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

研究成果

首页 > 聂帅研究会> 研究成果> 聂荣臻与新中国成立学术研讨会论文(2019年)

聂荣臻元帅的初心和使命

发布时间:2020-10-28 11:06   作者:万金容   来源:   点击数:0

聂荣臻元帅的初心和使命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万金容

 

    今年正值聂荣臻元帅诞辰120周年,又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此,我想和大家一起追忆百年前,聂荣臻元帅究竟有着怎样的初心和使命,以及他后来在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是如何践行初心和使命的。 

    一、聂荣臻元帅初心和使命的形成

(一)少年立志图报国

聂荣臻元帅在《回忆录》开篇这样写道:从我记事时候起,打下深深烙印的,不是家乡的山水风光,孩提时代的欢乐,而是日月的艰辛,农村的动荡和农民生活的苦难。

尽管靠租田务农为生,父母仍然十分重视对聂荣臻的教育。他8岁入私塾、14岁进新学,18岁以优异成绩考入江津县立中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聂荣臻作为江津学生联合会的宣传委员,带头反帝反封建,登台演讲、唤醒民众,在学校阻拦学生上街游行时 ,他高呼“不爱国,读书何用?”带领爱国学生冲出校门,还将查缴的日货搬到长江边码头焚烧。但这些爱国行为触怒了江津反动军政当局,作为主要组织者的聂荣臻被列入反动军警疯狂抓捕的名单,随后他被迫离开了江津中学。同年11月,为了学习西方科学,聂荣臻怀着“科技救国”“实业救国”的理想,远赴法国勤工俭学。

在法国,聂荣臻一边做工一边学习,同时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1921年,他和赵世炎、刘伯坚、陈毅等一起参加了为争取生存权、求学权和反对北洋军阀卖国的三次爱国学生运动。他还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使他深刻认识到,只有建立劳工政权,才能让祖国强大、人民安康。 

1922年6月3日,聂荣臻在比利时给父母写了一封亲笔家书:“男也,虽不敢云以天下为己任,而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况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绝非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此男素报之志,亦即男视为终身之事业也……”年仅22岁的聂荣臻完成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两个月后,他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春,经赵世炎、刘伯坚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2月5日,中国农历正月初一这天,聂荣臻同周恩来、李富春、邓小平等专程去瞻仰“巴黎公社社员墙”,并庄严宣誓。他深情地说:“我为自己终于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而由衷高兴。我要一辈子信仰、坚持、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他刻在心底的誓言,也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永志不忘的初心。从此,聂荣臻为党的事业,为祖国强大和人民幸福奋斗了一生。 

     (二)尽忠未能尽孝,报国未能顾家

聂荣臻启程赴法勤工俭学时曾对父母说:“我到法国去,多五年,少则三年,我回来到时一家人团聚,共享天伦。”然而,1933年,母亲在病床上呼唤着儿子乳名儿去世时,聂荣臻战斗在中央苏区反围剿的战场; 1935年,父亲在弥留之际盼望儿子归来时,聂荣臻率部长征路上打先锋。没能兑现给父母的承诺,再也没有回到那魂牵梦绕的故居石院子,再也没有见到生他养他爱他的父母,没能堂前尽孝,也没能养老送终

1955年,聂帅到西南地区调查军事工业情况时短暂回过江津,5月12日到了母校江津中学,但因公务实在太繁忙,加之交通不便等因素那一次没能回到故居。此后10余年因主抓国防科技太忙顾不上回来,文革期间没可能回来,文革结束后,身体原因没办法回来,直到1992年去世,终究是没能回到故乡,终究未能给父母坟前上一柱香,这成为聂帅终身遗憾。对父母聂帅是有愧的,但是他无愧于党,无愧于祖国和人民。他的生命都在为民族的强大、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而燃烧。

在聂帅百年诞辰之际,在聂帅陈列馆安放中央军委敬塑的聂帅铜像们惊讶地发现,聂帅铜像目光向,不偏不倚,刚好是聂帅故居吴滩镇郎家村石院子方向,他深情凝望着故居,凝望着父母坟茔所在的方向,好像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

聂帅对父母有愧,对自己唯一的女儿又何尝不是呢?

1931年底,聂荣臻奉命到中央苏区时,女儿聂力只有一岁零三个月,和妈妈张瑞华一起留在白色恐怖下的上海,张瑞华继续从事机要交通工作

1935年秋,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织安排张瑞华前往陕北与聂荣臻会合。因路途太遥远、太艰险,张瑞华只好忍痛割爱只身前往,将5岁的聂力寄养在上海党组织负责人毛齐华在上海嘉定的老家。

聂力在艰苦的乡下环境中一天天长大受尽磨难很小就学会了下地干儿、做家务帮人带孩子,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最困难的时候,甚至还要去讨饭过活13岁就进了日本统治的上海嘉丰纱厂当童工,受尽磨难,还差点做了别人家的童养媳。

更要命的是,村里没有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谁,有人见她没爹没娘,就说她是天上掉下来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野孩子。小聂力常常在睡梦中哭醒: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我的命为什么这么苦?

而十四年里,聂荣臻仅凭聂力一岁零三个月时的照片思念女儿。牵挂聂力的人里面,除了父母,还有一个人,就是周恩来。

虽然聂荣臻夫妇从未向周恩来,从未向党组织寻找孩子的事情,但周恩来却一直关注着聂力的命运。1938年,上海战事平静下来后,周恩来百忙之中,委托上海地下党的负责人龚饮冰同志负责寻找聂力,但没接成。

终于,日本鬼子投降了。这时候,周恩来又指示,无论如何要找到聂力。几经周折,党组织派毛齐华亲自回家乡接聂力。

聂力一路北上,不久到达北平。在北平军调处,聂力见到了叶剑英。叶剑英拿出一张照片,笑着说:“看看,这就是你的爸爸。你就拿着这个到张家口去,看谁像他,你就叫他爸爸!”聂力接过爸爸的照片,欣喜地看了又看,小心地放在了衣袋里。

1946年4月16日,聂力终于来到了张家口聂荣臻驻地东山坡,聂荣臻秘书范济生指着一排平房的门说:孩子,你看,那就是你爸爸妈妈住的地方,赶快去吧!

“爸爸、妈妈”聂力不知在夜里想了多少遍,在梦里呼唤过多少回,她情不自禁地跑了过去。但她突然停了下来,他想起路过北平时叶剑英伯伯送给她的爸爸的照片,他急忙摸出照片,看看眼前这位高大魁梧的军人,又看看照片,是爸爸,是爸爸,聂力一头扑进爸爸的怀里,15年来的委屈和着幸福的泪水尽情流淌。聂荣臻抚摸着女儿的头,安慰道:“好了,孩子,别哭了!14年了,爸爸再也不用看你小时候的照片想你了。”说着说着,这位叱咤风云的将军也禁不住热泪盈眶。

谈起聂力所受的苦,聂荣臻夫妇一次次掉下眼泪。有一次,聂力带着怨气说:“你们为什么那么狠心,把我丢给人家不管?”

聂荣臻正色道:“孩子,你不要怨恨爸爸和你的妈妈,我们都是共产党员,是为了解放劳苦大众,才这么做的。要恨,你就恨旧社会,恨国民党反动派。”聂荣臻就是这样,为着初心和使命,舍小家为国家、为人民,尽忠未能尽孝,报国未能顾家。

 

二、聂荣臻在革命实践中如何践行初心和使命

(一)在“地狱”中奔走

1983年,聂帅在《聂荣臻元帅回忆录》序中这样写道:革命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一个伟大的革命,也不可能不出现任何曲折与失误。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讲话中也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志气的民族。为了探求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中国的先进分子带领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在苦难和挫折中求索、在风雨飘摇中前进,敢于挽狂澜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表现出了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

我们敬爱的聂帅亲历了这段苦难而辉煌的历程。 广州起义失败后,他辗转香港、天津、北平、上海等地,协助周恩来在中央特科工作,从事四年多艰险异常的白区斗争,多次历经生死考验。

聂帅曾回忆说:“在特科工作时极为劳累紧张。白天整天在外边活动,夜间要到很晚才能回来,而早晨四五点钟,在煤油炉上热点泡饭,就着咸菜,吃了又出去了。有时通宵达旦开会或采取行动,几乎天天如此。”

他嘱咐夫人张瑞华,随时做好他被捕、牺牲的心理准备。说:“如果我天亮还不回来,你就离开这个地方。”这种话聂荣臻每天出门的时候,几乎都要说一遍。

后来,顾顺章、向忠发又相继叛变革命,如果不是钱壮飞,在上海的党中央以及江苏省委、共产国际远东局大批负责人,很有可能集体蒙难。对于我党来说,那将是一个灾难性的后果。聂帅晚年,每每提到地下斗争时期的生活,他总是攥着拳头,愤恨地说:“我平生最痛恨的,就是叛徒!”

我们常想,面对如此艰险的的革命斗争,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和信念支撑着他,我在聂力将军撰写的《山高水长》里找到了答案,她说:可以设想,他们每天都是生离死别一般。一到困难的时候,父亲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和周恩来等人面对巴黎公社社员墙所发出的誓言。因此,他是无畏的,他的意志和信念是坚定的。  

(二)长征打先锋

长征是不朽的英雄史诗,聂荣臻是长征亲历者,更是长征先锋,他先后担任红一军团政委、红军先遣队政委。特别是在血战湘江战役中,为掩护中央和红军纵队抢渡湘江,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聂荣臻和林彪、彭德怀等率领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将士并肩作战,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忠勇,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

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以及打下红军北上最后一个通道天险腊子口,这些红军长征途中带有标志性的重大事件,聂荣臻都参与了。

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不管遭遇多大的困难和挫折,聂荣臻始终初心不改。用聂力将军的话说,“长征的精神已经融入了父亲的血脉,没有什么艰难困苦能够战胜他了”。

(三)助农夏收题词

在聂帅馆展出的数百幅图片中,唯有一张是由聂荣臻亲自拍摄的照片,反映的是1937年6月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指战员在甘肃宁县宫河镇帮助农民夏收的情景。

聂荣臻在照片背后这样写道:“我们是人民的红军,准备一切牺牲,为着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而斗争;我们是工农的儿子,应随时随地给工农劳苦群众以实际的利益和帮助;帮助群众的夏秋(收),就是给群众最实际的帮助,使群众更深刻的来认识和了解我们。在帮助群众的劳动过程中,是更好的训练和锻炼了我们自己”。这字里行间饱含对人民的深情,清晰表明人民军队的初心和使命,以及人民军队的性质和任务。

(四)抗战誓言

1937年9月25日,38岁的聂荣臻和林彪一起指挥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后不久,毛主席、党中央指示聂荣臻率领3000抗日将士留守五台山。

从此,聂荣臻和留下的人员被隔绝在敌后,周围盘踞着30万日伪军孤悬敌后这个词儿这段时间使用频率特别高。他们能不能生存下来?能不能立住脚?能不能有个大发展?能不能开辟我党领导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些问题在聂荣臻和将士们心里确实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1937117日,晋察冀军区在山西五台县石嘴普济寺成立,聂荣臻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而就在晋察冀军区成立第二天,也就是1937118日,山西太原失陷,整个华北沦陷了,晋察冀地区陷入更加混乱的状态。

各县的政权机构,实际上都已瓦解。国民党政府的官员带着家眷都逃散一空。在这个广大区域中,简直找不到行政负责人,社会秩序极端混乱,散兵流匪乘机作恶,汉奸到处欺骗造谣,人民情绪惶恐不安。那个时候,不少人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几乎没有什么信心了,悲观绝望的情绪相当严重。部队经过市镇,市镇是萧条的;走进县城,县城是空荡荡的。 这种荒凉景象,实在令人心酸。

当时,已到初冬季节,五台山区已经开始飞雪,物资奇缺是晋察冀边区面临的又一大困难。而许多指挥员还没有棉衣,赤脚上穿的还是草鞋。 

面对这山河破碎、众敌环绕、政府瘫痪、民不聊生、兵匪四起、汉奸横行的重重困难,聂荣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在五台山上写下了“为保卫祖国而奋斗到底,誓与华北人民共存亡”“还我河山”的铮铮誓言,他想到了“存”,也想到了“亡”,但不管如何,他都要保家卫国,永远和人民在一起,再次鲜明昭示他的初心和使命

随后,他率领将士们模范执行党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政策,放手发动群众,成立民主政府,扩大人民武装,发展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初创一年,晋察冀根据地的大旗便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树立起来,被党中央、毛主席誉为“抗日模范根据地”。

(五)子弟兵绝不与民争食

 1942年,日本侵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发起了更加疯狂、残酷的“大扫荡”,而这时,边区又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到处闹饥荒。面对这双重困难,聂荣臻明显消瘦下来。

 一天,炊事员将采来的杨树叶,拌上仅有的一点玉米渣,做好后给聂荣臻送去:“司令,您忙了一天,吃点东西吧。”聂荣臻看了看,“这杨树叶从哪里来的?”,“报告司令,我们从山坡上的杨树林摘来的。”一听这话,聂荣臻眉头紧皱,“你们知不知道,老百姓早就断了粮,他们就靠这些杨叶度荒,你们摘了,那老百姓还吃什么?”年轻的炊事员望着平时很少发火的聂荣臻,委屈地流下了眼泪,“司令,这些天,您吃的不是谷糠,就是喂马的黑豆,一丁点儿蔬菜都没有,这样下去,您的身体……”炊事员话还没说完,就被聂荣臻打断,“你们不要只想到我,应该多想想边区的百姓!”他忽地站起来,提高声调说,“政治部必须马上发出训令部队所有伙食单位,一律不准上山采摘树叶,更不准在村庄周围挖野菜,这些东西都要留给驻地群众。人民子弟兵,绝不与民争食!违令者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处置!”

“训令”发出后,人们驻足围观,议论纷纷:

“自打盘古王开天辟地,天下哪有这样的命令啊?”

一位老大爷来到了司令部,动情地说,“聂司令,您真是活菩萨呀!以前我们穷人就算饿死也没有上山摘树叶的权利,山上的那些树都是地主的。你们来了,我们就有希望了。可眼下闹饥荒,没有吃的,为了我们,战士们还要饿着肚子打日本鬼子,这哪行啊?请您收回成命,让战士们和我们一起上山摘树叶吧!”聂荣臻扶着老大爷说,“您老放心!我们正在想办法解决部队的粮食问题,眼前的困难,一定会过去的!”

为了战胜困难,晋察冀军区还制定了一系列度荒方案,组织开展大生产运动,从司令员到到每个战士,都要开荒种地。聂荣臻还亲自养了两只奶羊,羊奶都分给了部队的伤病员和老百姓,他自己却一口都舍不得喝。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聂荣臻和他的官兵,就是这样与老百姓同舟共济、生死与共!

 

三、聂荣臻元帅在主抓国防科技实践中如何践行初心和使命

    )搞不出两弹,我死不瞑目

1960年7月,苏联领导集团单方撕毁协定,撤走专家,带走图纸。此时,我国又面临十分严重的三年困难时期在这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有的人开始泄气了,两弹研制是继续“上马”还是“下马”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聂帅旗帜鲜明,力主两弹坚持攻关

一天,他在听取负责军工生产的一机部负责人汇报情况时说:“常规武器要配套,尖端武器要研制,不能退缩下来一退就会落后。一落后就是几十年,将来我们的后代会骂我们的。

聂帅身边工作人员范济生和安东见他为诸多难事困扰,担心他的身体,尤其是他多次犯病而又不回家休息,更让大家担心,聂帅说:“聂总,您身体不好,事情那么多,又有那么多非议,您还是辞掉这副担子吧!”聂帅火了,说:“糊涂 !遇到这么点困难,听到这么点议论,就想退缩,要干点事历来就没那么容易的。他还说:“那是毛主席、周总理交待的 ,我也向毛主席、周总理保证过。搞不出‘两弹’,我死不瞑目。”

1961年8月20日,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签发了《导弹、原子弹应坚持攻关的报告》,直接上报毛主席,报告指出:导弹、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已具有一定规模,聚集了大批技术力量。今后,只要集中力量,缩短战线,突出重点,争取三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研制出中程、远程的地地导弹,爆炸初级的原子弹和能装在导弹上的比较高级的原子弹是可能的。这是一份报告,更是一份军令状,是聂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庄严承诺这份报告坚定了中央领导,特别是毛主席的信心和决心。在聂的报告上,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林彪、邓小平、贺龙、罗瑞卿等均圈阅同意。从此,两弹研制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帅带领科技大军开始了完全独立自主的艰难攻关历程。 

(二)铸就世纪丰碑

1964年10月16日,国庆15周年刚过,聂帅批准成立核试验委员会。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炸响。周恩来总理在《东方红》演出现场通报了这个好消息,《人民日报》发了号外,举国欢腾。而西方国家却嘲笑我们“有弹无枪”。

但是西方人小瞧了咱们中国人的能力,我们早就在秘密进行“两弹”研制工作。1966年10月,我国决定进行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这是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危险性极大的试验。面对危险和重担,67岁的聂向毛主席和周总理主动请战,飞赴大漠主持试验。

1961年,苏联在进行常规导弹试验时曾有过一次失败,负责现场指挥的元帅和所有参试人员全部遇难。我国这次却是进行核导弹试验,其危险性更大,如果试验发生意外,整个酒泉基地都将不复存在。试验天,兰新铁路停运,西北航线关闭,万人紧急疏散。主持试验的聂和参试人员在一起,哪里危险他就在哪里。核弹头与火箭对接是最危险的,大家都劝他离开,他不但不走,还让人搬了一把椅子坐下,说:“你们都不怕危险,我怕什么呀?你们什么时候对接通电完,我就什么时候离开。”聂帅强烈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在场所有参试人员。

10月27日上午9时,核导弹发射升空,经过9分14秒飞行,精确命中目标,在预定高度成功爆炸。聂帅率领科技大军以闪电般的速度创造了惊世奇迹。两弹结合试验成功,在中国国防科研和建军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我国有了可以用于实战的导弹核武器。这一年,我国组建了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今天它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火箭军。

罗布泊是楼兰古国的遗址方圆数百公里都是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作为我国核试验基地,这片死亡之地书写着太多的光荣和梦想。1967年6月14日,聂帅第次来到罗布泊,来到马兰核试验基地,他发着烧带病主持当量达330万吨的氢弹空中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的目标。

    1958年6月27日,聂帅向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呈送了“关于研制导弹核潜艇的报告”。在核潜艇研制工作开展不久,1959年9月,赫鲁晓夫来华,周总理和聂帅在同他的谈话中,提出核潜艇的技术援助问题。可是赫鲁晓夫说:“核潜艇技术复杂,你们搞不了,花钱太多,你们不要搞。”对此,毛主席十分坚定地表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核潜艇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复杂程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它最起码涉及27个省市和上千个科研、生产单位,任何一个环节上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研制的进度。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很多参与核潜艇工程的单位受到冲击,部分工厂停工,许多研制项目经有关部门进行协调仍然无法落实。

有人反映,造反派对核潜艇研制工作横加干涉和阻挠。聂帅忍不住发火了,大声说:“不要理他们!抓国防建设,何罪之有?就是戴手铐,这个工程我也抓定了!”

1967年8月,当时已经卷进了“二月逆流”的聂帅未经军委常委会研究,未经主持军队工作的林彪点头,顶着巨大压力和政治风险,签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军委发出的第一个‘特别公函’。

为何说聂帅顶着巨大压力和政治风险签发了特别公函,因为在1967年2月16日,因“大闹怀仁堂事件”,聂帅和叶剑英、陈毅、徐向前、谭震林、李富春、李先念等老同志被定性为“二月逆流反党成员”。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聂帅反复受到批判,甚至受到侮辱,还险些被造反派抄家。但即便如此,他仍以病弱之躯竭尽全力保护国防科研事业和国防科研战线的专家们。

特别公函强调,核潜艇工程是毛主席亲自批准的,对国防建设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任何人不准以任何理由冲击生产研究现场,不准以任何借口停工、停产,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后来的事实证明,“特别公函”是动乱年代里的一柄“尚方宝剑”,有力保证核潜艇研制顺利进行。1970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1971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正式下水试航,1974年,核潜艇正式列入海军编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后来聂力将军问聂帅,为什么这样大胆,聂帅想了想说:“豁出去了。”时任七院院长刘华清认为,在这件事情上,聂帅有着“大无畏的精神”。

后来,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黄旭华,以及陈佑铭这些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元老,感慨地说:我们能在动乱的岁月里,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按中央预定的日期将核潜艇研制成功,如果没有“ 特别公函”,没有毛主席、周总理、聂帅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直接领导,没有全国工人阶级、科技人员的大力协作,我们不可能创造奇迹。

说:“(周)恩来、(邓)小平同志号召我们当科学家的勤务员,这个提法非常好。我本人就愿意当科研战线的勤务员。”他带头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一心一意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支持他们、信任他们、保护他们,聂帅被誉为知识分子的“知心朋友”。

钱学森曾经说:在聂帅身边工作的三十年是我一生中最快乐幸福的时光。2009年,在聂帅110周年诞辰之际,病榻上的钱学森为聂帅深情题词——怀念聂老总,这也成为他的绝笔。钱三强也曾说:曾经以为是艰难困苦的关头,却成了中国人干得最欢、最带劲、最舒坦的黄金时代。

后来邓小平: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在主抓国防科技伟业中,聂帅勇于直面困难和挑战,一路披荆斩棘,执着地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四、聂荣臻元帅在晚年如何践行初心和使命

(一)一片丹心报效祖国

1969年2月19日,毛主席突然召集涉及“二月逆流反党成员”的老同志开会,交给他们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老同志们交流到工厂蹲点的经验,对开展“斗、批、改”提出建议;第二个就是由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几位老帅开会,座谈国际形势,也给中央提供咨询意见。

当时的国际形势趋于复杂,美苏争霸不断升级,尤其是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对中国虎视眈眈,大有战争一触即发之势。特别是珍宝岛事件发生后,全国一片紧张,四位老帅的座谈紧紧围绕这个问题。

四位老帅一方面认为苏联军队不可能大举入侵;另一方面认为美苏的战略重点仍在欧洲,争取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将成为他们矛盾斗争的焦点,中东局势将对世界局势产生重大影响。他们还认为,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又大于中苏矛盾。为此,他们建议,中央尽快恢复中美会谈,缓和中美关系,打开我国外交战略的新格局。

他们认真地对国际形势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国家安全、国防建设的重大问题和中肯建议,据此整理成《对国际战争形势的分析》、《从世界森林中看一棵珍宝树》等4份有关国际问题的报告,呈送给给党中央和毛主席。老帅们精辟的战略观点被中央采纳,成为中央制定对外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以后国际形势的发展,证明他们的观点是十分正确的。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老帅们虽背负“二月逆流反党成员”的罪名,但仍一片丹心、不遗余力地为国家、为民族操劳,从未动摇过理想与信念,他们坚信严冬一定会过去,春天一定会到来。     

(二)阜平不富,死不瞑目

 聂力将军说,“父亲曾讲,江津是我第一故乡,河北阜平是我第二故乡。在我记忆中,父亲无数次提及晋察冀,提及华北,他眷恋着革命老区,惦记着那里的人民,早就把河北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深爱这个故乡。他最盼望那里的人民都过上好日子。他说,当年提着脑袋闹革命,不就是图的这个吗?因此,在80年代初,当听田华讲,晋察冀老区人民生活困难时,聂帅流泪了。并说,‘阜平不富,死不瞑目’”。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在聂帅诞辰纪念日这天,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骆驼湾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他说:“聂帅(聂荣臻)曾经流着泪说,‘阜平不富,死不瞑目’。这件事是福建省委原书记项南同志告诉我的。聂帅的那句话感人至深,我一直铭记在心。项南同志从福建省委书记任上退下来后,当了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我当时是福州市委书记。他到福建来找我,希望我支持一下基金会。项南说,有一次他去看望聂帅,聂帅谈到了河北阜平的情况。阜平曾是晋察冀边区所在地,聂帅担任过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帅动情地说,老百姓保护了我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打下了天下,是为老百姓打下的天下,阜平的乡亲们现在生活还没有明显改善,我于心不忍,一定要把老区的事情办好。所以,项南义不容辞当了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我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走过来的,工作过的很多地方都是老区,对老区的感情是很深厚的。我们对脱贫攻坚特别是老区脱贫致富,要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要带着感情做这项工作。  

聂帅生前未能看见阜平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女儿聂力将军和女婿丁衡高将军接过接力棒,继续关心革命老区阜平人民的脱贫问题。在聂力将军和丁衡高将军的倡导下,2016年聂帅的第一故乡江津与第二故乡阜平签订友好合作帮扶框架协议,从此建立了常态化对接机制,在旅游合作、人员交流、经济合作等方面给予阜平大力支持,每年对口帮扶阜平500万,助推阜平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2018年10月15日,阜平县委、县人民政府给江津区委、区人民政府发来感谢信,并表示,定当牢记聂帅嘱托,发扬晋察冀精神,在社会各级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戮力同心、苦干实干,努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脱贫目标,让老区人民早一天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三)聂帅临别遗言

1992年5月14日,聂帅与世长辞,留下了感人至深的临别遗言:我入党70年,从未脱离党的岗位,始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我虽然没有对党做过多大的贡献,但党交给我的任务都是坚决完成的。我坚信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坚信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十分正确的......

这质朴的话语折射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老共产党员聂荣臻元帅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本文参考文献:《山高水长》《聂荣臻传》《聂荣臻元帅回忆录》、《聂荣臻年谱》)

    

 

 


上一篇:记住那个年代——纪念聂帅诞辰120周
下一篇:晋察冀时期聂荣臻群众工作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首页 |生平及著述 |聂帅研究会 |聂帅陈列馆 |传、文学传 |评论研究 |照片选登 |缅怀纪念 |影视作品 |走进江津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鼎山大道386号|联系电话:47562678 47560944|邮编:402260| 邮箱:jjnsg@163.com
主办单位:重庆聂荣臻研究会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承办单位:聂荣臻元帅陈列馆|ICP备案:渝ICP备12004964号-4

渝公网安备 50011602500158号

知道创宇云防御
总访问量: 897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