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

馆藏文物及文物故事

首页 > 聂帅陈列馆> 馆藏文物及文物故事> 文物故事

千里决胜在大漠戈壁

发布时间:2020-01-21 15:05   作者:   来源:   点击数:0

19661025日,一架军用飞机带着巨大的轰鸣,降落在西北酒泉基地。少顷,从机舱里走出身穿大衣、面目清癯的聂荣臻元帅。此行,他是带着周恩来总理的嘱托,专程来到这里主持中国第一次核导弹试验的。


大漠黄沙,望瘦天涯。

这一年,聂荣臻元帅已经67岁;这一天,他还在发着高烧,一下飞机,顾不得休息,立即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就开始了导弹的研制。大家都知道,没有导弹,那就是鸟儿没有翅膀,就只能永远在原地徘徊。所以,此次试验非同小可,关系到中国的原子弹能否形成战斗力的关键。

这张照片是聂荣臻元帅在原子弹试验基地,主持核导弹成功后的留影。照片上的聂帅身着戎装,戴着墨镜,表情严肃,脸上没有一丝成功后的喜悦。可以看出,此时他心情异常沉重,充满了忧虑和痛苦。聂帅静静地坐在沙发上,他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文革””初期的动乱年代。

1966516日,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地拉开了帷幕。从““文革””开始,整个中国,仿佛一夜之间来了个颠倒:平常受人景仰的元帅将军,忽然间成了军阀土匪;德高望重的专家教授全成了“牛鬼蛇神”。造反、打倒、夺权成为最时髦的口号,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兵团、战斗队握笔提刀,进行着你死我活旷日持久的撕咬——天下大乱,一场带着血腥味的暴风雨,正肆无忌惮地向中国这块多事的土地袭来。国民经济建设眼看刚刚能上一个高坡,可又被这场暴风雨冲向崩溃的边缘;历尽千辛万苦的核试验研究刚取得瞩目的成就,正向着纵深发展时,也面临着夭折的厄运。

聂帅为此忧心如焚。此时,担任着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国防科委主任兼党组书记职务的聂帅,也遭受到林彪、江青一伙的攻击。在这特殊的年代,尽管他身处逆境,不断受到造反派的批判、炮轰,但他仍不顾个人的安危,以自己的力量与一伙政治上的新权贵抗争。一有机会就向中央建议,设法保护知识分子和国防科研基地,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费尽了心血。为使这枚导弹早日试验成功,在那些动乱的日子里,身处逆境的聂帅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经受了多么大的风险!

1966622日,聂帅不顾中央“文革”的强烈反对,他与有关方面一起研究起草了关于在文化大革命中对待自然科学者几个政策界线的文件。文件中指出,绝大部分知识分子属于无产阶级左派、中派,应予团结保护;对科研机构的要害部门要严加保卫,如有人抢档案、武器、爆炸物、毒品或泄漏国家机密,破坏仪器、设备等,一律以反革命论处。这个文件维护了科研部门的安定团结。623日,尽管造反派把大字报贴到了他家门口,但他仍惦记和关心着许多科学家的工作和安全。他向中央建议,要保护钱学森、华罗庚等著名科学家。

在聂帅的关怀下,从国外回国的科学家基本上没受到冲击。尔后,聂帅又提出凡是从国外回国的科学家都不参加运动,使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在动乱时免遭迫害。823日,处境困难的聂帅不顾个人安危,在五十五次军委常委会上指出:导弹、原子弹试验基地任务很重,有些科研单位也是如此,那里的文化大革命应予推迟;建议与师以下部队一样,只进行正面教育。他与林彪、江青一伙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8月下旬,聂帅在听取了国防科委负责人汇报运动情况时指出:科研业务工作不能停下来,科研机关不能搞夺权。924日,聂帅顶着江青一伙的干扰,在国防科委局长以上干部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抓革命、促生产,绝不允许导弹研制工作半途而废,要保证“两弹”结合试验顺利进行。

聂荣臻冒着巨大的风险,与林彪、江青一伙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人们为聂帅捏了一把汗。众所周知,就在前不久,江青、陈伯达在接见北航的学生时,曾露骨地煽动“聂荣臻有缺点,可以烧一烧。”这把火一点,“炮轰”、“火烧”、“打倒聂荣臻”的标语和大字报就铺天盖地而来。如今,他又冒险作出这样的指示,林彪一伙会不会借题发挥,再给他加上一顶“以生产压革命”的大帽子,进而把他打下十八层地狱呢?“不要理他们!”聂帅神情严峻,语气果断地说道:“抓国防建设,何罪之有?这导弹试验工作我也抓定了!”好个硬骨铮铮的元帅!他的风范依然不减当年。

此后几个月,聂帅总是通宵达旦地工作,细心听取汇报,仔细协调和解决问题。时间不长,心力交瘁的聂帅变了,面色清癯,鬓边飞霜,脸颊上又平添了许多深刻的皱纹,眉宇间不时地流露出几丝焦灼和忧虑;但他那双眼睛依然犀利敏锐,从那炯炯的目光中透出凛然不可侵犯的光泽来。

就这样,国防科研基地在聂帅的关怀和保护下,获得了暂时的清静和安宁。派性被消除了,大字报、大批判、大辩论烟消云散;设计办公室又有人打开了图纸,生产车间的机床又开动起来。广大科技工作者排除“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不怕困难,刻苦钻研,坚持试验。到19669,终于研制出了核导弹。

几天前,在中央专委会关于核导弹试验最后一次会上,周恩来总理听取各方面汇报后,他环顾四周,正考虑由谁去主持这次重大的试验时,聂帅毫不犹豫地站了起来:“总理,为了增强同志们的信心,使各方面工作做到万无一失,让我去吧!”

聂帅此举,让与会的同志都向他投去钦佩的目光。

大家都知道,在世界各国进行的科学试验中,特别是军事科学项目试验,都是要冒着巨大风险的——19601017日,苏联在拜克努尔发射场发射洲际运载火箭时,由于火箭点火后没能脱离发射台就发生了剧烈爆炸,在现场督阵的苏联元帅、火箭部队司令米·伊·涅杰林和几十位将校级火箭专家,当场被炸死,现场被夷为一片废墟——至今想起来,还令人不寒而栗!

而今,面对未知的风险,聂帅却主动向总理请战。

“好吧。”周总理向聂帅投去信任的目光,“有聂老总去,我们就更放心!”

聂帅来到基地后,他带病听取了基地负责人和有关专家汇报后,又仔细检查了各项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

这毕竟是我国第一次进行核导弹试验,以防万一,从1026日开始,整个兰新铁路停运,西北航线全部关闭,附近10万居民也紧急疏散转移;除了参试人员,其他所有人员都登上了列车,随时准备迅速离开。

而此时的聂帅,却像在战争年代指挥大兵团即将发起总攻一样,一直镇定如常和参试人员在一起,哪里有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核弹头与火箭的对接,这在整个试验中是最危险的环节,可聂帅照样来到现场。为了保证首长的安全,大家都劝他离开。可聂帅非但不走,反而搬来一张椅子坐下:“你们都不怕危险,我怕什么呀!你们什么时候对接通电完成,我就什么时候离开。”

看着聂帅那镇定而又固执的神情,望着聂帅那苍老清癯的脸庞,在场所有的参试人员的眼睛都潮湿了——哦,这就是我们的聂帅!

图片26.png

万事俱备。27日上午9时整,随着指挥员的口令声,一声巨响,一枚带着核弹的导弹,从发射架上腾空而起,尾部喷着桔红色的火焰,扶摇飞上万里苍穹!

它辉映着秦时的明月。

它俯瞰着汉代的雄关。

它穿过了甲午的风云。

它冷对着卢沟的硝烟。

导弹经过914秒的飞行,在预定高度成功爆炸!

当指挥员向大家宣布导弹成功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时,整个酒泉基地都沸腾起来。看着泪流满面、欢呼雀跃的人群,聂帅微笑着走出指挥大厅,走向欢乐的人群……

聂帅逝世后,遵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安放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烈士陵园。他的身后,是近千座排列整齐的将军和士兵陵墓——风萧萧,马啸啸,我们敬爱的聂荣臻元帅仿佛依然率领着千军万马,驰骋在中国科技疆场上!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深海铸就飞天利剑

首页 |生平及著述 |聂帅研究会 |聂帅陈列馆 |传、文学传 |评论研究 |照片选登 |缅怀纪念 |影视作品 |走进江津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鼎山大道386号|联系电话:47562678 47560944|邮编:402260| 邮箱:jjnsg@163.com
主办单位:重庆聂荣臻研究会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承办单位:聂荣臻元帅陈列馆|ICP备案:渝ICP备12004964号-4

渝公网安备 50011602500158号

知道创宇云防御
总访问量: 8963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