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

传、文学传

首页 > 传、文学传> 中国元帅聂荣臻

日本人到中国寻找“活菩萨”

发布时间:2017-09-06 14:02   作者:   来源:   点击数:0

在日语中,“兴子”的发音和“死了”的发音相近。1940年,八路军在熊熊烈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聂荣臻问小姑娘叫什么名字,小女孩只会说一句话:“妈妈死了”。翻译就称这女孩叫“兴子”。

40年以后,“兴子”变成了“美穗子”。美穗子带着一家入到中国寻找“活菩萨”。

美穗子见到的“活菩萨”是谁?

元帅的心声: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

1940年春,日本侵略军纠集伪军开始执行“肃正建设”计划,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这次“扫荡”采用以“铁路为主,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方法,企图分割封锁各个抗日根据地。

日军占领华北以后,广泛修筑交通线,普遍建设公路网,平源上的据点之间都有公路联络,有的一个据点分叉十几条公路,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公路网,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把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分割成块,在军事上实行分区“扫荡”,在政治上加强发展伪组织的“统治”作用,在经济上对抗日根据地加以严密封锁,隔绝各个抗日根据地之间的粮食运输,还企图把晋察冀的粮食运往日本,缓和日本国内的粮荒。侵略者费尽心机,伸出毒蛇一样的嘴,企图更尖锐地插入根据地,控制根据地,吸吮根据地的血液。

一次,聂荣臻到晋东南检查工作,马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一二九师的刘伯承、邓小平相遇。在战争岁月中,几名八路军的高级将领聚在一起,不约而同地谈论起一个问题:粉碎敌人的“扫荡”。

“‘肃正建设计划'、‘囚笼政策’,都是虚张声势,我们要尽快把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一位将军说。

“关键是要把正太路搞掉。”另一位将军说。

正太路是连接山西、河北的重要交通命脉。失去正太路,山西日军的一切运输补给都难以保障。

“这个主意好。”聂荣臻说。“可是,我们要完全把正太路摘掉,把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这恐怕有困难,最好是先采用破袭的办法。破袭正太路,这是游击战的拿手好戏。”

“破袭战,好呀!这次我们要大规模破袭。”将军又说。

聂荣臻信心百倍。

7月22日凌晨,八路军采取了一个威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行动——百团大战。朱德、彭德怀、左权联合下达了《关于大举击破正太路战役的预备命令》,提出“战役目的以彻底破坏正太线若干要隘,消灭部分敌人,收复若干重要名胜关隘据点,较长期截短该线交通,并乘胜扩大拔除该线南北地区若干据点,开展该线两侧工作,基本截断该线交通为目的。”

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进一步明确了战役部署和任务,要求“聂集团主力约10个团破坏平定(平定县不含)东至石家庄段正太线,破坏重点应在娘子关、平定段。对北宁线、德州以北之津浦线、德石路、沧石路,特别是对元氏以北至卢沟桥之平汉线,应同时分派足够部队宽正面的破袭之,阻击可能向正太线增援之敌,相机收复某些据点。对西、北两面之敌,以适当兵力监视之。另以有力部队向盂县南北敌据点积极活动,相机克服某些据点。”

“百团大战”的号角吹响了。

聂荣臻接到八路军总部的命令后,立即抽调了8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又2个骑兵营、3个炮兵连、l个工兵连,5个游击支队,分别组成左纵队、右纵队、中央纵队、钳制部队和总预备队,让杨成武指挥中央纵队,熊伯涛指挥左纵队,郭天民、刘道生指挥右纵队,破袭正太路阳泉至石家庄段;同时对平汉铁路元氏至卢沟桥段等铁路段也作了相应的破袭部署。

当时,正太路沿线的日本驻军主要有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全部,独立混成第八旅团和独立混成第九旅团各一部。敌人在沿线城镇、车站、桥梁、隧道附近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作铁路两侧10—15公里地区还设何外围据点。堡垒之间用交通壕相连接,周围又设有铁丝网、障碍物,布置了严密的火网。平定到石家庄两侧,就有40多个据点。破袭战在许多地段将是攻坚战。根据这些情况,聂荣臻决定先攻占敌据点,再实施破路。

战前,聂荣臻要求参战部队抓紧时间进行攻坚和破城的针对性训练,特别要重视侦察敌情,准备爆破器材,选择好进攻道路。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以后,聂荣臻带着一个精干的指挥组赶到前线。

聂荣臻的指挥所设在井陉附近一个叫洪河漕的小山村里。井陉有总矿、新矿、阳井矿三个矿区,是华北地区一个储量丰富的煤矿,日军把这个煤矿视为命根,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聂荣臻决心破坏这个煤矿,有意把指挥所设在井陉附近。聂荣臻周围,集结了成千上万的八路军勇士。

8月20日,夜空漆黑,像浸透了墨汁。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风声像一个临死的人在呻吟,阳野里的树木痛苦地摇摆着,有的干脆悲伤地低下了头,仿佛整个人自然都在受苦。突然,正太铁路两旁腾起了一颗颗红色信号弹;刹那间,随着一阵雷鸣般的爆炸声,各路突击部队像猛虎下山,扑向敌人的据点和车站。一位参谋激动地说:“聂司令,这场破袭战真是壮观,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红火的战斗场面呢!”

在聂荣臻指挥下,晋察冀军区的部队两路出击,两路高奏凯歌。

郭天民、刘道生指挥的右纵队向娘子关和阳泉之间的敌人据点发起了攻击。娘子关,原名苇泽关,位于山西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是古长城的著名关隘。相传唐太宗之妹平阳公主统领娘子军驻此设防,故称娘子关。关城两翼之长城依山势蜿蜒,是正太路上晋、冀两省交界地带的天然屏障。关城北侧桃河,水流湍急南接山岭,逶迤相连。石太线顺山峡蜿蜒铺设。临关北眺,不远处关隘耸峙,飞瀑奔泻,散缕似珠,蔚为壮观。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留下了“喷玉高从西极下,擘崖雄自巨灵来”的赞句。1937年10月,日军占领娘子关后又依据险峻的山谷加修了四个大堡垒。关上有日军驻守,关下的村子里驻守着伪军。战斗发起前,五团指战员悄悄潜入娘子关村,很快解决厂村里的伪军,再沿着陡峭的山坡,冒着密集的火网。向娘子关上的日军堡垒仰攻。激战3小时,五团的两个连攻入娘子关,歼灭了大部分敌人,八路军的红旗插上了被敌人占领三年的娘子关。聂荣绦得知右纵队攻兑娘子关,十分高兴,但他立即拒绝了部队要求坚守娘子关的请求,命令部队往炸毁堡垒工事和东面的铁路桥后,撤离娘子关。

杨成武指挥的中央纵队进攻井陉煤矿这一仗也打得很漂亮。战前,他们按照聂荣臻的指示,派遣小分队潜入矿区,同煤矿工人接上了关系。在工人们的掩护下,三团指战员切断了矿区电源,在暗夜中发起冲击。黎明时分,歼灭了矿区的敌人,占领了主要矿井。

部队占领矿区以后,许多人对这个著名煤矿恋恋不舍。聂荣臻打电话询问时,大家纷纷表示要留在煤矿。在胜利喜悦的冲击下,聂荣臻清楚地认识到,八路军是执行游击战,坚守几个煤矿不是破袭战的目的,部队必须竖决撤退。他再次要通了井陉煤矿的电话,告诉他们坚守煤矿是没有意义的。一营营长接到聂荣臻的命令后,突然报告说:“聂司令,这里有两个小女孩,像是日本人,是从战火中救出来的,怎么办?”

日本小女孩,聂荣臻眼前掠过几个问号,连忙说:“你派人马上把她们送到前线指挥所来。”

小女孩送走了,三团撤出了矿区,煤矿设备被彻底破坏了,半年内未能出煤,敌人损失达数亿日元。

一营战士从烈火中救起的这两个日本小女孩,大的只有五六岁,没有负伤;小的还在襁褓之中,伤势很重,经过我军医务人员及时抢救,脱离了危险。当战士们把这两个小孩送到聂荣臻的指挥所时,已近傍晚了。

“喂!小娃娃,小娃娃!”聂荣臻抱起那个襁褓中的女孩,轻轻吻了吻她胖胖的脸颊,又看了看几处包扎着的伤□,伤口包扎得很好。小女孩好像忘记了伤痛,安详地睡着了。聂荣臻双眼望着小孩,轻轻叹息了一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快去看看,这附近村子里有没有哺乳的妇女,请她们帮个忙,给孩子喂口奶。”警卫员答应一声,一边走一边想,人家如果知道是个日本种,才不管呢!

聂荣臻蹲下身,抚摸着那个稍大的孩子的头发,亲切地问了一声:“小姑娘,你爸爸呢?”送她们来的那位战士说,她们的父亲是井陉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战斗时负了重伤,我们全力抢救,还是殒命了。她们的母亲也在炮火中死亡了。聂荣臻听了,连忙抓起一个梨,放到小女孩手上。

小女孩翻了聂荣臻一眼,怎么也不肯吃。聂荣臻又用水把梨冲洗了一下,小女孩又看了一眼这位穿灰布军衣的伯伯,连忙把梨塞进嘴里,连吃了几口,显得不那么拘束了。

聂荣臻让炊事员煮了一小盆稀饭,凉了凉,把大女孩拉到自己怀里,用小勺一点一点地喂她。吃了两口,孩子似乎不认生了,自己拿过勺子,身子紧挨着聂荣臻,一口接一口地吃起来,乐得聂荣臻和旁边的战土们都笑出声来。

“你叫什么名字?”聂荣臻和善地问。小女孩“嗯嗯”了几声。大家就叫她“兴子”,日本许多女子的姓名是带有什么子的。

这两个日本女孩子在聂荣臻的指挥所里呆了好几天,聂荣臻每天都要抽出时间逗她们玩。那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整天跟着聂荣臻,经常用小手去拽聂荣臻的马裤腿,聂荣臻走到哪里,她都要跟到哪里。

聂荣臻向来喜爱孩子。但是,在长期的戎马比涯中,聂荣臻除了平日和夫人张瑞华谈谈笑笑外,很少有时间同孩产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一个日本小女孩寸步不离地依在他身边,使他感到十分愉快。他觉得,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杀害了千千万万无辜的人民,剥夺了千千万万少年儿童天真烂漫的童年,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是,日本的孩子是无罪的,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对于眼前这两个日本孤儿,是由他养育起来,还是把她们送回日本去?如果把她们留在身边抚养,根据地的生活十分艰苦,敌人“扫荡”频繁,战争不知道何时才能结束,把这两个孩子照顾好将有不少困难。两个女孩虽然孤苦伶仃,但大的已经五六岁了,渐渐开始懂事了,如果长期留在异国他乡,她们会不会感到伤感呢?送回日本,她们虽然失去了父母,还可以得到家乡亲戚朋友的照应……思前想后,聂荣臻决定把这两个小女孩送回日本去。

战斗间隙,聂荣臻让警卫员去找一名可靠的老乡,自己又精心挑选了一副柳条筐挑子。挑子虽然简陋,但翻山越岭,不会颠簸。聂荣臻抱起“兴子”,在她红嫩的脸蛋上亲了一口,恋恋不舍地把“兴子”扶进柳条筐里,又抓了10多个梨,放在筐子四周,给“兴子”路上吃。聂荣臻刚直起身,小“兴子”突然拉住聂荣臻的裤腿,“哇一一”的一声哭了起来。警卫员走过来,去拉“兴子”的手。聂荣臻犹豫了一会儿,对挑挑子的老乡说:“你稍等,我写封信带上。”

回到指挥室,聂荣臻百感交集。拿起笔,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九一八”、“七七事变”、反“扫荡”等一幕幕战火弥漫的场景,仿佛看到了日本军队残杀中国无辜百姓的暴行。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推行野蛮的“杀光、烧光、抢光”政策,不知杀害了多少无辜的群众和孩子,惨无人道到了极点。们八路军决不伤害日本人民。……聂荣臻一口气写完了给日本官兵的信。他写道:

日本军官长、士兵诸君:

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种惨痛事件,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阀负之。

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于炮火中,其父于矿井着火时受重伤,经我救治无效,亦不幸殒命。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仅五六龄,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後无依,情殊可悯。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抚养,幸勿使彼辈无辜孤女沦落异域,葬身沟壑而后已。

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不图日阀专政,逞其凶毒,内则横征暴敛,外则制造战争。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对于中国和平居民,则更肆行烧杀淫掠,惨无人道,死伤流亡,痛剧创深。此实中日两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阀之万恶罪行也。

但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所以坚持抗战,誓死抗日者,迫于日阀侵略而自卫耳。而侵略中国亦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志愿,亦不过为日阀胁从耳。为今之计,中日两国之士兵及人民应携起手来,立即反对与消灭此种罪恶战争,打倒日本军阀、财阀,以争取两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与幸福。否则中国人民固将更增艰苦,而君辈前途将亦不堪设想矣。

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深望君等翻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

专此即颂

安好

信写好后,聂荣臻有意不加封,以便让更多的日军下层官兵看到。聂荣臻觉得,抗日战争决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较量,还应不失时机地与日军攻心斗智,瓦解敌军的心理防线。把信交给挑挑子的老乡以后,聂荣臻还特意交待路上如何照顾小女孩,到石家庄后遇到日本军队如何应答。这位老乡出色地完成了聂司令交给他的这项特殊任务,把两个日本孤女送到石家庄。令人意外的是,那个受伤的小女孩交给日本军队以后,却死在石家庄的一家医院里了。聂荣臻写的那封信被日本官兵相互传看,许多人还热泪盈眶地给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聂荣臻司令员写回信。

经过20多天战斗,晋察冀军区各部队共在正太路沿线毙、伤、俘敌伪军900多人,攻克10多个据点,破坏了60多里铁路,18座桥梁,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五门火炮,在兄弟部队的共同打击下,正太路全线一度陷于瘫痪。正太路是敌华北军事系统的纽带,正太路陷于瘫痪,日军在华北的军事系统仿佛断了脊梁,这,就有力地削弱了日军的战斗力。当时,敌华北方面军向日本陆军部报告说:“正太路破坏极为严重,规模之大无法形容,敌人采用爆炸、焚烧、破坏等方法,企图对桥梁、轨道、通讯网、火车站设施等重要技术设备,予以彻底摧毁。在进行破坏时,隐秘伪装得极为巧妙。”

战争在继续,胜利也在继续。当希特勒法西斯的闪电战在欧洲战场上连连得逞,反动气焰极为嚣张时,中国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却出现了八路军百团官兵大战侵略者的奇迹。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同兄弟部队一起,在三个半月里先后作战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47名日本官兵投降,先后破坏了474公里铁路和1500多公里公路,缴获53门火炮,5800多枝枪。在见人就杀,见房就烧的日本侵略者的残酷的“扫荡”之下,聂荣臻领导晋察冀军民坚决反“扫荡”,大家呼喊一个口号:“敌人进村我们出村,敌人出村我们进村”,敌人不来时,炸桥梁、毁隧道、烧枕木,割电线;敌人来时,用草人引诱,用于榴弹炸,用石雷轰,用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奋勇反击侵略者,迫使“大日本皇军驻东团堡井田部队”写下了“一死遗憾不能歼灭八路军,呜呼团堡”的“长恨歌”。

百团大战之后,在各地人民钦佩和慰问八路军的欢呼声中,法西斯罪魁东条英机却在日本贵族院和众议院哀叹:“昭和十五年度(即1940年),敌人(指国民党)迄未进行主力的反攻,只有共产军于去年在华北举行大规模的出击。”

然而战争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以致于至今尚有许多历史学家对百团大战具有浓厚的研究兴趣,使抗出战争这部历史更具有诱人之处。

先看两组数字:百团大战中,我军毙伤日军20636人,自己伤亡17590人,敌我伤亡为1.1:1。在参战兵力大体相当的情况下,劣势装备的八路军进攻优势装备的日伪军而取得如此战绩,这在战争史上是罕见的。这两组数据也反映了八路军在战争中发展壮大的历史里程。

再看敌人两次增兵。由于新闻媒介过分宣扬“百团大战”,不仅使统一战线中的蒋介石增加了对八路军的警惕,而且迫使日本军方在1941年和1942年两次从国民党战场抽调兵力,增援华北,对晋察冀和其它抗日根据地实行更为恶毒的“治安强化运动”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敌后根据地遭到更严重的破坏和摧残,聂荣臻的老战友、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也在反“扫荡”中牺牲了。数年后,聂荣臻与毛泽东相遇时,毛泽东曾经批评“百团大战”这种宣传分式,认为“这样宣传,暴露了我们的力量,引起了日本侵略军对我们力量的重新估计,使敌人集中力量来搞我们。”

在聂荣臻心里,与这场大规模战役一样难以忘怀的是让老乡送到石家庄的两个日本孩子。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这两个日本小女孩途中是否安全?何时回到了日本?战斗间隙,聂荣臻数次和战士们谈到对这两个日本孩子的种种担心。

1980年,《人民日报》发表姚远方的文章:《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

海峡对岸,日本的《读卖新闻》用头版标出大际题:《兴子姊妹,你们在哪里?阔别四十年后,聂将军在呼唤你们。》

兴子其实叫美穗子。经过中国和日本两国记者的认真查找,终于在日本九洲宫崎县的一家小杂货铺里找到了美穗子,美穗子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

消息传开,日本国北起北海道,南到九洲,各地人民纷纷给聂荣臻元帅来信来电报,那些曾经参加侵华战争,曾经参加当年正太路作战的日本旧军人回忆起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感慨万分,称颂聂荣臻是“活菩萨”。

美穗子一家前来中国拜谢聂荣臻元帅时,北海道的渔民一定要美穗子带几盆干贝给聂荣臻元帅,日本旧军人的一个组织也要给“活菩萨”送去自己精心挑选的礼物。

亲爱的聂司令,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

抗日战争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德、意、日法西斯丧心病狂,穷凶极恶,妄图称霸世界,从而使美国、英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站在抗击法西斯的同一条战壕里,许多受压迫受剥削的国家和人民纷纷联合起来,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一道时代的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法西斯分子。在晋察冀根据地这块抗日的土地上,也曾经有许多外国朋友同聂荣臻并肩战斗,有的还为抗击法西斯的神圣事业献出了生命。聂荣臻司令员同外国友人的交往情深意长。这里,我们介绍几个外国友人同聂荣臻司令员结下深厚情义的精彩片断。

第一个来到晋察冀的是美国人卡尔逊。

卡尔逊是一名老资格的职业军人,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身上留下了数处战争的痕迹。卡尔逊是作为美国的军事观察员来到中国抗日的战场上的。

1937年12月,聂荣臻刚从外地回到阜平军区司令部,就接到八路军总部的通知,有一位美国籍军事观察员要到晋察冀边区考察。聂荣臻想到晋察冀正处于艰苦的创业时期,敌情复杂,正考虑怎样才能确实保证外国朋友的安全向题,卡尔逊已经到阜平了。

“欢迎美国朋友到晋察冀考察访问。”聂荣臻满面笑容。

“聂将军,见到你非常高兴。”卡尔逊话音刚落,周立波就翻译完了。周立波是当代中国很有名气的作家,文章写得好,英文也说得好。

双方坐下后,聂荣臻直言不讳地说:“卡尔逊先生,晋察冀四面都是敌人,交通不便。一路上你辛苦了。”周立波告诉聂荣臻:八路军总部也考虑到一个美国入到敌后访察太危险,劝卡尔逊放弃此行,但卡尔逊坚持要来,坚持要到晋察冀这块模范根据地看看抗战的情况。卡尔逊还通过一名记者向毛泽东转达了他的心愿,毛泽东同意了,但明确提出要派武装把卡尔逊送到晋察冀。途中通过敌人的封锁线时,周立波也替卡尔逊捏了一把汗。

“不,这不是冒风险,这是一种十分有趣的旅行。”卡尔逊颇有职业军人的风度。

来到阜平前,周立波就向卡尔逊介绍过晋察冀的五台山。卡尔逊对中国的这座佛教名山很有兴趣,几次向聂荣臻问到五台山,聂荣臻笑了,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名山大川很多,晋察冀也有许多吸引你的景点。你对五台山感兴趣,那好,明天我们就去五台山。”

五台山的僧人们得知聂司令陪同美国客人来参观庙宇,早早就出庙门迎候了。聂荣臻和卡尔逊等人走近寺庙时,耳边响起了一阵动人的音乐。寺庙门□,几个僧人穿着一色的黑僧服,披着袈裟,在道路两旁分别操演着长笛、短箫、皮鼓、小锣、古笙,显碍分外热闹。卡尔逊一边走一边鉴起大拇指。进寺院坐下,卡尔逊连声称赞:“聂将军,真了不起,想不到在日军四面围困的穷乡僻壤还能听到如此优雅的音乐,真是了不起。”

说话间,几位僧人献上一杯杯清茶。卡尔逊呷了一□,连声称好。这位美国观察员看到寺庙周围山恋起伏,寺内殿阁巍蛾,苍松翠柏,深深被一派佛教胜地的风光吸引住了。聂荣臻就让老方丈领路,到几家大的寺庙游览。显通寺内,铸造精巧的三间铜殿,高8米的两座铜塔,内悬万斤的铜钟,砖雕情致、规模宏伟的无量殿,镂刻富丽的大雄宝殿,引起了这位职业军人的浓厚兴趣。聂荣臻要方丈向卡尔逊介绍五台山佛教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卡尔逊一边听,一边兴致勃勃地游览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罗睺寺等五台山的著名禅处,似乎置身于世外桃源,忘记了吞噬中国人民生命财产的战争。

晚饭后,聂荣臻和卡尔逊一起到金刚库住宿。金刚库是一座很古老的寺庙建筑,山门前石狮雄健,庭院内高阁耸立。库高二层,重檐歇山,四周围廊。库内相传藏金刚真经一部,年长日久,不知流失到何方,现有一尊观音铜像,挺身而立,直达库的上层,观音两侧,二十四诸天环侍,犹如仪仗。库背面有毗卢殿、弥陀殿、地藏殿、菩萨殿、药王殿,塑像满布,有近千尊之多,最后的大雄宝殿,供三世佛和十八罗汉,保存完好。卡尔逊由聂荣臻和众僧陪同,一个殿一个殿地观看,赞口不绝。

夜深了,清朗的月光把场院的角角落落都照得十分明亮,金刚库也显得格外宁静,好像这个世界本来都是这么安宁,好像不曾有法西斯和反法西斯力量之间的残酷争斗。方丈和僧人都回去了,卡尔逊谈兴正浓,他对聂荣臻说:“聂将军,请允许我提个五台山外的问题,在日军的四面围攻面前,将军能坚守住这块根据地吗?”

聂荣臻卟哧一笑,“能,一定能。不但能守住,而且还要发展。晋察冀根据地创建以来的实践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

“聂将军是依靠什么力量发展根据地呢?”

“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依靠根据地全体人民坚持不懈的斗争。”

卡尔逊似信非信地点点头。“聂将军,我听说晋察冀没有自己的兵工厂,你们部队的枪支弹药是怎样得到补充的呢?”

聂荣臻坦率地说:“根据地枪支弹药的来源颇多,但主要是由日伪军提供。”周立波呆了一下,如实翻译了。

卡尔逊沉默片刻,似乎难以理解聂荣臻这句话。忽然,他话题一转,又问:“日本军队数次‘扫荡’根据地,实行杀光、烧光、枪光的政策。你们军队不多,如何抗击日军‘扫荡’呢?”

聂荣臻说:“‘扫荡’也好,‘三光’也好,都是极野蛮的反动政策,它必然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对,也是我们发动群众的基础。由于我们高举起了鲜明的民族自卫战争的旗帜,使边区内广大人民在抗日的旗帜下团结了起来,‘一切为了抗日’;施行了各种抗日的政策;建立了抗日的地方政权、抗日的民众组织,把边区内的一切力量都发动到民族自卫的抗日武装斗争中来。群众发动起来了,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晋察冀几次反‘扫荡’,都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卡尔逊似懂非懂,又问:“聂将军,你在根据地内是怎样开展游击战争的呢?”

提到游击战争,聂荣臻滔滔不绝地说:“游击战争,是分散流动的一种作战形式,也是人民革命武装对付强大敌人时所采用的一种最好的作战形式。日本是一个新崛起的富有侵略性的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达,军事力量强大,侵华日军的武器装备优越,这是八路军不能比的。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的拿于好戏,这种拿于好戏就是山地游击战,就是要将主力部队处于敌之侧翼,发动群众,开辟根据地,开履游击战争。游击战争是整个华北的唯一方向。它是以小部队同人民群众密切结合,以袭击、伏击为主要形武,主动、灵活、有计划地执行防御中的进攻战,持久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

“我们在开展游击战争之初,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力量单薄,八路军主力南下晋南时,晋察冀只剩下一个特务团,一个骑兵营和两个不完整的连。在紧迫的战争环境中,我们抛弃了强迫招募的方式,而是依靠广泛的政治动员,创建了新的抗日部队。我们尽了全力,普遍组织游击队、义勇军,开辟游击区,进行游击战争。

“我们要取得战斗胜利,特别是在敌人远后方被包围区域中的部队要取得战斗胜利,就必须灵活地运用游击战术,尽量发现和制造敌人的弱点,攻击它的弱点,以达到消灭敌人、发展自己的目的。我们在战斗中的经验告诉我们:敌人的弱点是能够找到的,尤其是当敌人深入到山地区域,它的弱点就更加暴露,更有利于运用游击战术去打击它。”

一讲到游击战术,卡尔逊特别感兴趣。他忍不住说:“聂将军,你说的游击战很有味道,很有斗争艺术。我也是一个老兵,参抓过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时候,我们都是蹲在战壕里,你打过来,我打过去,根本不去动脑子,枯燥得很。你在晋察冀不仅是指挥部队作战,还搞政治,搞经济,摘文化,这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在金刚库,聂荣臻和卡尔逊整整谈了3个小时。

第二天起来,卡尔逊坚持要步行到各个县去考察。聂荣臻为他和周立波准备了马匹和行装。连续50多天,卡尔逊时而步行,时而骑马,走遍了河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行程2500里,数次穿越敌人的封锁线,在背察冀边区经历了“一次艰险的长途旅行”。对聂荣臻开辟的这片抗日根据地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回美国去了。

一年以后,卡尔逊又来到晋察冀,看到晋察冀的勃勃生机,他的思想发生了根本变化。他对聂荣臻说:“聂将军,你建立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非常了不起。我从晋察冀学到了许多新的军事思想,我也要学会打游击战争,也要创造新的游击战术。”

这以后,卡尔逊连续三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要求组织人员到菲律宾去打游击战争,去开辟一块“根据地”。罗斯福竟然网开一面,让卡尔逊带领一支小分队,携带精良的武器装备,用潜艇把他们送到菲律宾海岸,让他去实践“游击战争”去了。

另一个来到晋察冀的外国朋友是诺尔曼·白求恩。

1938年6月,聂荣臻到五台山金刚库迎接白求恩。两人一见面,白求恩就拉着聂荣臻的手,十分高兴地说:“聂司令,不不,你是鲁智深。毛泽东说你是五台山上新的鲁智深。数百年前那个鲁智深,醉打山门,把寺庙破坏了,你保护了五台山的庙宇。你这个鲁智深,好呀!”一席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诺尔曼·白求恩是加拿大人,在国内就是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1936年,德意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曾经奔赴前线,用他精湛的医术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积极组织加拿大美国医疗队,于1938年3月底到达延安。聂荣臻曾经听说这位加拿大医生工作热情,责任心强,对于白求恩的到来,聂荣臻感到十分高兴。他对白求恩说:“白大夫,需要我们做点什么事吗?”

“噢,好!”白求恩似乎对晋察冀已有所了解。“我要立刻去松岩□,到那里的医院去看看。”聂荣臻当即就组织人员护送白求恩去松岩□,一再交待要保证白大夫的安全,要为白大夫开展工作提供方便。

三天以后,白求恩又来见聂荣臻,连声称赞晋察冀的医务人员了不起,在设备十分简陋的情况下,救治了许多伤病员。聂荣臻很钦佩白求恩的工作作风,说:“白大夫,我们决定聘请你担任军区的卫生顾问,希望你对晋察冀的医务工作给予具体指导。”

“卫生顾问,这个称呼好,聂将军真会说话。”白求恩哈哈大笑起来。“聂将军,松岩口完全可以创办成一所模范医院,办成敌后的模范医院。另外,晋察冀天天有伤员,医务人员缺,我想为晋察冀培训一批医疗骨干。明天,我还想到冀中平原去看看。”

一听说白求恩要去冀中平原,聂荣臻立刻想到了途中的那几道封锁线,想到了日伪军的碉堡和关卡,想到了在封锁线上被日军杀害的八路军战士……抗日将军思前想后,决定组织有关人员护送这位加拿大医生去冀中。

这以后,白求恩结合医院的伤病员救治工作,为晋察冀培训了好几批医疗卫生骨干。每期培训班开学和结业,聂荣臻总是抽出时间前去祝贺。有一次,白求恩的培训班与聂荣臻的指挥所相距较远,聂荣臻还让人特地送去一封祝贺信。白求恩不仅夜以继日地救治伤员,每次见到聂荣臻,总要谈谈对发展晋察冀边区的医疗卫生事业的种种设想,甚至还谈到某个伤员的救治方案,某种药物的功效。白求恩完全把聂荣臻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了。

1939年11月,日伪军对此岳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扫荡”。聂荣臻到前沿指挥所去以前到一家医院去看望白求恩,白求恩当时正在为一名患头部蜂窝质炎的伤员动手术。聂荣臻在手术室门前站了一会,没有见到白求恩,就匆匆赶往前线了。

数天以后,聂荣臻接到了白求恩写的一封信,拆开一看,聂荣臻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半空,信中写道:

“亲爱的聂司令:

我今天觉得非常不好——也许就要和你们永别了。

请转告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我在这里十分愉快,我唯一的希望是能多有贡献!……

这封信的最后一句话是:

“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 同志。”

看到白求恩的临终遗言,聂荣臻的双眼湿润了。就是在为那名蜂窝质炎的伤员做手术时,白求恩的左手中指被碎骨刺破,受到致命的感染。但是,白求恩仍然为参加雁宿崖歼灭战和击毙“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围攻战中的我军伤员做手术。在手术过程中,白求恩的病情发作,当人们用担架把他抬到唐县黄石口村时,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终于带着对中国人民、对聂荣臻司令员的无限深情离开了人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要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聂荣臻。

当时,日伪军疯狂的“扫荡”还在继续,聂荣臻决定利用反“扫荡”的间隙为诺尔曼·白求恩举行隆重的安葬仪式。晋察冀军民为了怀念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在河北唐县军城村精心设计修建了白求恩墓。

第三位到晋察冀的著名国际友人是印度医疗队的柯棣华大夫。

1940年6月,聂荣臻到唐县车城村参加白求恩陵墓的落成典礼,遇到了印度援华医疗队的柯棣华。柯棣华是印度一所著名的医科大学的毕业生,他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于1938年夏天志愿参加印度援华医疗队,离乡背井,来到中国,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当他得知诺尔曼·白求恩在前线病故时,多次向毛泽东请求,冲破敌人的封锁线,转道冀南、冀中,来到晋察冀军区工作。

初次见面,聂荣臻就同这位热情奔放、富有朝气又十分谦虚的印度友人交上了朋友。谈话间,当柯棣华听说晋察冀将筹建一所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时,立即就向聂荣臻要求,希望到这所医院工作。

不久,何棣华担任白求恩卫生学校的校长,这位印度友人处处以白求恩为榜样,不避艰险,不辞辛劳,把自己的精湛医术和才能贡献给中国的抗日事业。在繁忙的工作中,他经常同聂荣臻联系,向聂荣臻汇报医院建设情况。当柯棣华与卫生学校的郭庆兰教员结婚时,还按照中国的传统给聂荣臻司令员送去了一包喜糖。

1942年8月,柯棣华和郭庆兰有了自己的儿子。聂荣臻闻讯后,曾特地前去祝贺。柯棣华和郭庆兰见到聂荣臻十分高兴,一定要这位司令员为他们的小宝宝取个名字。聂荣臻略一沉思,说:“就叫‘印华’吧!这个小宝宝是中印两国人民友谊的结晶。”

分别前夕,聂荣臻想到柯棣华患有严重的癫痫病,建议柯棣华离开晋察冀,回延安或者回国治疗一个时期,柯棣华一听,连连摇手说:“不不,我不能离开。战争环境越来越艰苦,伤病员越来越多,我是一个医务工作者,只要我活着,我就不能离开伤病员。聂司令,你要理解一个医务人员的心情。”

由于癫痫病频繁发作,柯棣华不幸于1942年12月9日逝世,这位印度友人为抗日军民救死扶伤,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当聂荣臻将柯棣华逝世的消息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告时,毛泽东亲笔题了挽词: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

多年来,何棣华大夫在晋察冀工作的感人事迹时时在聂荣臻的脑际中萦回。每当想起柯棣华栩栩如生的形象,聂荣臻深为没有说服他及时医疗而内疚。

在晋察冀,聂荣臻把接待外国友人看作是增强抗日力量的一项重要工作。英国驻华武官司品烈来到晋察冀时,聂荣臻也陪同他访问考察。司品烈同卡尔逊一样,对晋察冀的工作很感兴趣,提出了武装力量规模、根据地发展等一连串的问题,聂荣臻都耐心地向他作了介绍。当司品烈提出要回北平时,聂荣臻善意地劝阻说:“司品烈先生,北平目前形势不好,你到北平,日本人可能会找你的麻烦,你最好别去。”但是,这位英国武官没有听聂荣臻的劝告,坚持要去北平。聂荣臻劝说不住,就派人护送司品烈到北平。司品烈到北平以后,果然受到日本侵略军的刁难,吃了不少皮肉之苦。

太平洋战争曝发后,日本和美国、英国等国家的矛盾激化,在北平的一些美国、英国教授、专家纷纷逃离到晋察冀边区,聂荣臻都给予热情接待。有一大,当聂荣臻同班威廉、林迈可等几位外国朋友谈天时,得知他们是物理学和无线电学的专家,聂荣臻这位对科学技术有特殊灵感的司令员立即建议他们在晋察冀边区办无线电训练班,为根据地培训无线电技术人员。

班威廉、林迈可等人一听,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位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在战火纷飞中如此关心科学。在聂荣臻的参与下,他们无私地贡献智慧,为我国培训了一批无线电技术人才私领导干部。

一条牵动万人的新闻:聂荣臻总部被炸!

日本侵略军为了报复八路军的“百团大战”,举行了空前规模的“百万大战”。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一个新的时期。6月24日,日军大本营陆军部制定了《适应形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坚持建设“大东亚共荣圈”,要为解决“中国事变。”继续努力。当美、英、荷三国政府宣布冻结日本在各骇国家的资产以后,日军大本营陆军部定下了对英、美开战的决心,专心注意南方。

为了稳定南进的后方,建立巩固的“大东亚战争”的兵站基地,日军大本营陆军部命令中国派遣军抓紧在中国占领区进行“治安肃正”作战,重点“扫荡”我平原和山区的抗日根据地。日军陆军部还把在抗日战场上屡遭失败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了田骏调回东京,选派“日本军阀三杰之一”冈村宁次继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

冈村宁次是残酷屠杀我东北同胞的有名的刽子手,他到华北以后,很快提出了“治安强化运动”,强调所谓“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总力战”,调集了172个步兵、骑兵大队、6万多日军、1万多伪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疯狂的“扫荡”。172个大队,相当于华北地区日本占领军的一半,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来日军出兵最多的一次。冈村宁次称这次“扫荡”为“百万大战”。

冈村宁次企图通过“百万大战”,消灭晋察冀边区各级党政军民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为此,冈村宁次把80多个步兵大队按作战任务分为封锁兵团和进攻兵闭,采取“铁壁合围”、“梳蓖清剿”、“马蹄形堡垒线”、“鱼鳞式包围阵”等战术,分三步“扫荡”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北岳、平西地区。

聂荣臻根据敌情的变化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在7月22日发出了反“扫荡”的训令,要求全区军民进行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组织群众坚壁清野,破路填沟,组织坚强的武装宣传队,同敌人开展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斗争,抓紧做好长期反“扫荡”的思想准备。

8月14日,日伪军开始对晋察冀根据地实行残酷的“铁壁合围”,聂荣臻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为了牵制敌人,粉碎敌人的“扫荡”,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和副参谋长左权打电报给聂荣臻,告知总部“已令第120师、第129师分向正太路、同蒲路袭捣火车,并准备于冀南、石家庄南段较大行动”,希望内外配合,粉碎敌人的阴谋。

谁知,在反“扫荡”的关键时刻,北平的几家主要报纸都用大字标题登出:“聂荣臻总部的电台已被英武的皇空军炸毁了”。日伪的广播电台也幸灾乐祸地称:“今天已是第三天听不到聂总部电台出现了了”。

聂荣臻怎么啦?晋察冀军区怎么啦??

党中央、八路军总部,已经好几天没有收到聂荣臻的电台呼叫了。毛泽东天天在询问。

聂荣臻生死难卜?!

这次大“扫荡”,日军的战斗任务实际上就是三个字:烧、杀、抢。“扫荡”部队还有明确分工:放火队,烧毁各种设施;搜索队,搜索、挖掘晋察冀军民埋藏的物资;捕捉队,搜山,清乡,捉获群众。这些“扫荡”队每到一地,对兵工厂、被服厂、医院、学校、机关住舍和群众的生产、生活资料、房屋、粮食、耕畜、生产工具乃至耕牛、水源,都进行彻底破坏。对于抓到的群众,女性则进行强奸、轮奸,直到践踏至死;男性则强迫充当苦役,撤退时不能带走的全部杀死。为了搜寻我军民坚壁的物资,一切被认为可疑的地方日军都要掘地三尺,从不放过。为了达成彻底封锁,日军还血腥地制造了南北长50余公里,东西宽30余公里的无人地带。这一地带,村庄焚尽,资财掠空,树木砍光,水源全部遭到破坏,群众尽遭屠戮,一片尸骨横野,遍地殷墟,鬼哭狼嚎的凄凉景象。

难道晋察冀军区也遭到日本侵略军的杀戮吗?

反“扫荡”一开始,聂荣臻就没有离开军区领导机关,他命令杨成武派一个团到军区机关,保护机关安全,这个团还缺一个营,军区主力和各军分区的部队都跳到外线去了,聂荣臻带领军区机关留在根据地的中心地带,一方面可以指挥全局,一方面也是为了吸引冈村宁次。

日伪军“扫荡”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主要是在外围进行“分区扫荡”,结果遭到我内外线部队的夹击,伤亡惨重。8月23日,敌人突然将“扫荡”重点转向北岳和平西地区。当时,晋察冀军区的党、政、军机关和学校、军需建设都设在阜平、平山交界地区。日伪军以甲兵团3000多人、乙兵团8000多人、丙兵团及其他部队1.5万多人,分三路向晋察冀分局机关围攻。在各路“扫荡”之敌形成合围前夕,聂荣臻已经带领边区的党政军机关经过娘子关转移到了阜平西北的马驹石了。

马驹石村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聂荣臻刚命令部队就地宿营,突然听到一阵轰轰轰的飞机声,紧接着,日军的零式战斗机就临空了,炸弹接二连三地落在马驹石村,军区司令部副官长刘显宜等好几个同志都被炸伤了。

空袭过后,聂荣臻展开地图,正在思考下一步行动方案,一名战士急匆匆跑进来说:“报告司令员,敌人要撤退了。”

“你怎么知道敌人要撤退?”聂荣臻抬起头,吃惊地问。

“司令员,这是敌人空投的撤退命令,你看。”那战士说完,递给聂荣臻一张纸条。

聂荣臻接过纸条一看,心中暗暗发笑。这是冈村宁次搞的伪装撤退的鬼把戏,企图使晋察冀军区产生种种错觉,使日军能够聚而歼之。聂荣臻沉思片刻,决定带领军区机关南渡沙河,跳到敌人的包围圈外面去。

太阳升起来了。沙河上的几棵老柳树歪歪着,梢头挂着点点金光。河面足有一里多宽,河水静静地流着。聂荣臻刚过沙河,就遇到了晋察冀分局和北岳区党委机关的队伍,他们是遇到敌人的封锁线而撤退下来的。聂荣臻原以为沙河以南一带是安全的,想不到敌人在这个方向也布下了层层包围圈。这上万人的转移队伍行动缓慢,战斗力弱,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到难以弥补的损失。

聂荣臻感到形势严重,立刻命令军区机关掩护晋察冀分局和北岳区党委回渡沙河,向沙河北面的雷堡转移。途中,又遇到了边区政府机关的数百人,他们预定的转移路线也被敌人封锁了,不得不返回到军区机关的转移队伍。

聂荣臻率领的队伍刚刚进入雷堡,又被敌人的飞机发现了,日本飞机接连对这支上万人的转移队伍进行轰炸,许多人被炸伤了。

雷堡是阜平以北30余里的一个小山村,只有几户人家。聂荣臻进村不久,接连有几个侦察员跑来报告。聂荣臻有着一份份敌情报告,感到万分危急。

雷堡东面,敌人已经到了柏崖,离宙堡只有10里路了;西面,敌人已占领了20里外的安子岭;北面,敌人进占到与雷爆一山之隔的段家庄;南面,敌人也布下了两道封锁线。聂荣臻和这支转移的队伍已经被敌人四面合围,边区政府机关都是后方人员,带着许多行装马匹,不仅武器装奋少,真要是与敌人打响,四面的敌人就会立刻围过来,受到敌人的合击;要走,这支上万人的庞大队伍,怎么才能从敌人的眼皮底下穿过去呢?聂荣臻站在雷堡的一个小山坡上,感到自己的责任千斤重。

日本飞机的嗡嗡声消失了,军民们在村里村外忙碌着,互相救护,聂荣臻忽然想到日本侵略军的飞机怎么总是在头上转?马驹石挨炸,雷堡又挨炸,敌人为什么摸得这么准呢?

聂荣臻正纳闷,通信员送过来一份电报。看着电报,聂荣臻仿佛听见了“嘀嘀嗒嗒”的电台呼叫声,忽然眼前一亮,立刻想到了军区司令部的几部电台。离开阜平以来,聂荣臻通过电台与各分区保持联系,有一部电台是专门同延安联络的。敌人会不会是根据电台发出的信号来判断军区首脑机关的位置,引导飞机进行轰炸呢?……想到这里,聂荣臻大腿一拍,立刻找来军区司令部的侦察科长罗文坊。

罗文坊听说司令员找他,吃了一惊,以为自己的工作有什么差错。聂荣臻招呼罗文坊坐下,说:“文坊同志,我们离开阜平以后两次挨炸,很可能同你们有关呀!”

“我们?”罗文坊的双眼睁大了。

聂荣臻微微一笑,说:“日军很可能是通过无线电测向找准了我们的位置,让飞机连续轰炸我们。我想将计就计,由你带一个小分队到雷堡东面的台峪,把电台支起来,用军区的呼号不断和各方面联系,军区的电台停止工作。你觉得这个方法如何?”

罗文坊立刻明白了聂荣臻的意图,高兴地说:“司令员的意思是让我带一部电台代替军区机关,造成敌人的错觉,让敌人的数万人来围攻我们几个人,把敌人拖住?”

聂荣臻点点头,“文坊同志,这个任务很艰巨呀,你们几个人,既要把敌人拖住,又要让敌人扑空;既要使敌人跟着你们走,又不能让敌人追上你们,能做到吗?”

“一定能做到,司令员,你放心吧!”罗文坊当天就率领一个50多人的小分队,到台峪去充当“军区机关”去了。

天黑以后,聂荣臻带着这支近万人的队伍,在离敌人不到1里路的空隙中悄悄地向西运动,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一夜之间走出去80多里,经过平型关那个小村庄,到达常家渠,部队和机关驻防以后,聂荣臻命令军区的电台停止对外一切联络。

第二天,敌人的飞机开始轮番轰炸台峪了,各路敌军也以进攻作战队形向台峪逼近。罗文坊带领的小分队成功地迷惑了敌人。

常家渠两面,都是很高的大山,中间仅露着一线天空,小山村的几户人家就隐蔽在这条山沟里,虽然离阜平和五台都不远,但四周山山相连,道路不熟的人很难进来,就连日军的飞机也很难发现聂荣臻的“大本营”。聂荣臻对这个地形比较满意,他命令部队和各单位分散隐蔽到山沟两侧的巨石下面,不准烧火做饭,不准晾晒衣服,尽最减少人员走动。聂荣臻明白,这条山沟尽管隐蔽,敌人的飞机尽管在台峪轰炸,但集结在阜平与五台大道上的敌人主力距离常家渠仅仅10来里路,军区机关没有跳出两万多敌人的包围圈,情况依然十分严重。

常家渠这条小山沟一下子隐蔽上万人,又不能做饭,吃饭就成了大问题。老乡把自己家的瓜果都拿出来了,也解决不了伤员和病号的吃饭问题,看着战士们和机关人员一整天没有吃饭,老乡们一起来找聂荣臻,说:“司令员,你就破个例吧,山坡上的地瓜、南瓜、生玉米,都可以吃,只要能吃的,同志们尽管吃,千万不能再让大家饿着呀!”聂荣臻一时也想不出其它更好的办法,就同意了,但要求部队和机关给这几户老乡留下足够的粮票,不能损害他们的利益。

三天过去了,聂荣臻和大家一起,静静地隐蔽在常家渠这条山沟里,眼睁睁地看着日本鬼子的搜索队在山下走来走去。电台里,八路军总部和各分区机关在不停地呼叫,报务员急了,请示聂荣臻能不能同总部联系,聂荣臻坚决不同意开机。开机就会引来敌人。但是,聂荣臻想到再隐蔽在常家渠就太被动了,一旦敌人发现,后果就严重了。为了迅速跳出敌人的“铁壁合围”,聂荣臻决定部队立即轻装,分局、边区政府和北岳区的主要领导人随军区机关向游沱河两岸地区机动,各机关学校从不同方向分散活动。

9月5日黄昏,聂荣臻和大家一起离开了常家渠,开始向外机动。刚刚走了6里路,前哨突然折回报告,敌人的一支大部队正迎面开来,如果再前进,就必然会与敌人遭遇。聂荣臻当机立断,命令部队迅速返回常家渠,在原来位置继续隐蔽。

太阳热灼灼地烤着山崖,烤着巨石,战士们身上都有一股焦灼的火气。初秋的天气,秋老虎的余威并不比三伏天的酷暑逊色。大家蹲了一天,实在憋不住了。天一黑,大家又整装出发了。走了半小时,又遇到了敌人。聂荣臻到一个山坡上看了看敌人的动向,不得不命令部队原路返回常家渠。

第三天,聂荣臻派出几支小分队去侦察敌人的行踪,发现有几股敌人白天搜索,晚上又撤回原驻地。于是,聂荣臻决定在夜间敌人撤回驻地以后,悄悄地撤出了常家渠,顺利地跳出了敌人设在阜平至五台一线的大包围圈。多险呀!聂荣臻和晋察冀机关的同志“三进三出常家渠”。

走出常家渠以后,只有敌人的一道封锁线了。聂荣臻带领大家在荒山野岭穿行。在第二军分区和第四军分区交界的地方,聂荣臻又遇到了一支队伍。起初大家以为是敌人,连忙疏散,仔细观察,原来是二分区司令员郭天民他们。住佰下来后,郭天民向聂荣臻汇报了军分区反“扫荡”的情况,还带聂荣臻参观了军分区的一个小型手榴弹工厂。聂荣臻看到在敌人的“梳蓖式清剿”和“铁壁合围”中保存下来的小小兵工厂,感到很高兴,说:“你们搞得不错呀!这个地方很保险,鬼子发现不了,边区就要多建这样的手榴弹厂。”

越过最后一道封锁线,转移队伍到达平山的蚊潭庄一带时,聂荣臻望着身后黑压压的队伍,悬在心中的那块石头才落了地。10多年来,聂荣臻南征北战,打过许多大仗恶仗,却从来也没有像这次那样压力大。带着后方机关这么多人,在数万敌人的眼皮底下“推磨”,聂荣臻几天几夜都没有合眼,时时都捏着一把汗。现在脱离了险境,聂荣臻感到疲劳极了。

太阳刚从东山露出脸,射出道道强烈的金光,像是在向大地欢笑,藐视那层淡雾的不堪一击。蔚蓝色的天空上,没有一丝云彩,越发显得它的深邃无边。聂荣臻登上一个小山坡,望见滹沱河两岸一片金黄色的稻子在微风中摆动,兴奋地对周围的人说:“你们看,滹沱河两岸那稻子,多么吸引人,真是晋察冀的马克兰。咱们一定要把稻子保护好,决不能让敌人抢去。”

这天上午,聂荣臻本想静静地睡一觉,谁知刚躺下,就被门口的几声嘀咕声吵醒了。原来,平山的敌人出来抢粮食,一支队陈正湘司令员派人来请示聂荣臻怎么办,被警卫员挡在门外,聂荣臻听得真切,当即就给陈正湘打电话,要他组织部队伏击这股敌人。

这是转移以来聂荣臻发出的第一道打击敌人的命令。

毛泽东、朱德和彭德怀得知聂荣臻总部被炸,电台又收不到信号,十分焦急。在日军大规模“扫荡”面前,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为了摸清情况,毛泽东特意指示派一个电台主任带着密码来寻找聂荣臻,党中央还要求晋冀鲁豫的部队想方设法支援聂荣臻。当得知聂荣臻等人安全转移到蛟潭庄时,才通知那个电台小组撤回。

在聂荣臻指挥的这次反“扫荡”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写下了许多史诗般的奇迹。9月25日,日军第110师团所属第133旅团合击易水河畔的狼牙山地区时,驰骋北岳的第一军分区第1团为了寻求战机,到外线作战,该团七连奉命掩护4个县的党政机关和群众转移。25日拂晓,7连6班五名战士将敌人诱至狼牙山主峰棋盘陀,与上千敌人麠战一天,先后打败敌人4次冲击,毙伤敌人90余人。当敌人疯狂地扑上山顶时,五位勇士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誓死不屈,高喊着“八路军誓死不当俘虏!”纵身跳下万丈悬崖。勇士们的壮举,使冲上山头的敌军惊呆失色,不约而同地向空中礼拜,称他们是“‘支那’的五位神兵”。

狼牙出五壮士中,三人落入崖底,壮烈牺牲,葛振林和宋学义两名勇士被挂在山腰的树枝上,经战友解救凯旋而归。1983年夏天,葛振林到张家口开会途中,特意到北京去看望当年的聂荣臻司令员,俩人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心情十分激动。

北岳、平西地区历时两个多月的反“扫荡”作战,在友邻部队的支援下,先后作战800多次,歼敌5500多人,彻底粉碎了日伪军消灭晋察冀边区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的狂妄企图。10月20日,北平伪电台广播冈村宁次与记者的问答,以“狮子扑鼠,效力不大”而自嘲。

冈村:“华北治安的恢复困难,要想很快消灭‘共匪’是不容易的”。

记者:“今后对边区八路军有何良策?”

冈村:“共匪像老鼠,皇军犹如狮子,狮子力量虽大,但不能捕鼠,要找猫来才行,这猫即是民众”。

冈次宁次所说的“猫”,是指汉奸组织。这不是猫,而是狗一一汉奸走狗。狗是永远不能捕捉老鼠的。抗日战争的历史表明,日本侵略者扶植汉奸走狗的卑劣表现,绝不可能挽救其失败的命运。

捋树叶、剥树皮,“能够控制感情”的司令员流泪了。

“扫疡”和反“扫荡”,成了敌后抗日斗争的一种重要形式。日伪军遭到我抗日军民的沉重打击以后,总是纠集更多的力量进行更加疯狂的“扫荡”,企图扑灭抗日的火种,野蛮的“三光”政策给根据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困难。

日本侵略军的“扫荡”是一种极其野蛮的摧残。当侵略军找不到八路军主力时,就以杀光、烧光,抢光的血腥屠杀来摧毁我根据地,妄图以此破坏我军的生存条件。在“扫荡”、“蚕食”的同时,以“东亚解放”、“剿共自卫”为口号,对华北人民进行欺骗宣传;同时在占领区加紧进行保甲和配给制度,在我根据地边沿抢修碉堡、公路,增筑封锁沟墙,企图压缩我根拥地,巩固与扩大占领区。1941年至1942年,日伪军相继增修了德石、白晋、道清、开新、平遥等铁路和数万公里公路,还强迫民众开凿运河,企图利用天然河流和运河水建立水上封锁线。

为了修堡垒、挖封沟、造城寨,日伪军到处抓劳工。赞皇县一个敌占村,120名12岁至60岁的男人平均每月出工3000个以上,每人月平均出工25天。日伪军用极其残酷的手段奴役中国劳工,经常以罚跪、头顶巨石、灌凉水、钢丝抽打、强迫人们在污泥中滚动、把人倒挂在树上、夏天用滚水冲、冬天用冷水浇、把烟头插入鼻孔熏、强迫赤脚在荆棘上行走等残酷的手段对劳工进行惩罚。他们还丧心病狂地强迫劳工们互相用刑,自己站在一旁取乐。有一次,日伪军把一个占领村的人都集合起来,用刺刀强迫他们相对跪成两行,互相打嘴巴,一直打得鲜血淌面;倘有哪一对人没有打出血,就要遭到更大的惩罚,甚至将他们处死。

日本侵略军还以中国人民的膏脂来支撑它侵略中国的战争,把中国人民的骨髓当作战争的乳汁,而日本占领区内老百姓的一切生活用品,包括粮、棉、油、盐、煤油、火柴等全部进行极少量的配给,甚至达不到维持生活和生命的最低需求,老百姓稍有多买,轻则砍臂,重则杀头。

纵横交错的公路、铁路,无数的据点、堡垒,都是毁农田、拆民房,耗我民脂民膏而筑成的。在华北,敌人修筑的公路和铁路占地46800平方公里,护路沟占地22000平方公里,各种封锁沟墙占地5000平方公里以上,各种军事设施一共侵吞了85800平方公里的土地,占去晋察冀鲁绥五省耕地总面积的1/10,使老百姓每年少收上百万斤粮食。如此浩繁的工程造成了田园荒芜,带来了饥饿和死亡等种种灾难。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了维持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对华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了更加疯狂的掠夺。一次接一次的“治安强化运动”,大规模的反复“扫荡”,使各根据地的面积显著缩小,敌人所到之处,房屋被烧,庄稼被毁,村庄抢掠一空,到处是一片残垣断壁,到处都有“无人村”。1942年,华北发生了罕见的大旱灾,晋察冀边区在经济生活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

1942年春季,晋察冀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群众发生了粮荒,部队粮食不足,油盐菜蔬缺乏,不得不以黑豆、麦麸充饥。各种药品和生活日用品也十分短缺。渐渐地,战士们的体力下降了,疟疾、痢疾、回归热等多种疾病在根据地的许多地方蔓延流行,许多战士患了夜盲症,夜晚都难以站岗执勤了。

入春以后,村边地头的杨树、榆树渐渐长出了嫩叶。有一天,晋察冀军区的一名炊事班长来请示聂荣臻,是否能派几个公差,去采集树叶充饥。聂荣臻一听,连声说:“这不行。青黄不接时期,老百姓把树叶当作主要粮食,我们宁可饿肚子,也不能与民争食。”

炊事班长怏怏不乐地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聂荣臻心中在翻江倒海。当天,他指示军区政治部给各部队下发训令,禁止部队的所有伙食单位到附近村庄采摘杨树叶、榆树叶,要把这些树叶留给群众充饥。

训令下发以后,聂荣臻又专门召集负责给养供应的同志开会。会上,聂荣臻说:“敌人连续‘扫荡’,部队的给养的确困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晋察冀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困难。这些天,老乡们三五成群,捋树叶、剥树皮,那些被饥饿折磨的孩子,骨瘦如柴的身子顶着一个大脑袋,离乡背井,沿村讨饭。可是,各村各庄都闹饥荒,让他们到哪里去要饭呢……”讲着讲着,聂荣臻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再也讲不下去了。平时,大家都认为司令员是一个“能够控制感情的人”,这一天,他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流泪了。会场上一片哽咽声,许多同志都流泪了。

好一会儿,聂荣臻才说:“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在困难时期,我们要想方设法减轻人民的负担。部队不仅不能采摘树叶,还要利用战斗间隙,帮助人民群众重整家园。军区机关要自己动手,节衣缩食。”

边区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得知军区下发的训令以后,深受感动。他们三番五次地找到军区,找到聂荣臻,一定要聂司令收回这个训令。边区政府的同志对聂荣臻说:“司令员,部队经常要打鬼子,让战士们饿着肚子上前线怎么行呢!别说摘树叶,我们还应保证部队的粮食供应。”

老乡们拉住聂荣臻的手,十分恳切地说:“聂司令员,你也太难为战士们了。抗战以前,山上的树都是地主的,我们这些穷苦人连树叶都吃不上。八路军来了,实行减租减息,我们才能上山捋树叶。现在闹饥荒,八路军饿着肚子,却不能上山捋树叶,这怎么行呢!”

聂荣臻深受感动,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是八路军的纪律。请乡亲们放心,我们正在想办法解决部队的粮食问题。”

为了战胜严重困难,聂荣臻领导根据地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一天,劳动归来的路上,聂荣臻看见冀西山上的一片片青草,看见在草地上放牧的羊群,忽然萌发了养羊的念头。他让警卫员和通信员去买了十几只羊来饲养。

不久,羊群可以挤奶了。聂荣臻把第一桶奶送到医院,让伤病员喝。以后,军区机关有病号时,聂荣臻都要让通信员挤几碗羊奶送去。反“扫荡”时期,羊奶是很好的营养品了。有时候,军分区的司令员、政委来开会,聂荣臻也用羊奶招待他们。一次,杨成武端起一碗奶,意味深长地说:“司令员的办法真多呀!”

聂荣臻说:“晋察冀到处都有草,你们可以把养羊的办法推广一下。但是,养了羊就得要组织人看管好,别让羊群啃了老乡的庄稼。”

1942年的那次大旱是罕见的,这一年,河南省饿死了300万人。晋察冀根据地在聂荣臻的领导下,军民同舟共济,战胜了严重困难,不仅没有发生饿死人的现象,许多部队的生活逐渐得到改善,经过大生产运动,部队蔬菜自给,每人每天还能吃到三钱盐、二钱油了。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日本侵略军日趋嚣张的“扫荡”、“封锁”,以堡垒为核心的“蚕食”,对晋察冀根据地的威胁很大,敌人的许多据点、堡垒和封锁线一直往根据地延伸。在反“扫荡”、反“封锁”过程中,晋察冀军区每天都派出部队去打击敌人,组织群众拆毁堡垒,破坏封锁沟。可是,日伪军往往强迫老百姓把毁坏的堡垒和封锁沟又修筑起来,敌我之间保持着我毁他修的僵持状态。聂荣臻想到,与凶残的日伪军作斗争,仅仅用反“扫荡”、反“封锁”、反“蚕食”斗争已难以改变根据地日渐缩小的状况,你到我这里来,我为什么不能到你那里去呢?日伪军要来“扫荡”,我们也可以到敌人的后方去活动,可以搞得敌人不得安宁呀!在敌人推行“堡垒政策”时,我们不能一退再退,也不能固守根据地,完全可以到“敌后之敌后”去,那是我们自己的国土,为什么不能在敌后的敌后同敌人展开斗争呢?

1942年9月,聂荣臻在平山县寨北村召开的党政军干部会议上,向大家提出了“到敌后之敌后去”的号召。聂荣臻说:“日伪军进行‘扫荡’时,兵力配备往往是‘前紧后松、前强后弱’,尽管采用堡垒推进,但敌后空隙增大。我们的民族抗日战争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敌人在政治上十分孤立,而我们占有绝对优势,我们应该把游击战争在敌后的敌后开展起来。地方部队可以这样做,军区的主力部队也可以这样做。只要我们把这步棋走‘活’了,就能把敌人‘压’出根据地。”

寨北会议以后,北岳地区半数主力部队开始向敌后挺进。9月下旬,晋察冀的几十支武装工作队穿过深达5一6米,宽为4一9米的“封锁沟”,跨越高达7一10米的“封锁墙”,深入“敌后之敌后”。这些部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通过散发宣传品,召开伪军家属座谈会,讲解抗战形势等方式,瓦解敌军,捕捉汉奸,摧毁敌伪政权,在敌人的后院点燃了一处处抗日的火焰。

10月上旬,当冈村宁次在华北推行“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叫嚷要“剿灭共党,肃正思想”时,聂荣臻发现平汉路、正太路沿线敌人兵力空虚,就派出了一批小分队奇袭了平汉路王京车站,烧掉棉花20多万斤。军区教导团的一支小分队攻进唐县城关,把县城内的警察所、伪组织全部捣毁。12月初,敌后武工队又对平汉路西的敌占县城和据点发动了袭击,使许多地方陷于瘫痪,后方的日伪军不敢随便外出,已经作了准备的所谓“庆祝太平洋战争一周年”活动被迫在大部分城镇取消。

由于采取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策略,敌人的“蚕食”推进计划被制止住了,短短半年时间,晋擦冀根据地先后恢复了1600多个村的抗日政权,还在敌占区内建立了许多块隐蔽的游击根据地,扭转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退缩局面,对打破敌人的“封锁”、“蚕食”,变被动为主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毛泽东十分赞同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方针。

1943年1月15日,是晋察冀边区政府诞生五周年的纪念日,边区政府在阜平县温塘村召开参议会。各个地区的参议员早在1940年边区民主大选时已经选举出来,由于敌人“扫荡”频繁,战斗紧张,一直没有条件召开参议会。经过向“敌后之敌后”的艰苦斗争,终于使边区的形势日益好转。

15日上午,288名边区各地的共产党员、国民党员、无党派爱国人士、科学技术专家、文化界人士、开明绅士的代表,带着晋察冀边区人民的意志,步入简朴的会场,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为加强晋察冀的民主政权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这一天,聂荣臻特别兴奋。边区政权诞生整整5年了,这风风雨雨的五年,边区军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粉碎了日伪军无数次“扫荡”、“蚕食”,毙伤了17.4万多日伪军,俘虏和迫使敌人投诚反正了4万多人,在敌人的残酷进攻面前,新生政权战胜了敌祸天灾,边区部队已发展到8.3万,民兵发展到40多万人,边区政府已经辖有13个专区、98个县、650个区、1.53万个行政村,共有2000多万人口。这是多么可喜的成绩呀!想到这里,聂荣臻欣喜地为大会题词:

“我们屹立在五台山、太行山、恒山、燕山,旌旗指向长白山;

我们驰骋在滹沱河、永定河、潮河、滦河,凯歌高奏鸭绿江。”

短短两行词,既是晋察冀军民五年来在枪林弹雨中坚持抗战的写照,也表达了聂司令坚信抗战一定胜利的心愿。

百团大战,真是一个谜,彭老总聂老总又为之痛心。

1943年8月,聂荣臻收到毛泽东从延安拍出的一份电报,要他赶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和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还特意嘱咐,一定要带一支4000人的部队随行,以保证途中安全。

奉命去延安,聂荣臻多少感到有些意外。党中央早在1939年就开始筹备七大了,各地的党代表也陆续奔赴延安,晋察冀根据地的第一批代表是1940年出发的,后来又增选了两批代表,陆续赶往延安。党中央考虑到晋察冀反“扫荡”的任务十分艰巨,要聂荣臻继续留在前线,但要准备一个书面发言稿,在七大上介绍创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经验和感受。现在又接到赴延安的电报,聂荣臻猜想中央可能要采取重大行动。好在晋察冀根据地已经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不然,聂荣臻还真舍不得离开这块整整工作了六年的根据地呢!

根据党中央的安排,聂荣臻离开晋察冀期间,由程子华代理晋察冀分局书记。程子华,这位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毕业生,参加过广州起义和海丰、陆丰地区斗争的勇士,跟随聂荣臻创建晋察冀根据地,领导冀中军民多次挫败日军的围攻和“扫荡”,是聂荣臻的一员得力战将,聂荣臻对他很了解。

临走前一天夜晚,聂荣臻同程子华并肩在村口散步。月亮真好,真圆,好像顶在树梢上的银盘。透过树丛,给房舍、村巷、碾盘都撒上了一层花花点点的碎银。悠悠的夜风带来田野湿润的气息,清凉凉的,驱散了聂荣臻心头的燥热,使他感到舒适多了。

“司令员,路上敌情复杂,我们安排一个大队护送你。”

“不用。”聂荣臻说。“吕正操同志正好带部队与我们同行,路上会安全的,你们放心。”

俩人默默地走了几步。程子华见司令员今天话不多,又说:“司令员,盂县管头村那场战斗,击毙了日军中队长曾村,他身上还带着一份给他上级吉田幸大队长的报告,报告中提到他们中队有25名士兵有厌战情绪。一个百多人的连队,厌战的士兵竟达到1/5,说明日军的士气已经垮了。”

聂荣臻“嗯”了一声,好一会儿,才说:“是呀,驻曲阳的4名日军士兵自缢,河底村据点的10名日军集体服毒,阳泉据点的2名日军在拒绝长官委派的任务后自杀。这些都表明,这场战争不会拖得很久了,胜利的曙光就在前头。”

这六年,聂荣臻虽然在晋察冀根据地,但他通过华北战场这个窗口,明显地看到了日军显露出来的衰败迹象。连续、持久的大“扫荡”,使日军上上下下没有休整的机会,没有喘息的时间,官兵疲惫、沮丧、士气萎靡。有一天,他在一份缴获的日军文件中看到了日军高级军官的哀叹:“中国事变初期,从军人、文职人员的通信、言论、行动、匿名信及笔记等反映出来的思想动向,大部分都保持坚强的军人精神,具有长期战的热情。”“华北地区1940年以前从末发生投敌犯罪。到1941年发生了两件(兵1、文职人员1),1942年也发生了两件(兵2)。1943年由于战争的长期化,战局恶化以及敌方加强了策动”,已经发生了10多起投敌事件,“其中大部分是性质恶劣的‘故意投敌’。”在抗日战争这场历史大搏斗中,日军把一切可以想到的阴谋诡计,一切世界上最野蛮、最毒辣、最残酷的手段,一切能调用的力量都拿出来了,但是,敌人没有压服中国人民,反而被中国人民推上了战争的绝境。想到这里,聂荣臻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子华同志,《解放日报》的两篇社论,你看了吗?”聂荣臻在一个碾子上坐下来。

“看了,很受鼓舞。”程子华紧挨着聂荣臻坐下。

聂荣臻默默地点点头,意味深长地说:“一场战争,要牵涉到政治、军事、经济等许多领域,不可能拖得太久。历史上大规模的战争一般都不超过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打了四年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行四个年头了,不会再拖得很久了。今年春天,苏联红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伟大胜利,开始了战略反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了有利于反法西斯阵线的转折。5月中旬,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率领的第八集团军和美国的第七集团军在北非战场上战胜了纳粹德国的‘非洲之狐’隆美尔。7月中旬,美英联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加速了意大利统治集团的分裂,迫使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下台。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在珊瑚岛海战和中途岛海战中使日军遭到沉重打击,攻占了瓜达尔卡纳尔岛,迫使日军转入战略防御。日本国内也是矛盾重重,4月份东条英机内阁改组,主要成员频繁易人,也反映出日本统治阶级内部一些人对战争前途失去信心,政局不稳。中国人民的胜利已经不远了。但是,日本侵略者决不会立地成佛,华北的数万日军,东北的50万关东军,都不会束手被擒,我们要下决心战胜黎明前的黑暗。”

程子华说:“请司令员放心,我们会认真准备的。晋察冀军民经过这几年的磨练,任何困难都压不到我们。”

回到宿舍,聂荣臻本想收拾一下行装,特别是那只从长征以来一直带在身边的箱子,里面有许多珍贵的东西。谁知聂荣臻刚坐下,边区政府的几个领导人都来了,大家兴致勃勃地谈到雄鸡报晓。

太阳升起来了。聂荣臻离开阜平花山,在吕正操的护送下,踏上了去延安的征程,心里依然十分记挂这块奋战六年的根据地。到达第二军分区的时候,赵尔陆早早就在等待聂荣臻了。

中午,赵尔陆让炊事班的同志给聂荣臻炒了一盘鸡蛋。聂荣臻看到战士们碗里都是野菜拌黑豆,身上还穿着单衣,不由得放下了筷子,问:“尔陆同志,部队过冬的棉衣都准备好了吗?”

赵尔陆,这位跟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担任过红军第四军的军需处长和八路军总供给部副部长的老战士被聂荣臻的一句话问得满脸绯红,他不好意思地说:“过冬的棉衣和粮食都还没有准备齐全,我们想通过开展生产自给来解决这些问题。”

聂荣臻连声说:“对呀,就是要自力更生,开展大生产,这是我们克服困难的根本办法。你们这一带羊毛很多,能不能搞些编织?比如,织些毛袜、手套之类的。部队要过冬,总得有冬装呀!要告诉战士们,抗日战争已经胜利在望了,但是,我们目前还有许多困难。这些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大家满怀信心,自己动手,就一定能战胜困难,争取抗日战争早日胜利。当然,我们处在敌后,必须处理好生产与战斗,生产与保护群众的关系。”

聂荣臻这一席话,给了赵尔陆很大的启发。赵尔陆说:“请聂司令员放心,我们会尽快把生产抓上去,会解决好部队的生活和冬装问题的。”这以后,第二军分区的生产搞得很好,部队的生活很快得到改善。1945年1月31日,毛泽东在论述游击区开展大生产时,特别表扬了赵尔陆的区域和部队。毛泽东写道:

“晋察冀边区的许多游击区内,已于一九四四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并且收到了极好的成绩。……那些区域的环境是很恶劣的:‘敌伪据点碉堡林立,沟墙公路如网,敌人利用它的军事上的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时常对我袭击,包围,清剿;游击队为了应付环境,往往一日数处地转移。’然而他们仍然能够于战争的间隙,进行了生产。其结果:‘使得大家的给养有了改善,每人每日增加到五钱油和盐,一斤菜,每月斤半肉。而且几年没有用过的牙刷、牙粉和识字本,现在也都齐全了。’大家看,谁说游击区不能生产呢!”

当有人觉得游击区战斗频繁,军队从事生产会影响作战时,毛泽东特别表扬了晋察冀的第二军分区。他说:

“请看晋察冀:‘实现了劳力和武力相结合的原则,把战斗任务和生产任务同样看重。’以第二分区第四区队为例。当春耕开始时,就派有专门的部队去打击敌人,并进行强有力的政治攻势。正因为这样,军事动作也积极了,部队战斗力也提高了。这个小部队从二月至九月初,作了七十一次战斗,攻下了朱东社、上庄、野庄、凤家寨、崖头等据点,毙伤敌伪一百六十五名,俘伪军九十一名,缴了三挺轻机枪,一百零一支长短枪。”

毛泽东还号召八路军要向晋察冀这块模范根据地学习。他说:“游击能够和必须进行军民的大规模的生产运动,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我们要求一切解放区党政军工作人员,特别是游击区工作人员,从思想上完全认识这一点,认识这个‘能够’和‘必须’,事情就可以普遍地办起来。晋察冀边区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离开第二军分区,越过同蒲铁路时,聂荣臻从铁路沿线的种种迹象中发现日军正在屯积粮食,聂荣臻心头渐渐翻起一个疑团。根据他在晋察冀六年工作的经验,屯积粮食往往是日伪军进行大规模“扫荡”的征兆。这一次,敌人屯积的粮食还相当多,这表明日伪军可能进行更大规模的“扫荡”,这个情况不能不重视。晚上,聂荣臻就把当地部队的负责同志找来,向他们谈了自己的看法,要求他们进行详细侦察。路过一二0师驻地时,聂荣臻特地到贺龙的指挥所给晋察冀军区拍了一份电报,把途中看到日军屯积粮食的迹象和自己的想法告诉程子华,要求军区军民提高警惕,做好反“扫荡”准备。

聂荣臻的判断十分正确。1943年春、夏,敌华北方面军进行了整整三个月的大“扫荡”,这是多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扫荡”。日伪军为了寻歼晋察冀军区等领导机关,进一步摧毁抗日根据地,9月中旬,敌华北方面军第一一0、第二十六、第六十二师团、独立混成第三旅团各一部和伪军共4万多人,分别从平山、灵寿和五台、灵丘几个方向同时出动,向阜平以南之陈庄为中心的我北岳第四军分区进行合围。这股日军在控制我四分区周围的要点以后,逐步压缩包围圈,利用夜暗分数路突入我中心区。晋察冀军民一方面以武工队、小部队深入敌人后方,袭击敌人据点,另一方面在内线分散游击,不断阻击和侧击敌人。

9月20日拂晓,当日伪军对阜平东北的军城、北睛醒、神仙山和完县西北的青虚山等地构成包围后,以预先分工好的“扫荡剔扶挺进队”奔向各自的攻击目标,大肆捕杀我方人员,到处挖掘坚壁物资,毁坏根据地设施。为掩护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贮藏在该地的大批弹药物资,我第四十二团和第二团一部坚守制高点,与敌人苦战多日。广大民兵也以打冷枪和地雷战等方式袭击敌人,歼敌千余人,迫使敌人撤退。“清剿”陈南庄地区的3000日军,搜寻半月一无所获,却遭到我军和民兵的不断杀伤。

身在延安的聂荣臻十分关心晋察冀根据地的反“扫荡”,多次去电询问,日夜思念在敌后麤战的战友们。每当听到晋察冀传来胜利的喜讯,聂荣臻都感到十分高兴;见到从敌后归来的战友,聂荣臻常常同他们彻夜长谈;晋察冀的部队若调到延安,聂荣臻立刻就去看望。聂荣臻那颗心,始终同晋察冀的父老乡亲们在一起。

由于聂荣臻及时判明了敌人的“扫荡”企图,在历时3个月的反“扫荡”中,晋察冀北岳区军民及早采取措施,共作战4200多次,歼敌9400多人,攻克和逼退敌据点、碉堡200多处,还一度攻入保定、望都、唐县、完县、浑源等13座城镇,炸毁18列火车,3辆坦克,240多部汽车,还击落了l架飞机。但是,由于敌人采取“分区扫荡”这种形式,每到一处,都以破坏根据地为主要目的,大肆烧杀,5700多名群众被杀害,制造了阜平的平阳、易县的寨头、平山的南岗等许多起惨案。在8个县中,13万间房屋被烧毁,1.2万头牲口被抢走。阜平县的平阳惨案,就有1000多人被屠杀,有的村庄断绝了炊烟,尸横遍地。

在这次反“扫荡”中,聂荣臻保存多年的一只箱子丢失了。这是聂荣臻的一件“宝贝”,里面保存着聂荣臻赴法勤工俭学时的护照,那个护照上有沿途经过国家的签证以及他到比利时、德国、苏联的签证,聂荣臻是把它当作周游列国的纪念品保存下来;有报道广州起义后周文雍和陈铁军被杀害的那张照片;有聂荣臻在红一军团工作期间保存下来的整编材料和统计材料。这都是一些无价之“宝”,不论是在白区工作还是到中央根据地,聂荣臻都一直带在身边。长征路上那么艰苦,聂荣臻都舍不得丢一点。这一次日军“扫荡”却全部丢失了,聂荣臻感到十分惋惜。

聂荣臻到延安以后,参加了整风运动和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整风期间,各个根据地的负责人和新四军的有关领导一起,在延安举行了华北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总结华北敌后抗战的经验,但是,当谈到“百团大战”时,会议就出现了另一种气氛。有的人虽然也看到了百团大战战果大,但把暴露我军实力、强打硬攻敌人据点等等一些问题的责任都同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联系起来,使会议发展成为对彭德怀的批判。

由于涉及到“百团大战”,聂荣臻也主动在华北会议上作了自我批评。他是全面地、客观地去认识百团大战的。

华北会议不久,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彭德怀在专题发言中,总结了八路军抗战的伟大成绩和经验教训,特别检讨了“百团大战”的得失,承担了自己的责任。彭德怀敢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态度谦虚,问题谈得深刻,实事求是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这是难能可贵的。

“百团大战”,这个问题太敏感了,日军、蒋军和八路军都感到十分敏感。两天以后,毛泽东问师哲:“彭德怀那天在大会上的发言你听了没有?有什么认识、有什么感想?”

师哲回答:“他的发言我注意听了,觉得还好,谈到实质性的问题,作了自我检讨,承认错误的态度也是诚恳的……”可他一语未了,毛泽东就说:“但他承认错误的态度十分勉强!也难说他是心悦诚服的。”

师哲不再说话了,他在想彭德怀向全党、全军公开作自我批评时的情形。忽然,毛泽东又补充了两句:“此人刚愎自用,目空一切。”

这些,聂荣臻是事后才知道的。

“百团大战”,真是一个谜。

上一篇: 将军受命,万难不辞
下一篇: 在历史的夹缝中

首页 |生平及著述 |聂帅研究会 |聂帅陈列馆 |传、文学传 |评论研究 |照片选登 |缅怀纪念 |影视作品 |走进江津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鼎山大道386号|联系电话:47562678 47560944|邮编:402260| 邮箱:jjnsg@163.com
主办单位:重庆聂荣臻研究会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承办单位:聂荣臻元帅陈列馆|ICP备案:渝ICP备12004964号-4

渝公网安备 50011602500158号

知道创宇云防御
总访问量: 895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