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梦.强军梦. ——浅析彭德怀、聂荣臻元帅在建国初期实施的系列 军事改革
发布时间:2020-10-28 11:09 作者:张小莉 来源: 点击数:1703
建军梦.强军梦.
——浅析彭德怀、聂荣臻元帅在建国初期实施的系列
军事改革
彭德怀纪念馆 张小莉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声,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让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而以后发动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自那时起的92年来,人民军队历经硝烟战火,一路披荆斩棘,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刚刚过去的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大庆典活动中,受阅部队作为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代表,以威武雄壮的强大阵容、昂扬奋进的崭新风貌、一往无前的磅礴气势,光荣地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奉献了一场富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特色、展示强军风采的阅兵盛典。集中展示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辉煌成就,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爱国热情、汇聚了强大力量,更加坚定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意志。在聂荣臻元帅诞辰120周年之际,回首过往,在新中国建军强军过程中,离不开毛泽东、彭德怀、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辛苦努力。
一、彭德怀同志的军事思想及系列改革措施。
彭德怀同志曾说:我一辈子就想搞富国强兵。1952年7月,彭德怀开始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历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在党中央和毛泽东领导下,从国际国内新形势出发,深入进行战略考量,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军事变革,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新中国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1、立足现实,致力军队“三化”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军队建设上,彭德怀坚持党的建军原则,向全军提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优良传统,改进政治教育,协调军队内部和军政、军民关系。他按照党中央的方针,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和我国、我军实际,组织了军队体制变革和现代武器装备建设,基本实现了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和统一的训练”和“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纪律性”目标,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也为后来的军队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2、高瞻远瞩 ,全面部署国防建设。
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后,彭德怀担负起领导部署国防建设的重任。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他提出的国防建设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并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对外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建立巩固的国防基地和强大的国防工业、实行常备军和后备军相结合的武装体制等思想观点,成为新中国国防建设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强大的国防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 面向未来 ,深入军事理论研究
彭德怀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持军委工作以后,他深刻分析未来战争的复杂形态和新的特点,为确保国防安全,高度重视现代军事思想和军事技术的研究。他提出必须积极着手研究中国尚不能生产的新式武器如核子武器、导弹设计制造的观点,具有深远意义。
二、聂荣臻同志为把毛泽东、彭德怀为首的中央军委军事思想理论形成和改革完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军委领导下,聂荣臻主持总参谋部日常工作,负责全军的作战和军事工作。他为新中国国庆阅兵,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1、新中国首任国庆阅兵总指挥,连续四年组织国庆阅兵,为新中国国庆阅兵积累了宝贵经验,作出了重要贡献。
开国大典阅兵是空前的,是第一次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展现国人面前,展现在世界面前。
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先后进行了分列式、检阅式,聂荣臻陪同阅兵司令员朱德乘车检阅了受阅部队。新中国开国大典阅兵,是我国现代阅兵式的蓝本。从1949年到1952年,聂荣臻连续4年担任国庆阅兵总指挥,组织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接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圆满完成了阅兵任务。聂荣臻组织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四次阅兵,为新中国国庆阅兵和部队阅兵积累经验、奠定了基础,成为国庆阅兵的典范,至今,为国庆阅兵和部队阅兵所借鉴和继承。
2、抗美援朝战争中,彭德怀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带军赴朝作战,而聂荣臻元帅在参与组织和保障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参与组建东北边防军
作为代总参谋长的聂荣臻,为贯彻中央军委的指示,迅速落实组建东北边防军的任务。东北边防军(除第13兵团4个军,配属3个炮兵师、1个高炮团、1个工兵团,共25万人)的迅速组建和做好入朝参战准备,为志愿军取得第一次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参与组织志愿军出国作战
聂荣臻在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担负起组织志愿军出国作战的任务。从志愿军编组、训练、集结、运送武器装备、后勤供应到军工生产、伤病员安置、兵员补充等等,他都亲自过问,并与总后勤部和其他有关部门一起组织实施。
(三)参与组织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
后勤保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951年1月,聂荣臻出席了在东北军区召开的志愿军第一届后勤工作会议,主要研究运输问题。
志愿军后勤工作另一个大问题是武器弹药的供应。聂荣臻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结合朝鲜战争与国内需要,提出了1952年国内弹药生产的三条原则:(一)凡制式武器的弹药,可扩大生产,以满足各方需要,到1953、1954年再视情况缩减生产。(二)虽是制式武器的弹药,但不易长期保存的,在满足朝鲜战场需要后可酌量减产。(三)凡非制式武器的弹药,只满足朝鲜战场需要,尽量减少生产和库存。这份报告,先后获得周恩来、毛泽东批准。
尽管美军凭着绝对的海空军优势和火力优势,但始终未能切断志愿军的钢铁运输线、瘫痪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四)参与组织志愿军轮换入朝参战工作
志愿军在朝鲜连续几次作战,十分疲劳,得不到休整和兵力补充。1952年9月,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1952年秋开始,部队大批轮换入朝作战。
1952年12月5日,聂荣臻又向毛泽东、彭德怀建议:“为使国内各机关干部取得朝鲜战场的实战锻炼,组织机关干部实行分批轮换”。实施部队和机关干部轮换到朝鲜战场,使部队干部、战士和机关干部得到了实战锻炼,积累了与现代化敌人作战的经验,同时也使作战部队得到休整,提高了志愿军的战斗力。这有利于部队的实战锻炼和促进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三、参与领导全军复员和整编工作,为人民解放军的精简整编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人民解放军总人数达到550万。1950年4月,毛泽东致电各野战军领导人提出:军队分批复员,以减轻人民负担。
(一)参与组织领导全军复员工作
1950年5月,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军参谋会议,对整编复员工作进行了部署。聂荣臻在全军参谋会议上作了复员工作动员。全军参谋会议后,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与政务院,共同组织了中央复员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聂荣臻任副主任。聂荣臻和各级复员委员会做了一系列工作。经过这次大规模的精简整编,全军总定额有了很大的压缩。至1950年底,全军完成复员任务约60万人
(二)参与组织全军整编,统一全军编制体制
精简整编的另一项工作就是统一全军的编制。战争年代,全军的编制极不统一,要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军队,这种现象必须改变。
根据全军参谋会议精神和毛泽东主席的批示,聂荣臻领导总参谋部制定了《国防军陆军部队军暂行编制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各级军区暂行编制表》,分别于1950年10月1日和1951年5月1日颁布执行。《国防军陆军部队军暂行编制表》规定:国防军以为军指挥单位;军以下都实行三三制编制,即每个军3个师,每师3个团,每个团3个营,每个营3个连。《中国人民解放军各级军区暂行编制表》规定,全国统一成立省军区、军分区和县(市)人民武装部,领导地方的武装工作。
这次整编,全国各级军区和陆军各军按照上述编制表统一了编制,是人民解放军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军统一了编制。
四、参与领导组建各军种兵种领导机构和军事院校,为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单一的步兵型军队,后来虽然有了一些特种兵,但为数不多,且没有独立的领导机构。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环境的变化,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开始着手领导建设诸军兵种合成军队。
1950年9月,毛泽东进一步强调说:“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并把建立强大的国防军与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作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两件大事的重要地位。
在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开始了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转变、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转变的历程。
聂荣臻主持总参谋部工作以后, 就加强军兵种机关和军事院校建设提出建议:(一)继续加强海、空军司令部建设,筹建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司令部,并提出军兵种领导人选建议;(二)总参除加强作战、情报部外、组建通信部、军训部、军校部;(三)总后勤部与华北军区后勤部分开,组建军需、军械、财务、运输、卫生部;(四)筹建总干部管理部;(五)加强航空、防空、测绘、机要学校和军医大学,筹建炮兵、工兵学校;(六)筹建陆军大学(军事学院)使之成为建设正规化国防军的培训中心,储备与深造高级军事干部,请刘伯承主持。
一年多的时间里,聂荣臻除了健全总参各部外,还抓了军兵种建设。在空军、海军领导机关建立的基础上,建立了炮兵、装甲兵、防空军领导机关,又成立了工兵领导机关。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增加了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空部队、公安部队等新的军兵种。
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需要有一大批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现代军事素质的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7所航空学校和1所海军学校,后来又建立了防空学校、测绘学校、军医学校等。在聂荣臻的建议下,又新建了一批炮兵、工兵、装甲兵学校,以培养技术兵种干部。各军区筹办了步兵学校或高级步兵学校,用于培养初、中级军政干部。中央军委在南京成立了军事学院和总高级步兵学校,培养我军高级和中级军政干部。
五、参与领导制定条令条例和军事制度,为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立正规化的军事制度,是建设正规化现代化军队的一个重要方面。革命战争年代,由于长期处于分割状态,部队的规章制度都是各战区自己制定。新中国成立后亟须取得统一。毛泽东指出:“全国胜利后,为了实现国防军正规化近代化的新任务,统一编制,统一装备,统一动作,统一制度就成为全军的一致要求。”
制定各种条令条例,是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从1950年起,聂荣臻就要总参谋部抓各种条令条例的制定,当年就搞出了暂行的步兵操典,并抓了共同条令的制定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纪律条令(草案)》和《队列条令(草案)》颁布全军试行。
建立正规化的军事制度,必须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使部队有高度的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纪律性。为了适应现代战争多军兵种协同作战的要求,为了加强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实行军衔制已势在必行。1953年2月17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全军军衔实施委员会,聂荣臻任主任。制定军官服役条例及实行军衔制,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为了积蓄雄厚的训练有素的预备兵员,必须实行一种新的兵役制度,即义务兵役制。实行义务兵役制以后,国家就可以有大量的训练有素的预备兵员和足够的预备役军官,平时只要保持国防必需的兵额,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用于社会主义建设,一旦有了战争,就可以迅速组织起强大的武装部队,保卫国家安全。
聂荣臻一直在思考着兵役法和军官服役条例的起草方案。1953年12月,经毛泽东批准并指导召开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明确提出我军实行义务兵役制、军官薪金制、军衔制三大制度,以加强军队的正规化建设。
聂荣臻召集各总部、各军兵种负责人,一起研究关于组织编制问题的报告提纲。在12月7日至1954年1月26日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聂荣臻参与了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薪金制、义务兵役制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并在会上做了《关于组织编制问题的总结》报告。
1954年聂荣臻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又被任命为国防委员副主席。1955年2月15日,兵役法草案及军官服役条例于向全国公布。军衔制、义务兵役制等制度的实行,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正规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彭德怀和聂荣臻元帅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关于军队加强军队院校建设,培养现代化军事人才的理论,关于加强条令条例和军事制度建设的理论、关于做好军队复原工作和精简整编的理论,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军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推进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