抽调晋察冀军区的大量部队和大批干部,开赴东北,参加创建东北解放区的斗争。

全面内战爆发后,聂荣臻奉命指挥部队阻止国民党军队的北上,支援东北解放区军民。1947年4月,聂荣臻指挥了正太战役,置增援之国民党军于不顾,集中优势兵力,击国民党军薄弱环节,歼灭国民党军3.5万余人,攻克正太路沿线七座城市及井陉等重要矿区,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解放区连成一片。1947年10月,在取得清风店战役的重大胜利后,又组织所部乘胜发起石家庄战役,全歼国民党守军2.4万人,创攻克坚固设防大城市的范例。1948年5月,聂荣臻任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同年3至9月,聂荣臻率部先后组织进行了察南、绥东、热西、冀东、保北、察绥等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5.6万余人,有力地配合了东北人民解放军的作战。平津战役发起后,根据1949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与林彪、罗荣桓组成平津前线总前委,统一指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作战,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的重大胜利;在此期间还参与领导了同傅作义的和平谈判,推动了北平的和平解放。2月,聂荣臻兼任平津卫戍区司令,一上任,他就迅速整顿了平津地区的社会治安秩序,完成了和平改编国民党军“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所属25万人的任务,为新中国定都北京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1949年6月,聂荣臻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主持原总参谋部的日常工作。9月,聂荣臻兼任北平市市长、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10月1日,聂荣臻担任开国大典阅兵总指挥,陪同朱德总司令驱车检阅陆海空三军仪仗队。1950年初,聂荣臻任代理总参谋长,协助中央军委领导人,部署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解放西南地区和华东沿海岛屿,肃清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聂荣臻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的部署、训练、运输、供应、补兵、轮换等工作。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规模精简整编,压缩兵员定额,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并向地方输送大批骨干;参与组建各军兵种领导机构和一批军事院校;组织制订各种军事条令、条例等。他主张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来学习外军的经验,重视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研究和发展,强调要大力提高指战员的文化水平,以加速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1954年,聂荣臻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主管军工生产和军队武器装备工作。1955年,聂荣臻被授予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5年7月,聂荣臻被中共中央指定为领导原子能事业的三人小组成员。1956年4月,聂荣臻任国务院航空工业委员会主任,领导发展火箭和航空事业。同年11月,聂荣臻任国务院副总理,直接主管科学技术工作。1958年,聂荣臻兼任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统筹我国国防科技建设。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主管尖端武器的研制工作。1956年,聂荣臻在参与领导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的同时,组织草拟了“对十二年科学规划中国防研究项目的意见”,明确了武器装备研制的奋斗目标。随即他积极组建机构,组织队伍。到1960年,陆续建立了导弹、原子弹、飞机、舰船和军用电子设备等研究院,并相应建成了各种武器试验基地、必要的科研服务机构,以及十余所培养科技人才的高等院校。

20世纪60年代初,在国内遇到严重经济困难,苏联撤走全部援华专家,停止一切技术援助的情况下,聂荣臻力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继续研制导弹和原子弹。在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支持下,他采取突出重点,任务排队,组织全国大协作,狠攻新型原材料、电子原器件、仪器仪表、精密机械、大型设备等技术难关,并进一步调整知识分子政策,他领导制订了著名的“科学工作十四条”等一系列措施。在聂荣臻的亲自领导和直接指挥下,仅用5年时间,我国就研制成功了多种导弹、原子弹,不久又研制成功氢弹,并为远程火箭、人造地球卫星、核潜艇的研制成功奠定了基础。同期,在研制常规武器和民用科研项目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果,为我国现代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文化大革命”中,聂荣臻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67年2月,他和其他老帅,直接和林彪、江青反党集团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一斗争却被诬陷为“二月逆流”,聂荣臻作为其成员也因此受到了压制和打击。在“文化大革命”的逆境中,他想方设法保护国防科研战线上的知识分子和干部,尽量减少“动乱”给国防建设带来的损害。1969年夏,聂荣臻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在陈毅主持下,与叶剑英、徐向前等一起,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国际形势,起草了相关的调查报告,为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提出了战略性的意见和建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聂荣臻仍以80岁高龄和病弱之躯,全身心地关怀着党、国家和军队的各项建设事业,提出了许多中肯意见。

聂荣臻是中共第七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八届(十一中全会补选)、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83年6月起为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为贯彻中央关于干部“四化”的方针,1985年请求退出中央委员会,1987年辞去了党内外一切职务。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聂荣臻对人民革命事业,对共产主义信念忠贞不渝。凡是中央的正确决定,他都坚决执行。在作战指挥中,他胸怀全局,运筹帷幄,善于捕捉战机,屡建殊勋。他热爱科学,在领导科技事业和各项工作中,坚韧不拔,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绩斐然。他心地坦荡,大公无私,生活简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被毛泽东称为“厚道人”。


上一篇:绪 论
下一篇:二、聂荣臻的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首页 |生平及著述 |聂帅研究会 |聂帅陈列馆 |传、文学传 |评论研究 |照片选登 |缅怀纪念 |影视作品 |走进江津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鼎山大道386号|联系电话:47562678 47560944|邮编:402260| 邮箱:jjnsg@163.com
主办单位:重庆聂荣臻研究会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承办单位:聂荣臻元帅陈列馆|ICP备案:渝ICP备12004964号-4

渝公网安备 50011602500158号

知道创宇云防御
总访问量: 9267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