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

研究成果

首页 > 聂帅研究会> 研究成果> 聂荣臻与人民军队学术研讨会论文(2017)

聂荣臻对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贡献

发布时间:2017-11-20 11:53   作者:陈洪 陈艳君   来源:   点击数:0

【摘  要】聂荣臻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军队建设实践中,聂荣臻结合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在革命斗争和人民军队实践中,其政治建军、武器装备现代化、人才强军、军队后勤保障等思想,不仅在革命斗争时期为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对当今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聂荣臻;人民军队建设;军事理论与实践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聂荣臻在其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新中国的建立、为人民军队的建设、为国家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军事思想方面给我们留下了40多万字的宝贵文献,他的军事实践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宝贵财富。探讨聂荣臻在人民军队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贡献,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 政治建军思想

政治建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特色和优势。在聂荣臻革命的一生中,他既是卓越的军事指挥员,更是军队卓越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好不夸张地讲,政治建军一直伴随着他的军事思想与军事实践,他为人民军队政治建军作出了独到的贡献。

(一)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

1.政治工作在革命军队中具有重要意义。1925年9月,聂荣臻受党的派遣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秘书,协助开展政治部的组织和宣传工作,兼任政治教官,还担任政治部“政治军事月刊社编纂委员会”政治编辑主任。仅一个月后,他就在《黄埔潮》月刊第五期上发表《军队中政治工作的意义》的文章,阐明了革命军队中政治工作的地位和意义。他说:“一切革命军队在战争中之能取胜,它必具有两个条件:首先,物质和技术方面——战术上,组织上,及一切军需品的供给上都要很充足,并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是人人都知道的,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精神方面,兵士之能克己牺牲,很勇敢地上前去斗争,他决不是为那点薪饷所愿意如此的,他必定要知道他本身的责任和战争的目的;反之,不知道本身的责任和战争的目的,徒以机械命令的驱使是靠不住的,尤其以每月十余元钱更不能买他的生命的。”因此他特别强调,“军队中政治工作是如何重要哟,尤其是我们革命军应当十分的准备着精神的战具,以对待那强有力的帝国主义者”,“我们更希望所有的政治部不是为撑门面的,是要真正成为军队者思想上的指导机关、教育机关,使革命军人人都能了解我们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解放而斗争,为世界被压迫的民族解放而斗争,目的也即是为我们自己求解放而斗争”。他希望黄埔的学生同志们“在军事训练之下,得着精神上的愉快,使我们成为活活泼泼有训练有主义有革命精神的革命军人”。由此可见,聂荣臻比较早地看到了军队中政治工作的地位和意义,并对做好军队中的政治工作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2.重视党和党员在军队中的作用。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的聂荣臻对广州暴动的经验教训作了总结,在谈到工作的缺点时就总结到:“党的指挥机关缺乏指挥工作。在暴动的各种工作中间,几乎见不着党,除了个人的乱跳一场而外,没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关来指导一切。”同时,他在总结中又谈到要发挥党员在军队中的作用,指出:“各部分军队情形都还好,教导团方面千多人仅有百多个党员同志,动作起来都能做到行动一致,而且都勇敢,比之打夏斗寅时候要好得多。”这说明,聂荣臻对于党和党员在军队中的作用是非常看重的。换言之,军队要有战斗力,必须要有党的组织领导和党员的先锋作用。

3.将思想政治工作置于军队建设的首位。聂荣臻论述了思政工作在军队建设中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是军队在战争中取胜的一个必要条件。他说:“提高我们部队的战斗力,不外乎是从三个方面着手,即政治思想工作、训练工作和装备。思想政治工作是最根本的,要大力加强。”在他看来,思想政治工作是军事斗争取胜的法宝,亦是军队战斗力的根本源泉。因此,在革命队伍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一可提升战士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摒弃“小我”思想;二可让战士们明白战斗是为了自己的解放与幸福,民族解放是最伟大的终极使命;三可提升战士们的战斗荣誉感,为被压迫的华夏民族而战斗收获的是莫上的光荣、人民的敬仰。

思政工作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提高战士们的思想政治素养,聂荣臻通过思政教育实践,普遍地提升了全军战士的认知。他在回忆录中写到:“每个战士都知道,当红军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了苏维埃新中国、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诚然,为了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就是革命者勇于献身的政治目标,也是他们根本的政治思想、坚定不移的斗争信念、战斗力的不竭源泉,这就是为什么小米加步枪的红军可以取得革命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当然,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如夷,战斗的失利很容易冲散战士们的斗争热情,然而聂荣臻领导的红军队伍却能斗志昂扬、永葆革命热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聂荣臻同志的思政教导工作波及面广,上至将士首领,下到普通战士,几乎遍及队伍中的每一个体,从而实现了全军思政的一体化。全军通过扎实的思想政治学习,获得了一致的高政治素养,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也进一步坚定,而这种全军一致的政治素养和革命信念便是应对挫折、走出失败的力量来源。

4.正确处理军事工作与政治工作的关系。聂荣臻认为,军事工作与政治不是对立的,而是分工与协作的关系。他担任晋察冀边区的司令员兼政委,将晋察冀边区建设成为模范抗日根据地,对于军事工作与政治工作的关系深谙其道。他说:“政治工作保证军事任务的完成,这点做得还不够,在有的连队中,形成连长与政指分家现象。政治工作的权限与范围,应在部队中特别在新干部中进行教育,反对个别人互争军事政治地位高低的不正确观点。”“政委虽负有军政全责,但应侧重部队教育及党的工作方面。”“政委制度,我们必须尊重,在处理问题时,指挥员可以提意见,但应尊重政委的最后意见,指挥员如不同意,可以将意见提到上级来解决,但未得答复以前,还应遵行政委的意见。我们要求军事干部要学习政治,政治干部也要学习军事。政治干部在操场上战场上都有他的一定的位置”。这段话非常清楚地道明了聂荣臻对正确处理军事工作与政治工作的关系的态度,也确保了党领导的军队在军事、政治上的分工与统一。

(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1927年9月,毛泽东进行了“三湾改编”,第一次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从此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之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成为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聂荣臻是这一原则的积极倡导者。他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他说:“我们组织起来的任何武装,都是党领导下的武装,而不能说它是某某县委的武装。我们八路军是党领导的,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在晋察冀时期,他对于军队的建设问题也有许多独到见解,其中特别强调,“我们是继承了过去红军的光荣传统,表现在政治委员制度与政治机关的建立与健全,保证党在部队中的绝对领导,保证各种政策的彻底执行,保证了部队的坚固团结与坚决执行命令”。

聂荣臻也是这一原则的坚定维护者。他坚决维护党的权威,维护党的领袖在军队中的权威。在红军长征期间,林彪不满于毛泽东的指挥,要求撤换军队领导者,并极力劝说聂荣臻赞同他的要求,但遭到了聂荣臻的严厉批评和抵制:“你是什么地位?你怎么可以指定总司令,撤换统帅?我们的军队是党的军队,不是个人的军队。谁要造反,办不到!”张国焘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之后,企图争夺兵权,以枪指挥党,对于这种分裂党、分裂红军的行为,聂荣臻给予了坚决的抵制。由此可以看出,聂荣臻坚决支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立场是十分坚定的。正因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红军的团结才得以维系,长征的顺利进行才有保证。

为进一步巩固、强化党在军队中的绝对领导地位,聂荣臻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军队建设措施。首先,完善队伍中各级党支部的建设,以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其次,把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的首长分工责任制,作为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最后,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培养,贯彻对马列主义的学习,以提升自身理论修养、巩固无产阶级观念、形成科学的马列主义思维方式,增强队伍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武器装备现代化思想

人民军队依靠小米加步枪战胜了装备精良的帝国主义,赢得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但在这伟大胜利的背后却是惨痛的代价。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期间,敌军伤亡人数约为200万,其中死亡人数约为55万;我军伤亡人数约为450万,其中死亡人数约为210万;正面战场敌我伤亡比例在1:2到1:4之间。这些数据触目惊心:为何敌我的战力消耗差距如此之大?其实,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我方的武器装备与敌方相比过于落后。

在人民军队成立初期,革命军队的武器装备主要来源于战场缴获和群众捐赠。从战场上获得的枪支大多残破不全,只能依靠简单修复来勉强维系使用;群众捐赠的枪支大多为土枪土炮,杀伤力弱。聂荣臻深感落后的武器装备已严重制约了军队战斗力,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认为,想要战胜拥有现代化装备的强大敌人,必须要拥有相应的现代化武器装备建造设施,实现武器装备的现代化。

在敌后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之后,聂荣臻开始着手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1938年,聂荣臻在五台山上西全村成立了军区第一个枪械修造所,以修造步枪、手榴弹、复装子弹等;1939年,他向中央报告要求更换武器装备无果后,便亲率晋察冀边区军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成立了军区军事工业部,并对军工厂进行整编。通过一系列的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措施,武器弹药匮乏的困难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新中国成立后,在以聂荣臻为主要牵引下,我军提出了“向科技进军”的伟大战略,开始着力发展军事科技事业。然而,新中国成立初期,限于技术水平低、人才缺乏的窘境,我国军工业发展滞缓,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与世界强国相差甚远。抗美援朝反映出的悬殊敌我武器装备差距,让聂荣臻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了发展军工产业和建设国防事业的重要性、迫切性。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支持下,聂荣臻挑起了加强国防、科技强军的重担。他不惧千难重阻,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外部援助为辅的发展方针,大力发展国防尖端武器装备。1956年,聂荣臻领导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和“以任务带科学”的伟大战略决策,并明确了国家建设必需的57项重点科技任务。之后,聂荣臻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十四条”,从而极大地调动了知识分子的科研热情,进一步助力科技强军工作。

在聂荣臻的大力推动下,军民齐心协力,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硕果累累。1960年,第一枚导弹试射成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在聂荣臻的武器装备现代化思想的影响下,无数科研工作者不懈努力,以使我军初步实现了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并大步伐地缩短了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

三、人才强军理念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国家向前发展的核心力量。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人才储备的不足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构成了一对日益尖锐的矛盾体,人才匮乏问题日益突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共中央制定了一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人才兴国国策;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指出“要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次确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其实,在革命战争年代,聂荣臻就前瞻性地意识到了人才对军队建设的重要性,并且制定了各种实际培养计划来推动对人才的储备。

(一)加强军事技术人才培养

革命战争时期,我军战略物资匮乏、武器装备落后,枪支弹药等武器装备大都破损严重、缺乏杀伤力,队伍里也没有专业的武器维修技术人员,因此,红军战士不得不依靠通过零件替换来修整破损的武器;另一方面,红军队伍中鲜有战士会使用从战场上缴获的强杀伤力武器。此番困境严重制约了革命队伍的武器供应效率、部队的战斗能力,不利于军事战斗。

1928年,聂荣臻元帅在《广州暴动的经验教训》一文中指出:“我军缺乏军事技术人才,要求以后每个党员都应该学习军事技术,并须注意培养一批军事技术人才。”在敌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成后,聂荣臻元帅派遣大批指导员、优秀官兵到抗大二分校进行关于战略战术以及武器使用技能的学习,以储备可以引领全军提升军事技能的实用型军事人才。同时,聂荣臻元帅也十分注重革命战士军事技能的提升,即使在弹药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他也支持士兵实弹练习以提高战场作战能力

(二)加强军队科学技术人才培养

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主持原总参谋部工作,并积极推进新兵种的组建工作,开启了从陆军单一兵种走向多军多兵种协同作战的现代化建军之路。聂荣臻曾明确指出:要实现我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就必须加强全军的文化教育工作,必须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为此,新中国成立初期,聂荣臻进行了以下两项重要工作:一是组建培训各类专业人才的军事院校;二是在全军进行文化教育,提高全体指战员的科学文化水平。这是两项意义深远的工作。

1950年,在就军事机关及学校建设问题报告中,聂荣臻提出了以下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新举措:一是加强国防领域科研探究,如航空、防空、测绘等领域;二是筹建军事院校,如军医大学、炮兵学校、陆军大学等。他先后组织筹建了七所航空学校和一所海军学校,随后,防空学校、测绘学校、军医学校也都相继建立。这些军事院校培育了大批与我军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科学技术人才,极大地推动了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进程。

(三)加强军队文艺人才培养

军队文艺是军事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聂荣臻对我军文艺工作十分重视,深知宣传文化工作对根据地建设的作用,并且认为军队文化建设在军队建设中应该始终保持重要作用。1942年,聂荣臻在晋察冀军区文艺工作会议上作了《关于部队文艺工作诸问题》的讲话。此次重要讲话主要解决了以下四个问题:我军对文艺工作是什么态度;文艺工作者在军中处于什么地位;文艺工作者有什么样的前途;文艺工作者有什么成就。同时,聂荣臻也在此次讲话中明确强调,“部队的文艺工作者,在组织上讲,是属于政治部门,所以他们的地位,也就是政治工作者的地位。我们的政治工作,就是党的工作,在八路军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为了激发文学艺术者的创造活力,聂荣臻对文艺工作者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鼓励,“对于今天从事文艺创作的同志,我们是一定尽量使大家向文艺方面发展,给以顺利的条件,使将来有所成就,造成自己的家”。另一方面,聂荣臻身体力行,积极宣传、组织、参与部队文艺创作,比如参演《庐山之雪》、《杀上庐山》等话剧,创作《南昌暴动》等话剧剧本。除此之外,聂荣臻还努力为部队的文艺工作者创造创作条件,并重视戏剧创作和演出,推动发展新闻出版事业,鼓励诗歌与美术创作。

通过聂荣臻的努力和帮扶,一批批如《松花江上》等优秀作品如雨后春笋,在军民当中反映热烈,军队文化建设取得了非凡成就。

四、 后勤服务规范化与现代化

(一)新中国成立前:后勤规范化

在军队建设发展中,后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有效的后勤保障工作也是战斗能取得胜利的有效保证。

革命斗争初期,我军没有统一的后勤部门,全军后勤管理工作比较涣散,难以统一协调。聂荣臻在早期的战后总结中时常强调后勤工作的重要性,要求队伍一定要充分做好后勤供给和医务救援工作。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建后,聂荣臻致力于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后勤管理部门。1941年,聂荣臻组织召开了晋察冀军区供给会议,会上他明确提出了后勤建设应随着军队建设的进步而规范化的工作方针。在后勤规范化建设进程中,聂荣臻元帅坚决反对贪污、浪费,极力倡导节省,并对队伍中贪污、浪费分子进行深入的严格检查,以求彻底消灭后勤规范化建设进程中贪污腐化等不良现象。

聂荣臻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惩贪污、肃清经济汉奸”的后勤规范化建设是颇具前瞻性的,对革命军队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清理作用,也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夯实基础。

(二)新中国成立后:后勤现代化

抗美援朝时期,我们军队并未完全意识到作战条件和环境的巨大变化,后勤工作依然沿袭新中国成立前的方针策略,然而旧式后勤保障工作已无法满足战争新要求,以致我军在朝鲜战场上处处受制。

朝鲜战场上的经验教训让聂荣臻意识到,“打一场现代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力物力的竞赛。尤其对具有高度技术装备的美军作战,如果没有最低限度的物资保障,要战胜敌人是不可能的”。1951年,为解决后勤服务不适应现代战争的现状,在志愿军党委《关于供应问题的指示》和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志愿军后方勤务工作的决定》的文件指导下,全军开始大力整改后勤工作,自此,我军开始了后勤工作现代化建设。

聂荣臻认为不仅要重视军队中的后勤保障工作,还必须重视国防科技工作中的后勤服务。在《关于贯彻“科学十四条”的讲话》中,聂荣臻将自己视为人民和科学工作者的勤务员,为人民服务,“为研究工作努力创造各种条件,保障科学工作者必要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可见,聂荣臻对后勤现代化的定义是广袤的,不局限于以现代化的后勤管理服务军事建设,还应注重于以开拓性的现代思维去服务国防科技事业的方方面面。

综上所述,聂荣臻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善于总结经验,勇于切身实践,提出了一系列人民军队建设的思想,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军事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对当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改革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参考。

 

作者单位:陈洪,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

          陈艳君,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聂荣臻军事文选[M].解放军出版社.1992.

[2] 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M].解放军出版社.2007.

[3] 聂荣臻传[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4] 吴家华.聂荣臻的军事思想与实践研究[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5] 陈洪.聂荣臻的科技思想与实践研究[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6] 聂力.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7] 张亚斌,李冰梅,余红军.论聂荣臻军队现代化建设思想[J].军事历史.2014.

[8] 李跃辉,余曙光.试论聂荣臻的政治建军思想[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


上一篇:从聂荣臻密切联系群众看克服官僚主义的 路径研究
下一篇:论聂荣臻在平型关战役中的贡献

首页 |生平及著述 |聂帅研究会 |聂帅陈列馆 |传、文学传 |评论研究 |照片选登 |缅怀纪念 |影视作品 |走进江津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鼎山大道386号|联系电话:47562678 47560944|邮编:402260| 邮箱:jjnsg@163.com
主办单位:重庆聂荣臻研究会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承办单位:聂荣臻元帅陈列馆|ICP备案:渝ICP备12004964号-4

渝公网安备 50011602500158号

知道创宇云防御
总访问量: 897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