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

本人著述

首页 > 生平及著述> 本人著述> 军事文选

军工生产中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7-09-03 18:25   作者:   来源:   点击数:0

435

(一九六0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从一九五三年开始,我几乎看了所有的兵工厂,其中大部分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或投入生产的。当时我的印象是比较满意的,基本建设、设备、安装的质量都比较好,生产也比较有秩序,军代表制度和质量检验也比较严格,我们出的常规武器和第一批喷气飞机,质量都还是不错的。国防工业在党的领导下,全体职工奋发努力,成绩很大。去年和今年,我又看了中南、西南、西北的一些兵工厂,接触到一些情况,感觉到有许多问题。下面,我谈几个问题。

第一,贯彻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建立独立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的方针

这是一个总方针。军委扩大会议的文件和林总[1]、贺总[2]的讲话都说过了。最近大家又听了邓小平[3]、李富春[4]等同志的报告,从形势到方针都听了,我不多说。过去国防工业处在掌握苏联技术的阶段,苏联的帮助对我们是有益的,起了不少作用,但是部、局的领导上却滋长了严重的依赖思想。资料是人家的,国内供应不了的材料和毛坯就向国外订货;有些关键材料和元件,苏联留一手,就靠进口实物解决;技术关过不去,就请苏联专家。在形


* 这是聂荣臻在国防工业部局厂三级干部会议上讲话的节录,全文共三部分,这里收入的是其中的第二部分。

436

势变化了的时候,矛盾就暴露出来了,搞得很被动。我看这样逼一逼,倒是件好事情,我们争一口气,困难反而可以变为推动前进的动力。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些困难,狠狠地抓紧,一个一个地解决,真正练出自己的本事,打下自己的基础,真正建立起完整的体系,一切立足于国内。

今天各部、委的同志都在这里,我要提一下新型材料和精密技术的问题。现在我们很多兵工厂半停工,部队的装备开不动,很多尖端上不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新型材料,没有各种特殊的和精密的设备、仪器。这些都是国防尖端技术的基础,一定要切实解决。各个工业部门都要有个国防观念,都要为国家为人民的安危负责。美帝国主义在我们门口放火,我们不能高枕无忧。国防工业和尖端技术要你们协作供应的事情,务请你们用国防观念、国家安危的观念来对待。大家要一条心,雷厉风行,分秒必争,积极解决困难,不要官僚主义,不要推卸责任。有时组织实现一件事情很不容易,这一环通了,那一环不通,往返周转,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时间都白白浪费了,很费力,很着急。新材料的建设项目,中央早就批了,原来今年一年的计划,现在用两年来完成都很困难。原因固然很多,但也有不少问题纯粹是办事上耽误了的。有些部门还是没有把配合国防工业的任务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来。例如一机部承担的几种重要设备,是火箭工业和原子能工业解决材料问题的关键设备,一再商量,结果有的还是推迟到一九六三年、一九六四年才交货,为什么不能提前一两年交货呢?据冶金部同志说有些一般的大轧钢机、大高炉不是很急需的,可以适当推迟,我看可以把这几种军工用的重要设备安排提前一些。国防工业和尖端的需要,技术上要求比较严格,大部分是新东西。有些单位就是满足于搞容易的东西,不搞品种、质量,困难的就不想干。这个问题不解决,谈什么自力更生、攀登高峰,提什么高大精尖新,都是空谈。象这类事情,要请各部门检查,切

437

实解决。

至于国防工业自身的完整体系问题,国防工委[5]已有三、五、八年的初步规划,我们要极力促其实现。我们大家一定要彻底清除依赖、崇外思想,踏踏实实,埋头苦干,把一切工作的基点放在国内。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如果不抓紧时间,尽可能快地完成,我们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时间是不留情的,任何推拖、懈怠,都是对国家、人民的安危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大家都要负起责任。

第二,加强党的领导,依靠群众,加强工厂管理。认真彻底地贯彻党委集体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这是能否管好工厂的关键

党委集体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是党中央和毛主席确定和坚持的工厂管理体制,实践证明,也是完全正确的工厂管理体制。我看到的有些军工厂,执行得不好。有些工厂到现在实质上还是一长制。不是厂长一长制,就是书记一长制。反了厂长一长制,有的厂实际上又成为书记一长制。总之是个人决定问题,没有党委的集体领导。厂长一长制的残余还要继续反对,但是工厂党委书记个人决定重大问题的偏向,也要反对。我们要实行党委集体领导,重大的和原则的问题,必须经过集体讨论作出决定,不要厂长或是书记一个人来作决定。有些工厂在厂一级干部之间闹不团结,有意见不摆在桌面上讲清楚,其根本原因是集体领导不健全,已经严重地影响工作,要尽快的解决。我们要提倡敢于讲真话、敢于向坏人坏事和不良倾向作斗争的风气。领导干部要善于组织大家商量重大问题,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绝不要个人指挥一切,包办一切。对于技术问题,要特别注意和我国自己的专家、技术人员、老工人多商量,要使我们的技术骨干能够勇于负责。当领导干部的人,不要不懂装懂,个人轻率决定。有些工厂采取所谓分工把口的办法,书记、厂长、工会主席每人把住两三个车间,撇开一切的组织形式和责任制度来指挥生产,撇开技

438

术人员和工人来工作,这是工厂中的瞎指挥风、命令风,使工厂管理陷于混乱,很不好。工厂原有的有利于生产的制度,应该恢复的就要恢复,不大合适的就要改革,还要根据新的需要搞新的规章制度,不能毫无章法,瞎指挥一通。

关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央和毛主席在一九四八年、一九四九年都作过专门指示:《关于健全党委制》、《党委会的工作方法》[6]。我希望同志们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这两篇文章好好地学习一下,在党委会上讨论几次,学会正确的工作方法。

工厂里一定要依靠群众,加强政治工作,贯彻中央所指示的两参一改三结合[7]的方针,并且把群众运动和责任制结合起来。我们要依靠群众来管好工厂,这是根本的一条。工厂里的生产、生活,都要依靠群众搞好,而且要事事都有人负责,有人检查,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配合。不可能想象,一个现代化的大工厂,可以不要责任制,不要规章制度,那样生产就会混乱。工厂有许 多好制度,是适合于工厂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应该认真执行,有些制度是对生产不利的,就要经过群众讨论,经过试验,予以修改或重订。对一些重大的基本制度的废除和重要修改,要请示报告,不要轻率决定。中央对于规章制度的破与立,早就提出“放手发动群众,一切通过试验”的方针,这两句话是不可分割的;并且指出既要大胆地破,又要及时地立。有些工厂对规章制度不加分析,一概破除,而且只破不立;有些工厂有章不循,徒具形式,这些都形成生产中的某些混乱状态,是应该纠正的。

这里还要讲一下与工厂管理体制有关的军代表问题。有人说 军代表和工厂有矛盾,有些工厂竟然提出“取消军代表、解放生 产力”的口号。我试问:工厂生产为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要生产 质量良好的军工产品吗?军代表驻厂工作,也是为了保证军品质 量,这本来是一致的,只要工厂生产注意质量,产品良好合格,矛 盾从何而来呢?事实证明,哪一个厂哪一个时候重视产品质量,这

439

时工厂与军代表的矛盾就比较少或者完全一致。而近几年来工厂越来越不注意质量,废品率越来越高,当然双方的不同意见就越来越多。如果说的是这种矛盾,我看倒是很必要的,是好事情。毛主席说过,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要树立对立面。工厂里有人经常检查生产,反映情况,抓紧质量,这有什么坏处呢?我管过一段兵工生产的事情,纠纷争论是有的,但是,哪一个工厂、哪一种产品有争论,有反映,我反而放心,睡得好觉,因为问题清楚了,就能够设法解决它。可怕的倒是军代表制度被削弱了以后这一段情况,没有争论、没有反映,出了质量问题,工厂自己就作决定,军代表的意见上不来,群众的意见也听不到,结果坏人坏事得不到揭发,矛盾被掩盖起来,大家都蒙在鼓里,不知道问题的底细,甚至连真实情况都得不到,那倒是很不能令人放心的事情。难道这样的处置方法,这样的所谓一致,是对军工生产有益的吗?现在更可以看得清楚,有军代表这一个检验质量的关口,对国防工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当然军代表要虚心学习,依靠群众,讲究工作方法,既要坚持标准,也要帮助工厂做好工作。我认为,军代表对产品的监督制度以及工厂中各项专门的和群众性的监督检验制度,必须尽快地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现行的军代表工作条例要重新修订。

为了确保军工产品质量,在考核军工厂的计划时,应该做出明确的规定。工厂的任务是否完成,以按品种的任务作为考核指标,只有按品种、按质量、按数量完成了生产任务,才算完成国家计划。凡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不算数量,也不算产值。凡是军工厂向材料厂、协作工厂订的货,都要按规定的技术规格严格验收。这些材料和协作件应该纳入国家计划,如不合格,应该退回原厂;这部分不合格的原材料和协作件,对供应工厂来说,便不能算是完成国家计划。凡是为军工厂生产材料和协作件的工厂,也要坚决贯彻军工产品质量第一的方针,主要的工厂要派军代表驻

440

厂检验,使材料和协作件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第三,认真贯彻严格的工艺纪律和高度的文明生产

这是保证军工产品质量和掌握尖端技术[8]的中心问题,是必要条件。没有严格的工艺要求,没有高度的文明生产[9],就没有精密工业,就不会有任何精密的产品,更不可能有什么尖端。有一些工厂,近几年来这方面不但没有进步,而且是退步了。工艺纪律松弛,怎样做都可以,不通过试验,就任意修改工艺规程。有些工厂乱改工艺,不经试验成功,就大批投料,造成重大的大批的报废事故。技术是一种很严格的事情,有它的客观规律,不是依我们的主观愿望而转移的。在工艺上面,一定要有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精神,不能马虎,不能草率。

不少工厂生产中的清洁文明和秩序,做得也很差,很脏很乱,往往就因为一些灰尘,就搞得产品过不了关,零件大量报废,有时还发生事故。这种情况不扭转,我们现有产品的质量关过不去,精密尖端技术也是上不去的。毛主席指出,清洁卫生是一件振奋民族精神、移风易俗的大事情。在生产中的文明清洁,也绝不是小事情,是一件移风易俗的大事情。一年多以前,美国人在报刊上曾经讥笑我们说:中国人不会搞出什么尖端,因为中国没有精密产品,而没有精密产品的原因是中国人太脏,掌握不了精密技术。我们要争这口气,这是争民族的气,争人民的气,不要没有出息。我们一定要搞好文明生产,为过尖端精密关准备条件。此外,工厂里设备的使用维修很差,滥用精密机床来干粗活,已经损失了许多设备,现在要赶快挽救。本来,工艺规程和各项有关文明生产的规章制度,过去各厂都有,从苏联要过技术资料,请过专家,交过“学费”,只要结合我们的情况,加以分析,其中有许多是有用的;而且在群众运动当中,更有许多很好的创造和建议。各工厂一定要发动群众,根据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抓住关键,迅速建立、健全和坚决执行这些科学的规章制度,把这些制

441

度用条文规定下来,成为生产中的纪律,大家遵守,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产品质量,使产品能稳定过关。

我在这里还要向厂长和党委书记同志讲几句。我们原来都不是搞工业的,都不懂技术,摘部队工作、地方工作比较熟悉一些,搞大工厂是不熟悉的。有些同志虽然到国外实习过,也在工厂里做了几年工作,自以为内行,其实还不成,还不能说掌握了工厂生产的规律了。即令懂了一些,也不要翘尾巴,须知生产和技术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任何时候,自满只能给我们的事业带来损害。前几年大家还比较注意工艺,注意管理,在这方面,苏联专家也干了一些好事情,后来自以为过关了,就把这些丢掉了。我们应当时刻留心,虚心学习,戒骄戒躁,不断加强对生产技术的管理。的确,不要什么制度,不要什么严格的工艺规程,不要搞什么文明生产,完全凭自己的主观想法来做工作,凭自己的习惯来做工作,似乎是比较舒服的。所以工艺纪律松弛、生产不文明,也有一定的习惯势力,并不很容易扭转过来。关键在于领导上要下决心,要依靠群众。事实证明,只要向群众说明情况,群众对这种混乱状况是不满意的,是想改变这种状态的,依靠群众,工厂的面貌很快就会改观。毛主席有一段话,对我们有很大启发。“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 (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不要摆官僚架子。钻进去,几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总可以学会的”[10]。

第四,搞好几个三结合,不断突破技术关

我们现在还有许多技术没有过关,今后还要不断地过新的技术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今天是新的,明天就落伍了。这个特点在国防工业更为明显。例如我们现在某些新的产品还没有试制成功,便已经落后了,很快就成为淘汰的对象。因此

442

思想上要有准备,今后新产品任务会不断而来,技术是过了一关又有一关,日新月异。在这上面,我们要很好领会“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精神。在技术上的不断革命,就是永不满足,永不停滞,不断地试制更新的产品,提高军工产品的技术水平。任何工厂在技术上都不能停滞不前,都要精益求精,不断进步。同时,又要有阶段。根据军事部门的战略、战术要求,装备计划也要分阶段,一定时期有一定目标,国防工业要据此定出一个时期的明确目标和具体措施。一个技术问题或一个新产品解决了,一定要把专家、技术人员、老工人和群众结合起来,进行科学的鉴定,实事求是地制订既先进而又可行的规程或标准,把这个新技术稳定下来,拿到手,站稳脚跟,再向前进攻新的技术关。事物总是波浪式前进的,有破,就要有立,有高潮,就要有巩固。出现了新鲜事物、新创造,还只是一个现实的可能性,只有抓住不放,一抓到底,艰苦工作,把前后左右、里里外外的问题都切实搞清楚,切实解决,然后这才能变成我们生产中的现实。要通过切实的工作,不断地提出新的目标,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地突破新的技术关。

过技术关,要靠三结合。在工厂内部是领导干部、工人、技术人员的三结合。我们的尖端技术,只能是依靠我国自己的工人和专家。领导干部要善于使用他们,从政治上和技术上培养他们,提高他们,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厂外面,是工厂、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三结合,工厂要善于利用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力量,要互相帮助,并且在试制和运用研究成果上面,给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以便利。就整个国防装备来说,还有一个使用、研究、生产的三结合,这对我们是特别重要的。一切为了使用,为了战胜敌人。各军、兵种所要求的战术、技术性能,应该是我们的研究设计与生产的目标,生产部门、研究部门要经常倾听使用部门的要求和意见。生产部门要积极帮助研究部门解决物质技术

443

和试制条件。研究部门既要注意抓新苗头又要时刻注意不要脱离生产,要帮助生产部门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而这一切,都是为使用部门服务,为国防服务。

第五,集中人力物力和领导精力,加强生产第一线

我这次去西北,就遇到几个分散精力、本末倒置的例子。西安地区四个精密的兵工厂,承担十套小高炉任务,用精密机床加工粗活,挪用军工材料来做小高炉,而且设备配套、基建安装一直到交付生产,都要军工厂包下来。宝鸡无线电工厂,军用产品还没有一个过关,却从本厂六百多台机床中抽出一百多台来办附近公社的卫星工厂,其中包括三十多台精密设备,卫星厂的工人的工资全部由兵工厂开支。军工厂的干部工人调动很多,生产第一线薄弱,西安飞机附件厂开工以来共调出两千零八十二人 (其中输送给新厂的只有五百多人),主要技术科室的骨干技术人员,三年未动的只有十分之一,有的车间三年内就调换了十一个机械师。这些问题,部、局应该负责任,但是地方也有关系。今天各省、市党委的工业书记同志在这里,请同志们回去向党委汇报,并且告诉有关的业务部门,要有国防观念,对国防安危负责,要认真执行中央电话会议上的规定,不要随便抽调军工厂的人马、材料和设备,不要任意安排不适当的民品生产任务。国防工业虽然不特殊,但是有它的特点。今后军工厂所安排的民品任务,必须工艺相近,不得妨碍军品任务的完成,不得损害军工厂的设备。军工材料一律不能挪用于非军工生产的用途。各工厂应该把得力的人员放在生产第一线。每个厂起码要有一半以上的技术骨干、管理骨干坚决稳定下来,让他们钻进去,三年五载,十年八年,成为这一门技术的专家。工厂里要从政治上和业务上关心培养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使之形成技术领导的核心,和广大职工群众结合起来,有信心有把握地解决本行业的技术问题。

第六,培养我们自己的又红又专的国防工业队伍

444

刚才说到工厂里要充分运用现有技术力量,形成技术领导的核心,这是一方面,从今后来看,更要抓紧培养新生力量。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工厂等各方面都要大力培养我们自己的又红又专的国防工业队伍。高等院校一定要认真办好,给兵工厂输送质量良好的毕业生。工厂和研究机构也要认真搞好业余教育。必须严格保证国防工业职工在政治上的纯洁性,一定要认真、严格地清理队伍,而且要培养他们,给他们创造不断提高的条件,要求他们精通技术业务,要求他们具有我军的“三八作风”[11]。当前,不少的工厂、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里,都有一个通病,就是会议杂务很多,使技术干部、工人、教员、学生都没有时间在政治上和业务上学习提高,没有时间做研究试验和阅读文献,也得不到适当的休息。这个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政策问题,中央已经三令五申,而有些单位还没有认真执行,中央的规定没有传达下去,没有贯彻,部和地方都有责任,这种情况必须认真地迅速改变。

国防工业要全面彻底地贯彻中央和军委关于国防工业生产建设的方针路线,需要做一系列的工作。上面所提到的,仅仅是我所接触到的当前国防工厂生产当中几个需要注意抓紧的问题,并不是工厂工作的全部问题。

    注 释

[1]林总,即林彪,见本书《在全国民兵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注[2]

[2]贺总,即贺龙(一八九六——一九六九),湖南桑植人。当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

[3]邓小平(一九0四—— ),四川广安县人。当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

[4]李富春(一九00——一九七五),湖南长沙人。当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

[5]国防工委,即国防工业委员会。成立于一九六0年十一月,当时主任为贺龙。

445

[6]见《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六月第二版,第一三四0页和一四四0页。

[7]“两参一改三结合”,是“鞍钢宪法”的主要内容。一九六0年三月二十二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共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毛泽东为中央所写的指示中把鞍钢的企业管理经验称为“鞍钢宪法”,并将“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生产、技术等问题上实行领导干部、技术 (管理)人员、工人相结合的经验,简称为‘两参一改三结合’”。

[8]尖端技术,指区别于普通技术而言的。五六十年代对新兴的高新技术,如计算机、半导体技术等,概称为尖端技术。

[9]文明生产,指按现代科学方式和要求进行的生产。这是现代工业生产的基本要求。

[10]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六月第二版,第一四八一页。

[11]“三八作风”,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养成的优良传统作风。






上一篇: 关于西北地区国防工厂情况的报告*
下一篇: 集中力量加速研制地对地导弹*

首页 |生平及著述 |聂帅研究会 |聂帅陈列馆 |传、文学传 |评论研究 |照片选登 |缅怀纪念 |影视作品 |走进江津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鼎山大道386号|联系电话:47562678 47560944|邮编:402260| 邮箱:jjnsg@163.com
主办单位:重庆聂荣臻研究会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承办单位:聂荣臻元帅陈列馆|ICP备案:渝ICP备12004964号-4

渝公网安备 50011602500158号

知道创宇云防御
总访问量: 8973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