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

传、文学传

首页 > 传、文学传> 中国元帅聂荣臻

他和陈老总,都是跨出国门的第一帅

发布时间:2020-01-21 15:06   作者:   来源:   点击数:0

跨洋过海,出国留学,是当今国人的一个热闹话题。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位元帅,十种不同经历,但在出国求知这个问题上,却颇有共识。朱德元帅于1922年9月前往德国留学。刘伯承元帅和叶剑英元帅于1928年赴苏联莫斯科留学。1938年3月2日,林彪被阎锡山的晋绥军哨兵误伤,同年冬天赴苏联就医,目睹了扣人心弦的苏联军队同德国法西斯军队在莫斯科城下进行的激烈较量。彭德怀元帅是在抗美援朝的战火中跨过鸭绿江的。陈毅元帅和聂荣臻元帅却早在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是跨出国门的第一帅。聂荣臻出国时间最长,先后到达法国、比利时、苏联,历时6年,直至1925年8月,他都在国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为祖国的革命事业而奔波。

卫星升空的地方,有一位“科学救国”的元帅。

1992年,是“国际空间年”。中国科学家评选出的“世界航天科技十大新闻”中,第三条大新闻豁然标出:中国成功发射了两颗澳星。中国的航天领域耸起了一座崭新的里程碑。

澳星从何地升起?

8月14日凌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雷雨刚住,场区上空还挂着一片片阴云。随着总指挥的一声口令,高97米、重4500吨的移动勤务塔缓缓撤出,藏于塔内高达51米的乳白色“长二捆”火箭巍然显现出来。箭端,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国旗、“中国航天”4个大字,十分醒目。7时整,一股烈焰从火箭的尾端猛然喷出,滚滚惊雷摇撼山峦。一条“巨龙”从“天府之国”的神秘谷昂首起飞,气贯苍穹。一时间,山岳为之震撼,星光变得黯淡。拖着火龙怒吼着前进的火箭,映红了大凉山的晨空,把美国为澳大利亚制造的“澳赛特B1”通信卫星准确地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太棒了!”美国休斯银河公司副总裁姜森挥动着双臂欢呼。

“太好了!”“中国龙”腾飞太空,冲开了世界航天商务市场的大门。

澳星升空的地方在四川。四川,真是人杰地灵,地灵人杰。朱德元帅是四川省仪陇县人。刘伯承元帅是四川省开县人。陈毅元帅是四川省乐至县人。在卫星升空的地方,还有一位“科学救国”的中国元帅——聂荣臻。

1899年12月29日,聂荣臻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镇。

当时,中国正处于辛亥革命的酝酿时期,经历数千年之久的封建社会正在瓦解,民主主义已经敲开了沉睡的中国的大门。国家处于政治动荡时期,社会上各种思潮十分活跃,新学派和旧学派的斗争非常激烈。聂荣臻就是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迈开了人生之路的。

聂荣臻自幼聪明好学,刚刚懂事,就吵着闹着,要到塾馆去读书。8岁那天,他父亲聂仕先把他送到桂花屋基(又名冲口)外公家的塾馆启蒙。少年聂荣臻读书认真,记忆力很强。短短几年聂荣臻就熟读了《论语》、《孟子》、《幼学琼林》等许多书,迈出了“科学救国”道路上坚实的一步。1986年11月18日,聂帅在接见全国广播电视会议四川代表团时,在同江津李安宁的交谈中回忆说:“……在冲口那两年读得比较扎实,为我以后的学习打了个基础。”

然而聂荣臻少年美好的学习愿望很快被生活的境遇打破了。1911年,聂荣臻的外祖母去世,三舅守丧,冲口的塾馆停办了。父亲把聂荣臻转到沙土堡孔家塾馆。孔家塾馆的塾师许亮臣性情暴躁,常常体罚学生,好学上进的聂荣臻也难免受罚。有一次,聂荣臻因冒雨护送一位脚痛的小同学,上学迟到了。许亮臣不由分说,照着已经认错的聂荣臻耳根子就是重重的两巴掌,痛得聂荣臻两眼直冒金花,几步踉跄,跌倒在地。他含着泪水望一眼先生,心中有说不出的委屈。

聂荣臻在学校挨打以后,还不敢跟父母亲说,生怕父母责怪。谁知第二天,聂荣臻的半个脸就红肿起来了。他父亲问明缘由,带着聂荣臻对许老师说:“先生,我送子上学,从师不护短,护短不从师。荣臻有错,你当先生的骂得、打得,手板、屁股随你打,可你为啥打耳门子?你看看,荣臻的耳朵都灌脓了。”聂仕先原指望话到事了,让孩子继续在许先生门下读书,殊不知这位许亮巨老先生脾气倔,架子大,对打骂学生不但不追悔,反而诬说聂仕先纵子要挟,鼻孔里哼了一声,冷冷地说:“不服教诲的人难以成才。我不教上学迟到还不服教诲的学生,你让荣臻退学吧!”

万般委屈的聂荣臻听了这句话,擦了擦眼中的泪水,拉起父亲的手,倔强地说:“退学就退学,我不在这里读书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聂荣臻渐渐成熟起来。每当聂荣臻回忆起教授自己的老师时,深深感激许亮臣先生传授知识的一片苦心。有一年夏天,在外地上学的聂荣臻放假回家,把行李往自己家门口一搁,首先跑去看望许亮臣先生。走进塾馆大门,聂荣臻伏地一拜,恭敬地说:“许先生,学生荣臻看你来了。”许老先生急忙扶起聂荣臻,两行激动的泪水忍不住涌了出来,那双错打过学生的手直颤抖,嘴里不住地说:“荣臻,我的好弟子,我的好弟子!”

1913年秋天,聂荣臻来到插旗寺小学读书。

插旗寺有一个深达2市尺的石孔,传说是太平天国名将张献忠带兵打到四川东南时,曾经在这个村子里屯兵树旗,“插旗寺”因此而得名。离插旗寺不远的三岔河,是老百姓比赛龙舟的地方。当地人民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龙舟竞赛十分热闹,每年端午节,三岔河里百舸争先,两岸站满了成千上万看热闹的人。聂荣臻爱看热闹,每当龙舟比赛激烈时,聂荣臻就爬到三岔河岸的一棵大树上去观看。这一天,他玩得最痛快。

在插旗寺小学上学时,聂荣臻不仅学习成绩好,还能把“屈原投江”、“插旗点将”等民间传说讲得头头是道,有声有色,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爱戴。使聂荣臻感到不满足的是,这个学校的课文太简单了。有一次,他直言不讳地对一位同学说:“如此容易的课文,岂值我读。”

有一天,聂荣臻听一位刚刚转来的同学说,新近创办的九如镇小学开设军事课。军事课堂设在长江边的沙滩上,只要沙滩不涨水,每当上课,无论刮风下雨,学校都要坚持操练。课前课后,还传出来阵阵歌声。“前进!前进!男儿血气方刚,大江浩浩荡荡……”

也许是天贼,也许是事业的呼唤,对军事具有特殊敏感的聂荣臻十分羡慕九如镇的学生有机会上军事课。他恳求父母,毫不犹豫地转到九如镇小学去读书。

来到这块知识的新天地以后,聂荣臻精选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的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端端正正地贴在书桌的一角。从此,他每天早起五更,夜读三更,以顽强的毅力刻苦攻读。聂荣臻对使用木头枪操练的军事课特别感兴趣。每节军事课,聂荣臻总是扛着一根木头枪,把布鞋和裤腰扎得紧紧的,一进课觉,就把自己当作一位开赴疆场的武士,无论是整队操练还是单个练习刺杀,聂荣臻都练得极其认真。有一次操练,一位同学不小心把聂荣臻的木头枪弄断了,聂荣臻心痛地看着手里的半截枪,好一阵埋怨。那位同学要把自己的枪赔给聂荣臻,聂荣臻却谢绝了。课后,他特意挑选了一根杂木,让一位木匠师傅做成枪。当他拿到新枪时,左看右看,爱不释手,还悄悄地涂了一层薄漆。他的情趣,他的刻甘精神,使他在少年时期就鹤立鸡群了。

1983年6月12日,聂荣臻少年时的同窗好友余风翔老人在回忆聂荣臻时,深有感受地说:“他平时闲静少言,惟有与同学研讨学问时,则侃侃而谈,理通词达,娓娓不倦。似为朋辈所敬畏,实则同学们敬他为良师益友,遇及国家民族之大事,则感慨激昂,义愤填膺,忧国忧民之思想,溢于言表,常于文卷之上,笔尖有力,锋芒毕露。教师曾评誉其‘天赋不凡,终非池中之物’。”

余风翔老人在一篇回忆聂荣臻的文章中还称赞:“聂素性倔强,见义勇为,对人则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尤其逢善不欺,逢恶不惧,遇同学有纠纷,善于排解,遇恃强凌弱者,则素抱不平,挺身相助。自奉节俭。经常布衣草履,从不浪费挥霍,但对朋辈,则慷慨异常,毫不吝啬。”当谈到环境对聂荣臻的影响时,余风翔老人说:“当时,陈食校长赵学仕,国文教师刘德修,均为邑中名流,天赋卓著。聂对两师衷心敬佩,而两师对聂之修养,造诣甚殷,潜移默化甚大。青出于蓝胜于蓝也,一代风流,一鸣惊人,绝非偶然,勤奋自励,母校陶冶,师友切磋,影响甚远。”

一代风流,绝非偶然。余老说得多么深刻。聂荣臻自幼勤奋自励,为以后的戎马生涯铺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在聂荣臻三更灯火五更鸡,孜孜不倦地寻求知识时,却出乎意外地发生了一件大事,以致中断了黄金时期的正常学业。

1917年8月,聂荣臻考入江津县立中学。这所中学是受维新思想的影响,学习日本近代教育制度而创办的。中学的校门虽然保持了中国传统的大庭院式风貌,校舍却一律建成平房,主体房舍坐南向北,成口字形,其结构布局仿照日本一个海军学校的式样安排。几任校长有的是前清进士,有的是留学日本的名人,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堪称四川第一流。入学之初,聂荣臻十分珍惜在县立中学的学习机会,每天一丝不苟,发奋求索。一个学期结束,聂荣臻成为同班学生中的佼佼者。他的各科考试成绩分别是:

修 身:75分

国 文:69分

外国语:68分

历 史:86分

地 理;74分

数 学:69分

博 物:79分

体 操:75分

平均每门74.4分。

第二年,聂荣臻写的《评内忧外患》、《评楚霸王》等3篇文章都被教师评为100分。国文教师经常把聂荣臻的作文拿到别的班去朗读,有时还批下“抄录张贴”的批语,作为范文让其它学生欣赏。时至今日,江津中学保存下来的学生操行考查簿上,清晰地记载着学校对聂荣臻的操行评语:

容仪——衣服朴素;

动作——活泼,上课专心;

言语——不欺,温和;

气质——天性温和;

智力——记忆力强;

感情——进取;

意志——坚固。

当聂荣臻广读博览,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赫胥黎的《天演论》和进步杂志《新青年》中吸取政治营养以后,聂荣臻的思想渐渐发生了变化,他由一个公认的诚挚少年逐渐转变为具有强烈爱国心的热血青年。

那几年,中国正处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满清政府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辛亥革命”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挫折。各路军阀你打我,我打你,哀鸿遍地,民不聊生,聂荣臻知道俄国发生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那场革命是进步的,却又不知底细,只是感到新鲜。《新青年》杂志上一篇篇介绍的社会主义啦、社会民主主义啦,众说纷纭,聂荣臻觉得这些主义还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孙中山先生提倡的三民主义,也是到处碰壁。民族的出路何在?国家的出路何在呢?聂荣臻常常独自在校园里散步,在灯光下思考……

当时,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正在古老的中国大中城市中渐渐地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饱受战争创伤的法国,劳动力相当缺乏,四川、湖南的一些学生纷纷到法国勤工俭学。聂荣臻怀着变革现状的强烈愿望,也想出国学习科学知识,学到知识以后再回国办工业,使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连年军阀混战,国家贫困落后的客观现实,增强了聂荣臻对“工业救国”的信心,选择了“兴办实业”、“科学救国”的道路。正是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聂荣臻毅然参加了轰动江津县的焚烧日货事件。

辛亥革命不久,袁世凯称帝复辟,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各种日本货物大量流入中国。江津县城地处长江岸边,交通方便,商业也比较发达,县城里百货商店的货架上,到处都摆设着日本货。这种现象引起了具有真诚的爱国心的学生们的强烈不满。当时,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上要求外国把山东的主权归还中国。但巴黎和会否决了中国人民的这一正当要求,还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怒。聂荣臻同江津中学的同学一起,三五成群,慷慨激昂地议论国家的尊严,关心民族的前途。说到激动之处,大家集合在校院里,高呼口号,举行抗议游行。

放寒假了。聂荣臻离开学校,回到家乡,与同学们一起自动组织了一个宣传组,在人群聚集的地方进行演讲。第一次演讲,聂荣臻感到特别激动,一开□,对帝国主义的愤慨,对军阀混战的厌恶,对日货侵蚀的反感,对民族前途的担忧……都化作一股热血,直往脑门上冲。聂荣臻没有顾及听众的表情,把自己知道的和想到的事情一口气说了出来。当他稍作停顿,正感到嘴里没有词时,周围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60多年以后,聂帅回忆往事,他把这次演讲看作是参加政治活动的开端。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爱国学生运动,江津这个小小的县城也受到了北京学生运动的影响,怀有强烈爱国心的聂荣臻和同学们一起走出课堂,在校园、在县城街头集会游行,散发传单,张贴标语,进行爱国演说,慷慨激昂地要求大家抵制日货,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一连数天,“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废除‘二十一’条!”“抵抗日货!不卖日货!不用日货!”的口号声,在江津县城里此起彼伏。聂荣臻还和同学们一起分头到各个商店进行宣传,动员商店老板不要贩卖日本的货物。有的同学还对几家大商店的日本货进行登记,劝说老板不要再进日本货物。

但是,唯利是图的老板们根本没有把聂荣臻他们的宣传放在眼里。他们不仅照样卖日货,还通过各种渠道偷偷地购进日货,学生们的爱国行动遭到冷遇,受到嘲讽。当学生们了解内情时,愤怒极了。一天,聂荣臻和同学们一起到县城的几家大商号搜查日货,把名气较大、又抗拒学生们要求的“乾坤泰”等商号里的日本货都搬到一个叫“文昌宫”的地方封存起来,准备焚烧。

这一行动,轰动了整个江津,好像把县城的天都撑破了。第二天,当聂荣臻和同学们继续清理日货时,刚走到街上,忽然被3个满脸肉疙瘩的胖女人拦住了。年纪稍大的那个女人媚声媚气地说:“小兄弟,你们是要买点啥东西还是要来搬东西?我们这些货虽然都是日本制造的,但我们也是拼着血本做买卖呀!你看我们这几家,都是10多口人,就靠做点买卖糊口呀!好兄弟,你们还是进学校安安稳稳读书去吧,别……”

“不行。”聂荣臻突然打断那女人的话:“我们多次宣传,要求你们不购进日货,可是你们唯利是图,出卖民族、出卖国家。”说到这里,聂荣臻手一挥,对同学们说:“别理他们,我们走。”

“求求你们,求求……”聂荣臻和几个同学的手冷不防被这些泼妇抓住了。

“你们这是干啥?快放开手。”聂荣臻用力挣脱。谁知这些泼妇死皮赖脸,用身子挡着学生的路,哭着喊着:“抢人啦,快来救人呀!”当聂荣臻的同学们赶来解围时,附近商店里又钻出一些不三不四的女人,死缠着学生,学生们想走走不了,想骂骂不出口,想打打不出手,一时为难极了。

聂荣臻立刻想到这是商行老板们有意组织的对抗,必须改变策略,不能在大街上同这些女人纠缠。聂荣臻果断地对大家说:“同学们,我们先回学校去。”

江津县城的商人们还不放心,又用金钱买通了江津县长聂述文和驻军团长王天培,请他们出面说服学生。聂述文收受商人的贿赂以后,假惺惺地邀请学生派代表至县衙门谈判,商量处理日货的事。当聂荣臻和其它学生代表一起跨进县衙门时,只见会场内外站满了荷枪实弹的士兵。趾高气扬的聂述文和王天培凭借手中的权力和军队,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企图把学生压服。那些奸商们也张牙舞爪,乘机要求学生赔偿损失。学生们血气方刚,不畏淫威,坚持要抵制日货,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就在商人、军阀、权贵们联合起来,威胁、压迫学生的时候,凡尔费和约正式签字的消息传到江津,聂荣臻的愤怒情绪达到了极点,学生们纷纷集合起来要上街游行,这可把身为国民党党员的江津中学校长邓褵仙、学监李耀祥等人吓坏了,他们生怕因为学生们游行而受到当地权贵的责难,在劝说威胁的同时,逼迫中学员工把校门全都关起来,坚决不准学生上街游行。校方的做法更加激怒了聂荣臻,一气之下,聂荣臻领着学生冲出校门,走上街头。

不一会儿,其它学校的学生也纷纷上街。游行队伍越来越大。到达“文昌宫”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把已经搜查出来进行封存的日货全部搬到东门河坝,在一次次演讲和一阵阵呼喊声中,堆积得像小山似的日本货波学生们点燃了。一时间,东门河坝烈火熊熊,浓烟滚滚。聂荣臻用一根长竹竿拨动燃烧着的日货,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觉得今天真正站到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线上。若干年后,聂帅回忆起这些早期的斗争时,语重心长地说:“宣传抵制日货无疑是正确的,但爱国运动的目标应该自始至终对着日本帝国主义,应该把商人作为说服争取的对象,动员他们一起参加抵制日货的行动。”

第一次出川就跨出了国门,“司芬克斯号”

把海外游子带到马赛、巴黎、沙洛瓦、莫斯科……

新年伊始,国家教委留学生司的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自1978年以来,我国留学人员的总数已达19万多人,为这以前29年留学生总和的10多倍。1992年,中央各部委,各省市科研部门、高等院校、企业等50多个用人单位组成了6个招聘团,先后赴美国、英国、德国、瑞典、法国、比利时、瑞士、日本和澳大利亚等9个国家,招聘留学人员回国参加建设。招聘团走访了87座城市,接触了1万多名留学人员。真是:开国门迎五洲风采,派才俊采百国之长。

渡洋留学,知识报国,是本世纪以来中华儿女寻求知识,振兴民族的一条新途径。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吴稚晖等一些受到西方文明影响的教育界人士曾经在北京组织“留法俭学会”,鼓励人们以低廉的费用赴法留学,“输进世界文明于国内”,改良中国社会。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李石曾、吴稚晖等人同法国一些知名人士一起筹建了“华法教育会”,动员一些青年到法国半工半读,掀起了一个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的小小浪潮。五四运动以后,在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冥冥学子跨洋渡海,探求科学知识,探求革命真理。聂荣臻元帅年轻时,曾经一片热情奔赴欧洲。在那个时候,跨出国门也好,赤子归国也好,都需要比今天多十倍、多百倍的勇气。

1925年8月,聂荣臻登上了从莫斯科到海参崴的列车,离开莫斯科回国。8月中旬,夏季眼看着就要被秋季排挤掉了,可是炎热却逗留着不肯走,车厢里闷热极了,混浊的空气夹杂着呛人的烟味,让人觉得喘不过气来。聂荣臻脱掉外衣,把身子倚靠在车窗旁,疲倦地吸了几口从窗外卷进来的灼人的热气。

哐嚓!哐嚓!列车不急不慢地奔驶着。远远的山岭,像云烟似的,贴在蓝色的天边。聂荣臻望见窗外出野上的衣夫,心早已飞到久别的祖国。

自从烧了日货以后,商人们极端仇视江津中学的学生。他们暗中勾结反动军警,准备对聂荣臻下毒手。聂荣臻得到同学们通报的消息后,决心到法国去勤工俭学。一天,聂荣臻跑回家,把出国学习的想法告诉父亲。谁知父亲脸一沉,十分严肃地说:“荣臻,中国那么大,又有3000多年历史,还不够你学的?!你这些天东奔西跑,叫叫喊喊,学不成,业不就,何以修身治国平天下?”

聂荣臻低下了头。他明白,他是独子,父辈都盼望他早日“成龙”,又舍不得他远离家乡,更不用说漂洋过海了。但是,作为一个青年,总不能因为自己的小家而抛弃理想、不顾国家前途呀!想到这里,聂荣臻一咬牙,心里说:不,我一定要出去,一定要到国外去学科学技术,科学才能救国呢!当他的目光与父亲相对时,勉强笑了笑,走上前说:“爹,你听说了吗?县城里几个顽固的大商家串通警察和校方,正要抓我呢!要不是同学报信,帮助我翻越院墙逃出来,我早被人家关进大牢里了。爹,你就让我走吧,只消半年一年,我准回来的。爹……”

辞别父母,已经5年了,聂荣臻恨不得立刻回到父母身旁。父母是多么疼爱他。一旦同意他出国,就千方百计从亲戚那里筹措了300块银元,千叮咛万嘱咐,希望他多学知识,早日归国。

第一次走出四川,聂荣臻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格外新鲜。聂荣臻乘轮船顺长江而下,途经万县时,他瞭望白帝城,仰观十二峰,在震耳欲聋的江水轰鸣中,尽情饱览三峡两岸雄伟矗立的群山,深深感到祖国山川的美丽。轮船在宜昌停靠时,他上岸游览,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英国租界,被英国警察喝住盘问了一番。聂荣臻想不通,这里又不是外国,中国人的土地为什么要受外国人管辖?!

在汉□,聂荣臻和同学们急于上岸,要看看火车是什么样子。但是,聂荣臻失望了他们在汉口车站没有见到火车,急得把耳朵贴到冰凉的铁轨上。为了多听一会铁轨上“嗡嗡嗡”的声音,他们还险些误了上船。回到船上,聂荣臻暗暗发誓,从法国回来,一定要在四川修铁路,让家乡的父老乡亲也见一见火车,坐一坐火车。当法国邮轮“司芬克斯号”把他们带到越南西贡时,聂荣锋第一次见到了法国人在西贡修建的窄轨小火车。在水天相连的大海里,聂荣臻有幸见到了海上奇景——鲸鱼喷出的高高水柱。当时,他欣喜极了,以为大海真是那么温柔,那么美丽。然而当他们经过地中海时,一场大风暴把“司芬克斯号”忽地抛上浪尖,忽地跌进浪谷,海水呼啸着,从甲板上掠过来,像一只野蛮的魔爪,要把他们拉走,惊吓得船上的旅客都背上救生圈,蹲在船舱里……现在,他在欧洲磨练真正五年了,他觉得自己成熟多了。

夜色像阴霾一般通过来,渐渐浓重起来。黑暗随着夜气同时从地面上升起,四周的一切很快被黑暗包围了,只有火车的光柱划破了夜空,随着一阵阵哐嚓哐嚓声,拖着一条长龙,不知疲倦地奔驰。上车整整两天了,离祖国、离家乡还是那么遥远。聂荣臻坐在车厢里,似睡非睡,眼前浮现出踏进法国土地时的一幕幕情景。

那年,聂荣臻是在马赛下的船。马赛,算得上法国的第二大城市了,可他只能把好奇感往心里压,他无心游览接纳他的第一个外国城市,语言障碍夺取了他的情趣。当时,他真羡慕华法教育会的同志,他们的法语讲得真好。他自己不会讲法语,上学也不行,做工也不行,真是为难死了。他到距巴黎不远的蒙塔尔纪就是为了学法语。蒙塔尔纪可没有白去,在那里,他认识了蔡和森、蔡畅、向警予、陈毅等人。他们早一步到法国了,是在法国过的“双十节”。他很喜欢陈毅那种奔放、开朗的性格,初次见面,就像是老朋友似的。在这些朋友的帮助下,他很快张开了翅膀,为了做一个爱国爱家的中国人,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学。两个月后,他在给父母的信中曾经吐露自己的心声:

“男在法国不单学他的工业,凡是好的我就学,日后回来,在社会上为一个完全的好人,并且出洋的宗旨,在造能力起见。不像那些徒借以为名。出来跑两年。回去这里去打工,那里去运动,要想做官多得点钱,这都是好计吗?时势常变,官不长,钱不久。无一足恃的,且名誉难保,生命都有关。与其受这种种的危险,何若自食其力,安然无故。大人生男一人,男当把那身体看得异常之重的。再有法国的恶欲。男格外谨慎,不敢稍一失足。男亦20岁了。难道说人事都不知,”

不到20天,他又在给舅父的信中畅谈了他的想法。

“甥观中华,尚有偷闲之日,然国势之不如人,学问之不如人,亦自愧也,甥曾处乡里,不识世界为何物,及游地球大半,经有许多地面,强国弱四,显然分矣,回思祖国,号称文明古邦,然不及外人亦远矣。甥尝思之,闲居家庭,优游终生亦自乐也。既曰出国,则负有无穷之责任焉,对于自身,则有求生活之责任;对于家,则有侍父母蓄妻室之责任;对于社会,则有扶救之责任;对于国,则有利国利民之责任。故甥无时可得稍懈。”

那是,他总觉得自己肩上沉沉的。他和陈毅,不仅一起学法语,学技术,还站在一条战壕里,共同捍卫国家利益,捍卫民族尊严。1921年6月,当他得知北洋军阀政府以“滇渝铁路修筑权”作抵押,派朱启钤到巴黎,向法国政府借款购买军火时,他好像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愤怒极了。尽管他只是一个在国外的中国学生,却不允许北洋军阀出卖民族利益去换取军火。他和其它勤工俭学的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用学生很有经验的斗争方式进行示威、抗议。他们的斗争胜利了,中国驻法公使不敢在借款文件上签字了。

但是,他和陈毅、蔡和森等许多朋友却早早地分离了,那一刻,他们是多么恋恋不舍。起因是因为学生们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一次斗争。当时,他正在克鲁邹钢铁厂做工。一天下班的时候,他收到了巴黎“勤工俭学学生代表大会”的通知,要他赶往里昂,参加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谁知这个通知迟到了,当他急匆匆赶到里昂时,那场斗争已经结束了,两天前参加斗争的同学已经被法国当局拘押在芒特吕克炮台的兵营里了。他好似挨了一记晴天霹雳,心都碎了。他呆愣愣地站在里昂中法大学的校门外,汗珠从额头上滚落下来…

当他得知中国驻法公使馆的副总领事李骏也到了里昂时,就找上门去了,他本希望这个副总领事能解救被关押的学生,但事与愿违,法国当局已经和中国公使馆商定,要把这100多名勤工俭学学生“遣送回国”,李骏还希望他能去规劝关押的学生,他将计就计,要李骏为他开了一张出入兵营的“通行证”。正是利用这张通行证,他才能够采用偷梁换柱的办法,3次出入芒特吕克炮台的兵营,带出了赵世炎等3个同志。遗憾的是,当他第四次带着通行证要进兵营时,蔡和森、陈毅等人已经被遣送回国了。那几天,他为了营救学友,真是“时迫事忙,终日无休”,竟连每月写一封家信的惯例也打破了,两个多月没有给父母写一封叩禀请安的信,这一刻,他想念父母,还特别想念陈毅同志。回国以后,一定要尽快去见见陈毅……

哐嚓哐嚓!哐嚓哐嚓!

从莫斯科到海参崴,7000多公里。车到中途,聂荣臻就感到十分疲倦了。在西伯利亚车站,聂荣臻突然听到廖仲恺先生遇刺身亡了。这个即将投入祖国怀抱的青年,好似挨了一个闷雷,心里难受极了。想到几个月前孙中山先生的逝世,他对国内的政局更加忧虑了。他虽然没有见过廖仲恺先生,但他在国内时就听说了这位政治活动家,当时广大工农群众都很拥护和爱戴廖仲恺,想不到廖先生在民族发展的关键时刻遭到了暴徒的暗杀。是呀,斗争的道路是多么艰难、崎岖,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每取得一个胜利都要付出代价呀!那一年,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失败后,他十分担心被押送回国的那些学友的安危和前景,他曾经苦苦寻觅自己的前途和道路。他没有被失败吓倒,绝没有,但他却在重新思考出国求学这条道路。那些天,他曾经徘徊在巴黎闹市的街头,漫步在落叶遍地的梧桐树下……

有一天,他得知比利时沙洛瓦城有一所以教机械和化工为主的劳动大学,学费、膳食都比较低廉,还有专门的寄宿宿舍。为国为民奋斗的理想再一次燃起了他心中那股求知的欲火,他很快奔赴比利时。

在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虽属中等规模,但校舍讲究,环境优美,是一个治学的好地方。经过一段时间补习,他终于如愿以偿,以优异成绩考入沙洛瓦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习。当时,他觉得出国的部分理想实现了,可以安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学习一个时期了。一天,他给父母亲写信说:

“海外游子,悬念何如?又闻川战复起,兵自增,而匪复猖!水深火热之家乡。父老之苦困也何堪?狼毒野心之列强!无故侵占我国土!二十一条之否认被拒绝,而租地期满,又故意不肯交还!私位饱囊之政府,只知自争地盘,拥数十万之雄兵,无非残杀同胞,热血男儿何堪睹此?男也,虽不敢云以天下为己任,而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况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决非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 有衣有食也。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视为终身之事业也!”

但是,当他静静地回忆在法国学习的一幕幕情景时,他就难以平静地坐在课堂里听课了。初涉政治斗争的旋涡,使他深深感到出国勤工俭学时所抱的那种“实业救国”的愿望是非常不现实的。他领悟到了,中国社会不仅是政治落后,经济命脉和工业系统几乎都被帝国主义和它们的走狗控制了,不除掉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这个障碍,民族工业是难以发展的。在国外,即使各种技术学得很好,知识很渊博,摘取硕士、博士的桂冠,成为有影响的工程师、专家,回国就能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吗?中国的现状难道是多几十个、几百个知识分子就能扭转的吗,他渐渐感到,除了学习科学技术,还应该寻求一种更伟大的力量。前些天,廖仲恺先生被杀害了。这位出身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东渡日本留学,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先驱,也难免遭到暴徒的屠刀。今天回想起来,他更觉得当时的思想转变多么重要。

他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在思想最苦闷的时候,他有机会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沙洛瓦劳动大学里,他奔走图书馆,迈步书摊,热衷地阅读《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ABC》这些小册子。他还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四川平昌县的老乡刘伯坚。家乡的水土,民族的苦难,很快使他们成为政治上的知心朋友。那些日子,他和刘伯坚常常在一起谈论资本主义的弊端,谈论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景。他们还互相传阅从国内寄来的《向导》周报、《新青年》等刊物,他们对《向导》周报中刊登的涉及到中国现实政治问题的文章很感兴趣。有时候,他们互相争论,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国内斗争中。有一天,当刘伯坚说到召开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时,他马上向刘伯坚表明了加入“少共”(即共青团)的愿望。在沙洛瓦劳动大学,他由刘伯坚和熊味耕介绍,化名“向上”,加入了“少共”。

他感到十分惊讶,加入“少共”不久,国内大名鼎鼎的陈独秀就给他们去信了。他还和刘伯坚一起,成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比支部”的领导人。他经常和同志们一起交流思想,参加各种会议,进课堂的时间渐渐少了。沙洛瓦劳动大学的考勤表上,多次注明他“不大上课”。当他由赵世炎、刘伯坚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以后,他在党组织内的工作就更忙了。第二年,当他到德国柏林考察时,十分高兴地见到了从法国移居柏林的周恩来、朱德。可惜时间太紧,来不及细细叙谈……

“先生,买点什么吗?”聂荣臻一惊,定神一看,才知道列车已经进站。站台上,几个老妇手挽一篮子杂货在叫卖。聂荣臻喝了一口水,疲倦地往车窗上靠去。

哐嚓哐嚓!哐嚓哐嚓!

列车快到海参崴了,7000多公里,眼看有尽头了,聂荣臻觉得自己又精神起来。就要离开西伯利亚这片神秘的土地了,聂荣臻又思念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思念起莫斯科来。

他是1924年10月被选调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的。当时,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先生密切合作,以广东为根据地的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正需要大批革命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组织上选派他到苏联学习,是为了回国以后更好地参加革命斗争。他到莫斯科东方大学时,正赶上十月革命七周年。他有幸应邀参观了红场的庆祝活动,参加了游行,见到了观礼台上的斯大林,斯大林后来成为苏联的大元帅。在东方大学,他还听过李大钊讲授历史课。最令他难忘的,是苏联红军学校的军事生涯。

当时,斯大林已经看到了武装斗争对于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性。孙中山先生接受了苏联顾问的建议,在黄埔创办军官学校。共产党内的有识之士也认识到掌握枪杆子的重要作用。中国需要一批精通军事的人才。他和叶挺等人是第一批进苏联红军学校学习的中国共产党人。红军学校虽然在莫斯科城里,但对外界是保密的。他们的服装都和苏联军官的服装一样,并且列入了苏联红军的编制。在红军学校,他们完全同红军一样,学习军事理论,学习战术,到野外进行军事演习,住帐篷,铺草垫,盖军毯,晚上还轮流站岗放哨。他们的军事教官都是苏联内战时期各个战场上相当于将军级别的红军高级指挥官,很有实战经验。那个时候,上课号一响,他们就像被教官带到战场上似的。正正规规的半年军校生活,他觉得自己充实多了,成熟多了,要不是国内斗争需要人,他正想多学一年呢!

红军学校的严格训练,为聂荣臻南征北战的军事生涯铺下了一块基石。出国、归国的历历风险,为中国造就了爱科学、懂科学的一代元戎。一位学军事的共产党人回国,一度引起了反动势力的恐慌。从海参崴到日本长崎的旅途中,尽管聂荣臻化装成学生模样,日本特务机关的黑影还是在聂荣臻身边出现了。一家日本报纸公然登出一条消息:一批在苏联学习军事的中国学生最近回国。为了应付随时都可能发生的抓押,聂荣臻在轮船上,连假口供都准备好了,一旦在上海登岸时遇到危险,也好应付。

祖国在欢迎他,战友在等待他!


上一篇: 中国的原子弹、导弹之父
下一篇: 戴“红帽子”的黄埔教官

首页 |生平及著述 |聂帅研究会 |聂帅陈列馆 |传、文学传 |评论研究 |照片选登 |缅怀纪念 |影视作品 |走进江津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鼎山大道386号|联系电话:47562678 47560944|邮编:402260| 邮箱:jjnsg@163.com
主办单位:重庆聂荣臻研究会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承办单位:聂荣臻元帅陈列馆|ICP备案:渝ICP备12004964号-4

渝公网安备 50011602500158号

知道创宇云防御
总访问量: 8956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