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

传、文学传

首页 > 传、文学传> 中国元帅聂荣臻

将军受命,万难不辞

发布时间:2017-09-06 14:02   作者:   来源:   点击数:0

聂帅晚年,回忆戎马征战的光辉生涯时,深有感慨地说:“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这段历史,在我一生的经历中,是比较重要的一段。它留在我记忆里的印象,是很深刻的。”晋察冀,这块包括三省72县1200多万人口的抗日根据地,是华北广大人民抗日民族自卫战争的产物,也是一曲“充满着痛苦和兴奋、辛酸与悲壮”的颂歌。

聂荣臻的班子,一盆菜就够吃,一条炕就够睡。

恒山、五台山、燕山山脉的连接地带,是威胁平绥、同蒲、正太、平汉四条铁路,北平、天津等大城市和坚持华北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早在1937年9月20日,毛泽东就告诫八路军,“五台山脉应使之成为重要的游击战争区域之一,现在就宜加紧准备”。平型关战役以后,八路军总部要求一一五师以一部分兵力开展群众工作,着手创建抗日根据地。

10月11日,聂荣臻收到毛泽东的电报:“你们应着重一个月内建立武装与群众工作之基础,以便一个月后有充分力量反对日寇的进攻。”看完电报,聂荣臻预感到了一个抗日将士面临的新的重大任务。

一连数天,聂荣臻都为自己即将承担的新任务而忙碌。一天,聂荣臻刚进屋,电话铃响了。一听,原来是卫立煌要与他的一名部将通话。聂荣臻一声不吭,放下了话筒。当时,五台地区的电话线与忻口、太原的电话线联在一起,鬼使神差,竟然把共产党与国民党的高级将领牵到一条线上了。

电话刚放下,又响铃了。卫立煌,这位北伐战争中的师长、副军长,陆军大学特别班的优等生,是蒋介石手下一员很有名望的战将,当时身负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之重任,正指挥第二战区八个军零三个师的兵力与日本军队在忻口作战。平型关大捷,卫立煌深受鼓舞,很想在忻口防线上创造一个奇迹,为中华民族扬威,他在电话里一个劲叫喊。聂荣臻和卫立煌相识,就搭腔说:“卫总司令,我是聂荣臻。你那边情况怎么样?”

卫立煌迟疑了一下,毫无顾虑地说:“娘的,日本人攻得很凶,郝梦令军长和刘家其师长都在阵地上为国尽忠了。你们这边情况怎么样?”

聂荣臻说:“我们师徐海东那个旅和独立团打得很好,昨天还偷袭了敌人的运输部队。”正说着,电话里冒出一个粗豪的声音。“卫总司令,我们阵地上伤亡很大,快顶不住了。预备队没有了,枪枝弹药都供不上了。”卫立煌毫不客气地说:“枪不够了?你身上不是还有一枝吗!我身上也有一支!”

忻口战役,尽管卫立煌的态度比较坚决,但是,独木难支,忻口前线的国民党部队被迫于11月2日撤出阵地,向太原转移。不久,太原失守。晋东北地区,许多县政府人员逃散一空,社会秩序极端混乱,汉奸卖国贼到处欺骗造谣,散兵流匪乘机作恶,人民群众惶恐不安。正在这种危难时刻,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聂荣臻肩上。

一天,师政训处主任罗荣桓找到聂荣臻,问他对“分家”有什么要求。聂荣臻坦率地说:“一一五师这个家,你来分好了。你公平,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几个部门都由你来决定。哪些人走,哪些人留下来,都由你决定,我不争一个人。”这么一来,罗荣桓更加感到责任重大。他知道聂荣臻的任务十分艰巨,应该为他开创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提供更多的条件。他亲自为聂荣臻挑了一些人。

在八路军总部,聂荣臻见到了左权。左权一把拉住聂荣臻的手说,“荣臻同志,我把总部的副官长唐延杰同志调给你当参谋长,好不好?”

聂荣臻笑了:“好吧,反正我没有人,来一个多一个。”其实,聂荣臻早就认识唐延杰。唐延杰原来是安源的一名煤矿工人。北伐军攻进武昌以后,唐延杰拿着湖南省委书记夏曦的信去找聂荣臻,要求找个工作。聂荣臻把他介绍给叶挺。唐延杰进步很快,以后到红二十八军当参谋长。

唐延杰知道后,半真半假地对聂荣臻说:“到晋察冀,我很高兴。参谋长,我可难以胜任哟!”

聂荣臻说:“怎么干不了,军参谋长都当了。我们就几个人,凡事都得靠大家。我还能独挡几面呢?”

由于抗日的需要,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一分为二,林彪率领师主力南下汾河流域和晋南。1938年3月2日,林彪被阎锡山的晋绥军哨兵误伤,赴苏联就医。聂荣臻带领师独立团、骑兵营、师教导队的一部分,六八五团一个连和孙毅带的随营学校,大约3000人,在晋察冀开展敌后斗争。当时,干部很缺,但大多数是红军时期的骨干,很精干。机关的同志开玩笑说:“咱们司令部呀,一盆菜就够吃,一条炕就够睡了。”

分别前夕,罗荣桓带着人送来一大批饼干和罐头。聂荣臻见了,十分高兴说:“老罗呀,你是从哪里弄的这么多东西?”

罗荣桓说:“现成的,都是日本兵站储存的东西。前些天,部队粮食不够吃,就从捣毁的兵站里拣了些,还挺好,饼干很脆,一点也不潮,袋子里还装着小块的糖,罐头密封得也很严。你们带上些,一二年都不会变质。”

聂荣臻问:“你知道这一带有几个日本兵站?必要时,我们要去‘拣’呀!”

毛泽东如是说:五台山,前有鲁智深,

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隅,是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台山绕周250公里,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所以称作五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其中最高为北台,海拔3058米,素称“华北屋脊”。五台山气候特别,每年9月积雪,4月解冻,台顶坚冰累累,盛夏气候凉爽,故有“清凉山”的别名。山中寺庙林立,清流潺潺,青山绿水,风景秀丽。现存的47座寺庙,建筑壮丽,雕刻精美,彩画塑像遍及各寺。自东汉以来,鲁智深、杨五郎等历史名人曾深居五台山,日本、印度尼西亚、尼泊尔等国家的僧侣也与五台山有来往。抗日战争时期,五台山成为聂荣臻创建晋察冀根据地的“大本营”。

太原失守的前一天,中央正式决定成立晋察冀军区,并于11月7日发布命令:“晋察冀军区即公布聂任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所有杨独立团、骑兵营、特务团所留之营,各自卫军、义勇军、决死队各地方独立团、营、连统归聂指挥之。”聂荣臻率领部队到五台山时,部队分头住在五台山的寺庙里。寺庙很大,有的寺庙可以住几百人。五台山上,大大小小的许多座庙宇里,和尚和喇嘛也有数千人,当他们得知聂荣臻带领八路军来到五台山时,主持和尚双手合十,快步上前迎接,乐师们穿着黑袈裟,吹着长笛、短萧,敲起皮鼓、小锣,用宗教界特有的优雅音乐欢迎抗日将士。双方坐定以后,一位老僧兴奋地说:“聂将军大名,声振遐迩,贫僧早有所闻,而今一睹尊颜,真是荣幸之至,欢迎、欢迎!”

聂荣臻也双手合十,按佛家礼节问候后说:“我们八路军进入五台山,就是为了打击日寇,救国救民,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支持。”

老僧说:“倭寇杀戮百姓,乃是逆天行道。我佛教理,讲的是普渡众生。我等虽已出家,救国救难责无旁贷。众僧决意竭诚拥护将军。”

聂荣臻心中十分高兴,连声说:“那好那好,我们团结合作,一致对敌。”

晋察冀军区成立的那天,聂荣臻本想在五台石嘴普济寺开一个小型的庆祝会,谁知消息传开,五台山上青庙和黄庙里的和尚喇嘛纷纷前来祝贺。在日本侵略军的猖狂进攻面前,聂荣臻在会场上布置的“与华北人民共存亡” 、“创建抗日根据地” 、“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等几幅标语,深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也使出家的和尚喇嘛深受感动。谁不希望自己的民族扬眉吐气呢!

聂荣臻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华北四方。一连数天,冀中、冀西、察南、平西和晋东北的不少抗日武装和抗日组织纷纷致函,表示支持和祝贺。五台山各寺庙的和尚、喇嘛也先后组织自卫队,练习刀枪棍棒,准备御敌。

然而,形势是严峻的,困难也是巨大的。在前往五台山途中,聂荣臻看看,沿途田野荒废,村镇人烟稀少,集镇上来来往往的大多是老弱病残者,难得见到青壮年,连县城也显得死气沉沉,到处都是遭受兵燹之灾后的荒凉景象。前方败退下来的国民党军队,牵走了沿途的驮骡和毛驴,把当地的物资洗劫一空,这给聂荣臻开展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深秋初冬,五台山已经飘起稀稀疏疏的雪花,八路军指战员身上还没有棉衣,脚上还穿着草鞋,部队连最基本的伙食都是吃了今天没明天,伤病员的治疗就更困难了。

聂荣臻投身革命20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党中央和中央根据地工作,可以经常得到其它领导同志的帮助。现在不同了,他不仅要独挡一面,还要在被隔绝的敌后建设一个抗战的堡垒,这个堡垒离敌人的心脏地区又是那么近,困难是很大的。

谁能想到,晋察冀这片根据地在聂荣臻的领导下出现了抗日战争中的奇迹。一年以后,毛泽东向一位国际友人介绍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时说:“中国有一部很有名的古典小说,叫做《水浒传》。《水浒传》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五台山就在晋察冀。”毛泽东还风趣地说:“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这位“新的鲁智深”,为了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党中央的及时指导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措施之一:宣传政策。

聂荣臻认为,要把一片凄凉的晋察冀建设成为蒸蒸日上的抗日根据地,最关键的是要宣传毛泽东的正确决策,使广大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理解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全国抗战这盘棋中的特殊作用。

晋察冀,位于恒山山脉北段及桑乾河流域,纵横千余里,紧靠平汉、平绥、正太、同蒲四条铁路,如果能成功地创建一块抗日根据地,就好像孙悟空活跃在铁扇公主的肚子里,直接威胁到日本军队在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太原、张家口等地的战略据点,可以打击和摧毁汉奸组织,钳制日本侵略军的进攻,成为日军的心腹之患;还能够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武装,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积蓄力量。想到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重大意义,指战员们情绪高涨,尽管山峦已经覆盖上厚厚的积雪,大家心里都是热乎乎的。

为了在五台山以外有广阔的回旋余地,为了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建设根据地的意义,聂荣臻迅速作出了军事部署,要求部队边消灭敌人边宣传政策。

杨成武率领的师独立团在腰站战斗之后,向晋察冀边之浑源、广灵、灵丘、阳原、蔚县以及涞源、易县展开,以小的代价换取了毙伤100多名日军的胜利,收复了上述七座县城和广大乡村,很快在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打开了局面。

刘云彪率领骑兵营向冀西地区屉开,收复曲阳、完县、满城等县城和广大乡村,在附近各县发动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主张。

以一部分兵力掩护赵尔陆率领的工作团,使工作团活跃在五台山以西和定襄地区,排除国民党散兵的骚扰,扫清宣传政策的障碍,在晋察冀边区的西部打好基础。

王平率领工作组以阜平为中心,广泛发动群众,建立农会、青年救国会、妇女救国会等抗日群众团体,号召广大青年参军或加入民兵自卫队,保卫家乡。

周建屏、刘道生率领工作团在正太路以北的山地活动,摧毁日伪组织,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政策。

各路大军展开以后,很快组织起县、区、乡的抗日自卫委员会和不脱离生产的抗日自卫队,没收汉奸财产,进行减租减息,号召“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力出力,有枪出枪”,人人都为抗日救国贡献力量,使根据地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初步解放,抗日热情日益高涨。

措施之二:整编部队。

为了便于指挥,进一步发展壮大武装力量,1937年11月13日,聂荣臻根据八路军总部的决定,宣布成立4个军分区。各军分区的主力部队均整编为支队,每个支队下辖3个相当团的大队,每个大队下辖3一4个相当营的中队。

第一军分区兼第一支队,杨成武任司令员,邓华任政委,下辖第一、第二、第三大队,主要在雁北、察南、平西、平汉路保定至北平段以西的冀西地区活动。第二军分区兼第二支队,赵尔陆任司令员兼政委,下辖第四、第五、第六大队,主要在晋东北和太原以北的晋北地区活动。

第三军分区兼第四支队,陈漫远任司令,王平任政委,下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大队,主要在平汉路保定于新乐以西地区活动。

第四军分区兼第三支队,周建屏任司令,刘道生任政委,下辖第七、第八、第九大队,主要在平汉路新乐至石家庄以西和正太路石家庄至寿阳以北地区活动。

由于聂荣臻在创建晋察冀根据地之初高度重视发展武装力量,在短期内使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大片沦陷的国土回到人民手中。

措施之三:艰苦创业。

日本侵略者除了凭借一时强大的武力对中国人民进行赤裸裸的抢掠外,还绞尽脑汁对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也颁发“连保连坐”的“经济封锁法”,严禁钢铁、食盐、煤油、布匹、粮食、医药、机械、电讯器材、火柴和其它生活必需品运进根据地,还在铁路、公路上设置种种关卡,割断根据地之间的物资交流,严格控制粮食,农民家里常常只有一个月的粮食,生活十分艰苦。初到晋察冀,聂荣臻兵力单薄,武器缺乏,部队供应无保障,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聂荣臻勉励大家要有一股艰苦创业的劲头。他对从外地来的黄敬、邓拓等一些年轻人说:“你们来到五台山,我们很欢迎,但你们必须准备吃苦,准备进行长期的艰苦的游击战争。我们处在敌人的四面包围之中,在这个地带搅得敌人不得安宁,敌人也不会放过我们的。”

邓拓说:“来这里以前,我已经尝了10多种野菜,就是准备到这里吃野菜草根的。”

为了勉励大家,表明自己创建根据地的决心,聂荣臻题词励志:

为保卫祖国而奋斗到底,

誓与华北人民共存亡!

措施之四:坐镇阜平。

晋东北是国民党军阀阎锡山经营多年的地方,阎锡山的老家就在五台山下的河边村。河边村附近修了许多公馆,阎锡山手下的许多将领都住在这里,政治形势比较复杂。聂荣臻觉得,军区的指挥机关应该位于晋察冀的适中位置。阜平是河北的一个小山城。当地老乡有句俗话:“平山不平,阜平不富”,但这个地方地形好,群众基础也好,阜平县抗日政府的县长张苏原是北平师范大学的学生,抗日热情很高,政权建设也比较好,对部队的供应很热心。聂荣臻统筹兼顾,决定将晋察冀军区的领导机关安置在阜平。从此,阜平这个一向不被人重视的小山城很快显得热气腾腾,抗战的歌声响彻沙河两岸。

当时,八路军总部仍然驻在五台山。临走前,聂荣臻到八路军总部告别,遇见了邓小平。邓小平握住老乡的手,说:“你要坐镇阜平,很好嘛,我给你介绍一位朋友,宋劭文,他的公开身份是山西‘牺盟会’。这个人有些点子,对你开展工作会有帮助的。”

聂荣臻知道,牺牲救国同盟会是山西的统战组织,宋劭文也是当时称为“第一行政公署”雁北的主任。聂荣臻到达阜平的当天,就和宋劭文联系,由他们俩人出面,召集冀察两省军、政、民领导人座谈,并于12月5日在阜平城挂起了“晋察冀边区临时政府筹备处”的牌子。宋劭文还分别到山西、平汉路东及冀西各县接洽,得到了各方面的积极响应。

措施之五:培训骨干。

随着创建晋察冀抗日棍据地工作的全面展开,聂荣臻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干部缺乏。军分区的领导见到他,第一句话就说:“聂司令员,你得给我们多派些干部来呀!”大队的领导来汇报工作,总忘不了要凑近他的耳根悄声说:“聂司令,请你把xxx、xxx调到我们大队工作,这也是为了做好我们的工作呀!”地方的领导同志见到他,连声恳求:“聂司令,八路军个个都是精兵强将,你无论如何也得多派些干部到我们那里工作。”

聂荣臻为难了,四面八方都要干部,没有干部也硬要,不去干部又不行。起初,聂荣臻把部队中经过长征锻炼的一些老战士提拔起来,当队长、指导员,但这也是杯水车薪,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有的军区实在缺人,三天两头找聂荣臻,“司令员,请你想想办法,让后方的同志给我们送一批干部来吧,不然,我们难以开展工作呀!”聂荣臻明白,在抗战形势急剧发展的情况下,企望后方输送干部也是不现实的。为了尽快解决缺乏干部的矛盾,聂荣臻决定自己动手,创办一所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

离开一一五师的时候,罗荣恒特意把师部的随营学校留给了聂荣臻。罗荣桓说:“荣臻同志,你们留在敌后,各方面的工作都将是很艰苦的。学校的班底‘分’给你,让孙毅同志也留下来。孙毅同志在井岗山献出过红军学校的教员,教育科长,办学校有经验。”他想得真周到,聂荣臻在心里说。

一天,聂荣臻把孙毅叫到面前,说:“孙毅同志,我们要成立一所军政干部学校,由你担任校长。晋察冀到处缺干部。我们这所学校就是要为基层培养干部,为抗战培养干部。对敌斗争需要什么干部,我们就培养什么学员。”

“学员?”孙毅又惊又喜,脑子里立刻想到了教员的选调和学员来源。

“噢,我已经给分区司令员打招呼了,要他们介绍一些学员,条件不要太高,只要坚决抗日,文化适当,就很好嘛,就可以培养嘛!”聂荣臻笑了笑说。

孙毅打一个敬礼,愉快地走了。这位曾经参加宁都起义的红军科长,很快展开了军政干部学校的筹建工作。校址设在阜平城外30里的一座喇嘛庙里。这个寺庙很大,教室和学员宿舍都设在僧房里,庙前的河滩,是难得的一片好操场。山西、河北的中学生,平津流亡的大学生,都纷纷来到晋察冀军区的军政干部学校。第一第二期,这所学校就培养了900多名干部,为建设这片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措施之六:机动歼敌。

敌人,这是最严重的威胁。歼灭敌人,是这片根据地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晋察冀军区成立以后,各分区部队和游击队断敌交通,收复城镇,到处袭扰敌人,对根据地四周敌占的铁路线和北平、石家庄、太原等中心城市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聂荣臻的活动成了日军的心腹大患。为了消除后顾之忧,晋察冀军区成立不到半个月,日军就集中了第五、第十四、第一0九师团以及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各一部分,总共两万多人,由平绥、平汉、正太和同蒲铁路沿线分八路围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企图消灭或者驱逐聂荣臻的部队,确保其后方和交通线的安全。

富有斗争经验的聂荣臻看到,日军虽然猖撅,但兵力不足,地形生疏,不敢贸然深入晋察冀边区腹地。但是,各分区部队刚刚组建,除了老红军骨干外,许多战士没有打过枪,虽有立功的决心,但无杀敌的经验。为此,聂荣臻决心以部分老部队为骨干,带领新组建的游击队,广泛开展游击战,不断袭扰、消耗、疲惫进入根据地的敌人。杨成武的第一军分区主力位于广灵、灵丘、涞源之间,赵尔陆的第二军分区主力位于五台地区,周建屏的第四军分区主力位于上社镇、洪子店地区,陈漫远的第三军分区主力位于阜平地区,机动歼敌。

为了粉碎敌人的“八路围攻”,聂荣臻特别关照各军分区司令,在根据地作战,要善于多打小胜仗,积小胜为大胜,不能和日军硬打硬拼。耍善于打游击战,用游击战消耗敌人,削弱敌人。日军占领一个村镇以后,不要正面进攻,而是要扰乱它,引诱他们出来,利用地形伏击歼敌,这是很便宜的打法。晋察冀边界地区虽然大山连绵,地形条件好,但要粉碎日军“围攻”,光靠地形是不够的,关键是要依靠人民群众。有群众的支持,游击战的威力就大了。

在聂荣臻的指挥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一场求生存、求发展的战斗打响了。下面是其中的几个镜头。

11月24日,从保定和易县出动的3000多敌人在飞机掩护下,向来源进犯,沿途遭到我游击队的袭扰,弄得疲惫不堪。隐蔽在大龙华附近的杨成武的第一支队抓住战机,偷袭该敌的一部分,一夜之间,歼敌200多人,使这路敌人不敢向我边区腹地进犯。11月27日,杨成武又率领主力部队在浑源、广灵之间的乱岭关两侧高地设伏,轻轻松松地歼灭200多敌人。12月5日,杨成武又在蔚县南面的北口村居高临下歼灭200多敌人。连打三个小胜仗,敌人不敢盲目进犯了。

在聂荣臻反“八路围攻”的关键时刻,毛泽东致电八路军总部,要求贺龙的第一二0师和刘伯承的第一二九师在同蒲、正太铁路上积极活动,配合聂荣臻,为晋察冀军民创造战机。

12月14日,赵尔陆的第二支队进占繁峙,趁敌后方空虚之际,夜袭原平镇,歼敌100多人。

12月中旬,陈漫远的第三支队在孟县东南地区隐蔽待机,当敌第一0九师团一部进至清城镇时,乘敌立足未稳,突然发起攻击,歼敌200余人,尔后从从容容地撤出战斗。

由于聂荣臻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方针,不到一个月,晋察冀连战连捷,打死打伤日伪军1000多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迫使敌人于12月下旬全线撤退。

反“八路围攻”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边区军民的斗志,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边区的辖县发展到30余个,部队发展到2万余人。刚刚创建的抗日根据地受到了战火的考验和锻炼,父老乡亲们举着锦旗,奏着鼓乐,兴高采烈地欢迎凯旋回来的子弟兵。

措施之七:健全机构。

进入五台山以后,聂荣臻就想到,要在晋察冀建立一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必须健全各级机构,成立统一的民主政权,除了发展武装力量,还应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采取有效措施。

太原失守以后,晋察冀地区除五台、盂县个别县城以外,国民党的各级政权机构相继土崩瓦解,地方官员把政府资财囊括一空,纷纷逃往郑州、西安、汉口等地,许多县城找不到一个行政官吏,区村政权也完全陷于瘫痪状态,土匪汉奸趁机打劫,社会秩序一片混乱,老百姓整日忧虑不安。聂荣臻带领部队进入晋察冀以后,有的县城虽然建立了“中国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人民武装自卫队”、“抗日救国会”等各种组织,也开展了发动群众、组织武装、筹粮筹款等许多工作,但终究不同于地方政权。政府,在老百姓眼里就是一种权威。在旧政权垮台、日本侵略者不断袭扰的战争环境下,如果能建立起人民群众自己的政权,就如同在纷乱之中树起了一面旗帜,就能够凝聚人心,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为此,聂荣臻于11月15日发电报请示党中央。

周恩来对建立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的政权问题早有考虑,收到聂荣臻那份电报的第二天,周恩来与刘少奇联名复电聂荣臻。电文指出:

为了在冀察晋全区加强统一军事政治领导,应进行统一战线民主政权的改造与建设。内容包括:

一、立即普遍进行区、乡临时政府委员会民选。

二、由当地武装部队、各党派团体组织临时县政府委员会,好的县长可当主席。

三、立即筹备临时省区政府的建立名义,可称为冀察晋分区政府委员会……

聂荣臻收到电报以后,就根据中央指示去找宋劭文。当时,宋劭文在晋东北已经有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聂荣臻开门见山,说:“劭文同志,我们来到晋察冀,要抗日,就要建立根据地,就要发动群众,稳定社会秩序。部队要发展、要吃饭、要穿衣,要解决供应问题,没有一个统一领导的政府机构,很难办呀!”

宋劭文说:“我很赞成聂司令的想法,我们应该尽快建立抗日政权。这一带情况我熟悉,我可以多做一些动员工作。”

在筹备军政民代表大会的过程中,遇到两件麻烦事。

第一件事是和尚、喇嘛的代表资格问题。

聂荣臻认为,选举政权机构的代表应该具有广泛性,既要有抗日各阶层的代表,也要有蒙、回等少数民族的代表。但是,五台山是一个和尚和喇嘛众多的地方,五台山的寺院也是在全国僧侣界很有影响的寺院,对于和尚和喇嘛有无资格参加代表大会的问题,出现了不同意见。

有的青年认为,和尚和喇嘛是出家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烧香念佛,抗不抗日对他们无关大局,不需要吸收他们参加代表大会。

邓拓等人认为,和尚和喇嘛都是中国人,在外敌入侵的时候,僧人也有团结抗日的要求。五台山的和尚也曾操持刀枪放哨,为过往的抗日武装提供食宿,这就是他们抗日救国的一种表现。

两种意见相持不让。聂荣臻知道后,特地来到筹备处,说:“在民族革命统一战线中,各民族各阶层不分彼此,抗日救国,人人有责。和尚和喇嘛虽然和我们的宗教信仰不同,但他们也是中国人,我们应该团结他们共同抗日,决不能把他们排斥在抗日的大门之外。我们应该毫无顾虑地欢迎他们参加代表大会。”

一席话,说得大家心服口服,也深深感动了五台山的和尚喇嘛,他们纷纷参加抗日工作,有的年轻僧人还参加了八路军。代表大会开幕那天,当和尚和喇嘛的代表佩带红布条出席证走进会场时,大家鼓掌热烈欢迎,新华社还发出了和尚参加抗战的快讯,“我们出了家,但并没有出国”的口号,在全国僧侣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第二件事,是阎锡山的态度。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地处国民党第二战区,属阎锡山管辖。考虑到国共两党在抗日统一战线中的关系,聂荣臻建议由宋劭文出面,将筹建边区行政委员会一事电告阎锡山,并报国民党中央政府批准。

几天过去了,聂荣臻问宋劭文:“老宋,阎锡山答复没有?”宋劭文两手一摊,为难地说:“我已经连续发了7份电报,连点音讯也没有。”

当过盂县县长的胡仁奎一听,笑着问:“老宋,你给阎锡山的电报是怎么写的?”

宋劭文说:“7份电报都强调,成立临时行政委员会有利于全国抗日,有利于大局。”

胡仁奎一听,连连摇头。“老宋呀,你不摸阎锡山的脾气。你讲全国呀、大局呀这一套,阎锡山不感兴趣,难怪他不答复呢!我觉得你应该在电报中点出成立临时行政委员会对山西有利,可以把山西的地盘扩大到河北、扩大到察哈尔去,阎锡山肯定高兴。我建议你再拍一份电报。”

宋劭文如梦初醒,立即修改电文,还特别讲到临时行政委员会9个委员中有5人是山西方面的人。这一招果然灵,阎锡山当天就复电,不但表示同意,还要他的秘书长电告国民党中央政府行政院备案。宋劭文把阎锡山的态度告诉聂荣臻后,聂荣臻心里想:阎锡山,真是一个山西人。能争取到他的同意当然好,但也不能指望他,他那个牌子能给我们什么支持,那么多国土都丢光了!

1938年1月10日,经过民主选举的代表们跋山涉水,从冀中平原,从深山僻壤,从游击区和敌占区赶到阜平,参加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大会提出了自己的宣言:

“为着创立和巩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保持华北游击战争;为着统一与整理晋察冀边区内军事、财政、经济以及一切行政机构,保持持久的必然胜利;为着打击汉奸政权,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争取徘徊歧途的动摇分子,晋察冀边区有成立临时政权的必要。边区代表大会,就在这个意义上胜利地开幕了!”

会议决定统一边区的军事、行政、财政经济、文化教育和民运工作等各项方针政策,用民主选举的方法产生了边区的政权机关——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选举出聂荣臻和宋劭文、胡仁奎、刘奠基、张苏、吕正操、孙志远、李杰庸、娄凝先等9人为边区政府委员。

在聂荣臻领导下,抗战爆发后华北敌后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诞生了,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胜利建成了。

十分奇怪,聂荣臻筹建的这个政权,遭到王明的反对,得到孔祥熙的赞成。

王明,这个曾经是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当时负责中共中央长江局工作的“左”倾冒险主义者,极力反对成立晋察冀边区政府。边区临时政府成立后不到半个月,他竟以“长江局”的名义致电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八路军总部,说什么聂荣臻这样做就会“刺激”国民党,“对全国统一战线,将发生不良影响”。他的这种态度,受到了毛泽东等人的批评。

孔祥熙,国民党行政院院长,旧中国“四大家族”的代表人物之一,却出乎意外地对晋察冀边区临时政府感兴趣。边区政府成立不久,他特地指派联络员到晋察冀。这位联络员多次提出要会见聂荣臻。聂荣臻虽然兼任党、政、军三方面的领导工作,却十分注意发挥领导集体的作用。他让人转告那位联络员,边区政府的工作主要由宋劭文主任负责,让他和宋劭文主任谈谈。谁知这位联络员托人转送给聂荣臻两支钢笔,钢笔上刻着四个金黄色的字:孔祥熙赠。

措施之八:制定法规。

聂荣臻在五台受命之后就认识到,建设敌后抗日根据地决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武装斗争、抗击日寇的问题,同时也是改造旧社会、开创新社会,它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法令进行保障,因此,聂荣臻把制定必要的政策法规看作根据地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

抗日战争初期,晋察冀地区农民的生活是相当穷苦的,冀西有的地方许多农民连树叶都无权采摘。要发动广大贫苦农民的抗战积极性,就必须解决好吃饭穿衣等问题。到晋西不久,有的部队提出采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的办法来发动群众,有的部队已经动手打土豪。聂荣臻得到报告以后,立刻制止部队打土豪。聂荣臻认为,在日军大举入侵我国的时候,不管是地主还是富农,只要他们愿意抗日,就应该团结他们,决不能把他们推出去当汉奸。聂荣臻亲自到连队向战士们解释说:“五台地区土豪劣绅虽然不多,贫富差别的确较大,我们的眼晴不能只盯着上层的开明绅士。如果把地主阶层比作一头奶牛,我们应该挤牛奶、喝牛奶呢?还是杀奶牛吃牛肉?采用‘吃牛肉’的方法把地主的土地都分光,这当然是件痛快事,但这样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解决群众和部队的困难有多少好处呢?采用‘挤牛奶'的办法今天挤一点,明天挤一点,地主、富民也可以接受,农民群众和部队的生活条件也能得到改善。‘挤牛奶',符合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有利于团结各种力量,共同抗日。”经过聂荣臻的说服教育,晋察冀不再发生打土豪的现象。

不打土豪,晋察冀制定了逐步限制和削弱封建剥削的政策。最初,晋察冀实行由国民党提出、却从来没有实行的政策,例如“二五减租”,边区政府主任宋劭文还翻阅了大量材料,对“二五减租”的有关政策搞得很熟。不久,又叫响了阎锡山曾经提过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的口号,让地主、富农这些有钱阶层出钱筹集抗日经费,无形中减轻了贫苦农民的负担。1938年以后,晋察冀根据地相继制定了“合理负担”、“救国公粮”和“统一累进税”等政策,这些政策在晋察冀根据地长期持久地坚持下去,对根据地财政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惩办汉奸条例是战争时期锄奸杀敌的一个基本法规。聂荣臻 常常亲自过问。抗日战争时期,汉奸、卖国贼,是根据地人民最痛恨的。有的地方抓住汉奸很快就杀掉了。聂荣臻想起王明“左”倾 路线统治时期有的根据地仓促捕人杀人,伤害了一些好同志,造成 了难以弥补的损失,晋察冀不能再发生这样的事。聂荣臻反复强调,汉奸可以抓,应该抓,但部队不能随便杀人。脑袋搬家,是一件 会惊动许多人的事。该杀的一定要杀,不该杀的一个不杀。他要 求边区政府制造惩办汉奸条例,部队抓到汉奸,一定要交给边区政府审判。处置汉好一定要依法审判,量罪处置。有一次,军区保卫 部抓住了曲阳一个姓李的干部,准备杀这个人。聂荣臻知道后,连 夜翻阅了这个人的全部材料,觉得证据不够确凿,就对保卫部的同志说:“锄奸杀人,千万要慎重。这个人的问题还没有完全弄清楚, 不能仓促枪毙。”经过再次审查,这个干部的问题不是很大,晋察冀避免了一起错案。

1940年8月,聂荣臻总结根据地建设的经验和体会,组织人制定了《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关于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这个施政纲领共20条,简称《双十纲领》,把边区的各项政策用纲领的形式固定下来,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济政策、社会福利政策、文化教育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成为根据地建设的一项重要法规。

《双十纲领》使晋察冀边区的建设产生了新的飞跃。纲领颁发后4个月,有2000多户逃亡的地主重返边区。曲阳的一些绅士联名写信说:“《双十纲领》的每一条,都贯穿着统一战线的精神,全是对抗战新中国成立和老百姓有好处的。延安《新中华报》发表评论指出:《双十纲领》“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民主主义的施政纲领,是最适合目前抗日需要的。”

影响晋察冀根据地稳定的一个因素是货币。抗日战争初期,晋察冀地区有察哈尔票、河北票、伪蒙疆票、各种晋票等多种货币流通,杂乱无章。1938年初,晋察冀边区召开军政民代表大会时,聂荣臻就想搞一个自己的银行,发行自己的货币,稳定边区,但苦于没有资金。有一天,吕正操对聂荣臻说:“司令员,我们军区在安国徽获了当地豪绅和汉奸筹建维持会的3万元资金。这笔钱可以作为筹建银行的资金。”

聂荣臻一听,非常高兴,说:“得赶快找一个会理财的人。”

吕正操说:“六九一团军需官关学文很细心,也有理财经验,可以让他试试。”

不久,关学文被任命为边区银行行长,在聂荣臻领导下在货币战线上同敌伪开展了一场“白刃战”。第一步采用贬值一半,规定农民的田赋在限期内可缴纳察票等办法,把察哈尔的票子挤出边区。第二步是确定“坡度贬值”法,以边区政府为中心,逐步向外贬值,一直推到敌占区,迫使在边区流通的河北票子都流向敌占区,提高了边币的信誉。遇上灾荒,边区银行还发放低息贷款,帮助农民发展生产。

措施之九:开辟冀中

冀中平原一眼望不到边,河流纵横,土地肥沃,是华北地区比较富庶的地方。日军由于兵力不足,在冀中侵占一个地方以后,有时留下个把班排的人员守备,有时甚至抢劫以后就走,不派兵;伪组织伪军在许多地方还没有组织起来。聂荣臻认为,这是开展平原游击战的好机会,开辟冀中,也是巩固晋察冀边区的一项重要措施。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八路军总部和中央报告时,毛泽东很高兴,明确提出要设法在平汉路和津浦路之间的河北、山东两省的平原地带开展游击战争,发展和巩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聂荣臻到阜平时,得知冀中地区有一支东北军的部队,迅速派人与之联系。原来,这支部队是东北军第五十三军第六九一团团长吕正操率领的部队。吕正操,辽宁省海城县人,20岁时就拿到了东北讲武堂的毕业证书,在张学良的东北军中,平步青云,升任张学良的副官、秘书和团长。1936年,组织“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担任总队长。他调往西安后,参加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后,当国民党军队从华北前线南撤时。吕正操率领六九一团在河北坚持抗战,召开官兵代表会,将部队改称为人民自卫军,吕正操被推举为司令员,这支部队也开始成为我党领导的一支武装力量。

聂荣臻同吕正操的部队接触以后,觉得这支刚刚从旧军队脱胎出来的部队在官兵关系和军民关系方面还有些问题,纪律欠佳,新战士家乡观念重,建议吕正操把这支部队带到平汉路西进行整训。聂荣臻还对吕正操说:“正操同志,你们挥戈北上,沿途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在冀中做了很多工作,我已报告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毛泽东听了很高兴。你以后有机会去延安,他一定会见你的。毛泽东希望我们努力开展平原游击战争。”

一谈到游击战争,吕正操也很感兴趣。他说:“冀中平原很大,日本军队兵力不足,根本不可能控制它。只要有群众的支持,我们就可以到处活动喽!”

聂荣臻一听,非常高兴,说:“敌后游击战争主要是在山区,但也可以在平原地区进行。我们就应该在冀中平原唱出一台好戏来。”

不久,吕正操领导的人民自卫军整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吕正操担任纵队司令兼冀中军区司令员。为了广泛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冀中军区根据聂荣臻的指示,正式成立了冀中行政主任公署,统一了县区村各级政权机构,组织了工、农、青、妇、文各界抗日救国会,建立了不脱产的群众武装组织——冀中人民抗日自卫队分指挥部。

为了扩大冀中抗日根据地,配合晋察冀边区的反围攻作战,聂荣臻给吕正操的部队提出了新的要求:袭击敌人。从此,平汉、津浦和平津铁路线上,不时地出现了敌人的死尸。

7月中旬,第三纵队的勇士们袭击石家庄车站,歼敌20余人,毁敌汽车7辆。

7月27日,八路军一部分夜袭廊坊,毙敌40余人,还争取了40余名伪军反正;另一部分袭击正定车站,毙敌20余人,缴获许多军用物资。

9月24日,津浦路上的陈官屯车站又遭到我军民袭击,毙敌20余人。与此同时,聂荣臻还要求冀中军民大规模开展拆城墙、破路,改造平原地形的群众运动。在两个多月内,相继拆除了肃宁县城墙,河间县城墙,以“固若金汤”而闻名冀中的蠡县城墙等24座县城的城墙,使敌人防不胜防。春夏之交,冀中军民又破坏了大量公路,将纵横贯通各个村庄的大道都挖成只能走大车,不能行驶汽车、坦克的道沟,还将挖出来的泥土在道沟两旁筑成土墙。这样,既给日军的机械化部队的行动造成了严重障碍,又便于我军民作战和隐蔽转移,不但粉碎了日军的第一次春季“扫荡”,而且在敌人的心脏地带建起了一个抗战堡垒,使平汉、津浦、平津、沧石路之间的广大农村都为抗日武装所控制,出现了冀中平原抗战的“黄金时代”。

开辟冀中,不仅为发展山区根据地提供了人力物力,还对华北的主要交通干线和北平、天津等城市形成战略包围,对长期坚持华北游击战起了重要作用。

措施之十:进军冀东。

冀东地区,平原丘陵相间,矿产资源丰富,是联结东北与华北的咽喉地带。控制冀东,就控制了从东北到华北的陆上交通线。1933年以来,冀东地区逐步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35年,日本侵略军还炮制了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各县城镇都驻扎了伪军、伪警,冀东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全国抗战爆发以后,日本军队很重视控制冀东这块战略要地,毛泽东也把冀东看作是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迟缓日军进攻的一个重要地域。“七七”事变以后,毛泽东敏锐地提出:红军可以一部于敌后的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

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不久,聂荣臻就收到了毛泽东拍来的电报。毛泽东提出:“以雾龙山(即雾灵山)为中心之区域,有扩大发展前途,但这是独立作战区域,派去的部队须较精干,且不宜过少,军政党领导人员需有独立应付新环境之能力,出发前要做充分准备。”毛泽东还要求聂荣臻配备好开展冀东游击战的干部。

聂荣臻看完电报,决定从杨成武的第一军分区抽调一部分兵力到冀东,让军区政委邓华带队去,这个军分区红军骨干比较多,部队战斗力也比较强。

邓华是湖南省郴县人,对冀东的情况不太熟。他请示聂荣臻:“开创冀东根据地,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聂荣臻意味深长地说:“关键是要发动群众,要紧紧依靠地方党。冀东这块地方,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根据地是很有条件的。这个地区早就有我党领导的工人运动。日本人侵占华北以后,冀东人民深受迫害,到处都燃起抗日的烽火。现在冀西、冀中游击战争的形势发展很快,这对冀东人民也是一种有力的声援。你们一到冀东,就要树立牢牢在冀东扎根的思想,切不可抱有‘抓一把就走'的思想。”

根据聂荣臻的安排,邓华首先在北平以西地区发动群众,组织自卫队武装,把抗日游击战争逐步发展到房山、涿县、涞水、良乡、宛平、昌平等地,建立了3个县的联合抗日政府,组织起1500余人的自卫队,在沙峪歼灭日军200余人,把平西地区作为挺进冀东的前进基地,迈出了进军冀东的第一步。

徐州会战以后,侵华日军把主要进攻方向指向武汉,没有更多的兵力顾及华北和西北地区。冀热边特委在迁安、玉田、滦县、遵化等县建立了“华北人民抗日自卫委员会冀东分会”,发展会员一万五千多人,准备趁日军后方兵力空虚之际举行武装起义。冀热边特委还特地派入到阜平去找聂荣臻。当时,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已经把在晋西北活动的宋时轮的部队调到平西,与邓华的部队合并成为八路军第四纵队。聂荣臻认为,宋时轮、邓华的第四纵队挺进冀东应与当地人民发动武装起义互相配合。

7月6日,冀热边特委在八路军第四纵队的配合下,发动了震动全国的冀东群众大暴动。红旗一举,冀东人民的满腔抗日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了,参加暴动的群众越来越多,达到20万人,能编进部队的青壮年战士就有10万多人,原计划成立6个总队,结果达到39个总队。暴动武装配合宋时轮、邓华的部队先后攻克平谷、蓟县、迁安、玉田、乐亭等县城,控制了冀东广大乡村城镇,初步形成了以蓟县、平谷、密云为基本区的冀东抗日游击根据地。

邓华、宋时轮进军冀东和冀东人民的大规模抗日武装暴动,使日军大吃一惊。这块游击根据地的开辟,直接威胁到敌人占领的北平、天津等大城市和北宁铁路的交通安全。侵华日军开始调整方针、采取“南取广州、中攻武汉、北围五台”的部署,从国内抽调第一一0师团进入平津地区,纠合当地日伪军和东北伪满军,对冀东地区进行大规模的讨伐。第四纵队虽然英勇作战,但是由于部队弹药无法补充,暴动队伍未经整顿,平原地区青纱帐已倒,使军民受到一定的损失。

聂荣臻及时指挥我军进军冀东,创立了拥有560多万人口的冀热辽根据地,使冀东成为敌人咽喉地带的心腹之患,实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期望,使晋察冀根据地更加巩固。11月25日中央军委给八路军总部和聂荣臻打电报指出:“宋、邓纵队深入冀东苦战数月,配合并促成地方党所领导的冀东起义,恢复了冀东的中国政权,发动了群众,建立了冀东的游击区,扩大了我军在敌深远后方的政治影响,给敌人以打击,一般说来是获得了成绩的。”

在聂荣臻的领导下,晋察冀根据地很快发展到83个县,既有险峻的山区,也有富饶的平原,雄峙的北岳山区和富饶的冀中平原,恒山、五台山两大山脉互相依辅,互为支援。涞源、灵丘地区地处交通要冲,东出紫荆关,迫近平津;南越平型关,逼临太原;北出飞虎□,直抵张垣,直下大同,为敌必争之地。北岳山区居高临下,鸟瞅华北敌军的重要据点和主要交通线。恒山、五台山的游击队,把敌军张开在北平、石家庄、太原、大同、张家口五大据点所联成的网撕得粉碎,从而使日伪军队无法在华北安然立足,而八路军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却一步一步地逼向敌人,使解放区不断扩大,为坚持持久抗战创造了条件。

昔察冀的“奥秘”:野山坡、子弟兵、行军百里无狗叫。

聂荣臻在敌人的心脏地带建立起晋察冀这个抗日堡垒,很快引起了众多抗日志士和国际友人的关注,许多人冲破层层封锁,冒着生命危险,从北平、天津,从延安,从大后方来到晋察冀考察。他们要揭开晋察冀的奥秘:为什么在日军盘据着大城市和铁路干线、甚至占领了全部县城和较大村镇的情况下能建立起这样一个面积广阔的根据地?为什么在远离后方、枪支、弹药、各种物资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能粉碎敌人的“扫荡”,不断巩固和扩大根据地?

聂荣臻的奥秘在哪里?这里且说三件事。

一说“野三坡”。

野三坡,是房山、宛平、涞水、涞源交界地带一处偏僻的山沟,山沟里一溜儿几十个村子,几百户人家,周围山峦高达千仞。一天,聂荣臻和警卫员一起,一人一匹马,一大早就往野三坡赶。走进头两个村子时,老老少少都出来看热闹。聂荣臻和老乡们唠起来,才知道这个自给自足的山沟里男人不剃头,女人不裹脚,几百年来都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10年前还不知道清朝已经灭亡,清朝政府也从来没有人进入这个野三坡,几百年来,都是当地群众推举三位老人管理这里的事情,老人去世再替补一位。当聂荣臻向他们说明全国的抗战形势时,当地一位群众说:“这地方穷呀,燕王扫北的时候,也没有入到过我们这儿,想不到八路军关心我们哩!”

返回的路上,警卫员感到难以理解,他问,“司令员,这里真是一个‘独立王国”。我们到这种地方来干啥?”

聂荣臻忽然停住马,抬头望望眼前的高山深沟,严肃地说:“要巩固根据地,一定要把每一条山沟里的工作做好。山沟里的工作很重要,开展游击战,进行反‘扫荡'斗争,每一条山沟都是我们的回旋之地。我们不去发动群众,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日本军队‘扫荡',我们进山都非常困难,更不用说反‘扫荡'了。我们到山沟里走一走,把群众发动起来了,就增加了抗日的力量,晋察冀就会更巩固。”

不几天,聂荣臻又带着警卫员来到易县的杨家台,这也是一个几十年都没有外地人员去过的山沟。当时有人担心那里的百姓强悍、不懂道理,不敢前去开展发动群众的工作。聂荣臻到杨家台时,杨家台的百姓根本不知道军队是什么样子。说起抗日战争,老百姓积极性很高,有人说:“我们也是中国人,以前哪朝哪代的政府都不把我们当人看,八路军来了,我们才有做人的资格呀!”

反“扫荡”的时候,野三坡、杨家台这些地方,都成了可靠的根据地。有时候,聂荣臻带着晋察冀机关到这些深山沟时,老百姓像遇见救星一样,热情极了。

二说“子弟兵”。

晋察冀军区创办了一份刊物,最初定名为《抗敌三日刊》,后来改为《子弟兵》。“子弟兵”是聂荣臻为晋察冀根据地的部队所取的一个富有政治意义的称谓。聂荣臻认为,根据地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家乡、保卫边区,要把保卫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部队担负的任务结合起来。当时,各军分区的许多指战员都是边区人民的子弟,部队同当地人民群众不仅鱼水相依,还有亲缘关系。边区凡是愿意抗日的各阶层的优秀子弟,都可以参军。这些土生土长的人民子弟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在抗日烽火的激励下,扛起枪杆保卫家乡,不仅使边区的部队得到迅速扩充,也密切了军队与边区人民的关系。

“子弟兵”这个名字在晋察冀一直叫得很响,在聂荣臻的广泛动员下,边区人民打破了流传多年的“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陈旧观念,把扩充部队看作是保卫家乡、打击日寇的实际行动,每当动员参军,村干部、共产党员都带头报名。入伍青年都是戴大红花、骑高头大马、全村群众敲锣打鼓放鞭炮进行欢送,一首“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歌曲,响遍了晋察冀的角角落落。

在有些地方,聂荣臻还决定用地方命名子弟兵团、营,以扩大子弟兵的影响,激励指战员的斗志。在阜平、灵寿,相继成立了“阜平营”、“灵寿营”。五台、盂县、望都等地,也都成立过地方的团、营、连、排。抗日战争中著名的“平山团”,全团战士都是平山人。“平山团”在周建屏、刘道生的指挥下,与冒险进攻根据地的敌人苦战七昼夜,特别是在土楼子一带的上、下细腰涧战斗中,包围和歼灭了大量敌人,写下了“平山团全体指战员同志最光荣的胜利记录”。1939年5月20日,聂荣臻致电嘉勉平山团:

“……平阳团全体指战员同志们!你们无限英勇的顽强战斗精神,在我晋察冀军区的抗战史上已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一页。你们不屈不挠流血战斗的光荣胜利,已经证明了你们是八路军的模范部队之一,是中华民族最忠诚的后裔。你们是平山的子弟,边区的子弟,生长在太行山脉上,你们执行了捍卫家乡、捍卫边区的神圣任务。这特别证明了你们是平山子弟的优秀武装,边区子弟的优秀武装,你们是太行山上的铁的子弟兵!你们在战斗中锻炼得更坚强了。你们要永远保持并发扬这一光荣的传统,永远成为军区八路军的模范部队,成为捍卫民族、捍卫边区和捍卫家乡的优秀的平山子弟兵。”

子弟兵,多响亮的名字!

晋察冀群众把子弟兵看作是自己的抗日英雄,千方百计支援子弟兵。凡是部队吃的、穿的、用的,各地群众都千方百计地保证。当时,晋察冀部队通过边区政府每年部要征集一大批公粮,这些粮食如果由部队自己保管,将是一个很大的“包袱”。部队整天打游击,今天游到东,明天游到西,不可能携带很多粮食,一旦敌人扫荡,困难就更多,群众就把每年征集的公粮分片储存在村子里,部队到村里,不分白天黑夜,只要用边区政府发的粮票,很快就能取到粮食。敌人“扫荡”时,群众把坚壁清野、保护公粮作为第一件大事。一场战斗结束,当地群众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为因保卫他们而流血受伤的英勇战士烧水做饭、包扎换药。有了群众的掩护,离开部队的伤病员就安全多了。

子弟兵,把军队和人民群众紧紧地联在一起。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到晋察冀边区考察以后,热情赞颂子弟兵。他撰文说:“子弟兵是老百姓的儿子,坚决打鬼子的抗日部队的兄弟,是在晋察冀生了根儿的抗日军。”

三说“行军百里无狗叫”。

聂荣臻看到,在抗日战争中,除极少数死心塌地为日本侵略者效劳的民族败类以外,广大人民群众都有一个起码的觉悟:不当亡国奴。任何侵略者要想吞并、奴役中国这样大的国家,吞并中华民族这样历史悠久的民族,都是不可能的,共同的民族利益,不愿当亡国奴的呼声,是发动群众的基础。为此,聂荣臻紧紧把握住发动群众这个关键,部队到达一个地方,抽调许多工作人员,组织许多工作团和工作小组,分散到各个村庄,向人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帮助他们建立抗日救国团体;在有些地方,还反复细致地做工作。

在很短的时间里,群众的抗战热情空前提高,农民抗日救国会、工人抗日救国会、青年抗日救国会、妇女抗日救国会、文化界抗日救国会、儿童团等各种群众团体相继成立。八路军的抗日行动,受到了不愿当亡国奴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无论走到哪里,群众都把八路军看成自己的主心骨,政治上有了依靠。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激动地说:“八路军来了,我们吃饭也香,睡觉也香。”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长期处于敌人的封锁和包围之中,有时候,聂荣臻的司令部距敌人只有几十华里,甚至可以听到敌人围攻的枪炮声,大家却有一种安全感。聂荣臻到分区检查工作、开会,都是带一个警卫员,一路上没有危险,老乡总是热情地为他们烧水、指路,照顾得很周到。

边区人民一心一意想抗日,汉奸、特务,想换一副面孔到根据地活动,立刻就会引起群众的警觉。各村各庄都建立了侦察网、警戒线,设置了“消息树”,传递“鸡毛信”。八路军的通讯线路则沿着偏僻的山坡、山沟架设,有时候还从两个高耸的山峰间“飞”过去。“飞线”高挂蓝天,大队敌人难以登山破坏,小股敌人又会被八路军“吃掉”,真是一绝。

在冀中平原,广大群众为了使夜间行动的八路军不被敌人发现,自觉地把村里的狗都打死了。八路军夜间出击,“行军百里无狗叫”,造成了很大的突然性。敌人扫荡,往往十扑十空。日军一一0师团长桑木崇明在大龙华战斗后哀叹:“晋察冀的组织是神秘微妙,不可理解的组织,老百姓可以随便用眼色或手势传达八路军要知道的消息,速度比电话还要快。”

“九路军”、“十路军”,斗不过聂司令的八路军。

冀西的早晨,太阳冒出个圆顶子,嫣红嫣红的,把萦绕在村舍顶让、小山脚下的轻烟薄雾染成了淡淡的玫瑰色,衬着远处如烟如云的青山翠田,融作一片朦胧浮漾的紫霞绿烟,在天地间缓缓游涝着。聂荣臻到村口转了一圈,刚洗完脸,警卫员就进来了。“司令员,来了两个军人,一定要见你。”

来人穿着一身整齐的军装,腰间还插着一把短枪,看见聂荣臻,正正规规地行了一个军礼,说:“聂司令,平型关一战,大长中国人志气,也使司令名扬天下。司令人多枪多,兄弟手下只有百十来人,如果聂司令看到起我们,我们也要参加八路军,同聂司令联合。”

聂荣臻手一扬,请来人坐下,心想,这些人想抗日是好事,但是在没有摸清他们的政治色彩以前,不能吸收到八路军中。他笑了笑,说:“抗日不在于人多人少。我们之间可以互相协同。如果在作战方面需要我们统一指挥的话,这倒可以考虑,你们缺少武器弹药,我们也可以支援,但你们不一定急于参加八路军。”

当日本军队沿着太行山、五台山、恒山山麓继续深入华北时,国民党军队弃地南逃,旧政府官员作鸟兽散,无数不愿当亡国奴的群众,在“保卫家乡”、“保卫祖宗坟墓田园”的口号下,利用溃军丢弃的枪枝弹药和散落在民间的武器,以各种各样的名义千百成群聚成队伍,树起了抗日的旗帜。一些原来在华北抗战的部队因与主力失去联系,不得不留在华北,有的根本不愿撤退,坚持要在敌人后方作战,他们也都自动地形成一种武装组织。一些得到地方政府承认的抗日军官,也派入到处收容流亡散兵,在华北建立游击队伍。

在风起云涌的抗日运动中,少数兵痞、流氓乘机活跃起来。有的占地为王,自封官衔,动不动就向群众勒索:“请捐助抗日经费xx元”,拿到钱以后,整天大吃大喝,成为变相的土匪,有的受汉奸的挑拨离间,互相械斗争地盘,抢掠、胁迫群众。冀西、冀中地区,有时候几个人、几条枪聚在一起,就自称是司令,真是“司令遍天下,主任赛牛毛”。北平到保定的铁路两侧,就有十多支较大的杂色武装。聂荣臻的部队叫八路军,他们就自称“一路军”、“九路军”、“十路军”。少数队伍纪律不好,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也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秩序和抗日行动。

聂荣臻到五台山和阜平以后,每天都要收到许多封告发信,要求聂荣臻的部队主持公道,有的老乡甚至在聂荣臻面前痛哭流涕,要求聂司令“剪除地方之害”。有的连队和工作组,整天耗费在处理这些无头案上,有的一天要处理十多起扰乱治安案。聂荣臻深深感到,如何对待这些形形色色的杂色武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聂荣臻经过再三考虑,采取了六字策略。

一曰:规劝。

聂荣臻看到,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作亡的大劫难中,只要有民族观念,有热血心肝的人,绝不忍心认贼作父,茶毒百姓,有些纪律很坏的杂牌队伍,也具可以说服教育的,也要允许他们有一个认识自己、认识形势的过程,不能急于对他们采取断然措施。群众对这种形形色色的武装也有一个认识的过程,这些武装部打着抗日的招牌,在群众没有认清真抗日假抗日以前,操之过急,老百姓会说八路军吞并他们,这样就不利于抗日了。

对于少数纪律差的队伍,聂荣臻总是要求大家运用统一战线的基本精神耐心细致地进行说服教育,消除各种武装力量之间的误会和隔膜。对于友军中个别人员因不明形势而偶然生事,要从维护地方安宁的角度出发,平心静气,以理规劝;假如遇到无理反抗,不得不加以扣留的,也要经过说服教育以后用公文送还原部队。对于有的武装力量,聂荣臻多次进行说服教育,使他们在抗日战争中得到锻炼,为打击日本侵略者作出贡献。聂荣擦提倡的说服教育工作,在抗日武装力量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曰:改编。

对于人民群众中土生土长的游击队伍和真正愿意抗日的爱国志士,聂荣臻经过考察以片,就吸收他们参加八路军,改编为真正的抗日武装。

冀东“保安司令部”司令王溥原来是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亲眼行到日本侵略者在日本烧杀抢掠,欺凌中国人民,激起了他的满腔仇恨。他在冀东地区组织了几千人,自称司令,与日本军队打了几仗,自知力量薄弱,就带着一部分队伍到冀西去找聂荣臻,要求参加八路军。聂荣臻觉得王溥这个人比较老实,也有诚意,但是他的队伍东拼西凑,成分比较复杂,就说“你们要求投奔八路军,我们欢迎。你队伍中实在不愿留下的,也可以走,我们以礼相待。”

聂荣臻把王溥的部队改编成一支游击部队,任命王溥为司令员,还补充了当地的一些农民。王溥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执行八路军的纪律,积极与日伪作斗争,但是由于缺乏游击战争的经验,在1941年敌人进行的秋季大扫荡中光荣栖牲,聂荣臻感到很悲痛。

聂荣臻深知各种杂色武装的成分复杂,对改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总是采取耐心教育的方法来对待。聂荣臻常常同那些“司令”、“主任”们彻夜长谈,向他们介绍八路军的纪律、传统,宣传党的抗日政策,使他们从思想上真证转变为人民的武装。对于个别本性难移的政治投机分子,对那些明里投靠八路军,暗中勾结日本鬼子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司令”,聂荣臻断然采取措施,决不仁慈在平四一带活动的由赵同指挥的“国民抗日军”改编为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以后,又给聂荣臻造成了麻烦。赵同原来是东北义勇军成员,凭借自己打过几次仗,获得一点军事知识,改编成八路军以后,十分狂妄,不愿受我军纪律的约束,梦想独树一帜,再当草头王,这个支队的矛盾也很多。聂荣臻几次找赵同谈话,要求他洗心革面,积极抗日,谁知赵同阳奉阴违,当着聂荣臻的面痛哭流涕,暗地里策划一个大队集体潜逃。这个大队的大队长受到说服教育的感化,主动去追赶队们,想把这支部队追回来时,竟然被他们打死。赵同带了十来个人跑到重庆,干起危害抗日武装,破坏敌后根据地的罪恶勾当。

对干赵同这种民族败类,聂荣臻决不手软。当赵同受国民党“委任”,别有用心地带着电台、密码回到华北时,聂荣臻及时与一二0师的贺龙师长联系,把赵同这个“钉子”拔掉了。事后,聂荣臻遇到贺龙,感激地说:“贺老总,你又做了一件好事。要不然,让赵同这样的人发展起来,还会出现更多的麻烦。”

三曰:歼灭。

聂荣臻同当地杂色武装的“司令”、“主任”接触多了,对于他们的政治面目也了解得比较清楚了。对干那些勾结敌人,认贼作父,破坏抗日,残害百姓,与边区军民为敌的民族败类,不论其力量强弱,聂荣臻都毫不犹豫地加以歼灭。“七路军”司令盂阁臣、“十路军”司令赵玉昆虽然诡计多端,最终都逃不脱聂荣臻的手心。

一天,一位参谋呈送给聂荣臻数十封易县、满城老百姓写给军区和边区政府的信。这些信全是要求八路军为民作主,剪除“地方之害”“七路军”。聂荣臻翻看着这一封封愤怒控诉的血泪信,双眉紧锁。

聂荣臻以检查工作为名,来到第一军分区,让杨成武把“七路军”司令孟阁臣请到分区司令部。这个孟阁臣曾经在旧军队当过连长,在国民党的特务机关当过情报人员。抗日烽火一起,他乘机在易县、满城一带拉起一支七八千人的队伍,占据一块又一块富庶的地盘,仗着人多势壮,欺压百姓。聂荣臻决定先同他当面较量较量。

孟阁臣是个大烟鬼,又想拿“七路军”司令的架子。他腰间插着短枪,手里端着烟枪,迈着八字方步走进来。一见聂荣臻,吓得倒吸一口凉气,毕恭毕敬地说:“久仰聂司令大名,兄弟敬佩之至,‘七路军’全体将士愿意听从聂司令指挥,同八路军共同抗日。”

“鬼东西!”聂荣臻在心里骂了一句。孟阁臣仗着有七八千人,又打着一块“抗日”的招牌,认为八路军对他无可奈何。这种人,决不是给他一个官就会认认真真地抗日的。既然他提出要与八路军联合抗日,那就……聂荣臻顺坡骑驴,说:“共同抗日,好呀!那就先让边区政府派一名县长,把你们那块地方的行政机构建立起来。”

“那当然,那当然。”孟阁臣满口答应。谁知他转身走后,就让人把边区政府派去的干部监视起来了,还故意搞了一套与边区政府对抗的土政策。1939年初,孟阁臣与日本鬼子勾搭,公然丢掉“抗日”的招牌,准备当伪军。他指挥“七路军”到处为非作歹,杀害抗日干部和无辜百姓。

聂荣臻考虑再三,对杨成武说:“成武同志,现在该是解决‘七路军’的时候了。”

杨成武说:“我也想了,先请孟阁臣来参加会议,再把他扣押起来。”聂荣臻摇摇头,说:“这个办法不妥。盂阁臣这个家伙很狡猾,扣他一个人,他那七八千人还可能出乱子。还是趁他们没有准备的时候,把他的部队包围起来,就地解决。”

杨成武心领神会,集中了三个团的兵力,突然行动,很快把盂阁臣和他的队伍包围了,盂阁臣当即被俘。当地群众得知“七路军”司令被擒,纷纷奔走相告,称赞“八路军为地方除了一害”。受孟阁臣欺骗的士兵也纷纷揭发他的罪恶。从孟阁臣家中查抄出来的元宝,就堆了满满一炕。这个兵痞,搜刮了多少人民的血汗!

部队运送战利品时,孟阁臣竟然越狱潜逃了。但好梦不长,当天夜里就被群众抓获。对于这种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危险人物,聂荣臻果断批准:杀!

“十路军”司令赵玉昆也曾经以共同抗日为名,被改编为五支队。但赵玉昆本性难改,1940年3月,他指使人活埋了坚持抗日的好些共产党员,带着少数人叛变投敌,最终也落入了人民的法网。

除了杂色武装,聂荣臻与反共顽固派的斗争一度十分激烈。

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八路军的影响越来越大,敌后抗日根据地把群众真正发动起来了,这使国民党顽固派感到极度忧虑和不安,他们挖空心思,提出了“溶共”、“限共”、“防共”的种种措施,企图限制八路军这支抗日力量的发展。石友三、朱怀冰等人当初托庇于八路军,才有立足之地,一旦自己的力量发展了,就唱起“先联合日本,打倒八路军,然后再进行抗日”的滥调,气势汹汹地袭击八路军部队,杀害抗日政府人员和家属,他们所到的地方,无不搅得乌烟瘴气。1939年,党中央针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政治口号,制定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原则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聂荣臻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毫不客气地粉碎了张荫梧等人对根据地人民的进攻。

抗战以前,张荫梧是独霸博野一带的地方反动势力,日本侵略者的枪炮声把张荫梧这个唯利是图的家伙吓到湖南、重庆。聂荣臻开创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以后,张荫悟留下的部分武装在当地人民抗日热情的推动下,推举张仲瀚去找冀中军区的吕正操司令员,表示愿意同八路军共同抗日,还希望八路军给他们一个“官”。聂荣臻从团结抗日的愿望出发,帮助他们在博野一带开展抗日活动,使这股武装在三个月里扩展为三个团,还组织了“民军”司令部。张荫梧见有利可图,又返回冀南,秉承蒋介石的旨意,不断向八路军挑衅,还突然袭击了吕正操的特务营。

为了坚持抗战,维护统一战线,聂荣臻对张荫梧的罪恶行为多次进行说服教育,一再忍让。但张荫梧死不回头,1938年12月,他指派他的副司令率3000多人来抢占博野、安国等县城。聂荣臻毫不客气,将张荫梧的三个人队全部俘获。

1939年6月,张荫梧竟趁日牢“扫荡”之际,亲白带领3000多人偷袭深县八路军的后方机关。当时,深县只有八路军的留守机关和部分后勤部队,主力都在前线与日本侵赂军作战。张荫梧趁夜深人静包围了八路军的留守机关,残杀八路军指战员400多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深县事件”。事后,张荫梧得意洋洋地向蒋介石献媚:“日军扫荡八路,在他人以为大难当前,在我以为军政开展之机会。”

“深县事件”发生后,聂荣臻十分气愤,迅速从冀中军区调来部队,会同一二0师对张荫梧一伙进行坚决反击,歼敌2500多人。

1939年8月,阎锡山派白志沂带一个师到灵丘、广灵一带,疯狂地捕杀抗日政府的干部,抢惊群众的财物,惨无人道地对抗日干部和群众削鼻、割耳、活埋,还到处张贴告示:“拿到共产党县府科长以上干部,每名赏洋1000元,拿到共产赏区级干部,每名赏洋五百元。”对于这种反动行为,晋祭冀边区军民无不义愤填膺,许多群众举起大刀、长矛,要去跟白志沂的军队死拼,聂荣臻及时调集部队,歼灭了白志沂保安师的主力,使边区军民能够一心一意地抗日。

东京哀叹:护国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日本东京:一家主要报纸《朝日新闻》从1939年11月21日起连续三天的通栏标题都是:“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日本官员哀叹:“中将级指挥官的阵亡,是皇军成立以来未曾有过的”,“护国之花凋谢了”。

晋察冀根据地:聂荣臻从敌人的广播中收到了这条消息。

延安:毛译东从各地的电台中得知我军击毙侵华日军中将时,立即致电活跃在太行山的聂荣臻,要聂荣臻查证并嘉奖有功人员。

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的“护国之花”,是指中将阿部规秀。这位佩戴两颗金星的将军,所谓经过特别挑选的能够运用“新战术”的“俊才”和“山地战专家”,在同聂荣臻交于中,莽身于太行山麓的古长城下。

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爆出了抗日战争中独一无二的特大新闻:击毙日军中将。

那是在著名的黄土岭战斗中。

1939年夏天,日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北岳地区进行“扫荡”。5月8日,日军第一0九师团和独立混成第三旅团l万余人分路出动,企图围歼五台山以南台怀地区的八路军。聂荣臻的部队以灵活机动的战术手段把敌人引向细腰涧等地,用伏击、袭击等种种手段歼敌千余人,给了日军一个下马威。5月20日,杨成武的第一军分区抓住战机,突然对进展到大龙华镇、企图隔断我北岳与平西地区联系的敌军发起攻击,再次歼敌400余人。

日军连遭晋察冀军民的打击,便于l0月中旬调集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第一一0师团主力共2万余人,对北岳地区进行更大规模的“扫荡”,企图彻底摧毁北岳根据地,打通曲阳至阜平之间的交通,缩小八路军的回旋余地。被称为“山地战术家”的日军第二混成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做梦都想在晋察冀根据地址显示自己的“俊才”,竟然狂妄地率军深入根据地腹地。

当时,聂荣臻正在筹备晋察冀军区成立两周年的纪念活动,聂荣臻还把一二0师师长贺龙和政训处主任关向应也请到根据地。一天,聂荣臻正在参加一个组织工作会议,杨成武急匆匆地跑进来,说:“聂司令员,阿部规秀派辻村大佐率领一千多日伪军,已经从张家口前进到涞源,有可能分路向银坊和走马驿方向进攻。”聂荣臻立刻想到,那里有一片奇峰峡谷,两千多年前秦始皇都知道那一带是防御外敌的好地方,所以才把长城横在那里。他追问杨成武:“你有什么好点子?”

杨成武胸有成竹地说:“日军前进路上是一片连绵险峻的大山,出涞源城就进入了长城的白石口。从白石口到银坊只有一条山路,路两边都是光秃陡峭的岩石,是打伏击的好地方。敌人孤军深入,我们完全可以吃掉他们。”

聂荣臻微微点头,说:“成武,你把贺龙、关向应和彭真同志都请来,听听他们的高见。”

杨成武在返回军分区司令部途中,特地到雁宿崖和黄土岭一带察看地形,选择了伏击阵地,定下了伏击方案。聂荣臻还对杨成武说:“成武呀,打就得打痛这股敌人。你一定要集中兵力,抓住战机呀!”

11月2日夜,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第一大队等1000多日伪军开始向水堡、走马驿、银坊方向“扫荡”。聂荣臻得知敌人出动,立即命令晋察冀第一军分区第一、第三团,第三军分区第二团急行军进入伏击阵地。3日凌晨,战斗打响了,聂荣臻寸步不离地守在电话机旁指挥战斗。日伪军被我军诱到雁宿崖地区,枪声响了整整一个上午,杨成武才向聂荣臻报告说:“司令员,被包围的敌人已压缩到雁宿崖的峡谷内,只剩两处阵地了。”聂荣臻感到胜利在望,对杨成武说:“你指挥部队迅速发起全面进攻,彻底歼灭这股敌人。”

下午4时,战斗结束了,骄横成性的日军横七竖八地倒在雁宿崖的山沟里,敌大佐以下500多人被歼灭,还生俘了13名日军。聂荣臻听到汇报后,命令部队迅速撤离战场,隐蔽待机。

阿部规秀得知辻村古宪大佐被八路军歼灭,恼羞成怒,亲自率领涞源等据点的1500多名日军向雁宿崖方向进犯,沿途进行报复性的“扫荡”,企图挽回“皇军的体面”。聂荣臻得到杨成武的敌情报告后,次定利用有利地形集中兵力再次打击日军。他命令杨成武调少量兵力把日军引诱到银坊,同时命令第一、第二、第三团,游击队第三支队等部队立即进行战斗准备。杨成武问:“司令员,还在老战场上打吗?”

聂荣臻想了想,说:“再把敌人往前引,引到黄土岭。为了确保围歼这部分敌人,我们还得再增加一部分兵力,我已经告诉二十团团长陈宗坤、政委李振声,二十五团团长宋学飞、政委张如三,让他们的部队也参加这次围歼战斗。另外,要炮兵营营长杨九秤也带领部队参加战斗。”

被聂荣臻请来参加晋察冀根据地成立两周年庆祝活动的贺龙得知日军前来报复,主动说:“荣臻同志,我们那个特务团离这里不远,我让他们从神南镇北上,归一分区指挥。”聂荣臻一听,紧紧握住贺龙的手,高兴得笑出声来。

11月5日,阿部规秀果然被杨成武引诱到银坊。6日早上,这个能够运用“新战术”的日军中将继续沿着崎岖的山路向司各庄、黄土岭进犯。阿部规秀沿途见不到一个“八路”,气得把几个村庄的房屋都烧光了。傍晚抵达黄土岭一线。聂荣臻见战机即将来临,命令部队连夜进入伏击阵地,还特地对杨成武说:“如果明天阿部规秀继续由黄土岭东进,我们就全线出击。”

杨成武说:“明大是晋察冀军区成立两周年的喜庆日子,也是苏联“十月革命节”,我们一定献一份厚礼。”说完,两人相视一笑。

阿部规秀“报复”心切,7日上午,命令主力从黄土岭出发,沿山谷向东蠕动。下午3时,日军进入伏击圈。一声号令,子弹像暴风雨般落在敌群中。日军阵形混乱,急忙抢占了几个山头,企图突围。聂荣臻从望远镜里看到这一情况,立即要通了杨成武的电话,说:“成武同志,你迅速调整部署,缩小包围圈,决不能让敌人冲出去。”

激战中,第一团发现一处独立家屋附近猬集了一群敌人,其中有人指指划划,像是一群军官,立即命令第一军分区炮兵连用迫击炮火力对其袭击,

轰!轰!几发炮弹准确地落在敌辟中,日军的“护国之花”,阿部规秀中将“凋谢了”。

日本陆军部发表的关于阿部战死的“详报”称:“这个地形是华北很少见的山地,差不多是没有道路的。中将以下的将士们完全徒步,辛勤跋涉……7日向易县上庄子前进的时候,敌利用优势的地形,继续顽强地抵抗,中将果敢地到一线,观察地形敌情,飞来了敌人迫击炮弹,在距中将数步的地方燃炸,碎片打中中将的左腹及两腿等数处,中了致命的伤,遂与世长辞了。”

战后,八路军指战员掩埋了日军尸休。聂荣臻派人把阿部规秀绣有两颗金星的黄呢大衣和金把钢质指挥刀转送延安。

1940年1月21日,聂荣臻通令嘉奖炮兵部队。该通令指出:“第一军分区炮兵连充分发挥炮兵的作用,给予敌人以极大的杀伤和威胁,以准确的射击命中敌酋,使敌失指挥与掌握,致全线动摇而陷于极端混乱状态”。聂荣臻特别要求“各部队炮兵应该以此战例积极研究学刀炮兵技术。”

这一仗,聂荣臻打得如此漂亮,决非偶然。自从开辟晋察冀根据地以来,聂荣臻时时刻刻都在研究对付敌人的办法。1939年5月,第一军分区在大龙华战斗中缴获了50多册日军的机密文件,其中有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颁发的《关于剿匪与警备的指针》、《关于使用特种器材(毒气)之参考》,日军一一0师团司令部颁发的《对山区方面匪团封锁计划》等厚厚的一大叠子,有的文件详细说明了日军对付八路军的计划。聂荣臻懂日文,他把这些原始文件详详细细地看了一遍,不但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晋察冀的作战方针,还将其中有关材料翻译摘录,写上详细说明,派人送到延安,供中央参考。后来,毛泽东见到聂荣臻时,欣喜地说:“荣臻同志,你送来的日军文件,我都看了,很有价值,对中央制定作战方针很有价值。”

在日军的“护国之花凋谢”以前,聂荣臻就十分重视在游击战中创造条件打歼灭战,曾经击毙了不少日本军官,用独创性的战术打出了晋察冀根据地的军威,其中击毙日军第四混成旅团大队长清水曾经引起轰动。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创建不久,日军调集重兵多次进行围攻,都遭到失败,这使日军非常恼火,对这片抗日根据地恨之入骨。日军的报纸曾称:“五台山岳地带为共产军在山西蠢动之策源地,更为向河北、绥远、平津诸地方实行赤化工作之根源。”1938年9月中旬,日军经过周密准备,集中了第一一0、第二十六、第一0九师团和独立混成第二、第四旅团共5万多人,准备从平汉铁路北段、平绥铁路东段、同蒲铁路北段和正太铁路沿线同时出动,以五台和阜平为主要目标,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攻。

这次向边区进攻的部队,几乎是清一色的日军,进攻的目标是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和八路军控制的县城。为了粉碎日军围攻五台、阜平的幻梦,聂荣臻对军区和边区政府进行紧急动员,提出了“一切服从战争,一切为了前线胜利,保卫家乡”的战斗口号;要求各分区先用小分队不断袭扰、消耗、疲惫敌人,创造战机,集中兵力伏击、袭击和截击敌人。

9月20,日军分数路向曲阳、唐县、完县进犯,独立第四混成旅团大队长清水率领部队从盂县出发,渡过滹沱河,进攻五台东南的柏兰镇。这个清水大队长十分器张,多次扬言要占领五台。那几天,进攻曲阳和唐县之敌遇到我第三军分区部队的阻击后,死伤250多人,为了提高进攻速度,日军竟然丧心病狂,大量施放毒气,我军被迫撤出战斗。当时,聂荣臻和军区领导机关都在耿镇、石咀附近的一条山沟里。为了避免意外,创造战机,聂荣臻命令第三分区的部队掩护军区机关撤退。清水大队长也带领部队紧紧追赶上来了。聂荣臻熟悉这一带地形,就让唐延杰参谋长指挥警卫连到牛道岭去伏击敌人。

9月29日早晨,太阳刚刚露出地面,血红色的朝霞和浓密的紫色云朵,掩映着东方的曙光。清水刚集合部队准备出发,突然一阵枪响,唐延杰带着警卫连从四面八方向毫无准备的敌人进行射击,日军清水大队长当场被击毙。清水,这个多次扬言要攻占五台的家伙,刚到牛道岭就丧了命,被他的部队装进棺材,抬进五台县城。那一年,日本一家画报还刊登了一幅“抬尸进五台”的照片,真可笑。

1938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正在延安举行六届六中全会,收到晋察冀的战斗捷报以后,大会主席团立即向聂荣臻和晋察冀军民发出慰勉电,称:“晋察冀边区成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这些都在华北抗战中已经和将要尽其极重大的战略作用,而且你们的经验将成为全党全国在抗战中最有价值的指南……希望你们继续坚持统一战线的方针,动员一切力量,执行灵活的游击战与运动战,进行坚壁清野,准备长期战斗,镇压汉奸日探,粉碎敌人的进攻……长期保持晋察冀边区是最进步的模范的抗日根据地,作为将来进攻日寇最好的前进阵地。”

这是党中央第一次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全面评价。聂荣臻接到电报后,立刻拿到边区党的会议上宣读,向前线指战员传达。晋察冀军民受到极大鼓舞,杀敌的斗志更加旺盛。

在反“扫荡”的40多个日日夜夜里,聂荣臻指挥边区军民进行了大大小小的130多次战斗,毙伤日伪军5200余人,缴获长短枪570余支,轻重机枪49挺,各种火炮10门,粉碎了日军的企图,保卫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上一篇: 平型关,揭开一个谜
下一篇: 日本人到中国寻找“活菩萨”

首页 |生平及著述 |聂帅研究会 |聂帅陈列馆 |传、文学传 |评论研究 |照片选登 |缅怀纪念 |影视作品 |走进江津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鼎山大道386号|联系电话:47562678 47560944|邮编:402260| 邮箱:jjnsg@163.com
主办单位:重庆聂荣臻研究会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承办单位:聂荣臻元帅陈列馆|ICP备案:渝ICP备12004964号-4

渝公网安备 50011602500158号

知道创宇云防御
总访问量: 89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