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

缅怀纪念

首页 > 缅怀纪念> 聂荣臻文物

一面锦旗

发布时间:2017-10-31 15:43   作者:   来源:   点击数:0

这是一面由红绸制作而成的锦旗,旗上剪贴着一位老太太的半身像,头像旁边写着六个大字——子弟兵的母亲。这面锦旗,是1944年2月在晋察冀边区召开的群英会上,以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等领导人的名义,授予拥军模范戎冠秀同志的奖旗。这不是一面普通的锦旗,它凝聚着边区老百姓对人民子弟兵的深情厚意。这锦旗,包含着许多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



戎冠秀是河北省平山县下盘松村妇救会主任,自聂荣臻率部到晋察冀创建根据地以来,就在平山下盘松领导全村妇女,积极开展抗日工作。该报名参军了,她挨家挨户动员,并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带头送上了前线;该交公粮了,她就从这个碾盘走到那个碾盘,动员全村人交好粮。她自己吃糠咽菜,把节余下来的小米送上前线;她一心爱兵,不怕天寒地冻,节省下一条条棉线,一尺尺粗布,并组织下盘松的妇女姐妹们做了一双双军鞋,冒着硝烟送到子弟兵手中;她照顾子弟兵重伤员,不惜将自己的奶汁挤尽,口对口地送到伤病员嘴里……一次,八路军一个重伤员被送到下盘松村,生命垂危。戎冠秀像对待自己亲生儿子一样精心照顾这位重伤员,她亲自烧来开水,一小勺一小勺地送到伤员嘴里。待伤员慢慢苏醒过来,戎冠秀又忙着给他煮豆腐脑,待伤员能开口讲话,再喂以稀饭,并把自己女儿的棉衣内襟扯下,把伤员的双脚裹得严严实实,而自己一整夜未曾合眼。伤员在戎冠秀母亲般地关怀和照顾下,终于保住了生命,很快伤愈归队。

戎冠秀关心和爱护人民子弟兵的英雄事迹很快传遍了整个晋察冀边区。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兼军区司令员聂荣臻闻知后也十分感动,曾多次亲切会见这位子弟兵的母亲,高度赞扬她为人民子弟兵作出巨大牺牲的崇高精神,鼓励她今后继续发动群众,带领群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更大的贡献。

1944年,晋察冀边区决定召开表彰这位子弟兵母亲的大会,鼓舞千千万万的人民和子弟兵。在戎冠秀事迹的影响下,全边区掀起一个拥军的热潮,涌现出许多动人的事迹。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前方部队军需给养困难,边区人民冒着敌人的炮火,穿过敌军的封锁线、封锁沟把节余的粮食送到前线;广大妇女克服重重困难,一针一线地给部队赶制大批军鞋。敌人来扫荡了,群众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转移八路军伤病员和保护粮食、坚壁清野,把公粮藏得严严实实。在敌人“围剿”期间,边区人民冒着生命危险为八路军带路、送信、抬担架,帮助八路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消息树、鸡毛信的故事就发生在晋察冀根据地。在冀中,还出现了“行军百里无狗叫”的奇迹。冀中的群众为使夜间行动的八路军不被敌人发现,自觉地把村里所有的狗都打死了。从根据地到敌占区,男女老幼都是八路军的耳目,侦察网和警戒线遍布,村口、路口到处都是手持红缨枪站岗的儿童团员。

在最艰苦的岁月里,八路军也不愧为人民的子弟兵,他们热爱人民,处处维护群众的利益。聂司令员和边区子弟兵也日日以糠菜充饥,节省下一袋小米,赈济边区灾民。当得知敌人奔袭戎冠秀的故乡后,聂司令立即命令子弟兵迎头痛击日本侵略者,帮助受难群众脱离危险,逃出虎口。当部队和老百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边区子弟兵更是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1944年春,由于天灾,青黄不接,部队和群众都发生了饥荒,老百姓只好到山上采野果、树叶充饥。聂荣臻得知后,立即颁布训令,要求部队所有伙食单位都不能上山采树叶。宁肯饿着肚子,也不要与民争食。边区人民万分感激,纷纷要求聂司令员解除这一命令。人民群众的浓浓深情,更让聂荣臻感动不已。但老百姓的利益就是最高利益,在饥饿面前,他更加强调子弟兵要严守纪律,让食于民。在晋察冀军民的共同努力下,硬是咬紧牙关从饥饿中挺了过来。

在战争年代,聂荣臻率领边区军民,贯彻执行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广泛发动群众,大打人民战争。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八路军与人民群众建立起了水乳交融、骨肉相连的军民鱼水情。正如聂荣臻后来在回忆录中总结道:“人民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之后,我们就置身于群众的海洋里,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而敌人呢?处处碰壁,处处困难,找不到向导,找不到用具,想找一口锅做饭也不容易,就像一个既聋又瞎的人坠入了深渊。”正是有了这种血浓于水的军民鱼水情,才能使孤悬敌后的晋察冀根据地不但没有被强大的敌人消灭,反而一天天壮大起来。如果没有边区人民的拥护,没有边区人民的帮助和支持,八路军就不可能在敌后立足,晋察冀根据地就不可能由一个游击区变成气个巩固的敌后根据地,八路军部队就不可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从戎冠秀身上,聂荣臻看到了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强大力量,看到了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光明前途,从而更加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他号召边区全体八路军将土,英勇奋战,要打更多的胜仗,杀伤更多的敌人,缴获更多的武器,粉碎敌人的扫荡,赢得战争的胜利,以实际行动来保卫我们的家乡,保卫我们的抗日民主政府。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面当年以聂荣臻的名义送给戎冠秀的锦旗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光辉,但其间熔铸的军民情谊却时刻铭记在聂荣臻的心中。直到晚年,他一刻也不能忘记那些在连天烽火中抬担架、送公粮的父老乡亲,那些宁可牺牲自己的儿女也要掩护八路军的大娘大婶,那些深明大义争相送郎送子参军的边区妇女,那些手持红缨枪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们。边区人民也忘不了聂荣臻对他们的关怀,忘不了八路军战士对他们的帮助。1987年,当年荣获子弟兵母亲光荣称号的90高龄的戎冠秀同志,虽然记忆力不如以前,她淡薄了自己对历史作出的贡献,但却忘不了当年指挥八路军战士英勇作战的聂司令员。为了表达老区人民对战功赫赫的聂荣臻元帅的崇敬,戎冠秀和平山县妇联的同志们,给聂荣臻寄去了一双他老人家当年喜欢穿的纳底布鞋和一封饱含深情厚意的信。聂荣臻在北京收到戎冠秀寄来的纳底布鞋和信后,十分激动。他将纳底布鞋和信视为珍宝,看作是老区人民的心意和军民鱼水情的结晶。他立即吩咐秘书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祝愿平山生产发展,父老乡亲们生活幸福。

1989年8月13日,子弟兵母亲戎冠秀因病去世了,聂帅感到非常痛心,他当即吩咐秘书给河北省委、平山县委发去了吊唁电文,并请代送花圈。第二天,秘书陪聂帅散步时,聂帅关切地问:“哀悼戎冠秀的电报发了没有?”秘书回答:“已经发了。”聂帅还对秘书说,戎冠秀的精神非常宝贵,要大力发扬,这就是革命的光荣传统,我们的军队只要能真正得到戎冠秀那样的人民的支持,就无往而不胜。秘书深受教育,把聂帅的谈话向新华社作了反映,记者写下了《元帅和子弟兵母亲》的通讯,全文刊登在1989年8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向全国人民叙述了一个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故事。

聂荣臻与戎冠秀以及晋察冀老区人民的情谊,如此真切,像太行山巅高耸入云的磐石一样坚实,像滹沱河里的清清流水一样源远流长!

上一篇:抗敌报
下一篇:一份工作报告

首页 |生平及著述 |聂帅研究会 |聂帅陈列馆 |传、文学传 |评论研究 |照片选登 |缅怀纪念 |影视作品 |走进江津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鼎山大道386号|联系电话:47562678 47560944|邮编:402260| 邮箱:jjnsg@163.com
主办单位:重庆聂荣臻研究会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承办单位:聂荣臻元帅陈列馆|ICP备案:渝ICP备12004964号-4

渝公网安备 50011602500158号

知道创宇云防御
总访问量: 8966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