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插图 序 目录 版权 封底
发布时间:2017-09-06 15:10 作者: 来源: 点击数:3524

插图
序
魏巍
一代名将救孤女,千秋佳话留人间。这本《将军与孤女》的故事,讲的是四十年前,中日两军对阵冲杀之际,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聂荣臻将军和他的战士们如何救助日本小姑娘的一段佳话。这段佳话就发生在抗日战争中的晋察冀边区。
提起晋察冀,人们就会动情地回忆起那艰苦与残酷的战斗岁月,同时又是充满奇迹和乐观的游击战争的年代。那巍峨的太行山,处处飘扬着抗敌的歌声,那奔流不息的滹沱河总是欢腾地伴随着子弟兵进军的步伐,那钻天的白杨林常常埋伏着神秘莫测的地雷阵,那无边的青纱帐又时时飞出铁矛和红缨枪……正是这人民战争的海洋,使企图速胜的日本侵略军陷入徒唤奈何的泥淖之中。
抗战爆发后,由中国工农红军改编的八路军东渡黄河,英勇地开赴抗日前线。在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之后,八路军总部率主力南下。一一五师的副师长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受命留守五台山区,带领少量的红军团队,在晋察冀三省边陲地带,开展游击战争,开创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那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五台山积着很厚的雪,红军战士赤脚穿着草鞋,奔走在冰天雪地之中。他们拾起国民党军丢弃的枪支弹药,广泛发动群众,壮大抗日武装。由于晋察冀边区正确地、富有创造性地执行了党中央的路线和政策,使这块根据地一天比一天巩固和扩大,被党中央称誉为“模范的抗日根据地”,成为屹立在敌人心脏中的坚强堡垒。
正当根据地蓬蓬勃勃向前胜利发展的时候,日本侵略军
为了配合它的南进西进,对晋察冀边区不断进行残酷的扫荡,
企图消除它的心腹之患。一九四○年八月,华北敌后的八路军为了惩罚残暴的敌人,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百团大战。“日本小姑娘”的故事,就是发生在百团大战中的娘子关一井陉战役之中。
那时,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蹂躏了我国半壁河山,极其残暴地对待中国人民,在一些地区实行了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解放全人类为崇高理想的八路军战士,却在浓烈战火之中,冒着生命危险去营救敌方孤女;正在指挥千军万马作战的我军杰出将领——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将军,对被救出的日本孤女十分关注,给以亲人般的关怀和精心的抚养。以后,又亲自给敌军官兵写信,派出使者越过战线,把她们送回敌方。
当时,聂荣臻司令员说:“孩子是无辜的。应该让所有的人明白,敌人虽然残忍地杀害了我们的无数同胞和儿童,但我们决不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聂司令员当年给日本侵略军片山旅团官兵写的信上,也要求日军将日本孤女“转交其亲属抚养”,“幸勿使彼辈无辜孤女沦落异域葬身沟壑”。
八路军高级将领对日本小姑娘就是这样的仁爱。八路军普通战士和根据地人民,也都是这样的仁爱。英勇善战的八路军战士,他们在战场上可以杀得敌人尸横遍野,但为了抢救无辜的敌方孤女,却又如此奋不顾身。抗日根据地的淳朴的农民,他们惨遭日本侵略军摧残,每家每户都有一本血泪账,但对无依无靠的日本孤女,却动了恻隐之心。慈祥的大娘乃至以自己的乳汁喂养了敌方的孤女。
那么,人们会问:聂荣臻将军以及晋察冀的人民和战士,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是什么思想支配他们的呢?回答这一点很重要,假如没有这一点,上述一切的佳话和故事都不会产生。
我国先哲孟轲,在《孟子 梁惠王上》的名篇中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不过是无数先哲劝人为善之辞。在充满尔虞我诈的旧社会中,是不可能真正实行的,更何况及于大恨深仇的敌国之民?聂将军是中国共产党的元老之一,他所以能这样做,是出于他对共产主义的根本信念。晋察冀的人民和战士所以能这样做,也是共产党的教育所致。因为他们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即认为战争并不是敌国的人民发动的,而是那些企图发战争财,企图奴役他国人民和本国人民的反动势力发动的。因而,人民不仅是无辜的,并且同样是战争的受害者。这一点,恐怕日本人民早已最深刻地体会到了。我们的将军、士兵和人民,所以具有这样高尚品德与宽广胸怀,这就是他们的思想根源!
在这里,我们不能不说到,在漫长的抗日战争中,有许多觉醒很早的日本人,他们是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的。他们曾组织了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并且有不少牺牲在中国土地上,同我们的鲜血流在一起,这一切同样是中国人民所不能忘怀的。
四十年来,由于我国的正确政策和日本各界朋友的重大努力,中日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次中国发表《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和珍贵的历史图片,在日本各界引起的轰动,就是证明。有的日本人士说,这么一件事实,“胜过上万篇讲硬道理的文章。”《读卖新闻》标出这样生动的标题:“兴子小姐妹,现在你们在哪里?聂将军四十年后,呼唤从战火中救出的孤儿”。“呼唤”两字多么传神,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以后,在中日两国新闻界的合作和两国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下,不到十天就找到了阔别四十年杳无音信的美穗子。随即美穗子全家应邀访华,与聂荣臻老帅重逢。真是千古佳话,又写上了续篇。“日本小姑娘”如梦般地访问她的第二故乡,使中日友好巨大的感情浪潮从日本列岛涌到中国大陆,又从中国大陆卷回到日本列岛。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将军和孤女”的佳话,已经在中日两国人民的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等于在两国人民的心灵深处架起了一座金桥。同时,我们相信,这段佳话必将作为人世间最美好的事物永远流传,鼓舞着化干戈为玉帛的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地友好下去。这正是出版这本书的重要意义所在。
本书的主要作者姚远方,我和他是从青丝到白发的老战友。战争岁月里,我们在敌后战场同锅吃饭,同炕睡觉,同一战场战斗。他是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学生、华北联合大学的文学教员、儿童剧团团长,以后又长期做随军记者和军队报纸的领导工作。他对华北战场的情况很熟悉,对抗日根据地的军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能够以浓重的抒情色彩,写出《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和《敬礼!仁义之师》这样令人动情的散文。
这里,我诚挚地向他致以祝贺,祝贺他(以及其他几位中日新闻工作者)在加强中日友谊方面所做的非常有益的工作,让我以姚远方深怀感慨地题赠“日本小姑娘”的诗作为结束:
逢凶化吉却硝烟,
阔别中华四十年。
太行山水常萦梦,
雪梨入口今犹甜。
忽闻老将呼弱女,
从此凭栏夜不眠。
悲欢离合辛酸事,
化作中日友谊篇。
一九八一年夏于北京
目录
(一)四十年前的一段扣人心弦的佳话
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 姚远方[2]
敬礼,仁义之师!……………………………姚远方[13]
护养日本小姑娘纪实……………………卢英康喜宽[22]
送孤………………………………………………峭岩[25]
为日本小囡囡琉美子治伤…………………… 游胜华[29]
(二)中日友好的浪潮涌进美穗子的家
“日本小姑娘”是怎样找到家的?………… 姚远方[34]
祝福你,美穗子!…………………………… 姚远方[40]
度尽劫波情谊在 …………………………… 刘延州[45]
访美穗子 …………………………………… 刘延州[53]
美穗子给聂荣臻将军的信 ………………………… [57]
化干戈为玉帛………………………… 姚远方施民志[58]
美穗子家乡来信感谢中国人民和聂副委员长……… [60]
(三)日本孤女的热泪洒落在中国大地
踏上故乡土……………………………肖庆璋朱敏之[62]
眼里闪着泪花…………………………………肖庆璋[65]
乡情……………………………………………肖庆璋[68]
珍贵的照片…………………………………… 韦野[71]
将军与孤女重逢记……………………朱敏之肖庆璋[74]
我的第二故乡——中国……………………栫美穗子[77]
欢迎你,美穗子(外二首)……………………峭岩[82]
将军—孤女……………………………………宁宏宇[87]
去见聂司令(太行儿歌)………………………丹琳[88]
送别美穗子(如梦令)………………………姚远方[90]
访从中国归来的美穗子………………………刘延州[93]
美穗子和八路军老战士封奇书的来往信件……… [97]
(四)愿中日友谊的花朵永远盛开
我爱日本,更爱中国……………………… 陈春红[104]
我和爸爸重逢……………………………… 刘淑京[110]
我爱你,中国母亲………………………… 贾宏图[116]
中国父亲抚养我们成人…………………… 刘淑珍[121]
电视寻亲人………………………………… 赵起越[132]
编后记……………………………………… 姚远方[138]
版权
封底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 (一)四十年前的一段扣人心弦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