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

评论研究

首页 > 评论研究> 聂荣臻的科技思想与实践研究

第六章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办科学的思想

发布时间:2017-09-03 14:57   作者:   来源:   点击数:0

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总艰辛。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语就有“成由勤俭败由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格言。几千年来,我们的先人艰苦劳作,不断开拓进取。从神话传说中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到历史上卧薪尝胆等故事,无不折射出艰苦奋斗的光芒。从战争环境中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历经了种种磨难,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加以发扬光大。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战争的创伤,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发展科学技术,必然要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国家财力还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倡导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办科学是非常必要的。聂荣臻深知国家面临的困难,因此在主管国家科技工作后,明确提出要提倡勤俭办科学的风气,养成艰苦奋斗的作风,反对铺张浪费。在他的倡导和实践下培育出的“两弹一星”精神中,艰苦奋斗是其重要的内容,而“特别能吃苦”又是今天载人航天精神的重要体现。聂荣臻的这一思想及其在实践中培育起来的“两弹一星”精神,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科学技术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新中国国情和世界局势的必然要求

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都非常落后,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国家孤立中国,使中国无法与外界交流,无法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决策失误,做了一些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事情,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上世纪60年代初,还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协定,也使我国各项事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这些国际国内的主客观因素,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包括科技事业必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一)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国情和科技面临的窘境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15世纪中叶以前,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各方面的文明成就,都走在世界的前列,特别是四大发明,尤为引人自豪。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他的《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谈到,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处于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但是,一个民族如果只是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必然会导致落后。到了明朝中后期,当我们还沉醉于“天朝大国”的美梦中时,西方国家,首先从英国开始进行了科学技术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远远超越我国,成了世界强国,并于1840年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南大门,从此,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如同枷锁紧紧套在中国人民的身上,割地赔款,任人宰割。从此,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对内没有了民主自由,对外没有了民族独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是从此开始,为了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中华儿女进行了100多年的艰苦奋斗,有改良、有改革、有革命,在苦苦追求走资本主义道路70余年未果之后,实现两大历史任务的使命就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

经过一百多年的内外战乱,新中国成立时已是千疮百孔,一穷二白。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经过短短7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所有中国人民都成了国家的主人,有了自己的生产资料,为自己劳动,为社会主义国家劳动。但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刚刚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到1956年,国营企业固定资产仅454.7亿元,人均国民收入只有140元。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6亿多人有5亿在农村,几乎全靠手工工具搞饭吃;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品种繁多,蕴藏丰富,但按人均占有量计算,许多重要资源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下;虽然有了少量现代工业,但大量的是落后于现代水平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业;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同大部分经济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相比,人均占有工农业生产总值相差几倍、几十倍;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有了一定发展,但科技水平普遍较低,文盲约占人口的70%以上。[1]这就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基本国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就是在这样的国情上起步的。这样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各项事业都必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发展科学技术事业也是如此。对此,聂荣臻深有感触地说:“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里,在贫困落后的基础上,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一项极其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2]无论是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是在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科学技术事业,新中国的基础都非常薄弱。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一穷二白,科技事业更其落后,用毛泽东的话说: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基本上是一张白纸哟![3]1959年9月,聂荣臻在总结新中国10年来科学技术发展情况时说:“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生产力得不到发展,近代的科学技术因而也很落后。到解放时为止,科学技术研究单位只有40个上下,专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试验的人员仅几百人。科学技术工作缺乏起码的房屋、设备和仪器,经费极端微薄。那时,只是同地域性质的调查研究工作相联系的那些学科,如地质学、生物学等,以及像数学那样可以不依靠近代实验设备而进行工作的理论学科,才能有些发展。

而且这些发展,主要还是依靠科学家们自己的努力。一些新发展的科学技术部门和需要设备、经费稍多的研究试验工作,则完全没有条件进行。不少正直的科学家虽然有发展中国科学技术的良好愿望,但是在国民党反动统治底下,到处碰壁,备受摧残,无法开展工作。依附帝国主义的旧中国的反动统治者,根本不想发展生产,也就不需要发展本国的科学技术。因此,总的说来,当时科学研究是和生产脱节的,理论脱离实际,当然更说不上科学为人民谋福利的目的性了。在旧中国,科学技术工作根本得不到生根发展的条件。”[4]新中国科技面临的这种窘境,也正是聂荣臻主管新中国科技工作时面临的极大困难和挑战,在这样落后的基础上,要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要使我国的科学技术迅速赶上世界的先进水平,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显然是不行的。

聂荣臻认为要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发展科学技术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发展科学技术是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国防所必需的。因此,我们要下决心使我国科学技术迅速地赶上世界的先进水平。同时,聂荣臻满怀信心地认为,虽然我国科学技术的基础十分薄弱,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事业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但是,在中国人民面前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5]聂荣臻同科学家们一起,呕心沥血,艰苦奋斗,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在新中国科技事业这张白纸上,勾画了一幅幅壮丽的蓝图,攻克了一道道科技难关,取得了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二)西方列强的封锁和侵略

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自己的选择。可是,帝国主义列强仇视社会主义中国,不希望社会主义中国富起来、强起来。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力量,时时刻刻都想颠覆社会主义中国。他们,一方面对我们进行封锁,使我们的经济发展没有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又不断对我们进行武力挑衅。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公然命令美军参战,扩大为朝鲜战争;同时,命令海军第7舰队开赴台湾海峡。美国此举的目的,是妄图一举灭掉朝鲜,进而扼杀新中国,以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9月15日,美国侵略军,在朝鲜仁川登陆,并悍然轰炸中国东北,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考虑到祖国安全的需要,于1950年10月8日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中国人民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经过3年多的艰苦奋战,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打败了强大的美帝国主义,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反对侵略、争取独立的信心,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也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美国不甘心朝鲜战争的失败,继续仇视中国。美国经过对越南人民的镇压,又从中国的西南部,对中国进行侵略。1964年8月,美国开始轰炸越南北方,美国飞机不断侵入中国云南、广西和海南岛。在这种形势下,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支援越南人民抵抗美帝国主义,中国援越部队同越南军民一道,用鲜血和生命抵抗了美国的侵略。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之际,美国不断地侵略中国,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当然也包括科技事业的发展。但是美国的阴谋没有得逞,因为中国人民有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有艰苦奋斗、勤俭新中国成立的精神。聂荣臻认为,“一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必须是依靠自己的人民群众,而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特别是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努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必须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许多外国没有解决的或没有完全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仇视和害怕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正在从经济上、科学技术上封锁我们。这就更加激发我们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地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6]

(三)苏联的背信弃义

中国共产党一直主张中苏两党两国友好,主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各国团结。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希望得到苏联的真诚帮助,我国在国民经济恢复及第一个五年国民经济计划时期,也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和援助。但是,在我国经济困难时期,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不顾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从大国沙文主义出发对我国施加压力,急剧恶化了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突然照会中国政府,片面决定召回在华苏联专家。而中国政府郑重表示,愿意挽留苏联专家继续在中国工作,希望苏联政府重新考虑和改变自己的决定。但苏联领导集团不顾中国的真诚和实际困难,背弃国际关系的准则,在一个月的短时间内,悍然撤走了1390名苏联专家,撕毁了343个专家合同和合同补充书,废除了257个科学技术合作项目。苏联领导集团这种背信弃义的行动,破坏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原定计划,给中国造成巨大损失,加重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困难,同时也给我国的科学技术工作造成了比较严重的障碍。[7]聂荣臻在主管新中国科技工作后,没有被种种困难吓倒,而是把困难的压力当作前进的动力。1960年10月9日,在五院高级知识分子座谈会上,他鼓励科技工作者说:现在自己独立设计,这些工作量增大了,难度增大了,但是我们自己专家的作用也就更大了,英雄就更有用武之地了。

过去,在苏联专家还在的时候,我就一再说过,我们要向苏联专家学习,而不是依赖苏联专家,无论在什么时候,我国火箭技术的发展都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的专家。现在大家都很着急,都想作更多的事情,更快地提高自己,以适应工作的需要,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有这股劲,就一定能够成功。他向科技人员带来了党中央的问候并提出了要求:“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都很关心我们的工作,经常督促鼓励,并给我们以人力物力上的各种条件,希望我们给国家争一口气,尽快地把自己设计的导弹搞出来,尽快地建立起强大的导弹技术基础。中国人民是有志气有骨气的,我们都是有志气有骨气的革命干部,我们一定能够争一口气,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埋头苦干,急起直追,攻克这个堡垒。”[8]聂荣臻坚信:“我们一定能够用自己的双手,设计和制造出我们自己的导弹。苏联的导弹技术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他们从‘1059’制成到洲际导弹上天,也是大约10年的工夫。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总路线,有在座的及全院同志的干劲。中国人也绝不比任何人笨。我相信中国专家和中国工人的智慧和力量,我们一定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搞出我们自己的东西来。”[9]

(四)严重的经济困难

1956年,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还没有“建成”社会主义,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还很落后。那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党面临的全新课题。毛泽东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光辉典范,毛泽东从苏共二十大得到的最重要教益是要独立思考,从各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努力找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为此,他写了《论十大关系》,开始探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所论述的10个问题是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和以苏联经验为借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论十大关系》开始提出了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路线,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

但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些运动的推行,表明我们党力图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它们之所以能够推行,并在全国展开,反映了曾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和国内统治阶级压迫的中国人民,在站立起来成为国家主人之后,希望尽快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但是,经济建设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有它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生产力发展也需要有积累的过程。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这说明了我们党对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科技水平基础薄弱、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不足,对经济规律认识不够,这样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另外,1960—1962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1960年,全国受灾面积达到9亿多亩,灾情比上年严重,粮食势将减产。夏粮征购,小麦比去年同期减少51亿斤。夏收之后,浮肿病、非正常死亡和人口外流现象继续发生,偷青吃青现象很严重。粮食销售增加,库存比去年同期减少100亿斤,国家调拨和供应粮食的能力更弱。[10]工业生产也相应下降,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局面。这就使我国的科技事业也面临器材缺乏和科学工作者生活供应不上的困难。聂荣臻一方面设法解决困难,改善科技人员的生活,想办法给科技人员补充营养。另一方面,聂荣臻“进一步鼓励广大科学工作者勇敢地承担各项艰难的研究任务,埋头苦干、自力更生,把工作做到家,成果拿到手。我们要和广大科学工作者讲清楚,要攀登科学高峰,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这正是对我们的考验。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困难,战术上重视困难。不管来自哪一方面的困难,都不能动摇我们的决心,都不能阻止我们的前进。”[11]

由于以上原因,聂荣臻在制定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方针时,就指出:要“贯彻‘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埋头苦干、勤俭新中国成立’的方针”。[12]这个方针蕴涵的主要思想,实际上已经包含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办科学的内容。说明聂荣臻在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起步阶段,已经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纳入了科技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艰苦奋斗、脚踏实地攻克科技堡垒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办科学是聂荣臻的一贯思想,是聂荣臻科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光辉思想也是毛泽东艰苦奋斗、勤俭新中国成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思想贯穿于聂荣臻领导我国科技事业的全部思想过程和全部实践中。

马克思教导我们,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聂荣臻深知,除了科学技术工作本身的艰难性外,在新中国搞科学技术工作,还必须战胜物质、人员缺乏的困难。因此,他经常教导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大学生,要想攀登科学高峰,就要艰苦奋斗,要以忘我的精神,埋头苦干,提倡“三敢”、“三严”的精神,反对浮夸风。

(一)坚持艰苦奋斗,攀登科学高峰

聂荣臻一贯认为,办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要有吃苦的打算,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伟大的事业都是由许许多多具体、平凡的劳动积累起来的。做大事就要像大山一样不辞尘土、像大河一样不捐细流,只有由小事做起,只有常年累积才能取得成就。科学技术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很多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因此,我们要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把科学技术堡垒一个一个地突破。科技事业得由科技工作者一点一滴地,成年累月地工作,得依靠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才能取得成就。社会主义科技工作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十分艰苦的,它要求人们脚踏实地,从小事作起,从基础作起,要有“愚公”精神,要有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才能攀上科技高峰,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正如1963年7月14日,聂荣臻在中国科技大学第一届毕业典礼上讲话,谆谆告诫青年学生时所说:“要想做好任何一项科学技术工作,都要求我们踏踏实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不要轻视这些‘小事情’,‘小事情’做不好,大事情也不会成功,如果看不起具体的工作,在科学技术上不下苦功夫,不安心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一心要搞什么大发明、大发现,那是没有任何基础的,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科学技术上面没有什么取巧的捷径,要想攀登科学高峰,就得从基础开始,就要用‘笨’工夫。”[1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聂荣臻对于做好科学技术工作有自己的见解,那就是必须立足于本职岗位,脚踏实地地进行工作;不能贪大,必须重视基础和舍得下苦功夫、笨工夫;任何投机取巧于科学研究工作是没有任何益处的。这些思想对当代青年科技工作者仍然是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

科学研究是艰辛的,需要科学工作者克服多种困难,不断奋斗,才能取得科研成果。正当我国科技战线,特别是国防科技战线开始“向科学技术进军”而奋起拼搏的时候,我国因为前进中的失误和自然灾害的影响,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加上我国的工业经济与技术基础都比较薄弱。这时,我国的科研事业,特别是以导弹、原子弹为重要标志的国防尖端项目,要不要搞,就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有些人认为国防尖端技术,困难太大,花钱太多,搞起来很困难,而且还会影响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主张不要搞导弹、原子弹了。聂荣臻知道有这股“下马”风时,心里感到非常不安。根据原聂荣臻的秘书周均伦回忆:1961年7月18日,国防工业委员会在北戴河开一个工作会议,开始几天的会议,聂荣臻有事没有参加。7月20日,他赶到北戴河,就几次找人谈话,调查了解,然后到会上去讲话,比较系统阐述了自己的主张,认为“两弹为主,导弹第一”是经过中央批准的,是一个正确的方针,应该坚持不能动摇。他说:“对我来说,态度一直是明确的。为了摆脱我国一个多世纪以来经常受帝国主义欺凌压迫的局面,我们应该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标志的尖端武器,以便在我国遭受帝国主义核武器袭击时,有起码的还击手段。同时,通过制定十二年科学规划和前一段研制尖端武器的实践,我们已经深感‘两弹’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坚持搞‘两弹’还可以带动我国许多现代科学技术向前发展。所以,我们应该‘上马’,应该攻关,这是我当时坚定不移的信念。”[14]

聂荣臻通过对我国尖端技术所取得的成果认真分析后,得出结论:只要我们艰苦奋斗,坚持攻关,三五年就能够突破。接着,他给党中央、毛泽东写了报告,说明了坚决研究导弹、原子弹的决心和理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批准了聂荣臻的报告。陈毅同志甚至表示:“脱了裤子当当,也要把我国的尖端武器搞上去”。他还多次风趣地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现在还不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了,我的腰杆就硬了。”[15]对“两弹”的攻关,体现了聂荣臻艰苦奋斗的坚强决心和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党中央关于“两弹”攻关坚持进行下去的方针一确定,从事“两弹”研究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从上到下都进入了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工作状态。在一些科研院所的办公楼、图书馆、资料室里,灯光通宵达旦亮着。在那里,民族的热血在涌动。今天的人们也许想不到,他们是在强忍着饥饿的情况下如此奋斗的。[16]我国科技工作者在生活条件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以满腔的热情,高昂的斗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技难关,取得了累累硕果,铸就了“两弹一星”精神。从此,中国人民真正地站立起来了。1960年11月5日,聂荣臻第一次到导弹试验基地视察,看到当时基地“以场为家,以戈壁滩为家,以艰苦为荣,死在戈壁滩,葬在青山头”的口号时,激动地说:“这个口号很好,很赞成,以后我老了也把骨灰盒葬到导弹试验基地的戈壁滩上。”[17]这充分表达了聂荣臻为我国科技事业奋斗献身的决心。新中国的科技工作者,能够攻克科学技术上的一道道难关,所依靠的就是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今天,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所依靠的正是这种为国献身的决心,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坚持艰苦奋斗,反对浮夸风和瞎指挥风

在“大跃进”极“左”思想的影响下,科技领域也刮起了“浮夸风”,许多同志丢弃了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出现了浮夸现象、虚假现象。正如聂荣臻在《关于一九六一、一九六二年科学技术工作安排的汇报提纲》中沉痛地指出:“歪风在科学技术战线上也是不少的。突出的例如浮夸风,主要表现在有些计划的指标订得过高;对有些成果,估计过高,动不动就说成‘独创’、‘超国际水平’等;惟恐宣扬不够,大吹大擂,形成泄密。又如瞎指挥风,研究所中安排各种不必要的活动,使研究时间毫无保证;在生产中推广一些不成熟的东西等。科学技术上还有争名垄断风,为了争名,不惜弄虚作假,或把别人成果、国外成果据为己有,说成是自己的发明;为了争名,借口保密,垄断课题,封锁消息,独占资料,拒绝内部的经验交流;不少单位不愿协作,只能当主角,不愿充配角,大家都要自己搞一整套,分散力量。”[18]聂荣臻非常反对这些脱离实际、背离艰苦奋斗精神的歪风,他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风气,是因为缺乏实事求是、埋头苦干的作风,这是与艰苦奋斗背道而驰的。聂荣臻于1959年4月2日,以中共中央科学小组的名义,给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写了一个关于进一步安排科学技术工作的报告,报告的结尾谈到了科学技术工作的作风问题,他认为目前科学技术工作的作风总体上是健康的,但却存在着两种不良毛病,一是虚浮自夸,稍有收获就沾沾自喜、骄傲自大;二是一遇困难就畏首畏尾、灰心丧气、半途而废。这些都不是科学态度,是坏风气,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他认为,要使我国的科学技术变落后为先进、变被动为主动,任务是十分艰辛的,需要艰苦奋斗的作风,需要继续鼓足革命干劲,树立科学技术的良好作风,要坚持科学态度,抵制各种坏风气。所以“我们要继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艰苦工作,闻胜勿骄,受挫不馁。凡是革命干劲,都要保护,一切浮夸风气,都要反对。”[19]为了反对“浮夸风”,纠正科技领域里不讲实事求是、不遵守科学规律“蛮干”、浮夸和瞎指挥的不良风气,聂荣臻在工作实践中总结提出了以下两条措施:

第一,从事科学研究,要发扬“三敢三严”的精神。“三敢三严”精神是科学十四条中提出来的,即科学研究要“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坚持工作的严肃性、严格性和严密性。”[20]聂荣臻认为,从事科学研究,要解放思想,敢于革新传统,敢于攀登高峰。如果没有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在科学上就不可能有任何重大的创造。但是,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成的,来不得半点马虎,不能盲目乱想、乱说、乱干,必须把敢想、敢说、敢干的大无畏精神,同严肃、严格、严密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所以他一再强调:“我们在具体的科学技术工作中,要用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进行工作,实事求是,一丝不苟。每一次试验、每一个数据、每一步操作都要认真,严格去做,都要按科学规律办事。”[21]他还对科技工作者们说,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坚持真理,这是科技工作的本质要求。

聂荣臻认为从事科学研究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凡是严格认真、用科学态度来工作的,那里的气象就一定迥然不同,他们进行生产或实验,总是踏踏实实的;他们所做的事情,比较符合科学实验的要求,也就比较切合客观规律,因此,技术问题能够切实过关,研究的成果或产品能够经受得起考验。但凡工作不严格,马虎了事,其操作就必然会不合要求,数据肯定不准确;事情也做了,但却是马马虎虎的;秩序很乱,很难都达到文明生产要求,这样的情况不能使人放心。在这样不科学的态度下生产出来的产品或研究成果,质量没有保证,技术问题往往不能过关。他认为,技术落后、物质装备比较少不要紧,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只要能贯彻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建设,是会充实起来的;科学技术队伍的水平不高,也不要紧,只要努力学,什么样的科学技术都是可以掌握的。聂荣臻指出:“我看,更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工作当中,有没有这种革命的干劲和严格的科学态度,能不能养成这样一种优良的工作作风。”[22]有了这样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科学技术工作就会出成果,就会出人才;如果没有这样的态度和作风,物质条件再好,人才再多,也没有用处。

科学技术工作要严格认真,来不得半点马虎,要有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否则就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为此,聂荣臻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他说:“在一个飞机修理厂里,有一个机械师衣服上掉了个小扣子。这在生活中来本是常见的小事。一个小扣子丢了就算了,但这个厂的领导同志知道这件事以后,就一定请这个机械师设法把扣子找出来,结果在飞机的发动机里找到了这个扣子。这多么危险,要不是这个厂的领导同志如此认真地对待这件‘小事’,这架飞机在起飞时就会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上面讲的,是工业生产中的例子,农业生产又何尝不是一样。从播种、耕耘,一直到收获,也有许许多多‘工序’,步步都要认真,样样工作都要合乎农活的规格,否则就不会有好的收成。”并进一步指出:“在生产和科学技术工作中要讲‘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要一丝不苟,认真对待,绝不能马马虎虎。”[23]

聂荣臻认为,搞科技事业必须有严格的工艺纪律,没有严格的工艺要求,没有高度的文明生产,就没有精密工业,就不会有任何精密的产品,更不可能有什么尖端。在工艺方面,一定要有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精神。为此,他要求工厂在生产中必须注意清洁卫生,防止脏乱,因为一些灰尘,会影响产品的质量。不坚持清洁、文明生产,我们的产品质量关就过不去,精密尖端技术也会上不去。实际上这也是强调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聂荣臻还认为,严格的工作态度来源于责任感,科学工作者,对人民的事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积极主动,敢担责任,没有责任感,敷衍了事是要不得的。工作中的干劲、钻劲都来源于其责任感,任何一个科技工作者如果没有责任感、逃避责任,就不可能有主动精神,更不会有干劲和钻劲,也就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工作者,这都是革命责任感薄弱的表现。因此,聂荣臻提出:在科技工作中,还要建立严格的技术责任制度,责任要具体落实到人,使每一个人都负有不同的责任。

第二,要把干劲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赶上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没有一股干劲不行,不埋头苦干、发奋图强不行,没有干劲,不下功夫,什么事都做干不成。但是光有干劲也不行,要把干劲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不能蛮干,要有持久的干劲,顺利时固然要鼓足干劲继续努力,但遇到挫折时,也不要灰心丧气,应该迎难而上,在具体工作中要学会预见困难、重视困难,拿出韧劲、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用艰苦奋斗的精神把困难一个一个克服。

把冲天干劲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是符合毛泽东思想的。聂荣臻常用毛泽东的话鼓励科学工作者:“毛主席经常说,要把科学精神和冲天干劲结合起来,在暂时困难面前,同样需要头脑冷静、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分析,同样需要冲天干劲。越是困难,越需要树立信心,鼓足干劲。我们必须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少花钱、多办事,力争在三、五年或更长一点时间内,完成突破国防尖端技术和提高工业技术水平的历史任务,攻下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腊子口’”。[24]

聂荣臻这样教育青年。他指出,青年人就是要有一股子干劲,要永远朝气蓬勃,没劲头是没出息的,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不怕任何困难的革命精神,是最可宝贵的,“要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要把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世界水平,不下狠心,不埋头苦干,那是办不到的。同时,干劲一定要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不然就变成了蛮干。”在具体工作中,要重视困难,要有韧性,不怕挫折,不怕困难,一个一个地去克服困难。他告诫青年:应该在实践中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锻炼,一个人要在世界上真正办成一两件事情,不经过失败,不经过挫折,不花费较大的功夫,是不可能成功的。缺乏发奋图强的劲头,是做不成什么事情的。[25]

(三)坚持艰苦奋斗,发扬忘我的精神

聂荣臻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在当前的国情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一定会遇到不少困难,人人都要有接受困难挑战的心理准备。他希望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不要因贪图享受,怕困难而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去,不要老是把事情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要“小

我”服从“大我”,应该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忘我的奉献精神,迎难而上,把革命工作和事业放在第一位,到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

1962年5月3日,聂荣臻同北京航空学院和天津南开大学两个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谈话,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工作者,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在谈到有些同学对工作地点和单位有所选择,希望到工资高、条件好、离家近、休假长的单位去工作,南方的同学不愿去北方,愿意去大城市不愿意去农村时,他开导并教育青年学子们:大学生应该自力更生,学会独立生活,学会适应环境和社会,不要老依靠父母;作为高级知识分子,要有高尚的社会主义觉悟,事业心要强,要把心思全部投到社会主义建设洪流中去,为国家和人民造福,不能老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并结合自己的经历教育学生:我也是个南方人,19岁离开老家四川,40多年的时间在外头,有20多年的时间工作在华北。自然,我很喜爱我的故乡,但是我也同样喜爱华北。在我们可爱的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只要革命工作的需要,我们都可以在那里生根,生活都可以习惯起来,都可以产生像对故乡一样的那种感情。[26]

针对有的同学怕困难,图轻松,只顾个人的想法,他进一步教导青年学生们: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建设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从社会主义建设这一大角度来看,我们需要艰苦奋斗,忘我工作;从个人角度讲坚持并发扬这一精神对青年人也大有裨益,因为人若不吃苦、不锻炼、不经苦难的磨砺,很难成熟,不会有扎实的修养。所以青年应到困难的地方去锻炼自己,要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放在首位加以考虑。他告诫并号召同学们说:“总希望一出校门,什么条件都给你们准备得好好的,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如果一切条件都很好了,工作中都没有困难了,那还要增加你们这些新生力量做什么呢?你们是出去工作的,哪里有工作,哪里就会有困难。青年人应该有这么一股子闯劲:越是条件差,越是要去那里埋头苦干,创造一个新的‘天地’”。[27]

聂荣臻谆谆告诫学子们:虽然我们通过艰苦的革命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但当前依然还有两座“大山”压在全国人民的头上,压得人民透不过气来,那就是贫穷与落后。它们带给人民的同样是深重的灾难和困苦,不搬掉这两座“大山”,中国人民就不能有更幸福美好的生活,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摆脱贫穷与落后是历史赋予青年人的历史使命,他说:“我们老的一代,现在虽然还在努力学习建设,但是毕竟受自然法则的限制,搬掉这两座大山,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重任,将要靠你们这一代人来接班。你们要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来肩负起这个重任,学习忘我的革命精神,埋头苦干,艰苦奋斗。”[28]

聂荣臻希望青年学生能把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特别希望青年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去创业,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农业建设。他清楚地知道,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问题还是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在农村有着最广阔的天地,农村要有文化,农村要用科学技术,需要大批的革命青年知识分子。农村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学农业的,更需要其他专业的青年知识分子。需要很多优秀的青年知识分子去农村创业。聂荣臻非常希望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希望一批有科学文化知识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到最艰苦的农村去奋斗、去创业、去奉献青春。所以他尽力开导那些只愿留在城市而不愿到农村去的大学生说,虽然农村是艰苦点,但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只要能忘我工作,就可以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得到锻炼,从实际工作中、从农民那里,学到很多宝贵的东西。最后聂荣臻号召学子们说:“改变几千年来我国农村的贫困落后面貌,建设新农村,让文化和科学技术在我国广大农村中生根发展,这是一项了不起的伟大事业,能够亲自参加这个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是幸福的。”[29]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继承者,他们的思想素质、精神面貌的好坏,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聂荣臻对青年学生艰苦奋斗思想的教育,表达了对青年学生的关爱之情,也体现了他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体现了了他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

三、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办好科技事业

勤俭节约办科学的思想贯穿于聂荣臻领导我国科技事业的全过程,他三次重点强调和阐述了这一思想。一次是1956年12月29日,在科学规划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这次讲话讲了两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要提倡勤俭办科学的风气”。[30]第二次是1961年6月20日,聂荣臻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请示报告和附件中提出的“科学十四条”,就是后来被邓小平称为“科学工作的宪法”的文件,其中第9条专门强调在人力、物力、财力使用上要贯彻“勤俭办科学”的精神。[31]第三次是1963年7月14日,在中国科技大学第一届毕业生典礼上的讲话,第四个问题就是讲“勤俭办科学,反对浪费国家的资财问题”。[32]聂荣臻在这些论述充分表达了他勤俭节约和勤俭办科学的思想。

(一)勤俭新中国成立必须勤俭办科学

新中国成立时,百废待兴、一穷二白,加上仇视新中国的国际敌对势力的经济封锁,我国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资金、物资非常缺乏。在这样的困难条件下,党中央发出了“勤俭新中国成立,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号召。聂荣臻在领导新中国的科技事业中,坚决遵循这一方针。他认为,科学研究事业的规模和物资消费,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必须贯彻“勤俭新中国成立,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力求最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做出更多更好的科学成果。聂荣臻强调,搞科学研究应从我国实际出发,虽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巨大成就,科学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但当前国家人力、物力、财力等仍然很贫乏,即使这样国家还是投入了巨大人力、财力、物力来搞科学研究,改善了科学研究的物质条件,所以在解决这些物质条件的时候,要提倡勤俭节约的作风,坚决反对铺张浪费的坏风气。因此他指出:“当前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很紧张。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用于科学研究事业方面的力量是很不小的。我们必须十分经济有效地来使用这些力量。”[33]他强调一切科研工作都要从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勤俭节约,利用好国家有限的物质条件。

聂荣臻一贯主张并坚持勤俭节约,在科研工作中尤为突出。他多次强调:搞科学研究在提出条件的时候,在提计划开单子的时候,一定要反复考虑,再三核算,务求减少国家人民的负担。上个世纪60年代,在研制导弹时,有些人认为导弹是一种重要的国防尖端产品,所以研制导弹,要算政治帐,不要老算经济帐,要搞好国防,就得多花钱,于是他们多立项目、多要钱。聂荣臻十分反感这种只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借搞国防多立项多要钱的做法,严肃地批评了那些同志,同时告诉同志们不要搞“广种、密植、薄收”,要真正考虑到哪些该花钱,哪些不该花钱。并强调:国防、节约要一块抓,既要搞好国防又要注意节约,要坚决杜绝为了搞好国防,爱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的想法。据科学家梁守槃回忆:“如果说因为国防要上,就可以随便花国家的钱,这个观点聂帅是不同意的。在开始的时候,曾有人发现有些项目,灵机一动,就提出要钱。聂帅批评说:你们不能搞‘广种、密植、薄收’,这是不行的,你们一定要真正考虑到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这个看法,当时有人是不同意的。……我说,这不是我讲的,是聂帅讲的,他们就不说了。有的人是觉得既然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我就可以随便花国家的钱,这件事情,聂帅是反对的。当然,我们要把国防抓好,但是同时也还是要注意节约,不能为了搞好,爱花多少就花多少钱,那是不行的。”[34]
在聂荣臻勤俭节约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科技界,从五院到七机部、二机部、中国科学院等单位,本着“勤俭办科学”的精神,有效、集中地利用国家有限的资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科技成果。他们没有因为承担了国家的重点任务,就随便大手大脚地花钱,而是考虑节约资金。

科学家梁守槃回忆说:“我们算过一个帐,按当时从1958年五院建院起,一直到1982年,五院所花的钱,折合成当时的美元加在一起,总的数目没有宝钢的一期工程用的多。”[35]但是,原子弹、导弹研制出来,卫星也上天了。可见,节约同样是可以产生重大的科研成果的。

(二)勤俭办科学,反对浪费国家资财

1963年7月14日,聂荣臻应郭沫若的邀请,参加中国科技大学第一期学生的毕业典礼,并作了重要讲话,对即将离开科技大学、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学学生,谆谆教导,句句在理,感人肺腑,表达了党对青年学生殷切的期望。总共讲了4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是讲“勤俭办科学,反对浪费国家资财的问题”。[36]

聂荣臻在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物资非常贫乏时,党中央提出了开展增产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揭发出了许多浪费国家资财的现象。这种浪费现象在一些科研单位里也同样存在,出现了一些“大少爷”的作风,有部分科研工作者搞一项课题,伸手就开一张大单子,要求重新装备科研设备,而把原有的可利用的东西闲置起来不加以利用,许多人高级仪器器材要来了,却还不知道究竟用得上与用不上。对仪器更是乱拆、乱用、乱丢,材料任其变质,给国家造了很大浪费。究其原因,有一部分是因为缺乏经验造成的,这种情况只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很快就可以改正。但是,“有一部分则是官僚主义、分散主义、本位主义和对国家资财极不负责任的态度所造成的,这是不应该发生的损失,有许多浪费的严重程度,简直是难以容忍的。”[37]聂荣臻对这种肆意浪费国家财产的行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那么如何克服这种浪费现象呢?聂荣臻认为,人们应该以主人翁的态度从事科学事业。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尽量节约国家资财。国家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拿出很多人力物力财力来支持发展科学技术事业,已经很不容易了,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技术工作者如果还要浪费国家资财,那就太对不起国家和人民了。所以科学技术工作者,应该更加自觉节约,精打细算,避免浪费,尽量用最少的投入做出更多更好的工作。

科学技术工作是需要一定物质条件的,但是科学技术工作者在提出条件的时候,在提计划、开单子的时候,一定要反复考虑,再三核算,务求节约国家资财,减少国家人民的负担。对实验用器材、仪器一定要倍加珍惜,切勿损坏。他希望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做一个勤俭办科学的工作者,不要做一个浪费人民资财的‘大少爷’、‘败家子’。”[38]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多考虑国家的困难,考虑人民的利益,才会从源头上克服浪费的现象。

其次,要敢于同违法乱纪、贪污浪费国家资财现象作斗争。他要求人们不管岗位如何,只要看见了违法乱纪、贪污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都应该站出来和这种不良倾向作坚决的斗争。只要是对国家不利的事情,就要提出来,就要反对,这是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表现,是公民应有的权利和责任,是政治觉悟的表现。千万别抱自由主义的态度,明哲保身,但求无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自己也是在浪费国家资财,这些做法都是极端错误的。那些对私有物品十分爱惜,对公家的大宗财富却很不爱惜,任其浪费损坏,毫不动心的人,其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觉悟是极其低下的。他号召人们说:“你们在从事生产、科学研究、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在爱护公共财产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和一切不良现象作斗争。”[39]并呼吁人们要做道德高尚的人,要敢于互相监督,同这种不良现象作斗争,只有这样,这种不良现象才会尽可能避免发生。

       第三,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保护好国家资财。聂荣臻认为,从教育和制度方面考虑防止国家钱、财、物的浪费是非常必要的,他指出:“加强教育,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爱护国家财产的思想觉悟。改进和健全器材保管和使用、财务管理和监督的制度,加强检查和监察工作,杜绝漏洞。”[40]在聂荣臻看来,加强教育,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爱护国家财产的思想觉悟是必要的,和一切浪费、贪污现象作斗争也是必需的,但是,只有健全了制度,才能从源头上遏止浪费和贪污现象的发生。加强制度建设是保证科技工作沿着勤俭办科学道路胜利前进的前提。

(三)勤俭办科学的方针政策措施

如何做到勤俭办科学,反对浪费资财呢?对此,聂荣臻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想了许多办法。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重视预先研究。科研“三步棋”是聂荣臻为了尊重科学研究规律提出的方针,但客观上也起到了节约国家资财,勤俭办科学的作用。特别是第一步预先研究避免了花冤枉钱,大大地提高了科研效率,同时又为国家节约了资财。据科学家梁守槃回忆:“没有预先研究,临时抓,那你非得多花钱不可。因为你没有研究成果,到时候,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处都要上,那一定花钱花得多。如果有了预先研究,将来花钱就可以少。”“所以聂帅说,一定要搞预先研究。这句话非常重要。不是说预先研究只是为了拿点科学进步奖,而是说我们真正搞了预先研究,才能让我们的产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不然没有办法赶上去。你有了型号设想,不知道能不能做,那怎么办?有了预先研究,才可以知道这个型号可能做成还是不可能做成。我们要搞一个武器型号,一方面是有需要,一方面是有可能,如果没有预先研究,就不可能证明有可能或者没有可能。也就是说武器型号没有上马的可能,如果一定要硬性上马,那就必然要造成‘广种、密植、薄收’,我什么都上,到时候上了一半又什么都下,那还不是‘广种、密植、薄收’?所以聂帅讲不能搞‘广种、密植、薄收’,这句话我觉得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一定要注意科研三步棋,一定要有预先研究,然后有设计,成功以后批生产,才能多快好省完成任务。” [41]在聂荣臻看来,有了预先研究就可以防止“广种、密植、薄收”,有效地防止浪费现象,从而达到勤俭节约的目的。

第二,调整任务、调整力量。科研任务分散,一方面不利于攻关,另一方面效率低,浪费大,不符合勤俭办科学的精神,调整任务,调整力量,有利于集中国家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完成急需攻关的项目。聂荣臻在1961年8月20日写的《关于导弹、原子弹应坚持攻关的报告》和1961年6月20日关于“科学十四条”向中央的报告中对科研任务和力量作出了调整部署。

聂荣臻指出,曾有一段时间,“技术力量不集中,‘大家办尖端’、‘广种密植’,同一个任务几个单位同时进行,这种办法虽然起了一定的动员和‘练兵’的作用,但终因人力有限,条件无法解决,真正碰到技术关键问题,便显得软弱无力”,[42]而且还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很有必要调整任务,调整力量。

调整任务主要是调整导弹和原子能的研究。在导弹方面,根据中央批准的战略方针,确定以战略性武器的地地导弹为重点,争取三年左右突破中程;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突破远程。突破了这种型号,其他战术导弹就比较容易解决。苏、美等国的导弹技术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同时,从可能性看,在我们已经初步掌握近程和中程导弹技术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向更远射程发展,也是有条件的。同时聂荣臻根据实际,对五院的建设计划调整为:“集中保证地地导弹设计部,适当发展地空导弹设计部,推迟飞航式导弹设计部(两三年内不建)。”而在原子能方面,则集中解决核燃料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原子弹的研究设计试制,争取4年左右建成核燃料的一套生产基地,设计试制出比较初级的原子弹;5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建成更为先进的一套生产基地,设计试制出能够装在导弹上的、比较高级的原子弹。有关原子能其他方面的研究工作,除若干必要的基础理论和长远探索性研究任务外,一般在两三年内都要推迟进行。[43]

调整力量,一是调动科学技术干部的积极性;一是改变“广种密植”的协作方法,减少协作单位,集中使用中国科学院的力量,科学院和五院、二机部一样承担突破尖端的任务。为此,将科学院和五院、二机部分别组成导弹、原子能两个核心协作网,同时先后调整了全国20几个研究所的大部分力量以承担“两弹”的科研协作任务,另外还安排几十个研究所间接为“两弹”服务。并组织各方科学技术人员,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互相交底,互相协作。这样大大地改进了协作的具体组织工作,既利于保密又利于工作,既节省了开支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又进一步调动了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明确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任务也较易落实,各方都很满意,真正把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通过调整任务、调整力量、缩短战线、突出重点,集中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避免了分散地搞许多力所不能及的新的研究工作,科学研究既达到了调整任务和力量的主要目的,又攻破了难关,研制出了“两弹”,同时还为国家节约了资财。可以这样说,两弹研制和成功的过程,就是聂荣臻勤俭办科学思想的具体贯彻和实施的过程。

第三,调整机构和精减人员,加强物资设备的管理。聂荣臻认为,科研战线不宜拉得过长,如果战线过长,势必会造成国家资财的浪费,为了勤俭办科学,必须精减机构和人员,特别是要精减科研机构里的行政、辅助人员。他要求各研究机构正确地执行“一主二辅三结合”的方针,在3年大发展的基础上,调整并控制各研究机构的规模,适当精减过多的行政、辅助人员,使各类人员保持适当的比例。[44]各研究机构附设的工厂,主要是为研究工作服务的,规模不宜过大。其中承担国家少量特殊生产任务的工厂,也应按照批准的规模来进行建设,力求精干,具有特色。同时根据教育部门的统一安排,调整了研究机构已办的全日制或半日制学校。

加强物资设备的管理,健全管理制度,是节约国家资财的重要措施。由于有的单位管理不善,对资财缺乏管理制度,有些研究机构、工厂和学校,对设备、仪器、器材很不爱惜,随便损坏和浪费,随意乱拆、乱用,环境糟,致使很多设备、仪器、器材过早地损坏,严重浪费了国家资财,有的甚至达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程度。针对这种情况,聂荣臻指出:“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迅速制止仪器设备损坏的现象,大力修复已损坏的仪器,建立保管和合理使用仪器的制度。重大、稀缺的贵重仪器要调查,加以调整,有的可以成立仪器中心,为大家服务,不能每个单位都要搞一套(比如,电子显微镜,全国已有二三十台,真正用好了的只有少数几台)。器材要清理,处理积压,互相调剂有无。”[45]
聂荣臻认为,国家有困难,想依靠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搞科研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特别是“贵重的稀少的科学设备,应该组织协调使用”,充分挖掘国家投入的资财的潜力,发挥它们最大的作用,为科研服务。[46]可是,有些科研单位没有充分利用和管理好国家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已投入的资财。在1963年2月21日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聂荣臻痛心地说:“这几年许多研究所、学校都添了不少仪器设备,但是管理得不好,使用得不好,浪费不少,我们一定要充分运用已有的条件。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还不宽裕,器材还是比较紧,可以说,这些条件都是全国人民节衣缩食提供出来的,我们大家一定要珍惜使用这些条件,要精打细算,节约使用,努力克服困难。”[47]可见调整机构和精减人员,加强物质设备管理,是勤俭办科学的有效措施。

(四)勤俭不等于吝啬

勤俭新中国成立、勤俭办科学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但是聂荣臻认为,勤俭节约并不等于搞科学研究不要投入物质设备,该投入的要投入,该用的要用。他指出:“任务要落实,条件也要落实。规划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工作,都是以往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已经有了队伍,也有了一些物资条件,这方面只要作一些必要的添补与充实。还有一些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物资条件,有的还没有队伍,这方面可能需要新增加一些人力物力。科学家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要贯彻勤俭办科学的精神。要求增添过多的人力物力,是不现实的,目前办不到。但是,物资和人力条件,肯定要增添一些,才能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各部门、各地方要根据需要和可能,很好地研究规划实施所必要增添的条件,尽力予以满足。”[48]对有些部门和行业,聂荣臻认为应该拨出专款,重点扶持。可见,聂荣臻强调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必须强化勤俭的意识,节约的意识,这是从我国当时的客观条件和实际出发提出来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聂荣臻对于该投入的仪器设备却给予大力支持。因此,勤俭节约是要养成一种良好的科学研究风气,而不是吝啬。这对我们今天来说也是有深刻的启发意义的。

四、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办科学是我们的传家宝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资金从何而来?靠六亿人民的辛勤劳动,靠勤俭新中国成立。”勤俭新中国成立,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个长时期的方针。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近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实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我国已经由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变成了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并不富有,我们有13亿多人口,人均GDP还只有1000美元多一点,而且存在“先富”与“后富”、贫富差距等现象。在农村还有3000多万人口生活很贫困;在城镇还有2000多万贫困人口;还有6000多万残疾人员,生活也非常困难。这些贫困人口,是全民奔小康过程中必须扶持的对象,需要国家投入巨额的资金;九年制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也需要国家投入巨额的资金;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西部大开发,也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农业现代化,每一项都需投入巨额资金。要解决这些问题,又必须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也需要国家的大量投入。资金短缺与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急需资金这个矛盾始终存在。因此需要我们艰苦奋斗,勤俭新中国成立,需要我们勤俭办科学,需要我们勤俭办各项事业。可是我们现在还做得很不够,各种浪费的现象到处都有,我们光公款请吃喝,每年就要吃掉6000多亿元人民币;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科研经费乱用、滥用、挪用的现象也比比皆是,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我们必须反对这种浪费现象,学习、倡导、发扬聂荣臻关于艰苦奋斗、勤俭办科学、反对浪费国家资财的思想。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核工业和航天工业部门的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废寝忘食,拼命苦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填补了我国高科技的空白,打破了外国核垄断的局面。这一光辉的业绩,既展示了我国知识分子知难而进,刻苦攻关,无私奉献的英雄气概,又证实了艰苦奋斗精神在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艰苦奋斗、勤俭办科学是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事业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全民奋起,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那种认为艰苦奋斗精神“过时了”的观点是毫无根据的,是十分错误的。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闭幕后不久到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应该把这个优良传统加以发扬光大,这是我们的神圣的责任和崇高的使命。



       [1]  张静如、李松晨《图文共和国史记》第2卷,当代中国出版社,第655-656页。


[2]《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375页。

[3]  周均伦、刘绳主编《聂荣臻元帅纪念集》,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版,第640页。

[4]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112页。

[5]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112页。

[6]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482页。

[7]  张静如、李松晨《图文共和国史记》第2卷,当代中国出版社,第733页。

[8]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188页。

[9]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189页。

[10]  马齐彬《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1949-1989),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第190页。

[11]《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270页。

[12]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229页。

[13]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469-470页。

[14]《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第810页。

[15] 《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第812页。

[16] 《聂荣臻元帅纪念集》,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版,第513页。

[17] 《聂荣臻元帅纪念集》,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版,第511页。

[18]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234页。

[19]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109-110页。

[20]《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276页。

[21]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470页。

[22]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471页。

[23]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309页。

[24]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339—340页。

[25]《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337页。

[26]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338页。

[27]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339页。

[28]《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337页。

[29]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18页。

[30]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281页。

[31]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472页。

[32]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18页。

[33] 《聂荣臻元帅纪念集》,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版,第109-110页。

[34] 《聂荣臻元帅纪念集》,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版,第110页。

[35]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472页。

[36]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472页。

[37]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473页。

[38]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473页。

[39]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282页。

[40] 《聂荣臻元帅纪念集》,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版,第110—111页。

[41]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305页。

[42]《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305页。

[43]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282页。

[44]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330页。

[45]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282页。

[46]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399—400页。

[47] 《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399页。

[48]《聂荣臻科技文选》,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472页。

上一篇:第五章 自力更生为主发展科学技术的思想
下一篇:第七章 知识分子政策和科技政策的思想

首页 |生平及著述 |聂帅研究会 |聂帅陈列馆 |传、文学传 |评论研究 |照片选登 |缅怀纪念 |影视作品 |走进江津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鼎山大道386号|联系电话:47562678 47560944|邮编:402260| 邮箱:jjnsg@163.com
主办单位:重庆聂荣臻研究会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承办单位:聂荣臻元帅陈列馆|ICP备案:渝ICP备12004964号-4

渝公网安备 50011602500158号

知道创宇云防御
总访问量: 8965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