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

传、文学传

首页 > 传、文学传> 聂荣臻元帅的故事

五 探索

发布时间:2017-09-06 14:31   作者:   来源:   点击数:0

1917年,聂荣臻十八岁,是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了。他为自己确立的生活目标是:立志求学,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作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由于他的志向明确,在九如镇读书时,功课一直名列前茅。这年的8月,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江津县唯一的一所中学——江津县中学堂(现在的江津县一中)。

这个学校建立于1906年,开始是一座官立高等小学,1915年改为中学。它坐落在江津县城的黄荆街西段,从长江渡口码头上岸,一直向西,穿过县城最繁华的布市街,不远就到了。

校门左侧挂着一块醒目的大牌子,上面楷书写着“江津县中学堂”六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聂荣臻看来,这比县衙门门口的那块匾额还要威风。一进校门,是一个三、四十米见方的小院,穿过小院是一道二进走廊,穿过走廊,又是一座方方正正的“口”字形院落,院的四周是一圈回形走廊,一间间教室就排列在这回形走廊的周围,非常整齐。沿回形走廊种着一圈树木,常年苍翠成荫,夏季花香扑鼻,是一个美丽优雅的学习环境。

这所学校是废除了科举制度以后兴办起来的新式学校。虽然课程中也有一些文言文,但白话文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且已经开始设立数学、历史、地理等新科目。这些科目使年轻的聂荣臻学到了许多从来不知道的东西,了解到了国内外的历史和文化科学知识。“学而后知不足”,他第一次感到世界是那么广阔,各种需要学习的知识简直比海洋还要深远,他的眼界更开阔了,对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中学时代的聂荣臻,学习刻苦,善于思考,上课时专心听讲,下课后认真复习。他有个小小的亲密伙伴——一盏小油灯。晚自习以后,这盏小油灯每夜都要倍伴他读很长时间的书,许多星期天他都不休息。校园里一个偏僻的过道上,经 常可以看到他面壁而立、凝神背诵课文的身影。

他读书时,从来不放过所遇到的任何一个疑难问题。遇到问题他又绝不轻易去问老师和同学,他的办法就是反复思考,或者到学校图书室去查阅资料,一直到弄懂为止。

他中学时代尤其爱好文学,他写的毛笔字在同学当中也是出类拔萃的。作文写的很好,国文老师很喜欢他,多次把他的优秀文章张贴在学校的“公布栏”里展览,让全校的同学们看。

年轻的聂荣臻很注意自己操行的修养,随时注意端正自己对人生的态度,这对高尚品格的养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老师们渐渐发现他作风严谨,生活朴实,善于团结同学,为人诚恳谦和。所以他不但博得了老师们的喜爱,也受到同学们的敬重,许多老师都说聂荣臻是一位很有前途的学生。

江津县中学堂实行严格的操行考查制度,每学期都要把每个学生的操行分记在“操行考查簿”上,作为校志的一个组成部分留存下去。

聂荣臻在学校读了一年后,带着一份操行考查登记表回到了家乡。

他把操行表恭恭敬敬地双手交给父亲,父亲展开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仪容——衣着朴素;动作——活泼;上课专心;语言——不欺;气质——天性温和;智力——记忆力强;感情——进取;意志——坚定。”

聂仕先看完了儿子的操行登记表,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用因生活重担而经常挂在脸上的愁苦之色,暂时地消退了,他抚摸着儿子留着短发的头,满意地说:“两年了,你很有出息,没有忘记我送你去江津时对你讲的话。再过半年就是你二十岁的生日了,这份操行表就是你送给外公和父母的最好礼物了。”

听了父亲的话,聂荣臻并没象别的孩子通常那样,露出志得意满的神色。他更没有因为学业的长进而满足,他平静地对父亲说:“我追求的目标绝不是这么一张操行登记表。”

父亲听了荣臻这句话,似乎并不怎么理解,他呆住了,一双眼睛惊奇地望着儿子,他不明白儿子说的这句话中包含着什  么意思。操行好,功课好,对一个学生来讲已经是十全十美的好学生了,可是儿子还在追求什么呢?

原来,青年时代的聂荣臻已经在开始探索人生的道路了。他把学习、掌握文化知识当成一种手段,为自己将来报国效民做准备。在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如饥似渴地学习社会。

在学校里,他有一些要好的同学。如谭祖尧、吴平地、钟汝梅、戴坤忠、傅汝霖等,他们经常到櫬外的艾萍山上去谈古论今,批评时弊,交流各自知道的一些省内外新闻(后来,这些同学都参加了革命,先后壮烈牺牲)。

有一天,聂荣臻和他的几位同学到艾萍山上去玩,吴平地俯瞰着城内颓败的景象说:“咱们江津县临江城楼上的长联写道,‘江津地当扼沪渝,控涪合之冲,接滇黔,通藏卫之隘,四顾葱葱郁郁,俱围入画江城’。然而如此重要,如此美丽的一座江城,如今败落到这样破烂的程度,这样下去,真是不堪设想。”

谭祖尧说:“江津如此,重庆、四川乃至全国不都是如此吗!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胜利了,但是袁世凯复辟称帝,接着就是连年的军阀混战,把中国搞得四分五裂,我们比起欧美先进国家来落后多了。”

钟汝梅说:“天府之国的四川,更是大小军阀不断混战。就拿刘存厚来说,他长期盘踞川北,成了川东的土皇帝。”

戴坤忠接着说:“咱们四川比较富足,所以不但川内的军阀自己打,云南、贵州来的客军也打。客军来了,四川军阀就联合客军打自己的对手,打败对手以后,又同客军打,真打一气!”

年龄最小的傅汝霖也说:“军阀混战还不算,兵荒马乱之中,我省各地又成立了许多民防团之类的武装组织,以防经常窜扰到四川进行掠夺的云、贵土匪。所以,我们四川是遍地枪炮、处处烽火啊。”

聂荣臻默默地听着大家的议论,他非常愿意与同学们讨论时局,但他讲话很少,愿意多听,并且把听到、看到的一些现象在脑子里汇总,尔后进行独立思考。

他听着大家的议论,深感在军阀混战中,承担最大的牺牲的是老百姓,是贫苦的农民。一个好端端的四川,被弄得遍地哀鸿、民不聊生,劳苦大众在水深火热中挣扎。他想:这大概就是我们贫困落后的原因吧!

可是怎样才能摆脱这种现状呢?他在思索着……

江津县中学堂有一个图书室,里面有省内外的各种杂志和图书,在探索生活道路的实践中,图书室成了聂荣臻的重要阵地。他把很大一部分课余时间都花费在图书室里。

辛亥革命以扣,清王朝虽然被推翻了,但是中国社会上的各种政治思潮依然非常活跃,有“社会民主主义”(即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等等。政党除国民党以外,还有社会党、自由党、进步党。对中国的现状和前途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主张,众说纷纭,各抒己见,非常混乱。

聂荣臻在图书室里博览群书,渐渐地他对一本叫《新青年》的杂志发生了兴趣。《新青年》杂志是1915年开始发行的一种文化和政治刊物,文章大都是反对封建文化、主张科学文化的内容,宣传“文学革命”,反对旧礼教,主张学习科学和实行民主等。

聂荣臻读书《新青年》来津津有味,许多文章使他感到新鲜,许多主张也挺符合他的愿望。有一次,他突然看到在1918年10这期《新青年》杂志上有两篇文章,非常醒目,一篇叫《庶民的胜利》,另一篇叫《布尔塞维主义的胜利》,这是他看到的所有介绍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文章中最详尽的两篇。他贪婪地一口气把文章读完,深受启发。“社会主义”在他脑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也第一次知道了这两篇文章的作者——李大钊。他问一位老师,才知道李大钊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是一位著名的进步学者。

上一篇: 四 不甘沉闷的学生
下一篇: 六 “要有中国人的骨气”

首页 |生平及著述 |聂帅研究会 |聂帅陈列馆 |传、文学传 |评论研究 |照片选登 |缅怀纪念 |影视作品 |走进江津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鼎山大道386号|联系电话:47562678 47560944|邮编:402260| 邮箱:jjnsg@163.com
主办单位:重庆聂荣臻研究会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承办单位:聂荣臻元帅陈列馆|ICP备案:渝ICP备12004964号-4

渝公网安备 50011602500158号

知道创宇云防御
总访问量: 8959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