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

研究成果

首页 > 聂帅研究会> 研究成果> 聂荣臻与人民军队学术研讨会论文(2017)

一本工作手册 ——《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

发布时间:2020-01-21 15:14   作者:阙洪玉   来源:   点击数:0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聂荣臻在成功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把握华北敌后抗战全局,把党中央的战略方针和政策同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开辟晋察冀根据地,适时建立敌后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尽心尽力加强晋察冀边区的全面建设。使晋察冀根据地成为华北敌后强大的抗战堡垒,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情绪。1939年聂荣臻就总结创建晋察冀根据地情况,向党中央写出的一份详尽而系统的工作报告。报告着重叙述了八路军在晋察冀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情况。毛泽东看后十分赞赏,挥毫题写了书名——《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这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对晋察冀根据地初创时期工作的高度评价,也是对聂荣臻工作成绩的赞扬和肯定。

1937年卢沟事变发生后,日军大举向我华北进犯,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拯救中华民族,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聂荣臻受命于危难之际,担任一一五师副师长兼政治委员,率部开赴抗日前线,迎击气势汹汹进犯的日军。9月25日,他和林彪共同指挥了扬名中外的平型关大战。

10月下旬,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决定:聂荣臻副师长(11月2日任政治委员)率独立团、骑兵营、师教导队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一部及地方工作团等共3000余人,留驻五台山地区,开辟晋、冀、察三省边界地区的抗日根据地。聂荣臻对于中央的决定是心领神会的,他认为:根据地是游击战争的依靠。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根据地的问题特别重要。我们既有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成功的经验,也有失去根据地的惨痛教训。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往往因为不理解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开始时轰轰烈烈,最后不得不归于失败。所以,当聂荣臻受命留在敌后时,尽管战局瞬息万变,留下的兵力很少,有千头万绪的事情要做,但首先着手的是在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创立一块进可攻、退可守的抗日根据地。在挺进五台山的途中,聂荣臻看到,田野荒芜、人烟稀少,集镇上来来往往的大都是老弱病残,难得见青壮年,连县城也显得死气沉沉,到处都是遭受兵匪之灾后的荒凉景象。深秋时节,五台山已经飘起了雪花,八路军指战员身上还没有棉衣,脚上还穿着草鞋,部队连最基本的伙食都得不到保障,治疗伤病员就更困难了。面对重重困难,聂荣臻抱定了为保卫祖国而奋斗到底,誓与华北共存亡的决心,在崇山峻岭中,独挡一面地率领着这支队伍,开始了创建我党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辛工作。

聂荣臻率部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创建晋察冀根据地。

根据地初创时期,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当时整个地区处于无政府状态。各县的政权机构都已瓦解,社会秩序极端混乱,人民情绪惶恐不安。这样的社会环境给开创根据地工作带来重重困难。首先是部队的给养难以解决。时值深秋初冬季节,指战员没有棉衣,光脚穿草鞋,运输和物资筹措问题更为严重。当时既没有后方医院,又没有充分的医药,许多伤病员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往往延误治愈时间。其次,3000兵力过于单薄。聂荣臻认为八路军虽然数量不多,但都是红军时期的骨干。创建根据地,最关键的统一思想,迅速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在具体行动方面,聂荣臻要求部队要在靠近铁路、公路的地方,先开展工作。对刚收复的涞源、蔚县、繁峙、广灵、灵丘、曲阳等地积极宣传抗日,做好抗击日军来犯的准备;积极收集民间的武器弹药,按政策筹集粮饷。在作战方法上,要求多打小胜仗,积小胜为大胜,用“滚雪球”的办法来发展抗日武装。他强调指出:创建根据地的决定性的因素是人民群众。我们高高举起抗日这面大旗,人民群众就会踊跃地聚拢在这面大旗之下。聂荣臻在《武装斗争中的军事建设问题》一文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动群众,把群众武装训练成有坚强战斗力的部队;阐述了建立主力部队、地方游击队和民兵自卫队互相配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就能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由于聂荣臻等部队首长作了大量工作,饱受国破家亡之苦的人民群众踊跃参军参战,晋察冀的武装力量得到迅速发展。在很短时间内,形势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大片国土回到人民手中。到1939年,军区主力军和地方武装已发展到20多万人,晋察冀根据地发展到72个县,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1200万。

其次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作为坚持华北抗战的依托。

聂荣臻认为,只有把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了,无论是山地还是平原,都有可能成为巩固的根据地。在聂荣臻领导下,他们组织了工作团,分赴晋东北、察南、冀西各地,建立“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 动委会”),抗日救国会等半政权性质的组织,一面作战、一面广泛宣传和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收复了许多座县城,在基层建立了一些抗日民主政权,并开始实行减祖减息、没收汉奸财产、废除苛捐杂税等经济政策,在可能的条件下改造各级政权,使根据地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初步解放,抗日热情日益高涨。1938年1月,经过复杂艰苦的筹备,由我党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政权在河北省阜平县成立了。聂荣臻作为149位代表中的一员,与各抗日党派、各抗日阶层和团体代表、少数民族代表以及来自五台山的和尚、喇嘛代表欢聚一堂。代表大会开了6天。经过民主选举,聂荣臻等9人当选为边区政府委员,宋劭文、胡仁奎分任正副主任委员。敌后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正式成立了。大会宣言写道:“为着创立与巩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保持华北游击战争;为着统一与整理晋察冀边区内军事、财政、经济以及一切行政机构,保证持久的必然胜利,为着打击汉奸政权,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争取徘徊歧途的动摇分子,晋察冀边区有成立临时政权的必要。”大会还通过了政治、军事、财政、经济、文化教育、群众运动、妇女运动等7个决议案,使晋察冀的各项工作有了初步的行动准则。

新成立边区政府先后拟定了边区政府组织法、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暂行办法、减租减息单行条例、区村镇公所组织法及区村镇长选举法等法律、法令。同年3月20日,成立晋察冀边区银行,发行货币,在日后经济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边区一切脱离生产的工作人员,一律按供给制待遇,大家都过着一样的战时艰苦生活。在农业建设方面,公布了《垦荒暂行条例》,制定了《兴办农田水利暂行办法》,等等。总之,代表人民利益的边区政府,得到人民的拥护。“在这个统一的边区临时政权机关建立之后,边区数十县一千多万的人民,获得了政治上的领导,千万颗飘摇动荡的心,重新得到国家的爱抚,有所维系与依托。”。

这个政权团结了一切爱国力量,连五台山的和尚也以“我们出了家,但没有出国”为口号,参加了抗日政府。这个政府犹如一面大旗,把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种抗日力量聚集在这面旗帜之下。在房山、宛平、涞源交界处,有一个叫野三坡的地区,这里的人们一直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生活,山沟里的男人不剃头,女人不裹脚,他们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直到“民国”十八年才知道清政府已经灭亡了。野三坡的群众说,就是燕王扫北的时候也没有到过我们这里,他们推举三位老人管理这里的事务,老人去世冉替补一人。像这种什么人都没有进去过的地方,聂荣臻都指示部队深入进去,要把每一条山沟的工作做好。反“扫荡”时,野三坡也成了可靠的根据地,聂荣臻带着晋察冀机关到这些深山沟时,老百姓像遇见救星一样热情接待。   

人民群众充分发动起来后,为八路军指挥作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战场。1937年11月,日军调集 2万余兵力,分8路向晋察冀边区发动大规模围攻。聂荣臻认为:日军围攻的目的,是想压迫我们向深山退缩,以保证其交通线安全。他指令“各军分区把有基础有经验的团队部署在机动位置上,而依靠大量新组建的游击武装对付敌人的围攻,以削弱、消耗和疲惫敌人。”在一个月的作战中,日军虽侵占了浑源等七座县城,但在聂荣臻等首长领导下,边区军民密切配合奋力反击入侵之敌,经过多次伏击、袭击作战,共毙伤日军2000余人,并缴获大批武器等军用物资,迫使其退回到铁路沿线。

与此同时,军队还依靠人民建起了一整套通信联络网和侦察情报网,男女老幼都成为八路军的耳目,军队寓兵于民,寓粮于民,寓衣于民,解除了后顾之忧,人民群众创造的地雷战、交通战、麻雀战等各种作战方式,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敌人视根据地为畏途,一旦进入根据地,就成了举步维艰的聋子和瞎子,在军事上以至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敌人妄图制造无人区,把我军种人民群众隔离开来,但是在抗日军民的打击下,日军的妄想总不能实现。正如日军团长桑木崇明哀叹道:“晋察冀的组织是神秘微妙、不可理解的,老百姓可以随便用眼色或手势传达八路军要知道的消息,速度比电话还要快。”

经过一年多的奋战,晋察冀根据地在聂荣臻的领导下迅猛拓展,先后开辟了北岳、冀中、平北、冀东根据地,拥有72个县治、1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和1200万人口的抗日游击战争根据地,并使之在斗争中不断扩大、巩固。实践证明,聂荣臻率领一支队伍在这被隔绝的敌后,成为华北敌后强大的抗战堡垒,使日本国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晋察冀根据地取得的巨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情绪,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曾在给聂荣臻本人的慰问电中说:“你们已经创造晋察冀边区,成为敌后模范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这些都在华北抗战中已经和将要发挥积极重大的战略作用。而且……你们的经验将成为全党全国在抗战中最有价值的指南。”

聂荣臻在敌人心脏地带建立起晋察冀这个抗日堡垒,很快就引起许多抗日志土和国际友人的关注,许多人冲破重重封锁线,冒着生命危险从大后方来到晋察冀考察,他们要揭开晋察冀的奥秘,为什么在日军盘踞着的大城市和铁路沿线,甚至占领了全部县城和较大村镇的情况下,能建立起一个面积广阔的根据地?为什么在远离后方,枪支弹药和各种物资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能够粉碎敌人的扫荡,不断巩固和扩大根据地?

1938年11月,聂荣蔡在认真总结创建晋察冀根据地的斗争情况后,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体会,向党中央写出一份详尽的、系统的工作报告。这份报告涉及的内容比较多,约10万余字,文中着重叙述了边区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情况和取得的一些成绩和经验。全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战斗中生长的晋察冀边区”,第二部分是“一年来我们在敌后战斗的收获”,第三部分是“日寇的新围攻和我们反围攻斗争”,第四部分是“边区抗战的经验对全国抗战的教训”。在这份报告中,聂荣臻将创建根据地的经验概括为六条。第一、由于我们高举了鲜明的民族自卫战争旗帜,使边区内广大人民在抗日的旗帜下团结起来,施行了各种抗日政策,建立了抗日的地方政权,把边区内的一切力量都发动到民族自卫的抗日武装斗争中来;第二、由于我们紧握着统一战线的武器,在一切为了统一战线的原则下,把全边区各党各派、各阶级、各种族、各职业的一切抗日人民,都团结在统一战线的堡垒中,一心一意的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第三、我们积极的本着自力更生的国策与既定方针,坚决地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不顾一切牺牲,勇敢作战,取得了许多胜利;第四、由于八路军征战以来,英勇奋斗,不断打击敌人,博得了华北各地和广大人民的拥护,在民众中建立了威信,使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第五、由于我们各级的干部,一年来脚踏实地埋头艰苦工作与英勇的奋斗牺牲;第六、由于边区军政党民的一致与高度亲密合作、民众的热烈帮助,军区部队真正成为边区政权的主要支柱。

毛泽东看后认为这个报告很有意义,要聂荣臻补充修改后出版,补充后的报告约10万余字。1939年3月18日,毛泽东接到了聂荣臻送来的补充报告,他复信聂荣臻:“荣臻同志,你著的书及送我的一本照片,还有你的信均收到,这些都是十分宝贵的东西,书准备在延安、重庆两地出版,照片正传观各同志,望努力奋斗,加深研究,写出更多的新作品。”同一天,毛泽东还致电八路军前方总部、一一五师、一二0师、一二九师等单位,说这本书对内意义远大,并用他那流畅有力的笔触,将书名命为《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并在序言中指出,晋察冀边区是华北抗战的堡垒……聂荣臻同志的这个小册子,有凭有据地述说了该区一年半如何实行三民主义与如何坚持游击战争的经验,不但足以击破汉奸及其应声虫们的胡说,而且足以为各地如何实行三民主义,如何唤起民众,以密切配合抗战的模范,谓予不信,视此小册子。朱德和王稼祥也为该书分别写了序。三篇序言的篇幅不长,文字精炼,角度有所不同,但都对《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一书给予了高度评价:此书有特色,此书有经验,此书有意义。

聂荣臻之所以能写成《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一书,同他的亲身实践是分不开的,正如毛泽东等所评价的,此书“有凭有据”,以忠实的报道,以亲身的经历写成,同时,此书的写成,同聂荣臻注重理论学习是分不开的。他认真学习毛泽东1938年撰写的《战争与战略》等著作,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体会毛泽东军事思想,认真研究各种克敌制胜的办法,正是有平时的积累和独到深入的思考,聂荣臻才能在频繁的战斗环境中,一气呵成,写成10万字的著述。这本专著,既是他领导根据地建设的心血结晶,也是记载那段血与火历史的重要文献。

1939年5月,由聂荣臻署名的《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一书在延安、重庆两地公开发行,成为第一本系统介绍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的专著,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扩大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影响,他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宣告,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是不可战胜的。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聂荣臻成功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他在民主革命时期作出的最重要贡献之一,给我们留下的极其宝贵的经验和深刻启示,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最好教材,永远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上一篇:述论聂荣臻军民融合实践及其价值 ——以晋察冀根据地建设为例
下一篇:聂荣臻在广州起义中的贡献述略

首页 |生平及著述 |聂帅研究会 |聂帅陈列馆 |传、文学传 |评论研究 |照片选登 |缅怀纪念 |影视作品 |走进江津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鼎山大道386号|联系电话:47562678 47560944|邮编:402260| 邮箱:jjnsg@163.com
主办单位:重庆聂荣臻研究会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承办单位:聂荣臻元帅陈列馆|ICP备案:渝ICP备12004964号-4

渝公网安备 50011602500158号

知道创宇云防御
总访问量: 8956369