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

评论研究

首页 > 评论研究> 聂荣臻兵法

第七章 以智驭力 用奇谋妙略克敌制胜

发布时间:2017-09-03 14:28   作者:   来源:   点击数:0

古往今来,凡是运用一定的军事力量去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均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式:或以智驭力,尽敌为上;或以力驭力,硬拼消耗。对此,历代有作为的军事家都主张以智取为上。孙子就曾指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参见《孙子兵法 谋攻篇》)尉缭子讲:“伤气败军,曲谋败国。”(《中国古代兵法》下册,军事学院1982年4月编印,第83页)《淮南子兵略训》也讲:“德均则众者胜寡,力敌则智者胜愚,势侔则有数者擒无数”(参见《中国古代兵法选辑》,军事科学院1962年3月编印,第43页)。近代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则更直接了当地指出:“如果说除了熟练的判断力以外还需要一种特殊的才能,那么可以断言,这就是诡计或计谋。”(参见《战争论》,第3卷,第989页)针对中国革命战争敌强我弱的事实,毛泽东同志更是竭力反对硬拼消耗,他说:“‘拼消耗’的主张,对于中国红军来说是不合时宜的。‘比宝’不是龙王向龙王比,而是乞丐向龙王比,未免滑稽。”(见《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36—237页)

聂荣臻作为一名文武兼资的高级军事指挥员,他不仅深谙历代兵学权谋之要旨,同时更善于结合战争实际,创造性地贯彻和运用毛泽东的军事谋略思想,因而在战争舞台上,他以智驭力,导演出用奇谋妙略克敌制胜的一幕幕精彩动人的活剧。

一、隐真示假 金蝉脱壳

从中国革命战争敌强我弱的客观事实出发,毛泽东同志为我军作战制定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在这里保存自己是实现消灭敌人之目的的前提条件,只有很好地保存自己,不被敌人所消灭,才能进一步发挥战争中的主体能动性,创造条件、捕捉战机,实现消灭敌人的目的。然而,在强大而狡猾的敌人面前,要做到保存自己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不仅需要有足够的胆量,更需要有高超的智慧。聂荣臻在指挥部队面对强敌作战中,就曾遇到过许多的危险,甚至是极其惊心动魄的场面。由于聂荣臻精于谋略,善于隐真示假,因而总能金蝉脱壳,化险为夷。

这里我们不妨先讲一个1941年聂荣臻在北岳区指挥军区机关三进三出常家渠,以假电台迷惑敌人,巧妙脱险的故事。从中我们会更深切地体会到聂荣臻高深的谋略、非凡的胆识。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这时,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发动太平洋战争,急欲肃清我军,以便有一个稳定的后方。这样,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命令中国派遣军抓紧在中国占领区进行“治安肃正”作战,重点“扫荡”我平原和山区的抗日根据地。日本陆军部还把在抗日战场上屡遭失败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调回东京,选派“日本军阀三杰之一”的冈村宁次继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

冈村宁次是残酷屠杀我东北同胞的有名的刽子手,他到华北以后,马上提出了“治安强化运动”,强调所谓“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总力战”。他上台后的第一着棋,就是立即集中了5个师团、6个混成旅团,另有一部分伪军,共计7万兵力,首先向我北岳区进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并把这次扫荡称之为“百万大战”(意为报复我军的“百团大战”)。

冈村宁次组织此次“扫荡”的目的,是要消灭晋察冀边区各级党政军民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为此,他把80多个步兵大队按作战任务分为封锁兵团和进攻兵团,采取“铁壁合围”、“梳篦清剿”、“马蹄形堡垒线”、“鱼鳞式包围阵”等战术,分三步“扫荡”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北岳区。

反“扫荡”一开始,聂荣臻部署晋察冀军区的主力和各军分区的部队跳到外线去打击敌人。而他自己带领军区领导机关留在根据地的中心地区(他只让杨成武派一个团到军区机关保护机关的安全)。这一方面是为了指挥全局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吸引冈村宁次。

到了8月下旬,当敌人把主要目标指向中心区的时候,聂荣臻便带着军区机关,由娘子神朝西南方向转移。当聂荣臻等到达阜平西北马驹石村时,刚通知部队宿营,就被敌人的飞机发现了,随即敌人就展开了空袭,军区司令部副官长刘显宜等好几个同志都被炸伤了。迫于情况紧急,聂荣臻决定带领军区机关南渡沙河,跳到敌人的包围圈外面去。

当聂荣臻带领的队伍刚过沙河,便遇到了晋察冀分局和北岳区党委机关的队伍,他们是遇到敌人的封锁线而撤退下来的。聂荣臻原以为沙河以南一带是安全的,想不到敌人在这个方向也布下了层层的包围圈。见此情形,聂荣臻果断命令军区机关掩护晋察冀分局和北岳区党委回渡沙河,向沙河北面的雷堡转移(途中,他们又遇到了边区政府机关)。

聂荣臻率领的队伍刚刚进入雷堡,就又被敌人的飞机发现了,日本飞机接连对这支上万人的转移队伍进行轰炸,许多人被炸伤。情况已经变得万分危急。

此时,雷堡的东面,敌人已经到了柏崖,离雷堡只差10里路了;西面,敌人已占领了20里外的安子岭;北面,敌人进占到与雷堡一山之隔的段家庄;南面,敌人也布下了两道封锁线。聂荣臻和这支转移的队伍已经被敌人四面合围。如果只是军区机关,应付这种严重的情况,也许问题还不是很大。可是,眼前有边区政府、晋察冀分局、北岳区党委、分局党校、抗大二分校、北岳区党校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将近1万人,都是后方机关人员,真要是与敌人打响,四面的敌人就会立刻围过来,受到敌人的合击。然而,要走又是谈何容易,这么一支庞大的队伍,怎么才能从敌人的眼皮底下穿过去呢?

这个时候,聂荣臻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敌人的飞机怎么总跟踪我们呢?马驹石第一次被炸,雷堡第二次被炸,敌人对我们的行踪为什么能捕捉的这样准呢?“嘀嘀嗒嗒”的电台呼叫声,不由得使聂荣臻猛醒。他认为问题十有八九就出在电台上。离开阜平以来,聂荣臻始终通过电台与各分区保持联系,并且有一部电台是专门同延安联络的。敌人很可能熟悉了我们的呼号,知道这是军区首脑机关的电台,测定了我们电台的方位,然后他们的飞机就来轰炸,部队就尾随我们,进行合击。想到这里,聂荣臻立刻找来军区司令部的侦察科长罗文坊。

聂荣臻对罗文坊说:“敌人很可能通过无线电测向,找到了我们的位置。我们就给它来一个将计就计,帮助敌人坚定合击的决心。军区电台很快要停止对外联系,由你带一个小分队、一部电台,到雷堡东边的台峪把电台架起来,仍用军区的呼号,不断和各方面联系”(参见《聂荣臻回忆录》中,第523页)。罗文坊立刻明白了司令员的意图。这是造成敌人的错觉,让敌人的数万大军来围攻我们几个人,从而把敌人拖住。随即,罗文坊率领50人组成的小分队,带着电台到台峪去了。当夜,聂荣臻带着这支近万人的队伍,在离敌人不到1里路的空隙中悄悄地向西运动,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一夜之间走出去80多里,经过平型关的小村庄,到达常家渠。部队和机关驻防以后,聂荣臻命令军区的电台停止对外一切联络。

台峪那边,罗文坊带领的小分队,用电台迷惑敌人成功了。第二天,敌人开始轮番轰炸台峪,各路敌军也以进攻作战队形向台峪逼近(而罗文坊则带领小分队巧妙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常家渠两面,都是很高的大山,中间仅露着一线天空,小山村的几户人家就隐蔽在这条山沟里。虽然它离阜平和五台都不远,但四周山山相连,道路不熟的人很难进来,就连日军的飞机也很难发现聂荣臻的“大本营”。聂荣臻对这个地形比较满意,他命令部队和各单位分散隐蔽到山沟两侧的巨石下面,不准烧火做饭,不准晾晒衣服,尽量减少人员走动。聂荣臻明白,这条山沟尽管隐蔽,敌人的飞机尽管在台峪轰炸,但集结在阜平与五台大道上的敌人主力距离常家渠仅仅10来里路,军区机关并没有跳出两万多敌人的包围圈,情况依然十分严重。

3天过去了,聂荣臻和大家一起,静静地隐蔽在常家渠这条山沟里,眼睁睁地看着日本鬼子的搜索队在山下走来走去。电台里,八路军总部和各分区机关在不停地呼叫。报务员急了,请示聂荣臻能不能同总部联系,聂荣臻毅然下令:不准开机,否则将会引来敌人。但是,在不利的条件下,聂荣臻想的更多的是如何摆脱敌人,争取主动。为了迅速跳出敌人的“铁壁合围”,聂荣臻决定部队立即轻装,分局、边区政府和北岳区的主要领导人随军区机关向滹沱河两岸地区机动,各机关、学校,从不同方向分散行动。

9月5日黄昏,聂荣臻和大家一起离开了常家渠,开始向外机动。然而,刚刚走了6里路,前哨就回报,敌人的一支部队正迎面开来。为了避免与敌遭遇,聂荣臻当机立断,命令部队迅速返回常家渠,在原来位置继续隐蔽。

9月6日黄昏,聂荣臻再度率队伍出发。眼看着就要突围出去了,但情况又有了变化。我军要经过的安子岭、东西下关、大教场一线,被刚运动过来的敌人堵住了。这样,聂荣臻不得不命令部队原路返回常家渠。

9月7日,聂荣臻派出几支小分队去侦察敌人的行踪,发现有几股敌人白天搜索,晚上又撤回原驻地。于是,聂荣臻决定在夜间敌人撤回驻地以后,再次出发。这样,趁着夜暗天黑,聂荣臻带着队伍,终于顺利地撤出常家渠,跳出了敌人设在阜平至五台一线的大包围圈。

以电台迷惑敌人,三进三出常家渠,使1万多人的队伍安然无羔。这不能不说是抗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聂荣臻金蝉脱壳、化险为夷的经历有着许多许多。早在上海中央特科工作期间,他遇险不惊,急中生智的表现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0年5月,聂荣臻来到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在处于极端秘密下的中央特科工作。特科是党中央的一个重要单位,它的主要任务是组织人员打入敌人内部,了解敌人的种种内幕,以便保卫党中央和参加地下工作同志的安全;有条件时,还要营救被捕的同志,镇压叛徒、特务。可以想象这是一项何等秘密而又危险的工作。

1930年6月,中央政治局在李立三主持下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决议案。这个决议不考虑在白区积蓄力量,隐蔽待机的必要性,而是幼稚地认为,革命已经具备了胜利的条件,要在全国范围内发动总同盟罢工,组织地方和士兵暴动,尤其大中城市要先发动,以“形成革命高潮的中心”。这样,李立三叫来聂荣臻,让他去镇江组织起义,成功后,再进攻南京,最后与打长沙、南昌的红军会师武汉。聂荣臻竭力地向李立三讲明了这种作法的冒险性,但李立三就是听不进去。无奈,聂荣臻只得冒雨去了镇江。到了镇江以后,经与镇江市委接触,才了解到镇江的所谓起义力量不过是医院里的一批被我们争取过来的伤兵,另外加上一股有可能被争取的土匪,而其余武装均不在我们手中。聂荣臻马上意识到搞起义的条件根本不具备,起义不能搞。

聂荣臻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在回旅馆的路上,买了一张镇江地图,于是朝旅馆走去。在离旅馆不远的地方,他发现情况有些异常,在门外一看,发现自己的房间开着,他意识到出事了。他装作过路人,由门口经过,只见屋内有两个不相识的人在翻弄自己的东西,于是他头也不回地一直走出了旅馆。从旅馆出来,天已经黑了,街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少了。再重找一个旅馆吗?不行。警察肯定对所有旅馆都进行了布置。而一个人在街上转来转去,也总不是回事儿,这会引起敌人的怀疑。正在为难之际,他忽然想起,一位朋友曾经告诉他,镇江的澡塘特别多,而且是通宵开放的。于是他决定用洗澡来消磨时间。他先在一家澡塘里洗了两个钟头,在竹床上躺一会。老板来查问了,只得再找一个澡塘。挨到天亮时,他来回换了三个澡塘,整整洗了一夜的澡。第二天一早,聂荣臻就返回了上海。到了上海后,很快就看到报上登出镇江市委被敌人破获的消息。他回想起昨日回旅馆看到的情形,感到真是太危险了。当时他只要一步迈进那个房间,其后果则是不可想象的。

在中央特科工作期间,聂荣臻还遇到过这样一次险情:有一天聂荣臻去找一位同志传递材料,途中他发现一个人总是鬼鬼祟祟地在跟着他。出于职业的警觉,他马上意识到自己被跟梢了。当时,聂荣臻身上携带了3份重要文件,转移已经没有机会了,而这些文件一旦落到敌人手里,我们党的损失就大了。怎么办呢?他急中生智,加快步伐向人群里挤去。几分钟后,聂荣臻随着人流挤进了一家百货公司。在这里,他买了一顶帽子,冷不丁地戴到了头上,忽地闪身,进了电梯。电梯门刚刚合上,那个盯梢的家伙的半张脸也出现在电梯口。聂荣臻上了两层楼,急忙又坐电梯下到底层,在百货公司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聂荣臻忽而往左挤,忽而往后转,最后总算甩掉了盯梢的敌人。这一天他没有再去接头地点,而是采取另外的方式,安全的把文件进行了转移。

二、虚张声势 巧用疑兵

自古道:兵不厌诈。在战争领域不仅需要斗力,而且需要斗智。斗智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用诡诈迷惑敌人,使敌人不知我方的虚实,从而使我方既便在劣势的处境下,亦能争取主动,打击敌人。虚张声势,与疑兵之计作为诡诈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是争取主动的一项制胜之道。对于这一谋略思想,聂荣臻不仅明知深晓,而且在战争实践中运用得炉火纯青,以此赢得了许许多多的胜利。

长征途中,我军在挺进滇东北时,敌周浑元、吴奇伟纵队急忙从湖南赶来。由于长江有敌郭勋祺一个师的四处巡戈和封锁,我军遂放弃北渡长江的意图,突然甩开敌人,挥戈东指,再渡赤水河,重占遵义,消灭了王家烈的两个师。这时,敌周、吴纵队再度赶上,和我3军团及干部团展开激战。双方围绕着老鸦山制高点,展开了拼死的争夺,并且相持不下。此时,聂荣臻与林彪正率领着红1军团隐蔽集结在遵义城东的一线丘陵地带。他与林彪站在山头上看到:敌人的后续部队正源源而上,更有10多架飞机在老鸦山上空轰炸扫射,我3军团的处境已经十分危险。见此情形,聂荣臻决定待夜黑后率1军团,从西侧插入敌人大队当中。入夜,1军团采取了行动,聂荣臻利用夜黑能见度差的有利条件,他虚张声势,妙用疑兵,让红军战士吹响军号,四处喊杀。顿时山鸣谷应,大有千军万马从天而降之势。敌人以为中了我军的埋伏,惊恐万状,仓惶南逃。我1、3军团腹背夹击,打得敌人屁滚尿流。我军乘势穷追猛打,一直赶到乌江边,歼敌1个多师。敌人的残部渡江南窜下怕我追击,把乌江浮桥拆掉,而来不及过江的敌人都被我军全歼。这样一来,我军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的胜仗。

这次战役以后,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争取主动,在毛泽东的英明指挥下,我军又成功地取得了三渡赤水和四渡赤水的胜利。紧接着,中央军委4月29日发布命令,我军速渡金沙江,甩掉敌人,去川西与四方面军会合。接到命令后,聂荣臻继续使用疑兵之计,一面向昆明虚张声势,一面率1军团迅速向金沙江前进。前进时,聂荣臻还指示2师4团的3个连,化装成国民党的“中央军”,由他们作先导,象演戏似的,不费一粒子弹,一连赚开了禄劝、武定、元谋三座县城。掩护我军抢渡金沙江,北上四川。

聂荣臻虚张声势、妙用疑兵的谋略思想,随着他指挥战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日臻成熟与完善。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已将这一谋略思想成功地运用于指挥大兵团的作战之中,并且收到了同样的奇功神效。

1945年4月,聂荣臻得悉傅作义的4个摩托步兵师和骑兵师,正准备由保定出发,偷袭石家庄。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实,使聂荣臻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我石家庄只有部分守军,与敌相比,人少势弱。如果硬碰硬地与敌对抗,无疑是投卵击石。那么怎么才能保住石家庄这一华北重镇呢?聂荣臻认为在调遣北面部队南下的同时(由于路途远,起码得七八天才能赶到),关键是做好迷惑敌人的工作,造成石家庄有重兵把守的假象,使敌不敢轻易冒进,以此赢得时间,待我南下部队赶到后,内外合击敌人,击退敌人的进犯。这样,聂荣臻致电萧克,令其立即赶往石家庄,一方面迅速制定军政后方机关尤其是物资的撤退方案,另一方面,施谋设计,迷惑敌人、滞留敌人。遵照聂荣臻的指示,萧克到达石家庄后,在秘密做好军政后方机关撤退准备的同时,每晚亲率部队高层领导故意上街露面,以示军区和市政府并没有撤。他们还每天发出战报,公布敌人所到地点,以及我们的防犯准备,以此安定民心,迷惑敌人。不仅如此,我军还利用广播电台揭露敌人准备偷袭石家庄的企图,以示我方早已知道了敌情,做好了充分准备,正严阵以待,并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这种疑兵之计,真的使敌人上当受骗,敌人真的以为我石家庄已有重兵把守,不惧他们的来犯。这样,傅作义的部队前进的很迟缓,不敢冒然突进。然而,我南下部队却抓紧时间疾速行军,七、八天后,阎锡山派到平定的一个师,被我南下的第6纵队一举全歼。见此情形,傅作义的部队到了沙河就都退了回去。

事隔不久,也就是同年的冬天,傅作义再次举兵,派了同样的人马企图袭击石家庄。聂荣臻得到消息后,再次指示萧克在部署兵力迎敌斗敌的同时,还是要以智驭力,施谋设计迷惑敌人、吓唬敌人,粉碎敌人的进犯。聂荣臻指示,与上次相比,这次反击敌人我们具备了更有利的条件:正太线已为我军所有,西面无顾虑;保定、石家庄一线的民兵比以前更强,冀中就近可以调来两个团部署在沙河、唐河,军大教导团可以部署在滹沱河。这样有了较强的军事实力,附之以智、施之以谋,定能粉碎敌人的进犯。按照聂荣臻的指示,萧克在积极调兵遣将的同时,再次虚张声势,造成石家庄有众兵把守,我军成竹在胸的态势,致使以谨慎著称的傅作义,在不到10天之内就再次将兵力退了回去。

事后,刘伯承知道了这件事,不禁拍案称绝。他讲:聂荣臻唱了一出绝妙的空城计。

的确,这够得上是一出绝妙的现代空城计,它比起古代诸葛亮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的空城计,是毫不逊色的。因为在现代高智能角逐的形势下,能够以少示多,以弱示强,使敌人信以为真,并且重复上当,这是非大智大勇所不能的。智——聂荣臻迷惑敌人迷惑得真;勇 ——聂荣臻以少胜多临危不惧。在这里聂荣臻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迷惑敌人、吓退敌人,关键还在于他善于虚实结合,即以虚对实,以实对虚,虚虚实实,妙用二者的转化。实报敌情, 故意示敌我已知其偷袭企图,这样使敌人感到我已有备无患;虚报我军兵力,示敌我已屯居众兵,这样使敌人不敢轻举妄动。在此同时调兵遣将,运筹战法,增派援兵主动歼敌,这就使得敌人更加确信我之兵力的强大。聂荣臻之所以能够退敌的妙法也正在这里。

光阴茬再。两年以后,即1947年11月,聂荣臻在清风店战役中导演指挥的保北阻击战,则使他虚张声势,妙用疑兵的谋略思想得到了更充分更生动的展现。

清风店战役,我军的重点是集主力部队于清风店地区,集中对付敌人的第3军。而要保证清风店歼灭战的顺利进行,在保北地区则必须死死地拖住并阻击敌人援军的南下支援。否则敌援军与第3军汇合,敌势力大增,我军不仅不能达到歼敌之目的,反而会受到敌人的合力打击,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鉴于此种情况,聂荣臻在周密地安排了清风店地区对敌第3军作战方案的同时,又精心策划了保北阻援的对策。他首先分析了保北阻援的形势:晋察冀野战军主力南下清风店地区后,保北战场敌我兵力对比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敌人由13个团增至19个团,我军则由30个团减至12个团。聂荣臻认为,在兵力对比敌多我少的情况下,光靠硬顶阻敌,难免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如果使用疑兵之计,在徐水摆出与国民党决战的架式,不仅可以拖住保北的敌人(使敌人误认为我军主力仍在保北,打消南下汇合第3军的念头),而且还可以迷惑保北的敌人,使敌一时摸不清情况而不敢轻举妄动,这样,聂荣臻命令晋察冀野战军以4个旅的兵力围攻徐水,摆开决战的架式。聂荣臻的这一计策果然奏效。当我军主力部队南下到达指定地区与敌第3军接触、罗历戎连连告急时,孙连仲仍认为我军主力还在保北,所以迟迟不发救兵,直到敌人空中侦察得知我军主力确已南下后,孙连仲才急令34集团军司令李文率5个师的兵力南下救援。然而孙连仲知道上当后为时已晚。聂荣臻事先已做出周密的部署,当敌人知道我军的作战意图后,聂荣臻随即命令我军停止对徐水的佯攻,变围攻徐水为集中力量在徐(水)、固(城)之间阻敌南下。由于保北阻击战我军是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我军在徐、固之间构筑了数道防御阵地,有较大的防御纵深,并有充分的防空、防坦克和防炮兵的准备。所以,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代价。这样,直到我军主力在清风店地区全歼敌第3军时,南援之敌还未能突破我军第二道阻击线阵地。

《我军若干著名战役指挥实践与经验》(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一书,在分析清风店战役胜利之原因时指出:“以疑兵之计拖住南援之敌,是清风店战役阻援的突出特点。”(见该书161页)这一概括是客观而符合实际的。的确,清风店战役的胜利,凝结着聂荣臻军事谋略思想的高深智慧。

三、击其必救 攻城打援

击其必救,攻城打援,既是历代兵家所重视的一条进攻作战的指导原则,也是聂荣臻颇为擅长的一计。聂荣臻认为,要想大量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打破敌军的防御布势,就要以一部兵力首先进攻敌人比较敏感的一个关节点,引诱其它方向的敌军来援,尔后在有利的地形埋伏部队,设置战场,进而根据情况,或先打援后攻城;或先攻城后打援;或攻城打援双管齐下,两处皆胜。即通过攻其必救,以达到调动敌人,打击敌人的目的。

青沧战役,是聂荣臻运用击其必救、攻城打援战法的成功战例。

1947年5月上旬,国民党军保定绥靖公署部队,在正太战役的打击下,处于被动地位,其主力集结于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区。天津以南静海、青县、沧县地区仅有保安第2、第6、第8总队及保警队共1.3万余人驻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发动夏季攻势,蒋介石欲从保定绥署调兵增援。聂荣臻根据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指示,为拖住关内的国民党军,配合东北作战,决心采取攻城打援的战法,一面集中第2、第3、第4纵队、炮兵旅及地方武装、友邻渤海军区各一部,向青县、沧县地区的国民党军发动进攻,一面做好打击敌人援军的准备。6月12日晚,第3纵队对唐官屯至青县,第4纵队对兴济至姚官屯、第2纵队并指挥渤海军区部队一部对沧县城外围据点的国民党军,发动迅猛攻击。经一昼夜激战,连克唐官屯姚官屯、捷地等据点数十处,进逼青县城、兴济镇、沧县城,并威胁天津。14日,国民党军一部由天津南下增援。聂荣臻随即命令第3纵队第7、第8旅北进至陈官屯地区阻援,而各攻城部队则冒雨开始攻城。由于聂荣臻对攻城与打援都做了精心的布置,因此我军不仅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援军,同时也取得了攻城的重大胜利。是日,第3纵队第9旅攻克青县城;第4纵队第11旅攻入兴济镇;第2纵队及渤海军区一部于黄昏攻击沧县城,战至15日晨,全歼守军,攻克该城。这次战役由于聂荣臻将攻城与打援紧密配合,因此战绩十分突出,共歼国民党军9500余人,解放了青县、沧县、永清3座县城。

清风店战役可谓是击其必救、围城打援的又一典型战例。

聂荣臻为清风店战役所确立的基本战法就是:围城打援。即用此战法,力争在保北地区歼灭国民党一两个师或一个军。其具体部署就是乘华北国民党军几个师奉调出关之机,以第2纵队加上独立第7旅围攻徐水,诱敌增援,以第3、第4纵队部署在徐水以北以东地区,准备待国民党94军或16军来援时,于运动中予以歼灭。

按照聂荣臻的部署,1947年10月11日,我晋察冀野战军各部队同时行动,至12日,围攻徐水的部队相继攻占了徐水车站及南、北城关;打援部队于徐水以北烟台、芦草湾、三台镇地区,开辟了打援战场。14日,徐水告急,国民党军第94军等部共6个团由高碑店、定兴沿平叹路南援;第16军共4个团,由新城、雄县西援,企图解徐水之围。野战军经4天激战,打退了国民党援军的多次进攻,但因其多路齐头并进,队形密集,遂形成对峙。这时蒋介石错误地以为晋察冀野战军在保定以北地区已陷入被动,急令驻石家庄的国民党第3军军长罗历戎率第7师、第22师第66团北上保定,企图会同由平、津出援之军南北夹击人民解放军于保定地区。根据这一新情况,聂荣臻对围城打援战法进行了新的调整:以一部兵力继续围攻徐水,抗击国民党援军,摆出决战阵势;与此同时调野战军的主力兼程南下,迅速到达方顺桥以南着重打击国民党第3军。19日,我军在清风店一带完成了对敌第3军的合围;21日我军发起攻击,将第3军逐步压缩在南合营、高家佐、东西同房、西南合之狭小地区;21日,歼国民党第7师19团,并攻克高家佐、突破西南合阵地;22日,我军在强大炮火配合下,向西南合第3军核心阵地发起总攻,进而全歼第3军军部、第7师及第66团。此时,我军在保北阻援的部队两昼夜间连续打退国民党军的多次进攻,圆满地完成了阻击任务。这样,由于围城与打援紧密配合,终于取得了清风店战役的重大胜利。

保南战役是先打援后攻城的一个成功战役。

1946年12月,国民党军第11战区部队主力在易县、满城地区受挫后,收缩于保定至北平的铁路沿线,以加强北平、保定间的防御;保定以南望都至正定两城间铁路沿线,仅有第3军第32师、保安第5总队4个团等共2万余人驻守,企图长期控制该段铁路,分割冀中、冀南两解放区。聂荣臻为截断国民党军保定与石家庄的联系打开冀中、冀晋两区通道,决心以第4纵队及独立第1旅、第3、第9军分区部队,发起保南战役。与此同时,以两个纵队在方顺桥地区休整待机,准备打援。1947年1月21日,聂荣臻下令第4纵队向保南地区发起突然进攻,随即攻克望都城和王京村,全歼了国民党守军。当夜,聂荣臻下令第4纵队兵分两路隐蔽南下,准备相机夺取定县城。后来聂荣臻得知国民党第32师2个营和保安第5总队1个团由正定北进新乐,拟援定县,他遂再下决心:先打援后攻城。这样,23日,第4纵队首先攻占定县城西南要点寨西店,继而在其以南至十一家町一线设伏。24日,敌人援军北上,我军以一部兵力在寨西店作正面阻击,并将国民党援军诱入伏击地区。随即我军发起猛烈攻击,经过4个小时的激战,将敌人全部歼灭。在消灭了敌人援军,解除了我军前进阻力之后,聂荣臻命独立第1旅乘胜向南疾进。新乐城守军迫于我军强大势力,弃城逃窜。28日,我军第4纵队对孤立无援的定县城发起总攻,敌人孤军抵抗,很快就无招架之力,终被我军一举全歼。这样,由于聂荣臻部署之正确,特别是灵活地运用了攻城打援的战法,先打援后攻城,所以赢得了保南战役的巨大胜利。通过这一仗,歼灭了国民党军6个团、2个营,计9600余人,解放了望都、定县、新乐3座县城,使冀中、冀晋两区联成了一片。

涞水庄疃战役是以一部兵力围城,集中主力打援的一个典型战例。

1947年12月,傅作义为改变其被动战局,将7个军又1个师集结于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区,企图采取“以主力对主力”的战法,对付人民解放军的进攻。聂荣臻指示晋察冀野战军,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法,调动敌人,重点打击敌人的援军。晋察冀野战军在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罗瑞卿的指挥下,按照聂荣臻的部署,于1948年1月7日以第6纵队佯攻保定。傅作义惟恐保定有失,急调3个军和1个师来援。为了继续调动、分散国民党军主力,晋察冀野战军决定攻击涞水,吸引其增援。这样,11日晚,野战军组织第3纵队第7旅和第8旅主力对涞水发动攻击(与此同时第8旅一部在城东拒马河西岸警戒,第9旅在城东南的西义安、庄疃地区担任预备队;第1、第2纵队在涞水城东、南地区阻援,并保障第3纵队攻击涞水之翼侧)。当天夜里,国民党第35军军部率新编第32师和第101师,由保定乘车驰援涞水。12日拂晓,号称“虎头师”的新编第32师由高碑店西涉拒马河,于下午攻占庄疃。我野战军第9旅迅速将其包围。第35军军部及101师同时被第1、第2纵队所阻。入夜,第3纵队将第8旅、第7旅一部及纵队山炮营由涞水调至庄疃,会同第9旅攻歼新编第32师。13日上午我军将新编第32师全歼。

涞水庄疃战役,共歼国民党军8000余人,击毙第35军军长、参谋长,新编第32师师长等高级将领,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华北“剿总”的嚣张气焰,打破了其调兵增援东北的计划。总结这次战役的胜利经验,除了作战指导思想明确统一,部队行动积极外,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成功地使用了围城打援的战法。这一战役是晋察冀野战军的成功之作,也是聂荣臻兵法谋略思想的重大胜利。

大龙华战斗是以一部兵力强袭,集中主力打援,两处皆胜的成功之战。

1939年4月,日军第110师团第140联队第3大队及伪军一部共700余人,由易县西进至梁各庄。5月7日,该部队以日军1个中队及伪军一部共300余人继续向西侵占了大龙华村,接着开始修筑易县至涞源的公路,并增设了据点。敌人的企图是打通涞易路,进而分割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要保住涞易路,就必须全歼大龙华之敌。从当时的敌情来看,大龙华敌人虽然不多,但武器精良,特别是周围的易县、梁各庄、涞源、满城、姚村、解村等地的敌人一旦得知大龙华被攻,都可能一拥而至。这样,要打大龙华,就必须得准备打援。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将此情况向聂荣臻作了详细的报告,聂荣臻遂批准了一路攻点,三路打援的作战方案。

5月19日傍晚,4路兵马按照预定计划,借着渐渐昏暗的天色,从驻地出发了。

林必元同志率1营,经金坡村迂回到大龙华东南与西南,准备从两面同时攻打大龙华。

1团主力及曾雍雅、梁正中支队2个大队,随1营跟进到金坡村后,直奔大龙华东北方的老虎岭地区,占据有利地形,待击由梁各庄赶来的敌人援兵。

3团的3营及分区特务营、骑兵营、炮兵连、轻机枪队、工兵连,曾雍雅、梁正中支队主力,分头出动,插到大龙华东面10多里外,在涞(源)易(县)路南面的南、北石楼山隐蔽集结,配合1团主力歼灭西进的敌援军。

5支队分兵奔往易县方向,游击姚村、解村据点,制止据点内守敌出动。5支队2团伏兵梁各庄南面山岭里,放过驰援大龙华的敌人,待西面我主力伏击援敌时,在后路配合作战,并向东侦察、警戒。

深夜,攻打大龙华的部队直奔敌人住的9座大房子,乘敌人睡得正死,向其发起突然进攻。经3小时的激战,9个大房子被我部队攻破3个,敌人死伤50多人。可是剩下的敌人仍在拼命抵抗。

第二天上午,东面的敌人出动了援兵。大龙华的守敌听到东面枪响,于是兵分两股。一股留下拼命掩护,一股端着枪蹿出大房子,在一名佐官的率领下,直向东面奔去,企图与援兵会合。然而,我部队早有准备,当即给敌人以痛击,歼灭其一部,其余的敌人不得不重新逃回大龙华。这时我军对大龙华敌人展开全面进攻,守敌在我强大攻势下,全部投降。

在进行大龙华战斗的同时,我阻援部队与敌人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上午8时,梁各庄的敌人开出5辆装甲车,开始向大龙华搜索前进。我第5支队英勇阻击,先后击退敌人的两次进攻。接着,敌人主力400多人和100多骑兵,又从梁各庄、易县一齐出动,朝狭小的3营阵地发动了更猛烈的进攻,光发射的炮弹就有500多发。见此情形,1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指挥1团迅速迂回大红门,从敌人背后出击。同时3团3营、骑兵营、特务营从侧翼进攻。敌人腹背挨打,顿时大乱,溃散成数路朝梁各庄仓惶逃窜,公路两旁丢下100多具尸体和大量的枪支、弹药。打援战斗获得了全胜。

四、诱敌深入 妙设伏击

纵观聂荣臻兵法谋略思想,其中诱敌深入,设伏歼敌,可算是他克敌致胜的一把杀手锏。在他那里,他将诱敌与设伏巧妙结合:有的是主动退怯,示弱诱敌;有的是预设口袋,择地伏击;有的是节节抵抗,诱敌深入;有的是攻其不备,重叠设伏……。运用之妙,变幻无穷,因而总能达到制人而不制于人的境界。

   1.主动退怯,示弱诱敌

自古以来,大凡聪明的军事家都主张利用和制造各种假象,迷惑对方,诱其就范,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其中,示弱诱敌尤为兵家所常用。我国古代就有孙膑减灶赚庞涓的战例。说的是公元前340年,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军与魏国主将庞涓的10万大军交战。孙膑分析了敌我态势,向田忌建议:魏军晓勇凶悍,一向看不起齐军,我们可利用敌人求胜心切、轻兵冒进的弱点,给它以出其不意的设伏打击。于是齐军与魏军刚一接触,便按预定方案向东撤退。后撤的第1天,齐军挖了10万人煮饭用的灶,第2天减少为5万人用的灶,第3天减少为3万人用的灶。庞涓见此情形以为齐军势败,遂丢下步兵只带一部分轻兵锐卒,兼程追赶。当庞涓追至马陵时,齐军在道路两旁伏下的大军,万箭齐发,魏军顷刻溃散。庞涓自知败局已定,愤愧自杀。

聂荣臻吸取古代兵家的精华,在黄陂之战中,也成功地取得了主动退怯,示弱诱敌的胜利。

1933年2月,为粉碎敌人的第4次“围剿”,红军主力进攻南丰。敌人为了救援南丰,以第1纵队之52、59两个师,取道永丰、乐安向宜黄南部前进。由于敌军是由西北向东南行军,它的整个有侧翼就暴露在红军面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全歼敌人援军,我军主力从南丰撤退,以达到诱敌深入的目的。与此同时,聂荣臻则率1军团与3、5军团配合,于黄陂以西设下了4、5万人的优势兵力,准备打一次大兵团的伏击战。

2月27日拂晓,聂荣臻率部到达了黄陂圩、蚊湖、登仙桥一线,占领了伏击阵地。随即他查看了设伏情况,对11师师长刘海云和政委刘亚楼说:你们加强西北面的力量部署是对的。我们的办法是先把敌人放进这个口袋里来,然后把口子扎起来,给它来个关门打狗。因此,北面的33团要特别注意隐蔽,千万不能过早暴露。敌人过来以后,你们也不要着急,要放手让他们进来,不要担心放过去以后敌人会跑掉,前面还有3军团,敌人是跑不掉的。到了上午9点钟,远远地听到一些人喊马嘶的声音。果然,敌人朝设伏的阵地开来了。敌人以为我军势单力弱,害怕与他们交火,所以一个个都显得很了不起,大摇大摆,毫无戒备。敌52师师长李明悠闲自得地骑着马走在队伍中间,当敌52师的5个团加1个辎重部队全部进入“口袋”时,1军团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顿时,山腰上枪声和手榴弹声齐鸣,像天崩地裂一般。当敌人清醒过来后,以1个团冲锋,1个团掩护的办法,向我军阵地猛冲,企图突围逃走。然而敌人逃走的方向已早被聂荣臻所预料,他已提前在西北面伏下11师的32团。这时,聂荣臻对该团政委杨成武说:现在已到紧要关头,就看你们的了。杨成武十分激动,扬起驳克枪,边跑边喊:同志们跟我来,冲呀!聂政委刚才讲了,这是紧要关头,冲呀!他带着部队迅速将这股敌人压到谷底,与友军一起展开了一场捉俘虏的竞赛。在此激动人心的时刻,聂荣臻也带着手头仅有的一个特务连向敌人冲去……敌人的第52师全部被歼灭。52师师长李明受伤后当了俘虏。紧接着1军团又配合兄弟部趴,在摩罗嶂东麓一带出谷中消灭了敌人第59师大部,敌59师师长陈时骥亦被活捉。此次战斗歼灭两个师,活捉两名师长,1万多俘虏,缴获武器弹药和各种物资不计其数。黄陂之战,成为了中央根据地反“围剿”中一次规模最大的大兵团伏击歼灭战。

2.预设口袋,择地伏击

伏击战具有突然性和主动性的特点,它往往能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然而把这种作战形式再与口袋阵结合起来,即将敌人放入口袋后予以伏击,其效果则更是可想而知的了。这是一种创造也是聂荣臻兵法谋略思想的一大特色。

众所周知,平型关大捷,是我军出师华北前线打的第一个胜仗,也是中国抗战开始以来的第一个胜仗。而这次战斗的独到之处,就在于聂荣臻等善于择地伏击,选择了有利的地形预设了口袋。

在组织这次战斗之前,聂荣臻和林彪一起,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亲自察看了平型关一带的地形。他们发现从平型关口至灵丘县东河南镇,是一条由东北向西南伸展的狭窄沟道,地势最险要的是沟道中段,长约十多里,沟深不等,沟底通道仅能通过一辆汽车,能错车的地方极少,而南北沟岸却是比较平坦的山地,因而这确是一个伏击敌人的理想地域。达样,聂荣臻与杯彪一起果断地下了决心:在此一带预设口袋,进行伏击。

1937年9月24日,聂荣臻与林彪对作战作出了具体部署:第687团占领西沟村至蔡家峪以南高地,负责切断进入伏击地区日军的退路,阻击由灵丘和浑源方向增援的日军;第686团占领小寨至老爷庙以东高地,负责分割歼灭当面的日军,尔后协同第685团攻歼东跑池的日军;第685团占领老爷庙西南至关沟以北高地,担任截击和围歼当面日军的任务,并准备阻击由东跑池回援的日军,尔后协同第686团及防守平型关的国民党军夹击东跑池的日军;第688团为婶预备队。当晚,各部队依据上述部署冒雨避入阵地,并于25日拂晓前完成了各项战斗准备。25日晨,日军板垣师团长率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和大批辎重车辆,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开进。7时许,敌人来了。只见右前方先是出现一个小红点,慢慢地向前移动,后面黑压压一片,还能听见轰隆隆的马达响声。小红点越来越近,用肉眼也能看得清清楚楚。为首的高举一面太阳旗,接着是三路纵队的敌人,往后是载着日本兵和军用物资的100多辆汽车,200多辆骡马大车拉着九二式步兵炮、炮弹和给养跟随其后,压阵的是骑着大洋马的骑兵。日本兵脚穿皮鞋,头戴钢盔,身穿黄呢大衣,晃晃荡荡,蛮不在意地走着。

敌人已经全部进入了伏击圈。随即聂荣臻与林彪指挥部队发起了猛攻。伴随着三颗腾空而起的红色信号弹,顿时,沉默的群山怒吼了!满贮深仇大恨的枪弹和迫击炮带着啸音飞向敌群,手榴弹雨点般地飞进沟道,炸得日本侵略军鬼哭狼嚎,血肉横飞。日军车撞车,人挤人,马狂奔,一下子被打乱了阵脚。

当聂荣臻发现日军正利用汽车作掩护,进行顽抗,并组织兵力抢占有利地形时,他连忙跟林彪研究,决定把敌军切成几段,分段预以歼灭。随即林、聂命令部队出击,杀入敌人阵地,并指令686团团长李天佑派出一个营,冲过公路,抢占设伏前因怕暴露目标而来不及占领的老爷庙制高点,以便两面夹击敌人。

山谷里震荡着激昂的冲锋号声和惊雷般的冲杀声。八路军勇士呐喊着向敌人扑去,同敌人展开了白刃肉搏战。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经过武士道训练过的日军虽然失去了指挥,被分隔开来,但仍然利用汽车和沟坎进行顽抗。而八路军指战员则以更猛烈的攻势对付顽抗到底的敌人。第685团以猛烈的炮火、英勇的冲杀迎头痛击日军,并予其以重大伤亡;第687团切断了日军的后路,使日军成了瓮中之鳖;第686团控制了老爷庙及其以北的高地,陷敌于沟谷之中;115师独立团、骑兵营则于灵丘以北和以东地区阻住了蔚县、涞源方面的敌人援军。这样,聂荣臻与林彪指挥部队居高临下,两面夹击,把敌人死死卡在了狭窄的山谷里……。

中午时分,战斗基本结束。此次战斗由于设伏巧妙,口袋扎得严密,因而一举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1000余人,缴获火炮1门,轻重机枪20余挺,步枪1000余支,击毁汽车100余辆、大车200余辆。这样一来,我军取得了抗战以来第一个大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和信心。

3.节节抵抗,诱敌深入

聂荣臻诱敌而伏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以小部队节节抗敌,最后将敌人诱进我们的伏击圈里,这也是聂荣臻兵法谋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我们重点看一下他所指挥的雁宿崖战斗。

1939年10月25日,日军开始了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扫荡”。11月2日午夜,从涞源出动的独立混成第2旅团第1大队等部1500余人,分三路向水堡、走马驿、银坊方向进犯,企图寻歼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指挥机关和部队。聂荣臻根据日军的行动,决心在涞源至银坊间雁宿崖地区设伏,歼灭进犯日军之一路。他令第1军分区第1、第3团和第3军分区第2团迅速组织急行军,于3日拂晓前进至雁宿崖峡谷两侧设伏;令120师第715团一部及第1军分区游击第3支队,担负牵制日军的任务;令第1军分区第25团一部为二梯队;令游击支队担当诱敌入伏的任务,并指示他们以节节抗击的战法,使敌人上当,把敌人领到伏击圈中。11月3日7时许,聂荣臻接到报告,部队同3路敌人都先后交了火,东路敌人被素有“狼诱子”之称的曾雍雅支队以节节抗击的形式成功地将敌人引进了雁宿崖一喧极为狭窄的山谷里,现在疲困不堪,毫无戒备,正在河滩上休息。于是聂荣臻命令第1团一部迅速迂回到山谷北口断敌退路,第3团一部封锁谷南口,其余部队则从东、西两个方向发起突然勇猛的夹击。

雁宿崖战斗打得异常激烈。但由于敌人已被死死地封在山谷,已成瓮中之鳖,所以数小时之后,日军被歼过半,余部被包围在上下台、雁宿崖附近。16时,聂荣臻命令第1、第2、第3团发起总攻。17时30分,全歼了被围的日军。此一战击毙日军大佐以下500余人,俘9人。另两路日军闻讯后立即向涞源方向撤去。

雁宿崖战斗之所以获胜,一是选择了良好的阵地,周密地组织部署了伏击;二是以一部兵力阻击牵制日军多路,集中兵力伏击其一路,达成了速决全歼的目的;三是节节抗击,诱敌深入。这一点可以说是尤为关键和重要的。如果诱敌不成,伏击歼敌则无从谈起,聂荣臻谋略之精深处恰在于:诱,则诱得真、领得准;伏,则伏得稳,打得狠。

4.攻敌不备,重叠设伏

组织伏击战往往是很不容易的(敌人是狡猾的,设伏而不被敌人所识破,这需要斗智斗法),而重叠设伏,双获全胜则更是难上加难。聂荣臻兵法之难能可贵也恰在于:他善于设伏,更精于重叠设伏——攻敌不备,连战连胜。

黄土岭战斗,可谓是聂荣臻攻敌不备重叠设伏的得意之作。

雁宿崖伏击战胜利之后,我边区军民沉浸在一片欢乐中。然而,此时的聂荣臻司令员却在思考着另外一个问题:日本侵略军骄横成性,一旦吃亏之后,总要重整兵力,前来报复的。那么怎样才能既使边区军民避遭灾难,又能给进犯之敌以沉重打击呢?他踱步思考着,继而一个新颖的作战计划在他脑海中形成:我军恰好可以利用敌人这一习性,重叠设伏,再创敌人。随即,他指示一分区部队,立即脱离战场,隐蔽于适当位置,待机再战。

果然,雁宿崖伏击战使日军混成第2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恼羞成怒。

独立混成第2旅团,是日军的精锐部队,52岁的旅团长阿部规秀,在日本军界被捧为精通“山地战”的“名将之花“。聂荣臻为了作到知己知彼,曾研究过这个人。阿部擅长运用”新战术“,头脑灵活,指挥果断。然而他却有着一个致命的弱点,即骄纵成性,暴戾自负。日军中的旅团长一般少将出任,中将够得上荣膺师团长之职了。阿部规秀是上个月才被晋升为中将军衔的。可想而知,一个大队的人马全军覆灭,肯定要使刚刚晋衔不久、洋洋自得的阿部规秀感到脸面无光的。这样,他能不报雁宿崖之战的一箭之仇吗?

雁宿崖战斗的第2天(11月4日),阿部规秀不待集结于易县、满城、景县、唐县的四路日军出动配合,就亲率第2、第4大队共1500余人,再次由涞源城向第1军分区腹地雁宿崖、银坊、管头急进,企图与第1军分区主力决战。

这个自持狂妄的家伙,根本瞧不起八路军。在他看来,报雁宿崖之战的仇是一件很容易、很轻松的事情。临行前他在一封家信中这样写道:

……爸爸从今天起去南方战斗!回来的日子是十一月十三、四日,虽然不是什么大战斗,但也将是一场相当的战斗。八时三十分乘汽车从涞源城出发了!我们打仗的时候是最悠闲而且最有趣的,支那已经逐渐衰弱下去了,再使一把劲就会投降……圣战还要继续,我们必须战斗。那么再见。

阿部规秀做梦也不会想到,这封信最后竟会成为他的遗书。

针对阿部规秀的报复行为,聂荣臻进行了慎密的部署、安排。他要求第1军分区, 以小部兵力在白石口一带迎击敌人,把敌人引向银坊,让他们扑空,然后部队迅速隐蔽起来,迷惑敌人。11月5日,日军闯入银坊。根据聂荣臻的部署,杨成武指挥部队持重待机,令游击支队和第1团各1部与日军保持接触, 再以节节抗击的手段诱敌深入。我军诱敌成功。11月6日,阿部规秀率部进入黄土岭。这样,聂荣臻指示部队于黄土岭以东寨头至上庄子狭谷设伏。第1军分区的具体部署是:第1团炮兵连占领寨头西北、西南阵地;第3团占领黄土岭及上庄子以南阵地;第2团占领黄土岭以北阵地;第120师特务团由神南(庄)北上,以第3团方向加入战斗。7日晨,日军开始向上庄子、寨头方向进犯, 当其尾部 离开 黄土岭,先头到达寨头附近时, 我伏击部队突然发起猛攻,日军碎不及防,  至傍晚, 被歼 过半, 余部被压至谷地。战斗中,我军发现黄土岭与上庄子之间有一个小庙,庙前有一群日军军官指指划划。随即,第1团令炮兵连实施火力急袭,当即将其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击毙。到8日,被围日军在5架飞机掩护下,向司各庄、雁宿崖方向突围。 聂荣臻指挥部队给突围日军再次杀伤后,主动撤出了战斗。这一仗,取得了歼灭日军900余人、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的重大胜利,它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的气焰,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


上一篇:第六章 主动作战 创设优势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
下一篇:第八章 军政并举 文治武安两手齐用

首页 |生平及著述 |聂帅研究会 |聂帅陈列馆 |传、文学传 |评论研究 |照片选登 |缅怀纪念 |影视作品 |走进江津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鼎山大道386号|联系电话:47562678 47560944|邮编:402260| 邮箱:jjnsg@163.com
主办单位:重庆聂荣臻研究会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承办单位:聂荣臻元帅陈列馆|ICP备案:渝ICP备12004964号-4

渝公网安备 50011602500158号

知道创宇云防御
总访问量: 9267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